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姓氏的由来 姓氏魏的起源是什么?

"\u9b4f"\u8fd9\u4e2a\u59d3\u6c0f\u7684\u7531\u6765

\u9b4f\u59d3\u4f55\u6765
\u6765\u6e90\u6709\u4e8c\uff1b
1\u3001\u51fa\u81ea\u59ec\u59d3\uff0c\u4ee5\u9091\u4e3a\u6c0f\uff0c\u6216\u4ee5\u56fd\u540d\u4e3a\u6c0f\u3002\u5468\u6587\u738b\u7b2c15\u5b50\u6bd5\u516c\u9ad8\u53d7\u5c01\u4e8e\u6bd5\uff0c\u5176\u5b59\u6bd5\u4e07\u5728\u6bd5\u56fd\u88ab\u897f\u620e\u529f\u706d\u540e\uff0c\u6295\u5954\u5230\u664b\u56fd\uff0c\u6210\u4e3a\u5927\u592b\u3002\u56e0\u529f\uff0c\u88ab\u8d50\u9b4f\u5730\u4e3a\u9091\uff0c\u5176\u540e\u5b50\u5b59\u4ee5\u9091\u4e3a\u6c0f\uff0c\u79f0\u4e3a\u9b4f\u6c0f\u3002\u516c\u5143\u524d445\u5e74\u6bd5\u4e07\u7684\u540e\u4ee3\u9b4f\u65af\u5efa\u7acb\u9b4f\u56fd\uff0c\u516c\u5143\u524d225\u5e74\u88ab\u79e6\u6240\u706d\u540e\uff0c\u4ea1\u56fd\u7684\u9b4f\u56fd\u738b\u65cf\u4ee5\u56fd\u540d\u4e3a\u6c0f\uff0c\u5f62\u6210\u9b4f\u59d3\u6700\u91cd\u8981\u7684\u4e00\u652f\u3002\u53f2\u79f0\u9b4f\u59d3\u6b63\u5b97\u3002
2\u3001\u5916\u59d3\u6539\u59d3\u9b4f\u3002\u6218\u56fd\u79e6\u662d\u8944\u738b\u65f6\u6709\u56fd\u76f8\u3001\u7a70\u4faf\u3001\u662d\u8944\u738b\u6bcd\u5ba3\u592a\u540e\u5f02\u7236\u5f1f\u9b4f\u5189\uff0c\u672c\u695a\u4eba\uff0c\u8288\u59d3\uff0c\u540e\u6539\u59d3\u9b4f\uff1b\u5357\u5b8b\u84b2\u6c5f\u4eba\u6709\u9b4f\u4e86\u7fc1\uff0c\u5e86\u5143\u8fdb\u58eb\uff0c\u672c\u9ad8\u6c0f\uff0c\u540e\u6539\u59d3\u9b4f\uff1b\u660e\u4ee3\u6709\u6606\u5c71\u4eba\u552f\u6821\uff0c\u5176\u5148\u4e16\u672c\u674e\u59d3\uff0c\u5f18\u6cbb\u8fdb\u58eb\uff0c\u540e\u6539\u59d3\u9b4f\u3002


\u9b4f\u59d3\u5206\u5e03
\u9b4f\u6c0f\u65e9\u671f\u4e3b\u8981\u662f\u5728\u4eca\u5c71\u897f\u3001\u6cb3\u5357\u3001\u5c71\u4e1c\u7701\u5883\u5185\u53d1\u5c55\u7e41\u884d\uff0c\u4e5f\u6709\u90e8\u5206\u5206\u5c45\u4e8e\u4eca\u6e56\u5317\u3001\u6e56\u5357\u7701\u5883\u3002\u9b4f\u516c\u5b50\u65e0\u5fcc\u4e4b\u5b59\u9b4f\u65e0\u77e5\u76845\u4e16\u5b59\u9b4f\u6b46\u5b9a\u5c45\u4e8e\u5de8\u9e7f\uff08\u4eca\u5c5e\u6cb3\u5317\uff09\u3002\u9b4f\u65e0\u77e5\u6709\u4e24\u4e2a\u7384\u5b59\uff0c\u4e00\u4e2a\u53eb\u9b4f\u8c0c\uff0c\u5b9a\u5c45\u6e05\u6cb3\uff1b\u4e00\u4e2a\u53eb\u9b4f\u6c49\uff0c\u5b9a\u5c45\u4efb\u57ce\u3002\u6b64\u5916\uff0c\u79e6\u59cb\u7687\u7edf\u4e00\u516d\u56fd\u540e\uff0c\u66fe\u5f99\u5929\u4e0b\u8c6a\u5bcc\u4e8e\u54b8\u9633\u5341\u4e8c\u4e07\u6237\u3002\u9b4f\u6c0f\u6709\u90e8\u5206\u4eba\u8fc1\u81f3\u4eca\u9655\u897f\u7701\u5883\u5185\u3002\u4e1c\u6c49\u65f6\u6c5f\u5357\u4e00\u4e9b\u5730\u65b9\u5df2\u6709\u9b4f\u59d3\u5c45\u6c11\u3002\u5510\u521d\uff0c\u9648\u653f\u3001\u9648\u5143\u5149\u7236\u5b50\u5165\u95fd\u5f00\u8f9f\u6f33\u5dde\uff0c\u968f\u884c\u5c06\u4f50\u6709\u9b4f\u6709\u4eba\u3001\u9b4f\u4ec1\u6d66\uff0c\u540e\u5747\u5728\u798f\u5efa\u5b89\u5bb6\u3002\u5510\u4ee3\u6709\u9b4f\u6155\u4e2d\u81ea\u5de8\u9e7f\u5f99\u5c45\u6c5f\u897f\u5357\u660c\uff0c\u538615\u4e16\uff0c\u6709\u4e00\u652f\u79fb\u5c45\u798f\u5efa\u5b81\u5316\u77f3\u58c1\u6751\uff0c\u53c8\u538611\u4e16\uff0c\u6709\u9b4f\u624d\u7984\uff0c\u751f4\u5b50\uff1a\u957f\u5b50\u9b4f\u5143\uff0c\u79fb\u5c45\u5e7f\u4e1c\u957f\u4e50\uff1b\u4e8c\u5b50\u9b4f\u4ea8\uff0c\u79fb\u5c45\u798f\u5efa\u4e0a\u676d\uff0c5\u4ee3\u5b59\u90a6\u653f\u53c8\u79fb\u5c45\u5e7f\u4e1c\u9f99\u5ddd\uff1b\u4e09\u5b50\u9b4f\u5229\uff0c\u7559\u5b88\u7956\u575f\uff1b\u56db\u5b50\u9b4f\u8d1e\uff0c\u6709\u4e00\u5b50\u79fb\u5c45\u5e7f\u4e1c\u63ed\u9633\uff0c\u8fd8\u6709\u4e00\u5b50\u5c45\u6d77\u4e30\u3002\u9b4f\u5143\u7684\u88d4\u5b59\u9b4f\u5e94\u6d69\u3001\u9b4f\u7279\u656c\u4e8e\u4e7e\u9686\u5e74\u95f4\u8fc1\u81f3\u53f0\u6e7e\u65b0\u7af9\u53bf\uff1b\u88d4\u5b59\u9b4f\u9f0e\u9ad8\u4e8e\u6e05\u671d\u54b8\u4e30\u4e09\u5e74\u53bb\u7f8e\u56fd\uff0c\u540e\u5230\u52a0\u62ff\u5927\u5b9a\u5c45\uff1b\u88d4\u5b59\u9b4f\u677e\u4e8e1910\u5e74\u5230\u5370\u5c3c\uff0c\u5f00\u9521\u77ff\u81f4\u5bcc\uff0c\u66fe\u4efb\u9a6c\u6765\u897f\u4e9a\u7acb\u6cd5\u8bae\u5458\u3002


