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清明节的来历与习俗。

\u6e05\u660e\u8282\u7684\u6765\u5386\u548c\u4e60\u4fd7\u6709\u54ea\u4e9b

\u6e05\u660e\u8282\u7684\u6765\u5386\uff1a\u636e\u53f2\u7c4d\u8bb0\u8f7d\uff0c\u6625\u79cb\u4e94\u9738\u4e4b\u4e00\u7684\u664b\u6587\u516c\u91cd\u8033\u5f53\u5e74\u907f\u96be\u9003\u4ea1\u5728\u5916\u5730\uff0c\u968f\u884c\u7684\u4f8d\u4ece\u4e2d\u6709\u4e00\u4e2a\u4eba\u53eb\u4ecb\u5b50\u63a8\uff0c\u66fe\u7ecf\u5728\u664b\u6587\u516c\u65ad\u7cae\u65f6\u5077\u5077\u201c\u5272\u80a1\u5949\u541b\u201d\uff0c\u4ee4\u91cd\u8033\u611f\u52a8\u4e0d\u5df2\u3002\u540e\u6765\u664b\u6587\u516c\u56de\u56fd\u7ee7\u4f4d\u540e\uff0c\u8bba\u529f\u884c\u8d4f\uff0c\u5374\u504f\u504f\u5fd8\u4e86\u4ecb\u5b50\u63a8\u3002
\u4ecb\u5b50\u63a8\u4e5f\u4e0d\u4e89\u5229\u7984\uff0c\u5e26\u7740\u8001\u6bcd\u4eb2\u9690\u5c45\u7ef5\u5c71\u3002\u5f53\u65f6\u6709\u4eba\u4e3a\u5176\u9e23\u4e0d\u5e73\uff0c\u5199\u8bd7\u8bbd\u523a\u664b\u6587\u516c\u5fd8\u6069\u8d1f\u4e49\u3002\u8fd9\u9996\u8bd7\u5f88\u5feb\u5c31\u4f20\u5230\u4e86\u664b\u6587\u516c\u8033\u4e2d\u3002
\u664b\u6587\u516c\u7f9e\u6127\u4e0d\u5df2\uff0c\u4eb2\u81ea\u5e26\u4f17\u5927\u81e3\u524d\u5f80\u7ef5\u5c71\u8bf7\u4ecb\u5b50\u63a8\u56de\u671d\u5ef7\u505a\u5b98\u3002\u4ecb\u5b50\u63a8\u4e0d\u60f3\u51fa\u5c71\uff0c\u4fbf\u85cf\u4e86\u8d77\u6765\u3002
\u4e8e\u662f\uff0c\u6709\u4eba\u51fa\u4e86\u4e2a\u4e3b\u610f\u8bf4\uff0c\u4e0d\u5982\u653e\u706b\u70e7\u5c71\uff0c\u4e09\u9762\u70b9\u706b\uff0c\u7559\u4e0b\u4e00\u65b9\uff0c\u5927\u706b\u8d77\u65f6\u4ecb\u5b50\u63a8\u4f1a\u81ea\u5df1\u8d70\u51fa\u6765\u7684\u3002\u664b\u6587\u516c\u4e43\u4e0b\u4ee4\u4e3e\u706b\u70e7\u5c71\uff0c\u5b70\u6599\u5927\u706b\u70e7\u4e86\u4e09\u5929\u4e09\u591c\uff0c\u5927\u706b\u7184\u706d\u540e\uff0c\u7ec8\u7a76\u4e0d\u89c1\u4ecb\u5b50\u63a8\u51fa\u6765\u3002\u4e0a\u5c71\u4e00\u770b\uff0c\u4ecb\u5b50\u63a8\u6bcd\u5b50\u4fe9\u62b1\u7740\u4e00\u68f5\u70e7\u7126\u7684\u5927\u67f3\u6811\u5df2\u7ecf\u6b7b\u4e86\u3002
\u4e3a\u4e86\u7eaa\u5ff5\u4ecb\u5b50\u63a8\uff0c\u664b\u6587\u516c\u4e0b\u4ee4\u628a\u7ef5\u5c71\u6539\u4e3a\u201c\u4ecb\u5c71\u201d\uff0c\u5728\u5c71\u4e0a\u5efa\u7acb\u7960\u5802\uff0c\u5e76\u628a\u653e\u706b\u70e7\u5c71\u7684\u8fd9\u4e00\u5929\u5b9a\u4e3a\u5bd2\u98df\u8282\uff0c\u6653\u8c15\u5168\u56fd\uff0c\u6bcf\u5e74\u8fd9\u5929\u7981\u5fcc\u70df\u706b\uff0c\u53ea\u5403\u5bd2\u98df\u3002

