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的历史

1.古代的文章中有标点符号吗

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没有标点符号,断句只能靠人的经验来完成(在文章里加入“句读符号”:句号貌似现在的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现在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经常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例如清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说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 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见到,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辟如在战国时代的竹简中就可以见到“└”型符号,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结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现代的逗号与句号,用来表示断句.其实,远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时代,中国就已有一种颇为奇特的标点符号萌芽了.汉代许慎把标点符号收入《说文解字》,收了“、”号,“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还收了“()”号,“钩识也.”因此中国古代只不过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不是没有标点符号. 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 1868年至1869年期间,他完成了《再述奇》.现在这本书名为《欧美环游记》,其中有一段介绍西洋的标点符号,虽然张德彝不是有意识地向国内知识界引入标点符号,甚至带有反对的口气,觉得这些标点繁琐,但是却在无心栽柳的过程中为中国语言符号的发展带来了新风. 1919年4月,胡适、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6名教授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要求 *** 颁布通行“,.;:!—()《》”等标点. 1920年2月2日,北洋 *** 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从此诞生. 1920年,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经营一家小出版社的汪原标点、分段并出版了《水浒传》,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标点符号出版古典书籍.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中国的白话文的推广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2.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约有多少年历史

标点符号 16世纪时,小马努蒂乌斯提出了一套正规的标点符号系统.主要符号源于希腊语法家们所用的小点,但常常改变其含义.希腊文中的问号(;)变成了英语中的分号.我国古时候没有标点符号,文章读起来很吃力,甚至被人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言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小段为“读”(音逗).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1919年,国语统一筹音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了12种标点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

3.标点符号中国古代有吗

中国古代没标点符号的历史- -1920年2月2日,北洋 *** 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批准了由北大六教授联名提出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方案》。

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由此诞生,成了语言文化发展史上值得记录的一笔。1919年4月,以胡适为首,包括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在内的六教授,极不愿看着"现在的报纸、书籍、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讲文法的区别,连赏鉴的意思都没有了"。

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他们提出了《方案》,要求 *** 颁布通行",。;:?!——()《》"等标点。

11月底,胡适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把原方案所列符号总名为"新式标点符号",此年被批准。古代,因为标点常闹笑话 标点符号看着小巧,却在书面语言的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我们使用的标点符号,祖先在欧洲。中国虽然在汉代以前已经出现标点符号的概念,比如"离经辨志",即在两句之间隔开一两字来写,或者用竖线、短横线等标示句子的完结,但是使用上并不普遍,经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笑话。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说二》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也,'非有一足也。

"说的是,鲁哀公因为听说"夔"有一只脚,觉得很奇怪,就问孔子。孔子告诉他说,夔是在尧时期通晓音律,对天下实行音乐教化作出很大贡献的一个乐官,舜继位后,曾想另寻他人做乐官,尧就忠告舜说,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够了。

偏巧鲁哀公读古书不懂句读,把夔理解成了有一只脚的怪物,堂堂国君也难免闹笑话。两汉的时候,有了"句读"作为停顿标志,类似我们今天的断句。

符号有"↓"和"、"两种,比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钩识也,居月切","、"则为"有所绝止,而识之也,之主庾切"。就是说,凡是文末可以停止的地方,就用"↓"来标记,文中有可以句读的地方,就用"、"来标示,也就是今天的句号和逗号。

到了宋代,钩号变成了圆圈,标形如"○",有大中小之分。朱熹在著《四书章句集注》时就是每章之前用大的"○",每句之后用"。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段落号,用"∨"或"∧"表示,画在每段末尾字的右下角,甚至出现了"。

""。

"这样的密圈、密点加在字的右旁,强调句子的精彩部分。这一用法直到20年代还有沿用。

划在人名或者地名旁边的"_________"则晚至明代出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标点符号多用来表示停顿,没有多少意义上的差别,而且没有标点的书居绝大多数。

同文馆学生引入新标点 鸦片战争以后,新思想传入,西洋标点也跟着进来了。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

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清 *** 为培养外语人才而设立的,张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学生中的一员。同治七年(1868年)二月,退役驻华公使浦安臣带领"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张德彝也成为随团人员中的一名。

