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遇见一个人—察觉,遇见内在的婴儿

婴儿若在孤独中学会坚强独立,比如过早学会独立入睡、自我安抚,那么他一辈子的生命底色都将孤独灰暗。最深层的痛苦会以各种让人难以理解的形式出现,比如成年后事业有成、夫妻和睦,但就是体验不到发自内心的亲密和快乐。

婴儿在出生的头两个月里处于“正常自闭期”。这个阶段的婴儿对外界的反应很少,基本上只有吃和睡。因为这时候在婴儿的感觉里,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就像还在子宫里一样,尚不存在外在的母亲。

母亲的积极关注和陪伴,维持了婴儿的这种“全能自恋”,即“世界与我一体,呼奶唤抱,无所不能”。

婴儿的“全能自恋”得到较充分的满足后,心智自然向前发展,逐渐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别人。爱向内灌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这就是所谓的“主客体分化”。完成这种分化后,婴儿对世界产生了最基本的信任,将来不会在遇到挫折时想要毁灭一切。连环杀人狂、精神分裂症等最严重的人格障碍心理疾病,都有“全能自恋”重度受损的心理基础。

哭声免疫法、哭泣控制法等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破坏婴儿的“全能自恋”,让他吃惊地发现“这个世界居然不如我所愿,我哭的时候居然得不到及时回应”。也许母亲只是掐着表延迟了5分钟回应,但在尚未形成逻辑性空间思维能力的婴儿的感觉里,整个世界开始崩塌,地狱般的煎熬似乎永无尽头。

一个生命带着极大的爱和信任降临,离开与自己一体的温暖子宫,如果在生命最初的几年里体验到的都是绝望的滋味,那么他一辈子的生命底色都将孤独灰暗。

如果婴儿在生命之初对获得母亲及时回应感到绝望,他未来的人生容易走向两个方向:一是非常乖,不敢对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难以向别人表达需要,比如老好人、重度宅男宅女;另一种是无法忍受欲求暂时得不到满足,经常歇斯底里、没有界限地索取。

“强迫一个婴儿在没有父母呼吸声、没有母亲味道的地方睡觉,是以培养孩子独立能力为由对孩子施加的冷暴力。父母过早地让孩子一个人睡,并不能使他独立,反而会让他产生被遗弃的恐惧感和对亲人的依赖感。”法国心理学家伊莎贝拉·费利奥沙告诫年轻的父母们,“只有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走向独立。”

过早独立的孩子成年后,往往难以承受现实世界的冲击,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想象世界到处都是冷漠的拒绝和充满敌意,无法进入温暖而有回应的真实关系。

在得不到回应的煎熬中,婴儿会累积巨大的恐惧和愤怒。到了儿童期,可能一些非常小的挫折都会让孩子大爆发,对父母拳打脚踢,像疯子一样不可理喻。有时候,面对没有危险的事物,他却会惊恐发作,害怕得恨不得躲进子宫里,而不像正常儿童在面对新鲜事物时,虽然有点儿害怕,但还是满怀好奇地去探索。

儿童期的不正常表现,都是孩子的内心在呼唤婴儿期缺失的爱。如果父母能够从症状中理解孩子的需求,感受到孩子的痛苦,给予接纳和弥补,而不是贴上“有病”的标签,那么婴儿期的创伤很有可能被治愈。

如果妈妈渴望一个安安静静的“乖婴儿”,只有吃喝拉撒的需要,对他除此之外的任何举动都不愿理睬,甚至打击,那么孩子只能主动削弱自己的生命能量,仅剩一点维持活命,不再对这个世界发出呐喊,成为一具悲哀的行尸走肉。

特别宅的人,很可能是因为曾经的欲求不被看到,从而削弱自己的生命能量,弱到再无法和人产生交集和共振,成为一个不惹麻烦、一切都自己搞定的“好人”,在人群中如同一座孤岛,这是多深的悲哀啊!