\u6e05\u660e\u8282\u7684\u4e60\u4fd7\uff1a\u6e05\u660e\u8282\u662f\u4e2d\u56fd\u6700\u91cd\u8981\u7684\u4f20\u7edf\u8282\u65e5\u4e4b\u4e00\u3002\u5b83\u4e0d\u4ec5\u662f\u4eba\u4eec\u796d\u5960\u7956\u5148\u3001\u7f05\u6000\u5148\u4eba\u7684\u8282\u65e5\uff0c\u4e5f\u662f\u4e2d\u534e\u6c11\u65cf\u8ba4\u7956\u5f52\u5b97\u7684\u7ebd\u5e26\uff0c\u66f4\u662f\u4e00\u4e2a\u8fdc\u8db3\u8e0f\u9752\u3001\u4eb2\u8fd1\u81ea\u7136\u3001\u50ac\u62a4\u65b0\u751f\u7684\u6625\u5b63\u4eea\u5f0f\u3002\u4f5c\u4e3a\u6e05\u660e\u8282\u91cd\u8981\u8282\u65e5\u5185\u5bb9\u7684\u796d\u7940\u3001\u8e0f\u9752\u3001\u63d2\u67f3\u3001\u8361\u79cb\u5343\u3001\u653e\u98ce\u7b5d\u7b49\u4e60\u4fd7\u5219\u4e3b\u8981\u6765\u6e90\u4e8e\u5bd2\u98df\u8282\u548c\u4e0a\u5df3\u8282\u3002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们发现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明节习俗。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节内容】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

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

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

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

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老北京过清明节的习俗

老北京清明节时的另一习俗,是在这一天要去城隍庙烧香叩拜求签还愿问卜,在明清民国时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庙,香火亦以那时最盛。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是那时百姓信奉灶王爷、财神爷外最信奉的神佛。这个“爷”其实就是一个城、一个县的“不管部”部长,城隍庙在每年的鬼节——清明节开放时,人们纷纷前往求愿,为天旱求雨(多雨时求晴),出门求平安、有病企求康复,为死者祈祷冥福等诸事焚香拜神,那时庙会内外异常热闹,庙内有戏台演戏,庙外商品货什杂陈。据家中老人回忆在民国初时还有“城隍爷”出巡之举,人们用八抬大轿抬着用藤制的“城隍爷”在城内巡走,各种香会相随,分别在“城隍爷”后赛演秧歌、高跷、五虎棍等,边走边演,所经街市观者如潮。有一首杂咏:“神庙还分内外城,春来赛会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烧香问死生。”即说的清明节这一习俗。

