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感悟30字以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感想体会

\u5b50\u66f0\u4e09\u4eba\u884c\u5fc5\u6709\u6211\u5e08\u7109\u62e9\u5176\u5584\u8005\u800c\u4ece\u4e4b\u5176\u4e0d\u5584\u8005\u800c\u6539\u4e4b\u7684\u4f53\u4f1a

\u8bba\u8bed\uff1a\u201c\u4e09\u4eba\u884c\uff0c\u5fc5\u6709\u6211\u5e08\u7109\uff0c\u62e9\u5176\u5584\u8005\u800c\u4ece\u4e4b\uff0c\u5176\u4e0d\u5584\u8005\u800c\u6539\u4e4b\u201d

\u4ece\u5b57\u9762\u610f\u601d\u770b\u8a00\u7b80\u610f\u8d45\uff0c\u4f46\u662f\u4eba\u90fd\u6709\u81ea\u6211\u4e4b\u5fc3\u865a\u5fc3\u6c42\u6559\u3001\u4e0d\u803b\u4e0b\u95ee\u8bf4\u662f\u5bb9\u6613\u505a\u65f6\u96be\u3002\u4eba\u90fd\u6709\u4e24\u4e2a\u53e3\u888b\u524d\u8005\u88c5\u522b\u4eba\u7684\u7f3a\u70b9\uff0c\u540e\u8005\u88c5\u81ea\u5df1\u7684\u7f3a\u70b9\u53ef\u89c1\u4eba\u53d1\u73b0\u53ca\u627f\u8ba4\u81ea\u5df1\u7684\u9519\u8bef\u4e5f\u4e0d\u5bb9\u6613\uff0c\u53d1\u73b0\u4ed6\u4eba\u7684\u95ee\u9898\u8054\u60f3\u81ea\u5df1\u800c\u6539\u6b63\uff0c\u53e4\u4eba\u4e4b\u8a00\u53e5\u53e5\u771f\u73e0\u4ee4\u4eba\u53d1\u9192\uff01\uff08\u4eca\u5929\u6700\u540e\u4e00\u4e2a\u56de\u7b54\uff09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要想进步,就要善于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自身不具备的素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取精去粗,学习别人的优点,摒弃对方的缺点,这样,才能有所提高。

做人要时时刻刻抱有谦虚的态度。时常与他人比较,别人的优点要学习。自己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扩展阅读:三人行蔡尘贺 ... 抡语三人行 必有我师 ... 凌卉杨之易三人行 ... 三人行 必有我师 感悟 ... 三人行凌卉安译顾易之 ... 《狂野三人行》 ... &quot 是什么意思 ... &quot 报废 ... 电影三人行里的隐喻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