\u9b4f\u59d3\u5bb6\u8c31
\u6c5f\u82cf\uff1a\u9b4f\u6c0f\u5b97\u8c31\u56db\u5377\u3001\u9b4f\u6c0f\u65cf\u8c31\u516b\u5377\u9996\u4e00\u5377\u3001\u9b4f\u6c0f\u65cf\u8c31\u516d\u5377\u3001\u7ecd\u7ee7\u5802\u9b4f\u6c0f\u65cf\u8c31\u56db\u5377
\u6d59\u6c5f\uff1a\u9b4f\u6c0f\u592a\u5ec9\u5802\u8fdb\u4e3b\u518c\u4e0d\u5206\u5377\u3001\u5170\u98ce\u9b4f\u6c0f\u5b97\u8c31\u516b\u5377\u3001\u6148\u6c34\u9b4f\u6c0f\u5b97\u8c31\u4e8c\u5341\u516b\u5377\u3001\u5c71\u9634\u5434\u5858\u9b4f\u6c0f\u5b97\u8c31\u5341\u5377\u3001\u9ec4\u5ca9\u9b4f\u6c0f\u5b97\u8c31\u516d\u5377
\u6cb3\u5357\uff1a\u6c5c\u6c34\u9b4f\u6c0f\u65cf\u8c31\u516d\u5377\u3001\u9879\u57ce\u9b4f\u6c0f\u65cf\u8c31\u3001\u9547\u5e73\u9b4f\u6c0f\u65cf\u8c31\u4e94\u5377\u3001\u9b4f\u6c0f\u65cf\u8c31\u4e00\u5377
\u6e56\u5357\uff1a\u9b4f\u6c0f\u4e94\u4fee\u65cf\u8c31\u4e8c\u5341\u5377\u9996\u4e00\u5377\u3001\u9b4f\u6c0f\u4e94\u4fee\u65cf\u8c31\u516b\u5377\u9996\u56db\u5377\u3001\u8861\u9633\u9b4f\u6c0f\u5b97\u8c31\u56db\u5341\u5377\u9996\u4e00\u5377
\u56db\u5ddd\uff1a\u534e\u9633\u9b4f\u6c0f\u5b97\u7960\u65cf\u8c31\u4e00\u5377\u3001\u9b4f\u6c0f\u652f\u7960\u65cf\u8c31\u4e00\u5377\u3001\u9b4f\u6c0f\u8c31\u7252\u4e00\u5377\u3001\u9b4f\u6c0f\u65cf\u8c31\u4e00\u5377
\u9b4f\u6c0f\u65cf\u8c31\u4e0d\u5206\u5377\u3001\u7eed\u9b4f\u6c0f\u65cf\u8c31\u4e0d\u5206\u5377\u3001\u6fc2\u5357\u4e0b\u9b4f\u91cd\u4fee\u65cf\u8c31\u4e0d\u5206\u5377

1\u3001\u6e90\u6d41\u4e00
\u9b4f\u59d3\u6e90\u51fa\u9697\u59d3\u3002\u590f\u5546\u65f6\u671f\uff0c\u897f\u5317\u90e8\u843d\u9697\u59d3\u4e2d\u7684\u9b4f\u5730\u90e8\u843d\uff0c\u6700\u7ec8\u53d1\u5c55\u4e3a\u56fd\u5bb6\uff0c\u5373\u9b4f\u56fd\u3002\u5546\u672b\u9697\u59d3\u9b4f\u56fd\u540e\u88ab\u706d\uff0c\u5176\u5b50\u5b59\u4ee5\u56fd\u4e3a\u6c0f\uff0c\u59d3\u9b4f\uff0c\u5df2\u67094000\u5e74\u5386\u53f2\u3002
2\u3001\u6e90\u6d41\u4e8c
\u9b4f\u59d3\u51fa\u81ea\u59ec\u59d3\u3002\u5546\u672b\u5468\u6587\u738b\u5360\u9886\u9697\u59d3\u9b4f\u56fd\u4e4b\u5730\uff0c\u5c01\u5176\u4eb2\u5c5e\u4e8e\u9b4f\u56fd\uff0c\u8fd9\u662f\u59ec\u59d3\u9b4f\u56fd\u7684\u59cb\u5c01\u4e4b\u5730\u3002
3\u3001\u6e90\u6d41\u4e09
\u9b4f\u59d3\u51fa\u81ea\u8288\u59d3\uff0c\u6218\u56fd\u65f6\u79e6\u56fd\u5927\u81e3\u9b4f\u5189\uff0c\u4e3a\u8288\u59d3\u4e4b\u540e\u88d4\u3002\u79e6\u6b66\u738b\u53bb\u4e16\u540e\uff0c\u62e5\u7acb\u6b66\u738b\u4e4b\u5f02\u6bcd\u5f1f\u5b34\u5219\uff08\u79e6\u662d\u738b\uff09\uff0c\u66fe\u957f\u671f\u4efb\u79e6\u76f8\uff0c\u5c01\u4e8e\u7a70\uff08\u4eca\u5357\u9633\u9093\u5dde\u7a70\u4e1c\u4e00\u5e26\uff09\uff0c\u53f7\u7a70\u4faf\uff0c\u9b4f\u5189\u4e4b\u65cf\u540e\u88d4\u7686\u59d3\u9b4f\uff0c\u8fd9\u652f\u9b4f\u59d3\u67092300\u5e74\u5386\u53f2\u3002
4\u3001\u6e90\u6d41\u56db
\u9b4f\u59d3\u51fa\u81ea\u5c11\u6570\u6c11\u65cf\u6c49\u5316\u6539\u59d3\u6216\u4e3a\u5c11\u6570\u6c11\u65cf\u56fa\u6709\u4e4b\u59d3\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9b4f\u59d3\u6c0f\u4ee3\u8868\u4eba\u7269\uff1a
\u9b4f\u5ef6\uff08\uff1f\uff0d234\u5e74\uff09\uff0c\u5b57\u6587\u957f\uff0c\u4e49\u9633\u5e73\u6c0f\uff08\u4eca\u6cb3\u5357\u6850\u67cf\u53bf\uff09\u4eba\u3002\u4e09\u56fd\u65f6\u671f\u8700\u6c49\u5c06\u9886\uff0c\u6df1\u53d7\u5218\u5907\u5668\u91cd\u3002
\u5218\u5907\u5165\u5ddd\u65f6\uff0c\u9b4f\u5ef6\u56e0\u6570\u6709\u6218\u529f\uff0c\u5347\u4e3a\u7259\u95e8\u5c06\u519b\u3002\u5218\u5907\u653b\u4e0b\u6c49\u4e2d\uff0c\u62d4\u4e3a\u9547\u8fdc\u5c06\u519b\u3001\u6c49\u4e2d\u592a\u5b88\uff0c\u6210\u4e3a\u72ec\u5f53\u4e00\u65b9\u7684\u5927\u5c06\uff0c\u9547\u5b88\u6c49\u4e2d\u5341\u5e74\u3002\u5218\u5907\u5373\u4f4d\u540e\uff0c\u62dc\u9547\u5317\u5c06\u519b\u3002\u968f\u540c\u8bf8\u845b\u4eae\u5317\u4f10\uff0c\u62dc\u51c9\u5dde\u523a\u53f2\uff0c\u5c01\u90fd\u4ead\u4faf\uff0c\u66fe\u5728\u9633\u6eaa\u5927\u7834\u8d39\u7476\u548c\u90ed\u6dee\u3002\u6253\u7b97\u4eb2\u7387\u5175\u9a6c\u7531\u5b50\u5348\u9053\u88ad\u53d6\u5173\u4e2d\uff0c\u4eff\u6548\u97e9\u4fe1\u6545\u4e8b\uff0c\u4e0e\u8bf8\u845b\u4eae\u4f1a\u5e08\u6f7c\u5173\uff0c\u906d\u5230\u8c28\u614e\u7684\u8bf8\u845b\u4eae\u53cd\u5bf9\u3002
\u9b4f\u5ef6\u4f5c\u6218\u52c7\u731b\uff0c\u6027\u683c\u5b64\u50b2\uff0c\u4e0e\u957f\u53f2\u6768\u4eea\u4e0d\u548c\u3002\u8bf8\u845b\u4eae\u6b7b\u540e\uff0c\u4e24\u4eba\u77db\u76fe\u6fc0\u5316\uff0c\u9b4f\u5ef6\u4e89\u6597\u843d\u8d25\uff0c\u4e3a\u9a6c\u5cb1\u6240\u8ffd\u65a9\uff0c\u5937\u706d\u4e09\u65cf\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9b4f\u59d3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9b4f\u5ef6

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

春秋时,毕公高之裔孙毕万,在晋国为大夫。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封毕万于为邑 (今山西芮城县 ) 。毕万裔孙魏斯,与赵,韩,三家分晋,各自建国。魏斯建魏国,都安邑 ( 山西夏县 ) ,为魏文侯,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25年被秦国所灭,原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名为氏。

扩展资料

家族名人

1、魏文侯

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桓子之孙,魏武侯之父。公元前445年继承晋国魏氏领袖。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

2、魏征

字玄成,唐曲城(今山东省掖县)人。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姓



魏姓起源于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诸侯国魏国,册封地于今山西芮城县北。后魏国被晋国消灭,封给大夫毕万,后人以邑为氏,尊毕万为得姓始祖。