【国外清明节】
5月6日,叙利亚烈士节。当晚政府要员设宴款待烈士亲属。

5月30日,美国大多数州的“阵亡将士纪念日”。 8

月份,日本农历七八月间有个盂兰节,机关、企业放假3天,城里人返回乡下祭扫先人墓地。

9月1日,突尼斯全国扫墓日,又叫英雄节,用以纪念在独立斗争中殉国的烈士。

10月31日,墨西哥亡灵节(也译作万灵节),晚上人们穿着奇装异服,戴上祖辈相传的假面具,对着先人的亡灵又唱又跳。相传这源自印第安人的风俗。

11月1日,法国万灵节。人们除祭扫先人陵墓,还到巴黎公社纪念碑献花。

【清明节食品】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清明前后,螺蛳肥壮。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肴,荤以鱼肉为主,素以豆腐青菜为主,酒以家酿甜白酒为主。浙江桐乡河山镇有“清明大似年”的说法,清明夜重视全家团圆吃晚餐,饭桌上少不了这样几个传统菜:炒螺蛳、糯米嵌藕、发芽豆、马兰头等。这几样菜都跟养蚕有关。把吃剩的螺蛳壳往屋里抛,据说声音能吓跑老鼠,毛毛虫会钻进壳里做巢,不再出来骚扰蚕。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常又好。吃发芽豆是博得“发家”的口彩。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还有另一种说法:
古人有迎接春天的习俗,农历3月初的天气正好是春意盎然的时候,适合人们开展各类活动,包括踏青出游,乃至“野合”,所以春季最主要的节日也在这个时候。朱旭强认为,早期的清明节并没有祭扫的功能,清明节的活动内容与3月初的其它节日是相同的。
我们知道,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历制定的历法,本身并非节日。清明恰好在农历的3月初,正好和古代春天的节日上巳节、寒食节重叠,久而久之清明也成为了春季节日的一部分。
今天,上巳节已经从中国人的节日谱中消失了,但过去它曾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则固定为农历三月三那天。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经开始流行,《论语》中所说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最早的时候,上巳节那天人们会去踏青郊游、到河边洗澡。另外,这天也有“驱邪”的功能,古人称为“祓除畔浴”。在上古时期,节日的作用就是驱邪避灾,譬如“重阳节登高”,实际的原因是为了躲避山下的瘟疫,“祓除畔浴”也是这个道理。朱旭强解释说,实际原因是由于冬天河水太冷,3月初的水温恰好,人们急着去洗越冬后第一次澡。
如我们前文所说,上巳节也有求偶交配的功能,《诗经》所说的“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也是发生在这段时间,这样的传统一直影响到唐宋,杜甫《丽人行》中就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句子。不过,后来随着社会趋向文明,野合的主题被替换为求子,上巳节后来形成了祭奠女娲庙,妇女们在河边求子的风俗。
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也有过“三月三”的习俗,“曲水流觞”便是当时人们普遍采用的一种休闲方式,这个我们在王羲之的《兰亭序》里都读到过。
至于清明祭祖的风俗,有一种说法认为与农历三月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传说是因为春秋时晋文公为了纪念大臣介之推而设。朱旭强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后人附会的说法,就像将端午和屈原扯到一块儿那样。寒食节的来历与古代取火困难有关,一旦得到火种便要保存很久,今天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在屋子里设火塘的风俗。而寒食节便是一年一度“改火”的日子,人们在那几天要替换新的火种,所以只能吃冷食。所以寒食节本身和祭扫并无关系。

[编辑本段]【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第一个清明扫墓的:晋文公
第一个清明被扫墓的:介子推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
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酆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
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
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节春风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这个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关于清明节有个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但因为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其实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春节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了。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古代寒食节的习俗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老北京过清明节的习俗
老北京清明节时的另一习俗,是在这一天要去城隍庙烧香叩拜求签还愿问卜,在明清民国时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庙,香火亦以那时最盛。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是那时百姓信奉灶王爷、财神爷外最信奉的神佛。这个“爷”其实就是一个城、一个县的“不管部”部长,城隍庙在每年的鬼节——清明节开放时,人们纷纷前往求愿,为天旱求雨(多雨时求晴),出门求平安、有病企求康复,为死者祈祷冥福等诸事焚香拜神,那时庙会内外异常热闹,庙内有戏台演戏,庙外商品货什杂陈。据家中老人回忆在民国初时还有“城隍爷”出巡之举,人们用八抬大轿抬着用藤制的“城隍爷”在城内巡走,各种香会相随,分别在“城隍爷”后赛演秧歌、高跷、五虎棍等,边走边演,所经街市观者如潮。有一首杂咏:“神庙还分内外城,春来赛会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烧香问死生。”即说的清明节这一习俗。