张德彝有一个习惯,就是无论到了哪个国家,都喜欢把当地的风景、名物、风俗习惯都记录下来,以"述奇"为名编成小册子。在1868年-1869年期间,他完成了《再述奇》。

这本书现在称作《欧美环游记》,其中有一段介绍西洋标点的,云:"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如果句意义足,则记。

;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黏合,则记;;又意未足,外补充一句,则记:;语之诧异叹赏者,则记!;问句则记?;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记();又于两段相连之处,则加一横如——。" 虽然张德彝不是在有意识地向国内知识界引入标点,甚至带有反对的口气,觉得这些标点繁琐。

但是却在无心栽柳的过程中,为中国语言符号的发展带来了新风。胡适 新标点气着章太炎 新文化运动前后,知识界对中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了全面反思。

白话文登上舞台的同时,新式标点的需求也应时而来。1916年8月,胡适应《科学》杂志的邀请,作《论句读及文字符号》一文,全面阐述他对句读以及文字符号的理论思考,成了新式标点的奠基之作。

《科学》杂志是1914年夏,远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留学生赵元任(后来成为清 *** 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与王国维、陈寅恪、梁启超齐名)、杨杏佛等人怀着"科学救国"思想创办的刊物。胡适作为第二批"庚款生"于1910年底抵美国康奈尔大学后,与《科学》的倡办人成了好朋友,并时常作文发表,《论句读及文字符号》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在这之前的1914年,胡适就在日记里创造了一套自己使用的"句读符号":单直"?",双括"(())",提要号" ̄ ̄ ̄"等,《论句读及文字符号》一文就是在其基础上增改写成的。1918年,胡适作《中国哲学史大纲》,使用了这套新的标点符号。

在出版后,他特意送了一本给章太炎(国学大师),上写"太炎先生指谬",下署"胡适敬赠",在两人名字旁边各加了一条黑杠符号。但是当时标点符号还不是法定的通行物,章太炎看了之后,。

4.标点符号起源什么时候出现标点符号的

标点符号,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1]西方的标点符号在16世纪主要有朗诵学派和句法学派两个学派,主要是由古典时期希腊文和拉丁文演变而来,在17世纪后进入稳定阶段.俄文的标点是依希腊文而来,到了18世纪采用西欧的标点方法.古代的汉字作品无通用的标点符号,到了19世纪开始使用“.”作为断句.日本在8世纪时,使用返点和训点作为标点系统.[编辑] 中文标点符号[编辑] 历史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没有标点符号,断句只能靠人的经验来完成(在文章里加入“句读符号”:句号貌似现在的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现在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经常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例如清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说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见到,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辟如在战国时代的竹简中就可以见到“└”型符号,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结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现代的逗号与句号,用来表示断句.[2]在古人的记载中,《宋史·何基传》称赞何基:“凡所读书,无不加标点.义显自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其实,远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时代,中国就已有一种颇为奇特的标点符号萌芽了.清章学诚《丙辰札记》考证:“点句之法,汉以前已有之.”《增韵》云:“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读分则微点于字之间.”汉代许慎把标点符号收入《说文解字》,收了“、”号,“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还收了“()”号,“钩识也.”清段玉裁注:“钩识者,用钩表识其处也.……今人读书有所钩勒,即此.”[3],因此中国古代只不过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不是没有标点符号.又因为古代文书普遍没有标点符号,造成阅读的困难,因此在1919年,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2月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正式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1920年,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经营一家小出版社的汪原标点、分段并出版了《水浒传》,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标点符号出版古典书籍.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中国的白话文的推广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引号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先用双引号“ ”,内部如需再引用,再用单引号‘ ’,若再需引用,使用双引号“ ”,以此类推.直排仍保持双引号在外,改用『』和「」.[1] 中华民国教育部:先用单引号「」,内部如需要引用,再用双引号『』.而双引号内部又需要引用,则再用单引号,如此类推[编辑] 英文标点符号句点:英国英语(BrE):Full Stop;美国英语(AmE):Period,“ .” 问号:Question Mark,“ ” 感叹号:Exclamation Mark,“ !” 逗号:ma,“ ,” 冒号:Colon,“ :” 分号:Semicolon,“ ; ” 连字符:Hyphen,“ - ” 连接号:En Dash,“ – ” 破折号:Em Dash,“ — ” 括号:Parentheses,小括号(圆括号)“ ( ) ”(parenthesis; round brackets);中括号“ [ ] ”(a square bracket);大括号“ { } ”(brackets; braces) 引号:Quotation Marks,双引号“ " ”(quote);单引号“ ' ”(single quotation marks) 缩写及所有格符号:Apostrophe,“。