魏姓,晋国六卿之一,是当代中国人口排名第44位姓氏,在宋版《百家姓》排行第30位。

截至2019年,魏姓人口大约占中国人口的0.45%,总人口大约有570万。主要集中于河南、四川、河北三省,大约占魏姓总人口的28%。

扩展资料:

魏姓得姓始祖

毕万。魏姓为黄帝的姬姓嫡裔,原为毕国人。周文王的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两地之北),后毕国为别国所灭,其后裔万仕晋(今山西省境),成为晋国大夫。

晋献公念毕万在晋国灭霍、耿、魏三国中功勋卓著,将原是姬姓国的魏地赐给毕万为邑。

公元前453年,毕万的后代魏斯与韩、赵两家共同灭掉智氏,继而瓜分了晋国,自立诸侯,建国为魏,公元前225年,魏国即为秦所灭,亡国后的魏国王族子孙遂以国为姓。毕万也就被后人尊为魏姓族人的得姓始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姓



一、魏姓姓氏渊源:
1、源于姬姓,出自晋国大夫周文王曾孙毕万的封地魏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魏氏是黄帝的姬姓嫡裔,他们原是毕国的人,传到周文王的曾孙毕万的时候,毕国被西戎所灭,便投奔到晋国,成为晋献公的大夫。毕万因于公元前661年在晋国攻灭霍、耿、魏三国战斗中,立下了大功,于是晋献公就将原是姬姓国的魏(今山西芮城)地赐给他为邑。此后,毕万的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当晋公子重耳流亡之时,毕万的孙子魏犨随同一起流浪,后得秦穆公之力,重耳被迎立为晋国国君,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封魏犨(魏武子)为大夫,承袭魏氏封邑。公元前445年毕万后代魏斯演出了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自成诸侯,建立魏国,称魏文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此后其势力日益扩大。魏国于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亡国后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氏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氏正宗。
史籍《玉篇》中说:“魏,象魏,阙也。”魏即指阙,宫门之台观。《文选》中说:“是以来仪羽集于观魏。”张铣注:“来仪,凤也……观、魏,皆阙也。”唐朝林宝所著的《元和姓纂》、郑樵的《通志》均将魏氏列入“以国名为氏”类,《元和姓纂》认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裔孙万仕晋,封于魏,至掣、绛、舒,代为晋卿。后分晋,为诸侯,称王。至王假,为秦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通志》中记载更为详细,认为:“魏氏,始祖毕公高,封于毕,为毕氏。杜预曰:‘毕在长安西北’。今长安县西有杜山,又曰毕陌。至毕万事晋,封于魏。杜预曰,魏在河东河北县。河北今为平陆县,陕州治有魏城。后虽迁徙不常,自封魏之后皆号魏,惟徙梁之后,亦谓之梁。毕公高,周文王第十五子,盖庶子也,故云姬姓之别族。周武王伐纣,而高封于毕,其后绝封为庶人。其苗裔曰毕万,卜事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此公侯之卦。’献公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伐耿、霍、魏三国而灭之,以魏封毕万为大夫。生魏犨,从晋公子重耳出奔,及重耳立,以犨袭魏氏后,治于魏。武子之后,世为晋卿。生悼子,徙治霍,今晋州霍邑是也。生魏绛,晋悼公曰:自吾用魏绛,八年之间,九合诸侯,和戎翟,绛之力也。’赐之乐,是为庄子,徙治安邑,今为县,隶解州。自庄子七世文侯,始称侯,受经于子夏,过段干木之闾,未尝不式也。其子武侯之十年,与韩、赵灭晋而分其地。武侯之子称王,徙治大梁,今开封治也,是为梁惠王。自文侯而下,二侯,七王。秦将王贲灌大梁城,灭王假,以其地为郡县。子孙以国名为氏。”
史籍《新唐书》中认为魏氏属“以邑为氏”:“魏氏源于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后国绝,裔孙万为晋献公大夫,封于魏,河中河西县是也,因为魏氏。”
魏氏的血缘祖先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黄帝轩辕氏作为中原氏族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活动在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来,他的儿子玄嚣生子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有位夫人,是有邰氏的女儿,名叫姜嫄。有一次,她外出到野外去,看到地上有一个大大的脚印,觉得好奇,心里忽然有了一种兴奋的喜悦,便一脚踏去,没想到这一踩却有了受孕的感觉,过了一段时间,果然生下一个男孩。姜嫄认为这个孩子来得有些蹊跷,恐怕会带来不吉利,就将他弃置在门外的小巷里。说来也怪,经过那儿的牛马,都避开这个弃婴而不践踏他。姜嫄又把他移置到树林里,好让狼和野兽叼去,但是很不巧,树林里有很多忙碌的人,姜嫄无奈,就顺手将他扔到结了冰的沟渠上,这时有飞来的鸟张开它们的翅膀为他盖着垫着,使他不至于冻死。直到这时,姜嫄才感到这个孩子有些奇异,大概是上天所赐,于是把他抱回家中,认真地哺育起来,并且将他养大。又因为他生下来一再遭抛弃,所以给其取名为“弃”。
弃在孩提时候,就有着像大人那样高远的志向。他在游戏的时候,种植的麻、菽都长得很好。长大以后,也就喜爱耕作农稼了。他勘察土地所宜,适合谷类生长的就种植耕作。其他人都效法他,使该部落结束了流动不定的游牧生活。这时掌管部落联盟事务的陶唐氏帝尧知道了这件事,便提拔他为农师,教人民耕种,使整个部落联盟都蒙受他的好处,因此有功于当时。帝尧颁布命令:“弃,老百姓以前常不得饱食,你做后稷(即农师),播种百谷,使老百姓免于饥馁。有功当赏,现封你于有邰地(今陕西武功西南部),以原来的官号‘后稷’做为称号,另外以姬做为姓,成为一方诸侯。”后稷在虞舜氏主管部落联盟事务时继续主管农业,又受命与益佐助夏后氏禹治理洪水。邰的附近有雍水、杜水等流入渭河,水系发达,土地肥沃,是从事农业最理想之地。从此,后稷便在这里率领本部落的人种植“百谷百蔬”,发展农业,使自己的部落成为一个著名的农业部落,其势力和人口也都有较大发展。后稷这一族兴起的时候,在唐尧、虞舜、夏朝的时候,都有好的德行。
后稷的裔孙不窋在夏朝的中后期失去了农师职务,逃奔到戎狄这个地方。大约在商朝初年,不窋的孙子公刘虽然处在戎狄之地,但又继续从事后稷的工作,致力于耕种。他率领部落迁居豳(今陕西旬邑),一边开垦农田,一边扩大居邑。这时,他的部众已有很多,贮积的粮食日益丰富,接着又发展武装力量,扩大活动范围,渡过渭水,到渭南地区采掘矿石,发展锻冶,制造工具和武器,使势力进一步得到壮大。这时远近的人都来归附他。自公刘下传七八代,至高圉、亚圉时,正当商王武丁时期,姬姓部落已是商朝西部的一个大邦。
亚圉之孙古公亶父又继续从事和光大后稷、公刘的事业,做了很多有德行的事业,整个都邑的人全部拥戴他。这时薰育、戎、狄等部族为掳掠财物,先后来攻打他们,古亶公父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但是当他们要得到土地和人民时,整个部落的人都愤怒了,想要反抗。古亶公父却说:“人民拥立君主,是为了替他们谋福利。现在戎狄所以要攻击我,是为了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属于我和属于他们,那有什么区别呢!人民却要为了我的原因而战斗,那等于是杀了他们的父子以做他们的领袖,我不忍心这么做!”于是他就和自己亲近的部属离开豳地,渡过漆水、沮水,越过梁山,定居于岐山(今陕西岐山)下的“周原”。豳地整个地方的人扶老携幼,全又都归附古公于岐。其他地区的人,风闻古公的仁爱,也多来归附他。定居岐山后,古公扬弃戎狄的习俗,并在这里兴建宫室城邑,将人民分为几个邑落居住;又设置职有专司的五官,使部落有了早期国家的雏形。因居于周原,部落从此称周人或周族。古公后被追尊为太王。
古亶公父去世以后,幼子季历继立,史称公季、王季。公季继续修明古公所遗留的治道,专心致力于义举,因此诸侯都顺从他。古亶公父在世时曾说:“我们这一族应当有王者出现,这大概在姬昌时应验吧?”公季的儿子昌继立后,遵循着后稷、公刘的志业,效法古公、公刘的成规,笃行仁政,尊敬长者,慈爱幼少,礼遇有贤德的人。他为了接待有才德的人,常常到了正午也无法抽空进餐,那些包括姜尚等在内的才士就因为姬昌礼贤下士,才效命于他。姬昌在商朝末年,为西伯(伯同霸),受命专管商朝西部征伐。他在位五十余年,开始扩充周之实力和领土,做消灭商朝的准备。姬昌逝世后,被追尊为周文王。
周文王逝世后,次子姬发即位,以太公望(即姜尚)为太师,以周文王子姬旦为辅佐,以召公爽和周文王庶子(一称第十五子)姬高等佑助王师,继续从事周文王所遗的功业。最终,消灭了商王朝,建立周王朝,姬发即周武王。周朝虽然建立,但周族在当时人数较少,为加强周之统治,西周初年,周武王大封同姓宗族和异姓功臣,周文王姬昌庶子公子高,受封于毕邑(今陕西咸阳东北部),为公爵,史称毕公高。此毕公,即《史记》中所谓“周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周文王绪业”之毕公。
毕邑在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两地之北,也就是渭水的北岸地区。这个地方,又称为毕陌或咸阳原,在周朝初年,受到王室的重视,因为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和周公姬旦逝世以后,都葬于此。后来毕国灭亡,毕公高的裔孙沦落为平民,有的与当地戎狄融合,有的向东迁徙。毕公高的裔孙有个叫毕万的人,觉得晋国国君也属姬姓,算是同姓国,就想到晋国谋个一官半职,他在周朝都城王城(今河南洛阳)卜了一筮,卜到屯卦,又由屯卦演变为比卦,周大夫辛廖看了卦相后,祝贺他道:“这卦相很吉利。屯卦险难而坚固,固则宠禄不变;比卦亲密而得入,入则君臣情意相结。还有哪个卦比这个更吉利呢?你的后裔必定会繁盛的。”毕万入晋,受到晋献公重用。晋献公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在位期间开疆扩土,消灭了附近的许多小国,使晋国一度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毕万跟随晋献公出征,立下很多功劳。晋献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由毕赵夙御戎车,毕万为右乘,率兵讨伐霍、耿、魏三个小国,并攻灭了他们。晋献公论功行赏,就把原是姬姓国的魏(今山西芮城)赐给毕万做为封邑,并任用他为大夫。毕万的子孙就以封邑为氏,称为魏氏。