清明节的来历与习俗,传说文公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国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

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骊姬进一步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自尽。骊姬又开始诬陷晋献公另外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得知消息后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

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晋献公因重耳与夷吾两位公子不辞而别而大怒,认定他们有阴谋,于是就派公使勃鞮去讨伐蒲城。

重耳说:“君父的命令不能违抗。”于是他通告众人说:“违抗君命的人就是我的仇敌。”重耳翻墙逃走,勃鞮追上他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逃到了母亲的故国翟国(又作“狄国”)。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大臣介子推割自己大腿的肉给他吃,等到登基封赏的时候,却忘了介子推。之后火烧绵山但介子推被烧死也没有出来。为纪念介子推,定这一天为寒食节,此后寒食节的后一天被定位清明节。



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

  • 娓呮槑鑺傜殑鏉ュ巻涓庝範淇銆
    绛旓細涓轰簡绾康浠嬪瓙鎺紝鏅嬫枃鍏笅浠ゆ妸缁靛北鏀逛负鈥滀粙灞扁濓紝鍦ㄥ北涓婂缓绔嬬鍫傦紝骞舵妸鏀剧伀鐑у北鐨勮繖涓澶╁畾涓哄瘨椋熻妭锛屾檽璋曞叏鍥斤紝姣忓勾杩欏ぉ绂佸繉鐑熺伀锛屽彧鍚冨瘨椋熴娓呮槑鑺傜殑涔犱織锛氭竻鏄庤妭鏄腑鍥芥渶閲嶈鐨勪紶缁熻妭鏃ヤ箣涓銆傚畠涓嶄粎鏄汉浠キ濂犵鍏堛佺紖鎬鍏堜汉鐨勮妭鏃ワ紝涔熸槸涓崕姘戞棌璁ょ褰掑畻鐨勭航甯︼紝鏇存槸涓涓繙瓒宠笍闈掋佷翰杩戣嚜鐒躲佸偓鎶ゆ柊鐢...