婴儿和成年人不同,尚未建立客体稳定性。就是说,一个东西,看见的时候就是存在的,看不见就不存在了。我家的猫就是这样,如果乒乓球滚进沙发底,小猫不会去找,但大猫会,因为大猫知道,乒乓球虽然看不见,却还是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婴儿喜欢玩“藏猫猫”的游戏,大人用手把脸盖上,再打开手,露出脸,婴儿会很惊喜地笑,因为对他来说,“刚才你明明不存在,怎么又出现,然后又消失?又出现、又消失……太神奇了”。大一些的孩子已经建立了客体稳定性,于是这个游戏便不再逗笑。

《生化危机》系列电影情节支离破碎,如同噩梦一般,很像婴儿的思维过程。婴儿的世界充满幻想,没有逻辑,但有其美好创意的一面,弗洛伊德称为“初级思维过程”。这种初级思维过程通过父母的抚慰逐渐人性化、逻辑化,成为孩子天马行空般创造力的来源。

婴儿莫名其妙地夜哭、焦躁、惊恐,很可能是因为感受不到妈妈的存在,陷入混乱的初级思维过程,无法将现实和幻想区别开来。如果这个时候还要训练婴儿“独立坚强”“完整睡眠”,无异于将他推进无底的地狱。若是任凭婴儿哭,他确实会哭累了自己睡着,脑神经继续发育,只不过发育的是“被迫害妄想”“偏执分裂”的神经回路,为严重的人格障碍埋下伏笔。

应对孩子夜哭这件事其实很简单:顺着母亲的本能去抚慰他。任何违背人类本能的育儿法,都会带来人性的逆转。无论孩子的“正面”行为,如微笑,还是“负面”行为,如哭闹,若都能得到及时而温暖的回应,他会感觉自己的双脚扎根大地,踏实而心安。其实,他只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得到了本应得的爱而已。

母婴之间心的联结增加,孩子经常感受到母亲的存在,就会减少夜哭的次数。如果妈妈和孩子的联结不深,请不要责怪自己,因为妈妈在婴儿时期,也没有被自己的母亲深情地看见过。

那么,怎么做才能增加联结,提升自己的心理能力呢?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看似在谈亲子关系,看似为了孩子,但更重要的是疗愈自己,让自己成长。在为任何人好之前,先为自己好,让自己好起来是为别人好的前提。婴儿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礼物,是父母疗愈自己的最佳机会,这个机会用好了,父母就可以像乘火箭一样迅速成长。如果没有觉知和成长的意愿,结果很可能是父母没成长,孩子也继续成为苦难的轮回。

妈妈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多感受婴儿,比如让自己全身放松,观察婴儿的呼吸,同时也感受自己的呼吸,母婴之间呼吸的节律如协奏曲一般。这就是一种催眠练习,能够很好地增加心与心的联结,让人活在当下,存在感十足。当人体验到当下的存在感时,“头脑的我”却很容易焦虑、恐慌,练着练着就想逃离当下,思绪飘走。如果有情绪升起,则继续观察这种情绪,不评判、不阻碍、不逃跑,让情绪自由流动。这就是提升觉知力和平等心的方法。婴儿天然地活在当下,和万物联结,我们借由婴儿的存在觉知自己,事半功倍。珍惜这神奇的生命,深爱他,就是重新疗愈自己“内在的小孩”,让曾经受伤的自己和孩子共同长大,再一次用心灵去生活。

当一个生命带着极大的爱和信任降临到家庭中,他最渴望的是被看见——被父母看见真实的自己,而不是通过一堆“正确”的数据来评价和矫正自己。

假如我的脑袋里充斥着为对方好而要改正他的念头,我已经看不到他了,我看到的只是自己头脑中的妄想,不会对对方有真正的帮助。

“请不要评价我,甚至连建议都不要提,我只渴望你听到我、看到我、陪着我,我就能感受到温暖在内心产生,我就会慢慢有力量去面对外部世界。”