周文王姬昌分封亲族于魏(今陕西兴平马嵬坡)建立魏国。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又移封魏国于今山西芮城县东北魏城。周惠王十六年,即晋献公十六年,晋献公灭掉魏国,魏国子孙就以国名为氏,形成魏氏。这是魏氏中以国名为氏最早的一支。
当晋献公封毕万为魏大夫时,晋国掌管卜筮的大夫卜偃就预言毕万的后裔一定会壮大的。因为万,是盈满的数目;魏,是高大的名称!拿这个开始封赏,是天意要开启他了。自古天子方称兆氏,毕万受封魏邑,名字中隐含有广大之意,仅从盈满的数目来说,他将来必定会拥有许多人。或许这段话是魏氏发达之后,人们的附会之辞,其中含有迷信色彩。不管怎么说,毕万裔孙自入晋受封魏邑之后,逐渐显贵,最终竟与赵、韩二姓大夫瓜分晋国,称孤道寡二百余年。
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66年)晋国发生内乱,次年晋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毕万的孙子魏犨随同重耳在诸侯国之间到处流浪,长达十九年。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重耳得秦穆公之力,被迎立为晋国国君,是为晋文公。文公封魏犨为大夫,承袭魏氏封邑,从此魏氏成为晋国列卿之一。晋悼公时,魏犨孙魏绛(世称魏庄子)将邑都徙治安邑(今山西夏县安邑故城)。晋昭公时,魏与韩、赵等大夫成为晋国六卿之一。周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魏桓子驹与韩康子、赵襄子联合灭掉智伯,三分其地,建立了事实上的魏、赵、韩三个诸侯国。周定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45年)魏桓子的孙子魏斯自称诸侯,是为魏文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魏和赵、韩为诸侯。
魏国占据晋国经济发达地区,魏文侯又是贤明君主,治国有方。战国初年,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推行“尽地力之教”,奖励农耕,确立封建法制;用西门豹治邺;任用卫国人吴起改革军事制度;师事卜子夏(孔子的弟子)、田子方(子贡的弟子)、段干木(子夏的弟子),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使魏国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魏武侯时,继续拓展文侯的事业,向南发展,取得了郑、宋、楚三国的大片土地,并占据了大梁(今河南开封),从此魏国在黄河以南占有了广大的土地,使魏国初具霸主规模。
战国时魏国和秦国由于地理位置相近,可谓世仇。魏文侯和魏武侯时,魏国势力较强,对秦占有优势。魏文侯时,任用卫国人吴起为将,率军进攻秦国,一举攻下秦五座城池。魏文侯认为吴起善用兵,为将廉直公平,尽得士卒的拥戴,就任命他为西河战区的最高长官,让他担负起抗拒秦国的重任。吴起镇守西河,表现卓越,使秦兵不敢向东用兵。魏惠王时,秦孝公决心改变落后局面,要与中原诸国争雄,以恢复秦穆公时为诸侯霸主的地位。他采纳卫国人公孙鞅的变法主张,变更法制,整饬刑罚,对内奖励农耕,对外奖励作战有功将士,并以军功的高低而享有爵位、俸禄。秦国因此走上富国强兵之路,而魏武侯子魏惠王时,魏国由于与赵、韩的同盟破裂,又与齐国争雄,国力日益削弱。
魏惠王时,为避秦国之逼,将都城从安邑迁至大梁,继续称霸,但在赵、齐、秦的联合打击下,疆域不断缩小,国势衰弱。到战国后期,秦国越来越强,在战国七雄中独霸一方,各国不能与之抗衡。魏国由于地缘之故,屡屡受到秦国的进攻和蚕食,尤其是秦昭襄王采纳大梁人范睢的“远交近攻”之策,秦与齐、楚结好,向三晋(魏、赵、韩三国是从晋国分离出来的国家,时称三晋)大举进攻,魏国的灾难加重。虽然一度有魏公子信陵君联合诸侯抗秦之举,但也挽救不了魏国覆亡的命运。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虏魏王假,魏国灭亡。
从魏文侯元年至魏王假三年((公元前445~前225年),魏国存在了二百四十一年;如果从公元前403,周王室正式承认魏至魏亡,魏国建国近二百年,共历九位国君:魏文侯斯(一作都,公元前445年~前396年)→子魏武侯击(公元前395~前370年)→子魏惠王莹(公元前369~前335年)→子襄王嗣(公元前334~前319年)→子哀王(公元前318~前296年)→子昭王遬(公元前295~前277年)→子安僖王圉(公元前276~前243年)→子景闵王午(公元前242~前228年)→子王假(公元前227~前225年),这就是郑樵在《通志》中所说的“二侯七王”。
毕万裔孙所建魏国灭亡后,秦在其地建立郡县,魏国部分平民为不忘亡国之恨,就以故国魏为姓,形成以国名为氏最后的一支。
2、源于芈姓,出自战国秦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姓芈,秦昭襄王时先后五次任国相,受封穰侯,后改姓魏。
3、源于冒姓,出自南宋人魏了翁,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据宋《稗录》记载,南宋蒲江人(今四川成都)魏了翁,原姓高,养于姑父魏氏家,遂改姓魏。
4、源于李姓,出自明朝人魏校,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明朝人魏校先世本姓李,居苏州葑门的庄渠,弘治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后改姓魏。
5、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少数民族除了本民族的姓氏,也采用汉族的姓氏,由于音近、省字等原因,有以魏为姓的。
北魏时期氐族中有魏揭,自称大将军、冲天王,其后代以汉字魏为姓,世代相传至今。
满族倭彻赫氏后改为魏氏,世代相传至今。
佤族斯内氏,汉姓为魏,世代相传至今。
鄂伦春族魏拉依尔氏,汉姓为魏,世代相传至今。
回族中的魏氏,早期见于明朝魏实。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武略将军魏实由顺天府(今北京)调湖南常德卫,路经湖北仙桃,见该地有清真寺及穆斯林居住,逐留其一子,后子孙繁衍,遍及湖北全省。另,在广州怀圣寺《重建怀圣塔寺之记》碑中有“镇守广东等处地方副都统魏黑纳篆额”的记载(碑立于清康熙三十七年)。其名“黑纳”,按阿拉伯语发音有庆贺、祝贺、颂扬等意,较适用于取名;在古代进人中国的阿拉伯人名中,又有Hindu,也可简译为“黑纳”。魏黑纳恐是中国姓加上回回名的合成名。在清同治年以前,魏氏在西北地区亦为大族。据《清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记载,魏氏在同治年间是“咸阳的回族大姓”。仅在清道光年间,在咸阳县志中记载的东乡安谷里魏家村、西乡廊里魏家堡、魏家前村就有魏氏五十户之多。魏氏回族,在中国革命近现代历史上,也曾做出过一定的贡献。如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牺牲的有湖北两阳人(今湖北仙桃)魏碧章、魏清光;在北上抗日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有湖北郧西人魏茂顺、魏登恒等。
此外,在土家族、蒙古族、彝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魏氏。
二、魏姓得姓始祖:毕万。
据有关资料记载,魏氏为黄帝的姬姓嫡裔,他们原为毕国人。周文王的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今陕西西安、咸阳两地之北),后毕国为别国所灭,其后裔毕万仕晋(今山西),成为晋国大夫。晋献公是当时晋国一名很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在位期间攻克了周围的许多小国,使晋国一度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献公念毕万在晋国灭霍、耿、魏三国中功勋卓著,于是将原是姬姓国的魏地赐给毕万为邑。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与韩、赵两家共同瓜分了晋国,自立诸侯,建国为魏,公元前225年,魏国为秦国所灭,亡国后的魏国王族子孙遂以国为姓。毕万也就被后人尊为魏氏族人的得姓始祖。
三、魏姓各支始祖:
魏九海:字源长,行二,生没未详,系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十五都乾农乡尽林里,铁蛇冲发派于明正统年间任武昌通判致仕乐,归后复从兄九万仕楚至乱离知其时,不可为故果于避世漱石枕流风格,古朴览 江山青水秀,即陷居求志于斯土常兴文敏公为知己友,敏公爱子淑才貌学两优纳为东床后没,葬益阳鹅洋池上豫章公山向。妣:郭氏,生没未详,葬益阳章公山与夫合冢山向。生子一:魏淑才。湖南魏氏三晋堂始祖。
魏伏一:恢宗子魏伏一,配袁氏。生子三:一郞;二郞;六郞。湖南宁乡荥阳派始祖。
魏廷倚:唐朝元忠公二十世孙,字树玉,号立斋,原籍南昌府新建县铁柱宫,由贡兴托吉安府教论遂家於府城城隍阁侧。宋祥兴元年创业於卢陵五十二都之淳塘而居是为淳塘始祖。宋湻佑二年壬寅八月十三日吉时生,元皇庆元年壬子九月十八日吉时没,葬真君山虎形壬山丙向。元配:熊氏,宋湻佑五年乙巳二月初九日吉时生,元延佑六年已未八月初三日吉时没,葬城西真君山虎形壬山丙向。生子二:仲安;季安。季安间新建原籍。湖南安化、新化等支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1、源流一