5.标点符号的由来和历史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

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段为“读”(念,相当于现在的逗号)。

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

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1919年国语统一筹图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

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

6.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约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您好,

句读 中国的古籍,没有类似今天使用的标点。古代有些文字(例如甲骨卜辞)有时用分行或隔离来表示停顿,这种情况也并不普遍。所以历来认为学会断句是读书的基本要求。汉代表示断句的符号是“、”和“”。“、”用来表示较小的停顿,“”表示较大的停顿。20世纪初发现的汉简《流沙坠简》中有使用了这种符号的简片。“”和“、”汉朝人称之为句读 。这两种符号到了宋代才逐渐推广使用,但形态有些改变。一种是句号用“。”,读号用“、”;另一种是句号读号都用同样的点,句号的点用在字旁,读号的点用在两字之间。宋元时代出版的书籍,特别是经书,一般不加句读。句读符号多用于教学或校勘方面。宋刻本也有仿照校书式印上圈点的,但不多见。

元明刻本小说多在句子的末了加圈,也有一律用“、”或用“。”的。有些戏曲和启蒙读物也采取这种方法。此外,明刻本小说还增添了人名号和地名号,前者是在人名右边加一条直线,后者是在地名右边加两条直线。

标点这两个字,始见于宋代。《宋史·何基传》:“凡所读,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者。”这里的标点指的是阅读古书时添加的句读符号,即所谓旧式标点。

新式标点 新式标点是模仿西方的书写习惯而借用的 ,在清代末年才开始使用。翻译家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是最早应用外国标点于汉语的著述。五四运动前些年,不少作家已经开始使用新式标点。《新青年》杂志第4卷(1918)也开始部分地使用。由于当时的出版物多采取直排方式,于是使用者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这样就出现标准不一的现象。1919年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等人联名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并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议决,1920年由当时的教育部正式颁行。这个议案先说明了使用标点符号的必要性,再列出各种符号,包括句号、点号、分号、冒号、问号、惊叹号、引号、破折号、删节号、夹注号、私名号、书名号共12种。

五四运动以后,公布的标点符号逐渐推广应用。比较西方使用的标点,有几处明显的不同:①句号用“。”,不用“·”。②引号用『』和「」,不用“”和‘’。是为了适应直排文字的特点。③西方文字的人名和地名等专有名词的开头用大写字母表示,汉字没有这种标记,所以要有私名号和书名号。

1951年9月,原中央人民 *** 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原政务院下达指示,要求全国遵照使用。四十年来,文字书写和书刊排印已由直行改为横行,标点符号用法也有了某些发展变化,因此,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本标准就是在新颁《标点符号用法》的基础上制定的。

本标准参考了国内标点符号用法的文献,广泛听取了语文学界、新闻界、出版界、教育界的意见。

本标准对汉语书面语中的常见的标点符号用法进行了规定和说明,目的在于使人们正确掌握标点符号用法,以准确表达文意,推动汉语书面语言的规范化。

本标准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室《标点符号用法》课题组负责起草,主要起草人:龚千炎、刘一玲。