婴儿离开和自己一体的子宫,在生命之初就被父母用一堆数据来做比较,许多自发的哭泣和吃奶的渴望被评断为“过于频繁的”“不必要的”,甚至是“要被训练纠正的”,这是一件多么凄凉的事情:从生命一开始,父母就看不到你。

为什么有些婴儿会哭泣着不肯入睡?婴儿是一个精敏的环境侦测器,时刻感应着周围环境的能量变化,然而他没有能力化解环境中让自己不安的能量,只能期望父母的抚慰。如果婴儿感受不到环境能量的温暖抱持,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和爱护,他自然无法安然入睡,而通过哭泣来表达焦虑。

婴儿哭泣,等于把焦虑扔给了父母,渴望成熟的父母能够帮助他处理焦虑。好父母就像神奇的容器,可以把引起婴儿焦虑的能量承接过来,转化成“无毒”的能量,再还给婴儿。婴儿在父母的容器功能里浸润长大,并逐渐学习自己处理焦虑的能力。如果父母做得好,哭泣的婴儿很快会安静下来,困的时候自然入睡。如果父母冷漠无反应,甚至把更多的焦虑还给婴儿,婴儿就会更加痛苦、焦躁。

如何面对哭泣、不肯入睡的婴儿?不要阻止他哭泣。对于内心破碎、焦虑的父母而言,哭泣的婴儿是极大的挑战。我们很容易作出的反应是:解决掉引起焦虑的外部事件,比如过度摇晃、夸张地哄婴儿、转移婴儿的注意力等,总之就是要阻止他哭泣,不让他内心的情绪能量顺畅流动。哭泣是婴儿表达内心情绪感受的方式,它不应该被阻止,而应该被呵护、陪伴,被充分允许。

如果婴儿频繁哭泣,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换位思考:当你夜里被噩梦惊醒哭泣的时候,是希望老公呵斥你“不要哭”,然后冷漠地转身离开,还是希望老公陪伴你,允许你充分表达?如果你自己都渴望被陪伴,为何认为比你更弱小的婴儿需要被训练,还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

婴儿哭泣,父母要及时回应,让婴儿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和关爱,感受到父母允许他哭泣,允许他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抚摸、拥抱、眼神凝视、柔声说“我在这儿”等方式,接纳和陪伴婴儿,使他的能量更顺畅地流动,而不要用夸张的哄抱、晃动等行为阻止哭泣。面对哭泣的婴儿,既不逃跑也不阻碍,需要父母有定力。

跟随婴儿,跟随当下,不去控制和改变,这是妈妈能给婴儿的最好的礼物,也是对妈妈自己巨大的滋养

妈妈若能身心临在、平和地陪伴哭泣的婴儿,婴儿很快就会平静下来。若妈妈的焦虑也被触发,想尽各种办法试图阻止,比如过度摇晃、转移注意力等,反而会使婴儿哭泣得越来越频繁。最严重的是使用哭声免疫法、哭泣控制法,父母不断在婴儿哭泣时转身离去,使婴儿在绝望中陷入死寂的平静,不再对外发出信号,他对这个世界的信任与激情被掐灭在了摇篮中。可悲的是,很多人还认为这样的婴儿是懂事的乖宝宝,其实他的生命底色已经被父母涂成了灰暗,注定一生孤寂。

在我的来访者中,很多新妈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照顾婴儿让自己精疲力竭,甚至精神崩溃。痛苦的另一面就是疗愈的契机,如果在养育的过程中,妈妈能坚持向内看,觉知内心感受,那么自己当年遭受的创伤也会被疗愈。爱孩子,就是疗愈自己内在的婴儿。亲密育儿,受益最大的其实是妈妈。

