军三八大盖6.5mm步枪弹杀伤分析

军三八大盖6.5mm步枪弹杀伤分析

一般来说,我们总习惯性的认为日军二战时期的6.5mm有坂弹杀伤不足。尤其在战后的一些老兵回忆或者说是小说——比如烈火金刚中描述被三八大盖打了往往是一枪两孔,并指出日军6.5mm步枪弹弹道过于稳定,穿透力虽强,但杀伤力不足,不及我方的7.92x57mm毛瑟弹。

当然,没资格去否定前辈们的一些实战经验,尤其是弹道伤害在不同的距离下区别很大,6.5mm一枪两孔的情况肯定存在。

我寻思美军在刚接触到日军6.5mm弹的时候认为这是一种高初速的小口径步枪弹,就如同19世纪末美军曾装备的6mm李海军步枪,它是一种高膛压、小口径、高初速的步枪。李海军膛口初速有780米/秒,在当时那个圆头弹的时代非常了不起(当时圆头弹初速普遍也就600出头,而且6mm李海军换成尖头轻弹甚至能达到1000米/秒的初速)。

很明显,美军想多了。日本的6.5mm三八大盖并不是高膛压高初速,它膛口初速只有760米/秒(如果是歪把子发射,初速只有730米/秒),和以慢著称的98K一个级别,但人家是7.92mm。所以说,三八大盖只是一杆很传统的步枪,虽然用了可靠的毛瑟枪机,但这也只是安全性上有保障,在膛压和初速方面甚至对不起6.5mm这个口径(用上帝视角来看,小口径就得增加膛压提高初速来换取动能)

回到弹道上面,日军三八大盖的缠距很小,因此子弹的自旋转速比当时其他步枪来的更快。在陀螺效应加持下,高速旋转的物体更为稳定,这一定程度上赋予了6.5mm子弹不错的穿透力,也让它打人时一枪两孔的概率变大。所以说,抗战老兵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并不完全,接下来就是重点。

咱们对比一下6.5mm和7.92mm,可以看到前者弹头更细长,后者更粗♂壮。而长径比较大的弹头暗符现代小口径步枪弹的杀伤机理——翻滚,可以对比一下毛子AK74用的5.45mm小口径枪弹。

可能已经有人想到了,5.45是靠翻滚吃饭的,而它之所以讲长径比做高,就是更利于让让弹头失稳翻滚,尤其是弹头尾部明显大一圈,靠后的重心更适合在弹头遇阻时翻起来。

然后问题来了,小口径想要翻起来,除了长径比和重心,更重要的是初速。你就看现代小口径要是达不到900m/s的初速都不好意思出去和别人打招呼,但三八大盖初速才760m/s,这能翻?

答案是:能

其实小口径的高初速也是有范围的,一般来说在300米内最佳,再远的话初速就会降到很难翻滚碎裂,这样一来,杀伤力也就弱了。三八大盖其实也类似。

它的弹芯是较重的铅锑合金,可以看到它重心也是在后方,这种构型有利于翻滚。而弹尾的铜被甲很薄,这有利于在翻滚时候合金弹芯与白铜衬套分离,造成更大的弹道毁伤。

上图左侧是美军的.30-06 M1弹头(7.62mm艇尾铅芯弹),右侧则是6.5mm,1、2、3号都是射入水中的效果。可以看到M1弹只是变形,而6.5mm弹在超过2000fps(约等于600m/s)时能造成弹芯从破裂的弹尾甩出,而较高的长径比也会对人造成更大的毁伤,最右侧那枚是日军在丛林中近距离射击人体后的弹头,同样分离和严重变形。

(下边是部分从伤员体内取出的6.5mm弹头)

所以说,日军6.5mm弹得在600米/秒的速度以上是达到理想的杀伤效果,从弹头变形情况来看,比美军的.30-06和毛瑟7.92弹的对人体的杀伤效果更强。但前提就是600米/秒以上的初速,这差不多就是200米之内。换言之,三八大盖的6.5mm在200米之内杀伤不但不弱,甚至还高于标准中口径步枪弹,但距离远了,初速降低了,弹道在高自旋下也趋于稳定了,那三八大盖的杀伤力就很难看了。



扩展阅读:三八大盖的高清分解图 ... 日本儿童玩具三八大盖 ... 玩具三八大盖可发射 ... 日本三八大盖多少斤 ... 38大盖最大射程 ... 中国6.5毫米新步枪弹 ... 真正的三八大盖图片 ... 中国合法玩具枪 ... 三八大盖玩具模型视频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