本标准从1996年6月1日起实施,从实施之日起,原《标点符号用法》即行废止。

7.标点符号的由来

汉语标点史溯源到甲骨文中使用的线条和间空作为分词分段的手段.狭义的标点指书写形式的标点,广义的标点还应包括非书写形式的标点,如间空、大写、分段等,并把非书写形式的标点作为研究对象.钩识号从先秦至少到汉代一直用来断句.《说文解字》已把“ ”“、”正式列为条目,两者配对,是汉语早期的句读符号.然后逐次介绍唐代写本和《金刚经》刻本的标点,宋代至清中叶的标点,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标点,以至新中国的《标点符号用法》,称得起是一部扼要而又系统的标点符号简史. 西方标点源于古希腊.林著说,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铭文,用词连写,只是偶尔用直行的二连点和三连点分隔词句.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在《修辞学》中提到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前540~前470年)的著作因为连写难以断句.林著指出西方新式标点系统的奠基人是意大利语法学家和出版家A.马努提乌斯(约1450~1515年).他以语法原则取代诵读原则制定五种印刷标点:逗号(,)、分号(;)、冒号(:)、句号(.)和问号(?).他的家族在百年间出书近千种,行销欧洲各地,这几种基本标点为各语种普遍采用.欧洲各语种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标点体系,英语标点是在18世纪晚期才完备的. 几千年来,汉语和西方一些语种的标点符号的发展和变化是有很大差异的,从宏观上考虑,也有相似的前进轨迹.那就是由字、词、句的连写,而逐步采用标点或非标点的方式断词断句;由不同地域、不同见解、不同学派采用不同的标点符号,逐步舍异求同,而在一个语种内采取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标点符号体系. 耐人寻味的是,人类在古代就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但是创造为数不多的标点符号却是步履维艰.中国在殷商时代已创造出甲骨文,发掘出土的甲骨片所载约有4 500个单字(可识者约为三分之一).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已收篆文9 353字,从那时直到清末,得到共同认可使用的还只有句(.)、读(、)、表示着重的(.)、表示专名的(——)等几个标点而已,而且这些标点符号常常同其他符号(如评点符号)混用,直到1920年北洋 *** 教育部公布《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才有成为系列的12种标点. 古代希腊文明是令人耀目的.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已经是哲人辈出,为后世留下哲学、史学、文学、自然科学方面的大量文献.可是直到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阿里斯托芬(公元前257~前180年)才创制出三级点号:中圆点(.)、上圆点(˙)、下圆点(.),从无到有,且成序列,弥足珍贵.欧洲几个较大语种的标点符号,到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才最后定型. 第一个从国外引进现代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1919年4月,胡适、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6名教授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要求 *** 颁布通行“,.;:?!—()《》”等标点. 1920年2月2日,北洋 *** 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从此诞生.。

8.标点符号的历史意义

“标点符号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文字就看得无足轻重,标号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郭沫若试想想,若文字欠缺标点,就如面孔没有五官般,面目模糊。若使用不当,眼当鼻,鼻当耳,文字便会面目全非,不堪入目。

因此,正确、熟练地使用标点符号,才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令文字更鲜明、更生动、更形象化,令读者明白你的意思,被你的文字感动产生共鸣。某些文学作品更会透过标点符号来表达弦外之音。

鲁迅的《阿Q正传》、《孔乙己》、《故乡》等就是最佳例证。鲁迅巧妙运用标点符号,将许多意思蕴含其间,若你对标点符号认识不深,便不能好好欣赏这些作品了。

由于标点符号如此重要,所以很多名人、作家都十分重视。吕叔湘及朱德熙就曾经说过:“每一个标点符号有一个独特的作用,说它们是另一形式的虚字,也不为过分。

应把它们和‘和’、‘的’、‘呢’、‘吗’同样看待,用与不用,用在哪里,都值得斟酌一番。祝枝山明伦堂评理的有名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来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以上损人、骂人的对联,一经祝枝山用标点符号点开就变成一副意义完全相反的称颂、赞扬的好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来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标点符号的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