一些妈妈自己在婴儿期就经常被冷漠对待,成年后精神状态退行到婴儿期,经常像婴儿一样需要大量睡眠,不能承担压力和责任。在这种状态下还要喂夜奶,确实会让妈妈精神崩溃。当妈妈的精神压力如此大时,首先需要照顾好自己,及时请求帮助。妈妈不需要也不可能做到完美,夜奶坚持不了可以暂停,让家人、保姆去喂孩子,只要孩子被及时回应,就不会造成大问题。妈妈做不到的,简单承认自己做不到就好,不要认为孩子有问题,不要认为孩子的需求不合理、不必要而想要矫正他。

婴儿是极其细腻敏感的存在,他像镜子一样反映父母的内心世界。夜哭夜闹的婴儿,一部分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果哭闹频繁,很可能反映的是大人内心的焦虑。真正为孩子好,不需要按照时刻表喂奶、哄睡,不需要纠正他吃奶和睡眠的习惯,而是回到自己心中,当孩子夜里醒来哭泣时陪在他身边,既不逃跑也不阻碍,觉察身体和心灵的感受,让自己的感受流动。等自己内心安静和规律起来,孩子自然会在安全的能量场中回归内在的睡眠规律。这个过程就是心理治疗,它对母亲是巨大的疗愈,但又极难做到,因为我们面对痛苦时最容易做的就是直接解决掉引起痛苦的外在的人或事。

真正的勇士,是直面痛苦、向内看的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延迟满足能力的人,在社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所谓“延迟满足能力”,就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延缓眼前的利益满足。

延迟满足能力真正的成因,恰恰是父母经常及时回应和满足孩子,使孩子深信自己的需要会被满足。道理很简单,为什么大家上公交车都争先恐后,坐飞机却不会抢?因为公交车上晚了就没有座位了,但坐飞机却是一人一票,每个人都确定自己会有座位,自然变得文明多了。

婴儿的饥饿、微笑、哭闹着寻找母亲等情感表达,得到回应越及时,越零延迟,长大后越具有延迟满足能力。因为孩子对世界充满信任,深信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表达,并且会被满足,自然能安心等待最适合的时机。相反,那些幼时需求经常被刻意延迟回应的孩子,很多时候都处在“得不到”的恐惧中,所以眼下有一点好处就会迫不及待地消费掉,而且很容易在父母不及时满足自己时,出于“得不到”的恐惧和愤怒,歇斯底里地要求父母立刻兑现。

事情本身有必然的等待过程。比如吃苹果泥,把苹果捣碎成泥是需要时间的。妈妈可以做的是及时回应、肯定孩子的需要,不刻意拖延。比如孩子要吃巧克力,家里有,就马上拿给他;家里没有,就及时跟他说:“宝贝想吃巧克力很好,等爸爸下班后带回来。”如果婴儿时期经常被及时满足,通常不到两岁的孩子就已经能够安心等待必要的过程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态度平和而且好商量。

父母不是神,即使有充分满足孩子的意愿,也难免有力所不及的时候。比如孩子叫妈妈,妈妈正在上厕所,不能马上冲出去,这很正常。孩子想要的东西,如果父母确实买不起或者买不到,那只能如实相告,孩子有些失落也很正常。这些挫折是自然而然的,只要父母没有刻意延迟孩子,孩子遭受一些自然的挫折,有失落、有伤心,但不会留下心理创伤只有当父母刻意不及时回应,才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因为孩子在心里内化了一个不愿意满足自己的苛刻客体,这个客体留在孩子心里,会使得他在今后的生活中总是去主动创造苛刻与被苛刻的关系,投射性地认为别人都不愿意满足自己,自己不配过舒适顺畅的生活。

相反,若孩子的需要经常被批评、被刻意延迟满足,他成年后可能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像填不满的无底洞,再多的物质也弥补不了爱的空洞;二是压抑的老好人,不敢为自己争取利益,该拿的都不敢要,同时也很难拒绝别人,在人际关系中经常只付出、不索取,老是吃亏,积攒一肚子怨气。