  • 娓呮槑鑺傜殑鏉ュ巻鍜岄淇涓瑙
    绛旓細娓呮槑鑺傜殑鏉ュ巻鍜岄淇锛堜竴瑙堬級娓呮槑鑺傛槸鎴戜滑涓浗浜虹キ濂犱骸鑰呯殑鑺傛棩锛屾竻鏄庤妭鐨勬潵鍘嗗拰椋庝織鍏蜂綋鏈変粈涔堝憿?涓嬮潰鏄垜涓哄ぇ瀹舵暣鐞嗙殑娓呮槑鑺傜殑鏉ュ巻鍜岄淇椾竴瑙堬紝濡傛灉鍠滄璇锋敹钘忓垎浜!娓呮槑鑺傜殑鏉ュ巻鍜岄淇 娓呮槑鏈鏃╁彧鏄竴绉嶈妭姘旂殑鍚嶇О锛屽叾鍙樻垚绾康绁栧厛鐨勮妭鏃ヤ笌瀵掗鑺傛湁鍏炽傜浉浼狅紝鏅嬫枃鍏妸瀵掗鑺傜殑鍚庝竴澶╁畾涓烘竻鏄庤妭銆傛竻鏄庤妭...
  • 娓呮槑鑺傜殑鏉ュ巻鍜屼範淇 娓呮槑鑺傛槸浠涔堟椂鍊?
    绛旓細鏉ュ巻锛娓呮槑鑺傜殑璧锋簮锛屾嵁浼犲浜庡彜浠e笣鐜嬪皢鐩糕滃绁濅箣绀硷紝鍚庢潵姘戦棿浜︾浉浠挎晥锛屼簬姝ゆ棩绁鎵锛屽巻浠f部琚屾垚涓轰腑鍗庢皯鏃忎竴绉嶅浐瀹鐨勯淇銆傛湰鏉ワ紝瀵掗鑺備笌娓呮槑鑺傛槸涓や釜涓嶅悓鐨勮妭鏃ワ紝鍒颁簡鍞愭湞锛屽皢绁嫓鎵鐨勬棩瀛愬畾涓哄瘨椋熻妭銆 鐜颁唬瀵掗鑺傚熀鏈凡缁忓苟鍏ユ竻鏄庤妭锛屼絾鏄簩鑰呰繕鏄湁涓嶅悓涔嬪銆涔犱織锛氳崱绉嬪崈 杩欐槸涓浗...
  • 娓呮槑鑺傜殑鏉ュ巻鍜岄淇
    绛旓細1銆佹竻鏄庤妭鏉ュ巻锛氾紙1锛娓呮槑鑺傜殑璧锋簮锛屾嵁浼犲浜庡彜浠e笣鐜嬪皢鐩稿绁濅箣绀硷紝鍚庢潵姘戦棿浜︾浉浠挎晥锛屼簬姝ゆ棩绁鎵锛屽巻浠f部琚屾垚涓轰腑鍗庢皯鏃忎竴绉嶅浐瀹鐨勯淇銆傛湰鏉ワ紝瀵掗鑺備笌娓呮槑鑺傛槸涓や釜涓嶅悓鐨勮妭鏃ワ紝鍒颁簡鍞愭湞锛屽皢绁嫓鎵鐨勬棩瀛愬畾涓哄瘨椋熻妭銆傦紙2锛夋竻鏄庤妭锛屽張鍙笍闈掕妭鈥濓紝鏄垜鍥戒紶缁熺殑浜屽崄鍥涜妭姘斾箣涓锛屼篃鏄噸瑕...
  • 娓呮槑鑺傜殑鐢辨潵涓浼犵粺涔犱織
    绛旓細娓呮槑鑺傛槸鎴戝浗閲嶈鐨勪紶缁熻妭鏃ヤ箣涓锛屾瘡骞寸殑闃冲巻鍥涙湀浜旀棩鍓嶅悗锛屼汉浠細绾康鍜岀紖鎬宸查濆幓鐨勭鍏堝拰鍏堣緢锛屼互琛ㄨ揪鑷繁鐨勬暚鎰忓拰鎰熸仼涔嬫儏銆娓呮槑鑺傜殑鏉ュ巻涓浼犵粺涔犱織鏄垜浠皯鏃忔枃鍖栫殑閲嶈缁勬垚閮ㄥ垎锛屼笅闈㈠皢涓涓闃愯堪銆備竴銆佹竻鏄庤妭鐨勮捣婧 鎹巻鍙茶杞斤紝娓呮槑鑺傚浜庡懆鏈濇椂鏈燂紝涔熷氨鏄叕鍏冨墠770骞磋嚦鍏厓鍓256骞翠箣闂淬傘婂皻涔︺嬩腑...