  • 鏍囩偣绗﹀彿浠涔堟椂鍊欏湪涓浗鍑虹幇
    绛旓細1. 涓浗鏍囩偣绗﹀彿鐨勫巻鍙鍙互杩芥函鍒板叕鍏7涓栫邯鐨勫攼鏈濄傚綋鏃讹紝姹夊瓧涔﹀啓鍙湁绠鍗曠殑闂撮殧绗﹀彿锛屽鈥滐紝鈥濄佲溿傗濈瓑銆傚垱閫犲叿鏈夎娉曞拰鎰忎箟鍒嗙晫浣滅敤鐨勬爣鐐圭鍙风殑浠诲姟锛屽垯浜ょ敱鍍т汉鎱ц繙瀹屾垚銆2. 鏈鍒濈殑鏍囩偣绗﹀彿鏄互鈥滈】鈥濄佲滈鈥濅簩瀛椾负鍚嶇殑绗﹀彿锛岄】浠h〃鍙ュ瓙鐨勭煭鏆傚仠椤匡紝棰犲垯琛ㄧず鍙ュ瓙鐨勫畬缁撱傚悗鏉ュ埌瀹嬩唬锛屾爣鐐圭鍙...
  • 鏍囩偣绗﹀彿鐨勫巻鍙,浣犵煡閬撴槸鎬庢牱鐨勫悧?
    绛旓細涓浗鍙や唬鏂囪█鏂囦竴鑸槸涓嶇敤鏍囩偣绗﹀彿鐨锛屼笉浣嗘病鏈夋爣鐐圭鍙凤紝涔熸病鏈夊垎娈碉紝娌℃湁绔犺妭锛屽氨閭f牱涓娉勭洿涓嬪湴鍐欎笅鍘汇傛墍浠ュ彜浜鸿涔︼紝棣栧厛瑕佷笅鈥滃彞璇烩濈殑鍔熷か锛屸滆缁濅负鍙ワ紝璇】涓鸿銆傗濆嵆璇皵缁撴潫鐨勫湴鏂逛负鈥滃彞鈥濓紝鐢ㄥ湀鏉ユ爣璁帮紱娌℃湁缁撴潫鐨勬枃鍙ュ彨浣溾滆鈥濓紝鐢ㄧ偣鏉ユ爣璁般傚鏋滀綘涓嶄細鏂彞锛岃鏄庢枃绔犵殑鎰忔濅綘娌...
  • 鏍囩偣绗﹀彿璧锋簮
    绛旓細鍙や唬鐨勬眽瀛椾綔鍝佹棤閫氱敤鐨鏍囩偣绗﹀彿锛屽埌浜19涓栫邯寮濮嬩娇鐢ㄢ溿傗濅綔涓烘柇鍙ャ傛棩鏈湪8涓栫邯鏃讹紝浣跨敤杩旂偣鍜岃鐐逛綔涓烘爣鐐圭郴缁熴俒缂栬緫] 涓枃鏍囩偣绗﹀彿 [缂栬緫] 鍘嗗彶 鍦ㄤ腑鍥藉彜浠f枃涔︿腑锛屼竴鑸病鏈夋爣鐐圭鍙凤紝鏂彞鍙兘闈犱汉鐨勭粡楠屾潵瀹屾垚锛堝湪鏂囩珷閲屽姞鍏モ滃彞璇荤鍙封濓細鍙ュ彿璨屼技鐜板湪鐨勫彞鍙凤紝琛ㄧず鍙ュ瓙鐨勫畬缁擄紱璇诲彿璨屼技鐜板湪鐨勯】鍙...
  • 鏍囩偣绗﹀彿鏄庝箞浜х敓鐨
    绛旓細瀹冪粡鍘嗕簡涓涓粠鏃犲埌鏈,浠庡皯鍒板銆侀愭瀹屽杽鐨勬极闀鐨勫巻鍙鍙戝睍杩囩▼銆傚ぇ浣撶粡鍘嗕簡浠ヤ笅鍥涗釜闃舵: 涓銆佷骇鐢熷垵濮嬮樁娈 姹夊瓧鏄褰曟眽璇殑涔﹀啓绗﹀彿,瀹冭杞戒簡鎴戜滑涓崕姘戞棌浜斿崈澶氬勾鐨勫巻鍙层備絾鍦ㄥ彜浠d功闈㈡枃瀛楁潗鏂欎腑鏄病鏈鏍囩偣绗﹀彿鐨銆傜敱浜庢病鏈夋爣鐐圭鍙,瀵瑰悓涓娈垫枃瀛椾究鏈変笉鍚岀殑鐞嗚В,鐢氳嚦浼氬嚭鐜扮浉鍙嶇殑缁撴灉銆傜敱浜庤瑷琛ㄨ揪鐨勯渶瑕,鏍囩偣...