而对于那些幼时经常被及时满足的人,画的饼并没有太大的诱惑力,他们会理智地衡量付出与收益,有梦想,有激情,但不会活在别人编织的梦幻泡沫中,骗财骗色的招数对他们更是没有用。父母今天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也就决定了明天别人怎么对待你的孩子。爸爸如果希望女儿将来嫁一个愿意对太太真诚付出的好男人,那就应该从现在开始,真诚爱护女儿。

被及时满足的孩子更懂得珍惜和享受当下。这个及时满足,是给予自由空间的及时满足,不是替代和控制。比如孩子爬着去抓一个玩具,妈妈担心弄脏衣服,干脆替孩子把玩具拿过来,这不是及时满足,它阻碍了孩子体验通过自己“奋斗”得到玩具的过程。又如孩子弄坏了自己心爱的玩具,哭泣起来,妈妈因为焦虑,在孩子并没有提出要求的时候赶紧承诺买一个新的,制止孩子哭泣,这是一种控制,它打断了孩子体验“失去”这种情感的过程。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是孩子表达自己需要的时候,父母及时给予回应和肯定,如果能做到就去做,做不到或者做到很困难,也无须勉强。比如孩子指着一个昂贵的汽车模型说:“妈妈,我好喜欢这个模型,真酷!”妈妈可以及时回应和肯定孩子:“是啊,这个模型真漂亮,妈妈也喜欢,我们一起欣赏吧!”那些从小及时满足孩子的妈妈都会发现,孩子其实并不贪婪,很好协商,并且能够体谅别人。贪婪并非孩子的本性,而是因为曾经有太多的需求被否定、被评判、被延迟,这些痛苦长期累积,终于让他成为一个不讲道理、难以妥协和索求无度的人。

孩子在得到爱和自由之后,可能表现得更加不懂事,更像个婴儿,这就是退行。退行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表明孩子过去受过的创伤正在疗愈。

面对孩子的退行,很多父母感到很焦虑,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跟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其实,如果一个孩子的心理曾经受过创伤,他还表现得和别的孩子一样,那才是真正需要焦虑的事情。有退行现象的孩子,一方面说明有心理创伤,另一方面也说明父母给予的爱和自由多了,孩子开始相信爱了,才敢将创伤释放出来。创伤释放得越早,心理愈合得越好,也越容易与周围人融合。

有不少人一直恐惧而压抑地活在父母身边,不敢表达任何依赖和愤怒,直至谈恋爱才开始退行。可以想象,一个成年人对另一个成年人严重依赖,任何小事都要问对方,有对方陪着才肯出门,要对方寸步不离地守着自己,经常对对方做出愤怒的攻击行为。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承受这种退行,结果只能把婚恋关系搞得痛苦无比。

父母如何面对孩子的退行?尽量全盘满足孩子的依赖,允许他能力退化,允许他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不强迫他对其他人礼貌友好。对于孩子的攻击行为,若他攻击和自己年龄、体力差不多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处理矛盾即可;若以大欺小或者使用暴力比较严重,把孩子抱开,倾听他的感受,但不可指责他;若孩子攻击父母,能承受的就承受,不能承受时,真诚地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比如“妈妈感觉很疼,请不要再掐妈妈”,不要指责孩子的攻击行为。当孩子的退行得到充分满足后,他自然会过渡到独立、友善的状态。

只要父母全然地允许孩子退行,细心观察,一定会发现在孩子“不合理行为”的背后,有成长变化正在发生,他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流动正在不断增加。每个人的内在都有疗愈的种子,无论创伤多严重,只要遇到合适的环境,疗愈都会发生。