魏姓源出隗姓。夏商时期,西北部落隗姓中的魏地部落,最终发展为国家,即魏国。商末隗姓魏国后被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姓魏,已有4000年历史。

2、源流二

魏姓出自姬姓。商末周文王占领隗姓魏国之地,封其亲属于魏国,这是姬姓魏国的始封之地。

3、源流三

魏姓出自芈姓,战国时秦国大臣魏冉,为芈姓之后裔。秦武王去世后,拥立武王之异母弟嬴则(秦昭王),曾长期任秦相,封于穰(今南阳邓州穰东一带),号穰侯,魏冉之族后裔皆姓魏,这支魏姓有2300年历史。

4、源流四

魏姓出自少数民族汉化改姓或为少数民族固有之姓。

扩展资料:

魏姓氏代表人物: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深受刘备器重。

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仿效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潼关,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

魏延作战勇猛,性格孤傲,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魏延争斗落败,为马岱所追斩,夷灭三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延



一、魏姓姓氏渊源:
1、源于姬姓,出自晋国大夫周文王曾孙毕万的封地魏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魏氏是黄帝的姬姓嫡裔,他们原是毕国的人,传到周文王的曾孙毕万的时候,毕国被西戎所灭,便投奔到晋国,成为晋献公的大夫。毕万因于公元前661年在晋国攻灭霍、耿、魏三国战斗中,立下了大功,于是晋献公就将原是姬姓国的魏(今山西芮城)地赐给他为邑。此后,毕万的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当晋公子重耳流亡之时,毕万的孙子魏犨随同一起流浪,后得秦穆公之力,重耳被迎立为晋国国君,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封魏犨(魏武子)为大夫,承袭魏氏封邑。公元前445年毕万后代魏斯演出了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自成诸侯,建立魏国,称魏文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此后其势力日益扩大。魏国于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亡国后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氏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氏正宗。
史籍《玉篇》中说:“魏,象魏,阙也。”魏即指阙,宫门之台观。《文选》中说:“是以来仪羽集于观魏。”张铣注:“来仪,凤也……观、魏,皆阙也。”唐朝林宝所著的《元和姓纂》、郑樵的《通志》均将魏氏列入“以国名为氏”类,《元和姓纂》认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裔孙万仕晋,封于魏,至掣、绛、舒,代为晋卿。后分晋,为诸侯,称王。至王假,为秦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通志》中记载更为详细,认为:“魏氏,始祖毕公高,封于毕,为毕氏。杜预曰:‘毕在长安西北’。今长安县西有杜山,又曰毕陌。至毕万事晋,封于魏。杜预曰,魏在河东河北县。河北今为平陆县,陕州治有魏城。后虽迁徙不常,自封魏之后皆号魏,惟徙梁之后,亦谓之梁。毕公高,周文王第十五子,盖庶子也,故云姬姓之别族。周武王伐纣,而高封于毕,其后绝封为庶人。其苗裔曰毕万,卜事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此公侯之卦。’献公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伐耿、霍、魏三国而灭之,以魏封毕万为大夫。生魏犨,从晋公子重耳出奔,及重耳立,以犨袭魏氏后,治于魏。武子之后,世为晋卿。生悼子,徙治霍,今晋州霍邑是也。生魏绛,晋悼公曰:自吾用魏绛,八年之间,九合诸侯,和戎翟,绛之力也。’赐之乐,是为庄子,徙治安邑,今为县,隶解州。自庄子七世文侯,始称侯,受经于子夏,过段干木之闾,未尝不式也。其子武侯之十年,与韩、赵灭晋而分其地。武侯之子称王,徙治大梁,今开封治也,是为梁惠王。自文侯而下,二侯,七王。秦将王贲灌大梁城,灭王假,以其地为郡县。子孙以国名为氏。”
史籍《新唐书》中认为魏氏属“以邑为氏”:“魏氏源于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后国绝,裔孙万为晋献公大夫,封于魏,河中河西县是也,因为魏氏。”
魏氏的血缘祖先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黄帝轩辕氏作为中原氏族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活动在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来,他的儿子玄嚣生子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有位夫人,是有邰氏的女儿,名叫姜嫄。有一次,她外出到野外去,看到地上有一个大大的脚印,觉得好奇,心里忽然有了一种兴奋的喜悦,便一脚踏去,没想到这一踩却有了受孕的感觉,过了一段时间,果然生下一个男孩。姜嫄认为这个孩子来得有些蹊跷,恐怕会带来不吉利,就将他弃置在门外的小巷里。说来也怪,经过那儿的牛马,都避开这个弃婴而不践踏他。姜嫄又把他移置到树林里,好让狼和野兽叼去,但是很不巧,树林里有很多忙碌的人,姜嫄无奈,就顺手将他扔到结了冰的沟渠上,这时有飞来的鸟张开它们的翅膀为他盖着垫着,使他不至于冻死。直到这时,姜嫄才感到这个孩子有些奇异,大概是上天所赐,于是把他抱回家中,认真地哺育起来,并且将他养大。又因为他生下来一再遭抛弃,所以给其取名为“弃”。