  • 鍙や汉鍦ㄥ啓涔︾殑鏃跺欐槸鎬庝箞浣跨敤鏍囩偣绗﹀彿鐨,鍜岀幇鍦ㄤ汉鏈変粈涔堜笉鍚?_鐧惧害鐭 ...
    绛旓細姹変唬璁告厧鏃╁凡缁忓湪銆婅鏂囪В瀛椼嬩腑锛屾敹褰曚簡“銆”鍙凤紝瑙i噴:“鏈夋墍缁濇銆佽岃瘑涔嬩篃銆”鍙鎴戝浗鎷ユ湁鏍囩偣绗﹀彿鐨勫巻鍙锛屾棭鍦ㄦ眽浠d箣鍓嶃備竴銆佽悓鑺芥椂鏈——鍏堢Е 鐜板瓨鏈鏃╃殑鏂囧瓧鐢查鏂囦腑锛屽氨宸茬粡鍑虹幇浜嗕竴浜涙爣鐐圭鍙枫傝繖浜涙爣鐐圭鍙蜂互绾垮彿涓哄熀纭锛屽彉浣撴湁绔栫嚎鍙枫佹í绾垮彿銆佹洸绾垮彿銆...
  • 涓浗浣曟椂寮濮嬩娇鐢鏍囩偣绗﹀彿?
    绛旓細鍦ㄤ腑鍥斤紝鏍囩偣绗﹀彿鐨浣跨敤鍘嗗彶鎮犱箙锛屼絾瀹冧滑鐨勪綋绯诲寲鍙戝睍鍒欑浉瀵硅緝鏅氥傛渶鍒濓紝鍙や唬涔︾睄骞舵湭閲囩敤鐜颁唬鎰忎箟涓婄殑鏍囩偣銆傚ぇ绾﹀湪姹変唬锛屼汉浠紑濮嬩娇鐢ㄢ滃彞璇烩濇潵鏍囪鍋滈】銆傚畫浠f椂锛屽嚭鐜颁簡鍦堢偣锛岀敤浠ユ寚绀洪槄璇荤殑鑺傚銆傛槑浠e垯寮曞叆浜嗏滐复鈥濆拰鈥溾栤濓紝鍒嗗埆鐢ㄤ簬浜哄悕鍜屽湴鍚嶇殑鏍囨敞銆傝繖浜涙棭鏈熺殑绗﹀彿鍙涓轰腑鍥戒紶缁熺殑鏍囩偣棰勫厗锛屼絾...
  • 鍙や汉鍦ㄥ啓涔︾殑鏃跺欐槸鎬庝箞浣跨敤鏍囩偣绗﹀彿鐨,鍜岀幇鍦ㄤ汉鏈変粈涔堜笉鍚?_鐧惧害鐭 ...
    绛旓細姹変唬瀛﹁呰鎱庡湪鍏惰憲浣溿婅鏂囪В瀛椼嬩腑锛屽凡缁忔敹褰曚簡鈥溿佲濆彿锛屽苟瑙i噴涓衡滄湁鎵缁濇銆佽岃瘑涔嬩篃銆傗濊繖琛ㄦ槑鎴戝浗浣跨敤鏍囩偣绗﹀彿鐨勫巻鍙锛屽彲杩芥函鑷虫眽浠d箣鍓嶃備竴銆佸厛绉︽椂鏈熺殑鏍囩偣绗﹀彿 鐜板瓨鐨勬渶鏃╂枃瀛椻斺旂敳楠ㄦ枃涓紝宸茬粡鍑虹幇浜嗕竴浜涙爣鐐圭鍙枫傝繖浜涚鍙蜂互绾挎潯涓哄熀纭锛屾湁绔栫嚎銆佹í绾裤佹洸绾裤佹姌绾跨瓑鍙樹綋銆傚畠浠富瑕佺敤浜庡尯鍒...
  • 鍦ㄤ腑鍥芥枃瀛椾腑,浠涔堟椂鍊欐湁浜鏍囩偣鐨搴旂敤