  • 銆褰撴垜閬囪涓涓汉銆嬭鍚庢劅
    绛旓細褰撳搧鍛冲畬涓鏈憲浣滃悗锛屼綘蹇冧腑鏈変粈涔堟劅鎯冲憿锛熸鏃堕渶瑕佽鐪熷湴鍋氬ソ璁板綍锛屽啓鍐欒鍚庢劅浜嗐傞偅涔堜綘鐪熺殑鎳傚緱鎬庝箞鍐欒鍚庢劅鍚楋紵浠ヤ笅鏄垜绮惧績鏁寸悊鐨勩褰撴垜閬囪涓涓汉銆嬭鍚庢劅鑼冩枃锛屽笇鏈涘澶у鏈夋墍甯姪銆傘婂綋鎴戦亣瑙佷竴涓汉銆嬭鍚庢劅1 鐖卞瀛愶紝渚挎槸鈥滃浠栨墍鏄濓紝鑰岄潪鈥滃鎴戞墍鎰库濄傛垜涓嶈鏀瑰彉浣狅紝鎴戝彧鏄滃浣...
  • 褰撴垜閬囪涓涓汉 浣滆
    绛旓細銆褰撴垜閬囪涓涓汉銆嬫槸涓鏈叧娉ㄦ瘝濠村叧绯荤殑涔︼紝浠庡績鐞嗗鐨勮搴﹁亰浜插瓙鍏崇郴锛屼篃鑱婂コ鎬х殑鑷垜鎴愰暱鍙婂搴翰瀵嗗叧绯荤殑鏋勫缓銆備綔鑰咃細鏉庨洩 鐭ュ悕蹇冪悊瀛︿笓瀹躲備粠浜嬪績鐞嗗鐮旂┒杩10骞达紝浠庣簿绁炲垎鏋愬績鐞嗗鐨勮搴︼紝璇﹁В姣嶅┐鍏崇郴瀵瑰瀛愪竴鐢熸ф牸鍛借繍鐨勫奖鍝嶏紝鍦ㄥ勾杞诲濡堢兢浣撲腑澶у彈娆㈣繋锛岃拷闅忚呬紬銆傛潕闆瑾変负鈥滀腑鍥芥渶鍏风伒鎬х殑...
  • 鏉庨洩鐨勩褰撴垜閬囪涓涓汉銆
    绛旓細璇讳簡鏉庨洩鐨勩褰撴垜閬囪涓涓汉銆嬶紝鎽樺綍浜嗕竴浜涜鐐癸紝鍠滄姝﹀織绾㈢殑鍚屽锛屽墠濂冲弸鏉庨洩锛屼篃鏄竴涓濂冲瓙銆倅ou have to feel in order to heal.鐘瑰お鍝插瀹堕┈涓.甯冧集璇达紝鍏崇郴鍒嗕负涓ょ-鎴戜笌浣狅紝鎴戜笌浠栥傚綋鎴戞斁涓嬮鏈熷拰 鐩殑锛屼互鎴戠殑鍏ㄩ儴鏈湡涓庝竴涓汉鎴栬呬簨鐗╁缓绔嬭仈绯绘椂锛屾垜灏变笌杩欎釜瀛樺湪鐨勫叏閮ㄧ湡鐩哥浉閬囷紝杩欑...
  • 蹇冪悊瀛﹀鏉庨洩鐨褰撴垜閬囪涓涓汉璇诲悗鎰
    绛旓細銆褰撴垜閬囧埌涓涓汉銆嬭繖鏈功鐨勪綔鑰呮潕闆紝鏄竴涓彜鐏电簿鎬殑濂冲锛屽ス鑷繁铏界劧娌℃湁鐢熷瀛愶紝鍙槸鍗翠竴璇氨鎶撲綇浜嗘瘝濠村叧绯荤殑鏈川銆傜骞寸殑浜插瓙鍏崇郴妯″紡浼氬唴鍖栨垚瀛╁瓙鐨鍐呭湪鍏崇郴妯″紡锛屼粠鑰屽喅瀹氬瀛愪竴鐢熺殑鎬ф牸鍛借繍銆傚ス鐨勮繖鏈功锛屼笌浼犵粺鐨勮偛鍎夸功鏈夊緢澶х殑涓嶅悓锛屾垜瑙夊緱濂圭殑杩欐湰涔︽槸閬擄紝鍏朵粬鐨勮偛鍎夸功鏄湳锛屽ス鐨勮繖鏈...