弃在孩提时候,就有着像大人那样高远的志向。他在游戏的时候,种植的麻、菽都长得很好。长大以后,也就喜爱耕作农稼了。他勘察土地所宜,适合谷类生长的就种植耕作。其他人都效法他,使该部落结束了流动不定的游牧生活。这时掌管部落联盟事务的陶唐氏帝尧知道了这件事,便提拔他为农师,教人民耕种,使整个部落联盟都蒙受他的好处,因此有功于当时。帝尧颁布命令:“弃,老百姓以前常不得饱食,你做后稷(即农师),播种百谷,使老百姓免于饥馁。有功当赏,现封你于有邰地(今陕西武功西南部),以原来的官号‘后稷’做为称号,另外以姬做为姓,成为一方诸侯。”后稷在虞舜氏主管部落联盟事务时继续主管农业,又受命与益佐助夏后氏禹治理洪水。邰的附近有雍水、杜水等流入渭河,水系发达,土地肥沃,是从事农业最理想之地。从此,后稷便在这里率领本部落的人种植“百谷百蔬”,发展农业,使自己的部落成为一个著名的农业部落,其势力和人口也都有较大发展。后稷这一族兴起的时候,在唐尧、虞舜、夏朝的时候,都有好的德行。
后稷的裔孙不窋在夏朝的中后期失去了农师职务,逃奔到戎狄这个地方。大约在商朝初年,不窋的孙子公刘虽然处在戎狄之地,但又继续从事后稷的工作,致力于耕种。他率领部落迁居豳(今陕西旬邑),一边开垦农田,一边扩大居邑。这时,他的部众已有很多,贮积的粮食日益丰富,接着又发展武装力量,扩大活动范围,渡过渭水,到渭南地区采掘矿石,发展锻冶,制造工具和武器,使势力进一步得到壮大。这时远近的人都来归附他。自公刘下传七八代,至高圉、亚圉时,正当商王武丁时期,姬姓部落已是商朝西部的一个大邦。
亚圉之孙古公亶父又继续从事和光大后稷、公刘的事业,做了很多有德行的事业,整个都邑的人全部拥戴他。这时薰育、戎、狄等部族为掳掠财物,先后来攻打他们,古亶公父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但是当他们要得到土地和人民时,整个部落的人都愤怒了,想要反抗。古亶公父却说:“人民拥立君主,是为了替他们谋福利。现在戎狄所以要攻击我,是为了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属于我和属于他们,那有什么区别呢!人民却要为了我的原因而战斗,那等于是杀了他们的父子以做他们的领袖,我不忍心这么做!”于是他就和自己亲近的部属离开豳地,渡过漆水、沮水,越过梁山,定居于岐山(今陕西岐山)下的“周原”。豳地整个地方的人扶老携幼,全又都归附古公于岐。其他地区的人,风闻古公的仁爱,也多来归附他。定居岐山后,古公扬弃戎狄的习俗,并在这里兴建宫室城邑,将人民分为几个邑落居住;又设置职有专司的五官,使部落有了早期国家的雏形。因居于周原,部落从此称周人或周族。古公后被追尊为太王。
古亶公父去世以后,幼子季历继立,史称公季、王季。公季继续修明古公所遗留的治道,专心致力于义举,因此诸侯都顺从他。古亶公父在世时曾说:“我们这一族应当有王者出现,这大概在姬昌时应验吧?”公季的儿子昌继立后,遵循着后稷、公刘的志业,效法古公、公刘的成规,笃行仁政,尊敬长者,慈爱幼少,礼遇有贤德的人。他为了接待有才德的人,常常到了正午也无法抽空进餐,那些包括姜尚等在内的才士就因为姬昌礼贤下士,才效命于他。姬昌在商朝末年,为西伯(伯同霸),受命专管商朝西部征伐。他在位五十余年,开始扩充周之实力和领土,做消灭商朝的准备。姬昌逝世后,被追尊为周文王。
周文王逝世后,次子姬发即位,以太公望(即姜尚)为太师,以周文王子姬旦为辅佐,以召公爽和周文王庶子(一称第十五子)姬高等佑助王师,继续从事周文王所遗的功业。最终,消灭了商王朝,建立周王朝,姬发即周武王。周朝虽然建立,但周族在当时人数较少,为加强周之统治,西周初年,周武王大封同姓宗族和异姓功臣,周文王姬昌庶子公子高,受封于毕邑(今陕西咸阳东北部),为公爵,史称毕公高。此毕公,即《史记》中所谓“周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周文王绪业”之毕公。
毕邑在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两地之北,也就是渭水的北岸地区。这个地方,又称为毕陌或咸阳原,在周朝初年,受到王室的重视,因为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和周公姬旦逝世以后,都葬于此。后来毕国灭亡,毕公高的裔孙沦落为平民,有的与当地戎狄融合,有的向东迁徙。毕公高的裔孙有个叫毕万的人,觉得晋国国君也属姬姓,算是同姓国,就想到晋国谋个一官半职,他在周朝都城王城(今河南洛阳)卜了一筮,卜到屯卦,又由屯卦演变为比卦,周大夫辛廖看了卦相后,祝贺他道:“这卦相很吉利。屯卦险难而坚固,固则宠禄不变;比卦亲密而得入,入则君臣情意相结。还有哪个卦比这个更吉利呢?你的后裔必定会繁盛的。”毕万入晋,受到晋献公重用。晋献公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在位期间开疆扩土,消灭了附近的许多小国,使晋国一度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毕万跟随晋献公出征,立下很多功劳。晋献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由毕赵夙御戎车,毕万为右乘,率兵讨伐霍、耿、魏三个小国,并攻灭了他们。晋献公论功行赏,就把原是姬姓国的魏(今山西芮城)赐给毕万做为封邑,并任用他为大夫。毕万的子孙就以封邑为氏,称为魏氏。
周文王姬昌分封亲族于魏(今陕西兴平马嵬坡)建立魏国。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又移封魏国于今山西芮城县东北魏城。周惠王十六年,即晋献公十六年,晋献公灭掉魏国,魏国子孙就以国名为氏,形成魏氏。这是魏氏中以国名为氏最早的一支。
当晋献公封毕万为魏大夫时,晋国掌管卜筮的大夫卜偃就预言毕万的后裔一定会壮大的。因为万,是盈满的数目;魏,是高大的名称!拿这个开始封赏,是天意要开启他了。自古天子方称兆氏,毕万受封魏邑,名字中隐含有广大之意,仅从盈满的数目来说,他将来必定会拥有许多人。或许这段话是魏氏发达之后,人们的附会之辞,其中含有迷信色彩。不管怎么说,毕万裔孙自入晋受封魏邑之后,逐渐显贵,最终竟与赵、韩二姓大夫瓜分晋国,称孤道寡二百余年。
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66年)晋国发生内乱,次年晋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毕万的孙子魏犨随同重耳在诸侯国之间到处流浪,长达十九年。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重耳得秦穆公之力,被迎立为晋国国君,是为晋文公。文公封魏犨为大夫,承袭魏氏封邑,从此魏氏成为晋国列卿之一。晋悼公时,魏犨孙魏绛(世称魏庄子)将邑都徙治安邑(今山西夏县安邑故城)。晋昭公时,魏与韩、赵等大夫成为晋国六卿之一。周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魏桓子驹与韩康子、赵襄子联合灭掉智伯,三分其地,建立了事实上的魏、赵、韩三个诸侯国。周定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45年)魏桓子的孙子魏斯自称诸侯,是为魏文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魏和赵、韩为诸侯。
