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证书在中国是不是饱和了 ?

PMP证书在中国并没有饱和。
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发布了《项目管理就业增长与人才缺口报告》(PROJECT MANAGEMENT Job Growth and Talent Gap:2017-2027)第三版,报告显示,到2027年,以项目为导向的7个项目管理部门的劳动力预计将增长33%,或接近2200万个新工作岗位;并且到2027年,项目管理行业将有8800万职位空缺,中国和印度将占据整个项目管理需求的75%以上。
在所有行业中,制造业和建筑业是需求最大的行业,约970万;其他则为信息服务和出版业以及金融和保险,各有550万和460万缺口。该分析还估计到2020年,与项目管理相关的工作岗位将达到5240万。而到2017年初,项目管理岗位的数量已经达到了6600万,超过了原来的预测。可以肯定的是: 至少从2008年PMI发布最初的人才缺口报告开始, 组织对项目人才的需求就已经加快了。

首先,PMP证书在中国并不存在饱和之说,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发布了《项目管理就业增长与人才缺口报告》(PROJECT MANAGEMENT Job Growth and Talent Gap:2017-2027)第三版,报告对全球11个国家的项目导向就业机会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到2027年,以项目为导向的7个项目管理部门的劳动力预计将增长33%,或接近2200万个新工作岗位;并且到2027年,中国的项目管理职位空缺将达4600万。
在所有行业中,制造业和建筑业是需求最大的行业,约970万;其他则为信息服务和出版业以及金融和保险,各有550万和460万缺口。未来在中国,项目管理岗位将成为最热门的职业之一。

随着各大企业对项目管理方面的重视和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PMP®证书的报考中。据PMP®的发起协会美国PMI的官方数据,PMP®全国持证人数已突破100万+!中国地区的PMP®证书持证人数更是高达50万+,近50%的IT行业人数都持有PMP®证书。这让很多在犹豫要不要考PMP®的人开始质疑PMP®证书的含金量,PMP®真的已经烂大街了吗?

一、持证人数多
中国地区的PMP®证书持证人数高达50万+,听起来是非常多。但如果结合整个中国IT行业的从业人数来看,就不是了。我们来做个假设,因为报名PMP®考试的人各行各业都有,并不是全部都来自IT行业。假设60%的人来自于IT行业,那持证人数就是30万人,根据艾瑞咨询发布《2021年中国IT服务人才供给报告》,2020年IT从业人数是705万,那持证比例只有4.3%。也就是说其实在中国PMP®持证人数其实并不算多。

二、通过率高达90%以上
各个培训机构都会宣传自己的通过率,有些甚至宣传自己的培训率能到95%以上,让有些人觉得PMP®证书是交钱就能过的证书,但从PMI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全球PMP®考试的通过率只有20%~ 30%左右,国内PMP®的高通过率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1. 国内由于从小接受应试教育影响,比较擅长考试。
2. 考试成本高,报班+考试费要七千左右,所以报了名的考生都是卯足劲在学习
3.国内培训机构对PMP®考点的研究比较透彻。
自从PMP®在国内使用新考纲以来,国内的通过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也证明了PMP®并不是花钱就能得到的证书,高通过率是通过时间沉淀和个人努力得来的,花钱就能买证是异想天开,就算报了班也是需要努力学习的。

三、PMP®烂大街了吗
根据今年国家外专局发布的消息来看,现在华为的下层到高层的管理人员人手一本PMP®证书,没有证书约等于晋升无望。不只是华为,还有联想、阿里、中石油等等,HR重视,在国际范围内对PMP®认证也高度认可,都让人们发觉到PMP®现在不得不考。
好多大型项目的招投标文件中,明确要求项目人员必须持有PMP®认证。还有一些公司,拥有这个证书直接与你的晋升都是挂钩的。当然了,拥有PMP®最直接的收益就是能够帮你拿到高薪,至于到底能拿多高,还是得看你自身的能力了。
PMP®的学习内容是包含了管理学的众多领域,而且整个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具有很严谨的逻辑性,所以PMP®证书才能得到众多行业、众多企业以及众多国家的认可,尤其是IT和Engineering。其它行业包括:建筑、制造、文娱、市场营销和金融等等。

远远没有饱和,考了肯定是有用的,有些公司招聘要求有这个证书的。学习一下对自己也很有好处的。

是的,pmp的证书在中国都已经饱和了,所以你现在最好还是不要在中国选择到国外选择吧!

扩展阅读:pmp考试通过率多少 ... pmp证书真的泛滥了吗 ... 为什么不建议考pmp ... pmp证书到底有多可怕 ... pmp报考条件及费用2024 ... pmp证书含金量高吗 ... pmp证书能挂多少钱 ... pmp证书哪个通过率高 ... 考pmp证真实感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