  • 蹇冮噷瀛﹀鏉庨洩鐨褰撴垜閬囪涓涓汉璇诲悗鎰
    绛旓細銆褰撴垜閬囪涓涓汉銆-鏉庨洩 璇讳功鎽樻妱鎰熸偀 鍒濇鐭ラ亾鏉庨洩鏄湪涓娆″井璇句笂锛屾垜鍚埌濂硅濂圭殑鐥涜嫤浠ュ強濡備綍浠庣棝鑻︿腑瑙h劚鐨勶紝寮曡捣浜嗘垜鐨勫ソ濂囧績銆傚井璇炬湯濂规帹鑽愪簡鑷繁鐨勪功锛屾垜灏变拱鏉ョ湅浜嗐傝杽钖勭殑涓嶅埌200椤电殑涔︼紝鍗拌瘉浜嗕簡鎴戜互鍓嶇殑濂藉瑙傚康涔熼瑕嗕簡涓浜涙垜鐨勮蹇点傛暣鏈功閮藉湪璇夎鐫濂圭殑鏈鍩烘湰鐨勮鐐癸細姣嶅┐鍏崇郴锛...
  • 5.2璁や负鑷繁鍊煎緱,璐㈠瘜灏变細杩介殢浣-銆褰撴垜閬囪涓涓汉銆嬭涔﹀垎浜
    绛旓細鍓嶈█锛氳繖鏄潕闆殑涔︺褰撴垜閬囪涓涓汉銆嬬浜旂珷绗簩绡囨枃绔狅紝鎴戣鎶婅繖绡囨枃绔犵敤鑷繁鐨勮瘽璁插嚭鏉ャ傛垜鍑嗗鎶婅繖鏈功璁插嚭鏉ワ紝鍙槸鏆傛椂鍙堟病鏈夎兘鍔涙妸杩欐湰涔﹀緢濂藉湴璁插嚭鏉ワ紝鎵浠ュ氨鎯崇潃鍏堜粠璁插嚭鏉ヤ竴绡囨枃绔犲紑濮嬨傚彧璇讳功骞舵病鏈夊嵉鐢紝闄ら潪璇讳功甯︽潵浜嗕竴浜涙敼鍙橈紝鎴栬呮槸鎬濈淮鏀瑰彉鎴栬呰鍔ㄦ敼鍙橈紝鎶婁功璁插嚭鏉ュ氨鏄垜璁や负鐨勬渶...
  • 蹇冪悊瀛﹀鏉庨洩鐨勩褰撴垜閬囪涓涓汉銆嬭鍚庢劅?
    绛旓細鏃╂湡鎴戜滑鍜岀埗姣嶇殑鍏崇郴锛屽唴鍖栨垚鎴戜滑鐨勬ф牸锛屽喅瀹氫簡鍛借繍銆備汉鐨勪竴鐢燂紝灏辨槸鍦ㄤ竴閬嶉亶杞洖绔ュ勾鐨勫垢鎴栬呬笉骞搞傜骞寸粡鍘嗗鏈ㄩ┈绋嬪簭涓鑸啓杩涙瘡涓汉鐨勬綔鎰忚瘑锛岀簿鍑嗘帶鍒剁潃浜虹敓杞洖銆傛墦鐮磋疆鍥炰粠鐪嬭鑷繁鍜屽瀛愬紑濮嬨 褰撯滄垜鈥濊冻澶熸竻鏅帮紝鈥滄垜鐖变綘鈥濇墠鍙兘鐪熷疄鏈夊姏銆傚熺敱涓鏈功绌胯秺鍥炶嚜宸辩殑绔ュ勾锛屼篃鐪嬪埌瀛╁瓙鐨勫綋涓...
  • 褰撴垜閬囪涓涓汉浣滆呯畝浠