魏国占据晋国经济发达地区,魏文侯又是贤明君主,治国有方。战国初年,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推行“尽地力之教”,奖励农耕,确立封建法制;用西门豹治邺;任用卫国人吴起改革军事制度;师事卜子夏(孔子的弟子)、田子方(子贡的弟子)、段干木(子夏的弟子),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使魏国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魏武侯时,继续拓展文侯的事业,向南发展,取得了郑、宋、楚三国的大片土地,并占据了大梁(今河南开封),从此魏国在黄河以南占有了广大的土地,使魏国初具霸主规模。
战国时魏国和秦国由于地理位置相近,可谓世仇。魏文侯和魏武侯时,魏国势力较强,对秦占有优势。魏文侯时,任用卫国人吴起为将,率军进攻秦国,一举攻下秦五座城池。魏文侯认为吴起善用兵,为将廉直公平,尽得士卒的拥戴,就任命他为西河战区的最高长官,让他担负起抗拒秦国的重任。吴起镇守西河,表现卓越,使秦兵不敢向东用兵。魏惠王时,秦孝公决心改变落后局面,要与中原诸国争雄,以恢复秦穆公时为诸侯霸主的地位。他采纳卫国人公孙鞅的变法主张,变更法制,整饬刑罚,对内奖励农耕,对外奖励作战有功将士,并以军功的高低而享有爵位、俸禄。秦国因此走上富国强兵之路,而魏武侯子魏惠王时,魏国由于与赵、韩的同盟破裂,又与齐国争雄,国力日益削弱。
魏惠王时,为避秦国之逼,将都城从安邑迁至大梁,继续称霸,但在赵、齐、秦的联合打击下,疆域不断缩小,国势衰弱。到战国后期,秦国越来越强,在战国七雄中独霸一方,各国不能与之抗衡。魏国由于地缘之故,屡屡受到秦国的进攻和蚕食,尤其是秦昭襄王采纳大梁人范睢的“远交近攻”之策,秦与齐、楚结好,向三晋(魏、赵、韩三国是从晋国分离出来的国家,时称三晋)大举进攻,魏国的灾难加重。虽然一度有魏公子信陵君联合诸侯抗秦之举,但也挽救不了魏国覆亡的命运。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虏魏王假,魏国灭亡。
从魏文侯元年至魏王假三年((公元前445~前225年),魏国存在了二百四十一年;如果从公元前403,周王室正式承认魏至魏亡,魏国建国近二百年,共历九位国君:魏文侯斯(一作都,公元前445年~前396年)→子魏武侯击(公元前395~前370年)→子魏惠王莹(公元前369~前335年)→子襄王嗣(公元前334~前319年)→子哀王(公元前318~前296年)→子昭王遬(公元前295~前277年)→子安僖王圉(公元前276~前243年)→子景闵王午(公元前242~前228年)→子王假(公元前227~前225年),这就是郑樵在《通志》中所说的“二侯七王”。
毕万裔孙所建魏国灭亡后,秦在其地建立郡县,魏国部分平民为不忘亡国之恨,就以故国魏为姓,形成以国名为氏最后的一支。
2、源于芈姓,出自战国秦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姓芈,秦昭襄王时先后五次任国相,受封穰侯,后改姓魏。
3、源于冒姓,出自南宋人魏了翁,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据宋《稗录》记载,南宋蒲江人(今四川成都)魏了翁,原姓高,养于姑父魏氏家,遂改姓魏。
4、源于李姓,出自明朝人魏校,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明朝人魏校先世本姓李,居苏州葑门的庄渠,弘治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后改姓魏。
5、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少数民族除了本民族的姓氏,也采用汉族的姓氏,由于音近、省字等原因,有以魏为姓的。
北魏时期氐族中有魏揭,自称大将军、冲天王,其后代以汉字魏为姓,世代相传至今。
满族倭彻赫氏后改为魏氏,世代相传至今。
佤族斯内氏,汉姓为魏,世代相传至今。
鄂伦春族魏拉依尔氏,汉姓为魏,世代相传至今。
回族中的魏氏,早期见于明朝魏实。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武略将军魏实由顺天府(今北京)调湖南常德卫,路经湖北仙桃,见该地有清真寺及穆斯林居住,逐留其一子,后子孙繁衍,遍及湖北全省。另,在广州怀圣寺《重建怀圣塔寺之记》碑中有“镇守广东等处地方副都统魏黑纳篆额”的记载(碑立于清康熙三十七年)。其名“黑纳”,按阿拉伯语发音有庆贺、祝贺、颂扬等意,较适用于取名;在古代进人中国的阿拉伯人名中,又有Hindu,也可简译为“黑纳”。魏黑纳恐是中国姓加上回回名的合成名。在清同治年以前,魏氏在西北地区亦为大族。据《清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记载,魏氏在同治年间是“咸阳的回族大姓”。仅在清道光年间,在咸阳县志中记载的东乡安谷里魏家村、西乡廊里魏家堡、魏家前村就有魏氏五十户之多。魏氏回族,在中国革命近现代历史上,也曾做出过一定的贡献。如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牺牲的有湖北两阳人(今湖北仙桃)魏碧章、魏清光;在北上抗日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有湖北郧西人魏茂顺、魏登恒等。
此外,在土家族、蒙古族、彝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魏氏。
二、魏姓得姓始祖:毕万。
据有关资料记载,魏氏为黄帝的姬姓嫡裔,他们原为毕国人。周文王的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今陕西西安、咸阳两地之北),后毕国为别国所灭,其后裔毕万仕晋(今山西),成为晋国大夫。晋献公是当时晋国一名很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在位期间攻克了周围的许多小国,使晋国一度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献公念毕万在晋国灭霍、耿、魏三国中功勋卓著,于是将原是姬姓国的魏地赐给毕万为邑。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与韩、赵两家共同瓜分了晋国,自立诸侯,建国为魏,公元前225年,魏国为秦国所灭,亡国后的魏国王族子孙遂以国为姓。毕万也就被后人尊为魏氏族人的得姓始祖。