    绛旓細鏍囩偣绗﹀彿鐨勫巻鍙(浜) 鏍囩偣绗﹀彿宸茬粡鎴愪负涔﹂潰璇█閲屼笉鍙己灏戠殑鏈夋満缁勬垚閮ㄥ垎銆傚畠缁忓巻浜嗚嚜浜х敓鍒伴愭瀹屽杽鐨勮繃绋嬨 鎴戝浗鏈鏃╃殑鍙や功鏄病鏈夋爣鐐圭殑銆傚ぇ绾﹀湪姹変唬,寮濮嬩娇鐢ㄥ彞璇(dou)銆傚ぇ鑷存槸璇剰宸插畬鐨勮緝澶х殑鍋滈】鍙仛鈥滃彞鈥,璇剰鏈畬鑰岄渶瑕佺◢浣滃仠椤跨殑鍙仛鈥滆鈥濄傚埌浜嗗畫浠,寮濮嬩娇鐢ㄥ湀鐐广傚湪鐩稿綋浜庡彞鍙风殑鍦版柟鐢ㄥ湀(銆)鍦...
  • 瀵逛簬鏍囩偣绗﹀彿鐨勫巻鍙,浣犵煡閬撳摢浜?
    绛旓細鐜颁唬鏍囩偣绗﹀彿鎸囦功闈㈣閲岀敤鏉ヨ〃绀哄仠椤裤佽璋冧互鍙婅璇嶇殑鎬ц川鍜屼綔鐢ㄧ殑绗﹀彿锛屼负涔﹂潰璇殑鏈夋満缁勬垚閮ㄥ垎銆傚叡鏈夊彞鍙枫侀楀彿銆侀】鍙枫佸垎鍙枫佸啋鍙枫侀棶鍙枫佹劅鍙瑰彿銆佸紩鍙枫佹嫭鍙枫佺牬鎶樺彿銆佺渷鐣ュ彿銆佺潃閲嶅彿銆佷笓鍚嶅彿鍜屼功鍚嶅彿绛14绉嶃傚畠鐨勫彂灞鍘嗗彶鍒嗕负涓や釜鍙や唬鍜岀幇浠d袱涓椂鏈熴傚彜浠g殑鎯呭喌鎴戝浗鍙ょ睄鏃犳爣鐐圭鍙凤紝浣嗘湁鈥滃彞璇烩濄...
  • 鏍囩偣绗﹀彿鏄浣曡捣婧愮殑?
    绛旓細鍥犱负杩欎釜鎵硅鏈夊ソ鍑犱釜瀛楁瘝锛屽啓璧锋潵寰堥夯鐑︼紝鍚庢潵浠ョ涓涓瓧姣嶏紓r"鏉ヤ唬琛ㄦ纭傛椂闂翠箙浜嗭紝鍙堟紨鍖栨垚鏇村姞绠鍗曠殑鍐欐硶锛屽氨鏄紓鈭氾紓銆傚洜涓鸿繖涓鍙峰啓璧锋潵鍗佸垎鏂逛究锛屾鍚庤繖涓鍙蜂究娴佽寮鏉ャ 鏍囩偣绗﹀彿鍒嗕负鐐瑰彿銆佹爣鍙蜂袱绫汇傜偣鍙疯〃绀哄彛璇腑涓嶅悓闀跨煭鐨勫仠椤匡紝鏍囧彿琛ㄧず涔﹂潰璇█閲岃瘝璇ц川鎴栦綔鐢ㄣ傦紙娉細鏁板绗﹀彿銆佽揣甯...
  • 扩展阅读:标点符号大全100个 ... 标点符号的历史及演变 ... 标点符号大全及名字 ... 标点符号的起源和历史 ... 点符号丶大全 ... 标点地图的起源是 ... 标点符号的发展史 ... 汉语标点符号起源 ... 汉语标点符号的来历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