    绛旓細绾︾堪路璐濇浖锛岃繖浣嶆墠鍗庢í婧㈢殑鍔犳嬁澶т汉锛屼互鍏跺浗闄呭0瑾夊湪蹇冪悊娌荤枟銆佹暀鑲插拰鍐欎綔棰嗗煙鐙爲涓甯溿備粬鏄摜浼︽瘮浜氬濮诲拰瀹跺涵娌荤枟鍗忎細鐨勯浠讳富甯紝鏇炬媴浠荤編鍥藉濮诲搴不鐤楀崗浼氱殑钁d簨锛屼互鍙婂摜浼︽瘮浜氬績鐞嗗崗浼氱殑鍓嶄换鎴愬憳銆備粬鏇存槸钀ㄦ彁浜氬お骞虫磱瀛﹂櫌鐨勫垱濮嬩汉锛岀幇浠婃槸鍥介檯瀹跺涵娌荤枟鑱斿悎浼氱殑閲嶈钁d簨銆傝礉鏇煎崥澹笌钀ㄦ彁浜氬コ澹殑娣卞帤鍚堜綔...
  • 銆褰撴垜閬囪涓涓汉銆嬫潕闆
    绛旓細6銆佸綋涓涓鐢熷懡甯︾潃鏋佸ぇ鐨勭埍鍜屼俊浠婚檷涓村埌瀹跺涵涓,浠栨渶娓存湜鐨勬槸琚湅瑙-琚埗姣嶇湅瑙佺湡瀹炵殑鑷繁,鑰屼笉鏄氳繃涓鍫嗏滄纭濈殑鏁版嵁鏉ヨ瘎浠峰拰鐭鑷繁銆 7銆佽涓嶈璇勪环鎴,鐢氳嚦杩炲缓璁兘涓嶈缁,鎴戝彧娓存湜浣犲惉鍒版垜,鐪嬪埌鎴,闄潃鎴,鎴戝氨鑳芥劅鍙楀埌娓╂殩鍦ㄥ唴蹇冧骇鐢,鎴戝氨浼氭參鎱㈡湁鍔涢噺鍘婚潰瀵瑰閮ㄤ笘鐣屻 8銆佸┐鍎块兘鏃犳硶鍗曠嫭瀛樻椿,濠村効...
  • 鏉庨洩鐨褰撴垜閬囪涓涓汉璇诲悗鎰
    绛旓細鍦ㄦ煇绉嶇▼搴︿笂锛岃繖鏈功鏄皢鍏嬭幈鍥犮佹俯灏肩鐗广佽崳鏍笺佹捣鐏垫牸绛夊績鐞嗗ぇ甯堢殑瑙傜偣涓庡叾瀵逛汉鎬х殑瑙傚療杩涜浜嗘潅绯咃紙鐢氳嚦杩樻湁褰煎皻鐨勩婅交鑰屾槗涓剧殑瀵岃冻銆嬩笌銆婄瀵嗐嬭繖绉嶅ぇ浼楀績鐏甸浮姹ょ殑褰卞瓙锛夛紝鐒跺悗浣滀负涓涓鍗曡韩鏈濂虫ф嬁鍑轰簡杩欐湰涓撳啓姣嶅┐鍏崇郴鐨勪功锛岃繖鏄湁鐐瑰嵄闄╃殑鎶曟満鍙栧阀銆備絾杩欐湰涔︿粛鐒惰秴瓒婃垜鐨勬湡鏈涘硷紝鍦ㄦ垜鐪嬫潵鑳...
  • 扩展阅读:六种征兆说明你抑郁了 ... 长期想念对方有感应吗 ... 当我遇见一个人电子版 ... 遇见1-40集免费 ... 《遇见》原唱 ... 男生100%喜欢你的表现 ... 免费1-100集短剧已完结 ... 当我遇见一个人李雪txt ... 当我遇见一个人李雪的金句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