  • 娓呮槑鑺傜殑鏉ュ巻鍜屼範淇
    绛旓細娓呮槑鑺娴佽鎵锛屽叾瀹炴壂澧撲箖娓呮槑鑺傚墠涓澶╁瘨椋鑺傜殑鍐呭锛屽瘨椋熺浉浼犺捣浜庢檵鏂囧叕鎮煎康浠嬩箣鎺ㄤ竴浜嬨傚攼鐜勫畻寮鍏冧簩鍗佸勾璇忎护澶╀笅锛屸滃瘨椋熶笂澧撯濄傚洜瀵掗涓庢竻鏄庣浉鎺ワ紝鍚庢潵灏遍愭笎浼犳垚娓呮槑鎵浜嗐傛槑娓呮椂鏈燂紝娓呮槑鎵鏇翠负鐩涜銆涔犱織锛氭彃鏌筹細闅忕潃鏌虫潯杩旈潚锛屼汉浠枩娆㈠皢鏌虫潯鎶樹笅锛屽湀鎴村湪澶翠笂锛屾垨鎶婃煶鏉℃灊鎻掑湪鎴垮墠灞嬪悗锛...
  • 娓呮槑鑺傜殑鏉ュ巻鍜岄淇
    绛旓細娓呮槑鑺傜殑鏉ュ巻鍜岄淇濡備笅锛氭竻鏄庤妭鎹紶璧锋簮浜庡彜浠e笣鐜嬪皢鐩糕滃绁濅箣绀硷紝鍚庢潵姘戦棿浜︾浉浠挎晥锛屼簬姝ゆ棩绁鎵锛屽巻浠f部琚屾垚涓轰腑鍗庢皯鏃忎竴绉嶅浐瀹氱殑椋庝織銆傜粡鍘嗗彶鍙戝睍锛屾竻鏄庤妭鍦ㄥ攼瀹嬫椂鏈熻瀺姹囦簡瀵掗鑺備笌涓婂烦鑺傜殑涔犱織锛屾潅绯呬簡澶氬湴澶氱姘戜織涓轰竴浣擄紝鍏锋湁鏋佷负涓板瘜鐨勬枃鍖栧唴娑点傛壂澧撶キ绁栨槸娓呮槑鐨勯噸瑕佸唴瀹逛箣涓銆傛竻鏄庢壂澧...
  • 娓呮槑鑺傜殑鏉ュ巻鍜岄淇鏄粈涔
    绛旓細5銆佷负浜嗙邯蹇典粙瀛愭帹锛屾檵鏂囧叕涓嬩护鎶婄坏灞辨敼涓衡滀粙灞扁濓紝鍦ㄥ北涓婂缓绔嬬鍫傦紝骞舵妸鏀剧伀鐑у北鐨勮繖涓澶╁畾涓哄瘨椋熻妭锛屾檽璋曞叏鍥斤紝姣忓勾杩欏ぉ绂佸繉鐑熺伀锛屽彧鍚冨瘨椋熴6銆娓呮槑鑺傜殑涔犱織锛氭竻鏄庤妭鏄腑鍥芥渶閲嶈鐨勪紶缁熻妭鏃ヤ箣涓銆傚畠涓嶄粎鏄汉浠キ濂犵鍏堛佺紖鎬鍏堜汉鐨勮妭鏃ワ紝涔熸槸涓崕姘戞棌璁ょ褰掑畻鐨勭航甯︼紝鏇存槸涓涓繙瓒宠笍闈掋佷翰杩戣嚜鐒躲...
  • 娓呮槑鑺傜殑鏉ュ巻鍜屼範淇
    绛旓細娓呮槑鑺傜殑鏉ユ簮浜庝粙瀛愭帹鐨勪紶璇淬傛槬绉嬫椂鏅嬫枃鍏噸鑰虫祦浜★紝閫斾腑鍙堢疮鍙堥タ锛岄殢鑷d粙瀛愭帹浠庡ぇ鑵夸笂鍓蹭笅涓鍧楄倝锛屼负閲嶈崇叜姹わ紝閲嶈冲緱鐭ュ悗鎰熸縺娑曢浂銆傛檵鏂囧叕鍗充綅鍚庡皝璧忕兢鑷f椂蹇樹簡浠嬪瓙鎺紝浠嬪瓙鎺ㄥ垯涓嶆厱鍚嶅埄闅愬眳缁靛北銆傞噸鑰宠拷鎮旇帿鍙婏紝鐏儳缁靛北浠ュ鎵撅紝浜嬪悗鍗村彂鐜颁粙瀛愭帹鑳岀潃鑰佹瘝姝诲湪涓妫垫灟鏌充笅锛屽苟鐣欎笅閬楄█锛氣滃壊鑲夊...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