三、魏姓各支始祖:
魏九海:字源长,行二,生没未详,系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十五都乾农乡尽林里,铁蛇冲发派于明正统年间任武昌通判致仕乐,归后复从兄九万仕楚至乱离知其时,不可为故果于避世漱石枕流风格,古朴览 江山青水秀,即陷居求志于斯土常兴文敏公为知己友,敏公爱子淑才貌学两优纳为东床后没,葬益阳鹅洋池上豫章公山向。妣:郭氏,生没未详,葬益阳章公山与夫合冢山向。生子一:魏淑才。湖南魏氏三晋堂始祖。
魏伏一:恢宗子魏伏一,配袁氏。生子三:一郞;二郞;六郞。湖南宁乡荥阳派始祖。
魏廷倚:唐朝元忠公二十世孙,字树玉,号立斋,原籍南昌府新建县铁柱宫,由贡兴托吉安府教论遂家於府城城隍阁侧。宋祥兴元年创业於卢陵五十二都之淳塘而居是为淳塘始祖。宋湻佑二年壬寅八月十三日吉时生,元皇庆元年壬子九月十八日吉时没,葬真君山虎形壬山丙向。元配:熊氏,宋湻佑五年乙巳二月初九日吉时生,元延佑六年已未八月初三日吉时没,葬城西真君山虎形壬山丙向。生子二:仲安;季安。季安间新建原籍。湖南安化、新化等支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 鎴戝榄浠涔堥瓘鎬庝箞浠嬬粛?
    绛旓細鎴戝榄忎粈涔堥瓘濮旈榄忋榄忓鏄腑鍥濮撴皬涓鍥涘崄浜斾綅濮撴皬锛屼富瑕佸垎甯冨湪灞辫タ銆佸北涓溿佹渤鍗椼佹渤鍖椼侀檿瑗垮拰鍥涘窛銆傞瓘濮撴渶鏃╂簮浜庤タ鍛ㄥ垵骞村懆鎴愮帇鍒嗗皝鐨勫К濮撲集鐖佃渚浗榄忓浗銆傞瓘濮撲粙缁 榄忓鍑鸿嚜濮銆傚晢鏈懆鏂囩帇鍗犻闅楀榄忓浗涔嬪湴锛屽皝鍏朵翰灞炰簬榄忓浗锛岃繖鏄К濮撻瓘鍥界殑濮嬪皝涔嬪湴銆傚懆姝︾帇鐏晢鍚庯紝灏佸叾寮熸瘯鍏珮浜庢瘯锛屽湪浠婇檿瑗...
  • 榄忓鎬庝箞鎺掕緢鐨?
    绛旓細褰撲唬榄忓浜哄彛澶х害鍗犲叏鍥戒汉鍙g殑0.45%锛屾讳汉鍙eぇ绾︽湁603涓囥傞瓘濮撴簮鍑烘湁鍥涳細1銆佸嚭鑷К濮擄紝涓哄懆鏂囩帇瑁斿瓩姣曚竾涔嬪悗锛屼互閭戜负姘忔垨浠ュ浗鍚嶄负姘忋傛嵁銆婂厓鍜屽绾傘嬨併婂彶璁奥烽瓘涓栧銆嬨併婇氬織路姘忔棌鐣ャ嬬瓑鏈夊叧璧勬枡鎵杞斤紝鍛ㄦ枃鐜嬬15瀛愭瘯鍏珮鍙楀皝浜庢瘯锛屽叾瀛欐瘯涓囧湪姣曞浗琚タ鎴庢敾鐏悗锛屾姇濂斿埌鏅嬪浗锛屾垚涓哄ぇ澶傚洜...
  • 榄瀛楃殑鏉ュ巻
    绛旓細榄忓鍑鸿嚜濮銆傚晢鏈懆鏂囩帇鍗犻闅楀榄忓浗涔嬪湴锛屽皝鍏朵翰灞炰簬榄忓浗锛岃繖鏄К濮撻瓘鍥界殑濮嬪皝涔嬪湴銆傚懆姝︾帇鐏晢鍚庯紝灏佸叾寮熸瘯鍏珮浜庢瘯锛屽湪浠婇檿瑗垮捀闃冲寳锛屾槸涓烘瘯鍥姐傝縼灏侀瓘鍥戒簬灞辫タ鑺煄涓滃寳鐨勯瓘鍩庛傛槬绉嬫椂锛屾瘯鍏珮鐨勫悗瑁旀瘯涓囪緟浣愭檵鐚叕锛屼簬鍏厓鍓661骞寸伃浜嗗К濮撶殑鑰裤侀湇銆侀瓘绛夊皬鍥斤紝鏅嬬尞鍏皝姣曚竾浜庨瓘鍦帮紝寤虹珛...
  • 榄 濮璧锋簮浜庨偅閲?鏈夋病鏈夊璋?
    绛旓細鍛ㄦ枃鐜嬬殑鍎垮瓙姣曞叕楂樻湁涓悗浠e彨姣曚竾锛屽洜涓烘瘯鍥戒负瑗挎垘鏀荤伃锛屼粬渚挎姇濂旀檵鍥斤紝鎴愪负鏅嬬尞鍏殑澶уか锛屾檵鐚叕鏄釜棰囨湁闆勫績澹織鐨勫悰涓伙紝浠栧湪浣嶆湡闂存敾鐏簡璁稿灏忓浗锛屼娇鏅嬪浗鐤嗗煙鎵╁ぇ锛屾垚涓哄綋鏃剁殑寮哄浗涔嬩竴锛屾瘯涓囧娆¢殢鍚屾檵鐚叕鍑哄緛锛岀珛杩囧緢澶氬姛鍔炽傚叕鍏冨墠661骞达紝鏅嬪浗鏀荤伃浜嗛湇銆佽裤榄涓変釜灏忓浗锛屾瘯涓囧湪鎴樻枟涓韩鍏...
  • 榄忓鐨鏉ユ簮 濮撴皬榄忕殑璧锋簮鏄粈涔
    绛旓細1銆榄忓婧愬嚭闅楀銆傚鍟嗘椂鏈燂紝瑗垮寳閮ㄨ惤闅楀涓殑榄忓湴閮ㄨ惤锛屾渶缁堝彂灞曚负鍥藉锛屽嵆榄忓浗銆傚晢鏈殫濮撻瓘鍥藉悗琚伃锛屽叾瀛愬瓩浠ュ浗涓烘皬锛屽榄忥紝宸叉湁4000骞村巻鍙层2銆侀瓘濮撳嚭鑷К濮撱傚晢鏈懆鏂囩帇鍗犻闅楀榄忓浗涔嬪湴锛屽皝鍏朵翰灞炰簬榄忓浗锛岃繖鏄К濮撻瓘鍥界殑濮嬪皝涔嬪湴銆3銆侀瓘濮撳嚭鑷妶濮擄紝鎴樺浗鏃剁Е鍥藉ぇ鑷i瓘鍐夛紝涓鸿妶濮撲箣鍚庤銆傜Е...
  • 濮撴皬榄忕殑璧锋簮鏄粈涔?
    绛旓細鎵浠ラ瓘鏈変紵澶,鐏靛湥鐨,濞佹鐨勬剰鎬濄 宸茶禐杩 宸茶俯杩< 浣犲杩欎釜鍥炵瓟鐨勮瘎浠锋槸? 璇勮 鏀惰捣 鍏朵粬绫讳技闂 2009-02-17 濮撴皬榄忕殑璧锋簮鏄粈涔? 122 2013-09-02 榄忚繖涓姘忕殑鏉ユ簮鏄粈涔? 154 2013-06-02 榄忓姘忕殑鐢辨潵 336 2018-01-24 鈥滈瓘鈥濆鐨勬潵婧愭槸浠涔? 2 2019-05-17 濮撻瓘鐨勮捣婧愩 3 2016-...
  • 榄忓鐨勭敱鏉
    绛旓細濮撴皬璧锋簮 鍑鸿嚜濮锛屼互閭戜负姘忥紝鎴栦互鍥藉悕涓烘皬銆傚懆鏂囩帇绗15瀛愭瘯鍏珮鍙楀皝浜庢瘯锛屽叾瀛欐瘯涓囧湪姣曞浗琚タ鎴庡姛鐏悗锛屾姇濂斿埌鏅嬪浗锛屾垚涓哄ぇ澶傚洜鍔燂紝琚祼榄忓湴涓洪倯锛屽叾鍚庡瓙瀛欎互閭戜负姘忥紝绉颁负榄忔皬銆傚叕鍏冨墠445骞存瘯涓囩殑鍚庝唬榄忔柉寤虹珛榄忓浗锛屽叕鍏冨墠225骞磋绉︽墍鐏悗锛屼骸鍥界殑榄忓浗鐜嬫棌浠ュ浗鍚嶄负姘忥紝褰㈡垚榄忓鏈閲嶈鐨勪竴鏀...
  • 鍏充簬榄忓鐨鍘嗗彶鍜岀幇鐘剁殑鐮旂┒鎶ュ憡
    绛旓細榄忓鐨鍘嗗彶鍜岀幇鐘剁爺绌舵姤鍛 1. 濮撴皬璧锋簮 榄忓鏈鏃╁彂婧愪簬浠婃渤鍗楃渷鍖楅儴鍙婂北瑗跨渷鍗楅儴涓甯︺傚叧浜庨瓘濮撶殑璧锋簮锛屾湁澶氱璇存硶锛屽叾涓竴绉嶈涓哄畠鍑鸿嚜濮锛屼负鍛ㄦ枃鐜嬬殑瑁斿瓩姣曚竾涔嬪悗锛屼互閭戜负濮撴垨浠ュ浗鍚嶄负濮撱傚彟涓绉嶈娉曡涓哄畠鍑鸿嚜鑺堝锛屼负棰涢〖甯濈殑鍚庤榄忓唹涔嬪悗锛屽悗鏀瑰榄忋傛澶栵紝杩樻湁澶栧鏀瑰榄忥紝濡傞珮濮撱佹潕濮撴敼濮...
  • 榄忕殑濮撴皬鏉ユ簮800瀛椾綔鏂?
    绛旓細榄忕殑濮撴皬鏉ユ簮 榄忓鐨鏉ユ簮鏈変袱涓備竴鏄嚭鑷К濮擄紝浠ラ倯涓烘皬銆傚懆鏂囩帇绗崄浜斿瓙姣 鍏珮鍙楀皝浜庢瘯锛屾瘯鍥借瑗挎垘鏀荤伃鍚庯紝姣曞叕楂樼殑鍚庝唬姣曚竾鎶曞鍒版檵鍥斤紝鎴 涓哄ぇ澶備粬鍥犲姛琚祼榄忓湴涓洪倯锛屽叾鍚庡瓙瀛欎究浠ラ倯涓烘皬锛岀О涓洪瓘姘忋傝繖鏄 榄忓鏈閲嶈鐨勪竴鏀備簩鏄濮撴敼濮撻瓘銆傛垬鍥界Е涔嬮瓘鍐夛紝鏈涓鸿妶锛屽悗鏀 濮撻瓘;...
  • 榄忓鏄浣曞彂灞曡捣鏉ョ殑?
    绛旓細缁撹榄忓锛屾濮撴皬鏈夊嚭鑷К濮撱佽妶濮撶瓑澶氱璇存硶銆傞瓘濮撴渶鏃╁彂婧愪簬浠婃渤鍗楃渷鍖楅儴鍙婂北瑗跨渷鍗楅儴涓甯︼紝鐜板凡閬嶅竷鍏ㄥ浗鍚勫湴锛屾槸褰撲粖濮撴皬鎺掕绗47浣嶇殑澶у銆傞瓘濮撳巻鍙蹭笂鍑虹幇浜嗕紬澶氬悕浜猴紝濡傞瓘姝﹀瓙銆侀瓘鏃犲繉銆侀瓘寰点侀瓘婧愩侀瓘鑹緟绛夈傞瓘濮撲汉鍙 褰撲唬榄忓鐨浜哄彛宸茶繎570涓囷紝鍒楀湪涓浗绗44浣嶏紝澶х害鍗犱腑鍥戒汉鍙g殑0.45%銆備粠鏄庢湞...
  • 扩展阅读:29个稀有姓 ... 魏姓三才最佳的名字 ... 卫姓和哪个姓是世仇 ... 袁姓和哪个姓最亲 ... 魏姓不能和哪个姓通婚 ... 魏姓出自诗意名字 ... 中国魏姓十大名人 ... 魏姓是贵族还是皇族 ... 魏姓皇帝一共36位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