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秋思》的意思

古诗《秋思》的意思

【译文】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
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
捎书人临行我又开启信封。

q秋思,古诗的意思

这首诗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开启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象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象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象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又作转折。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联络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象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
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由于此诗艺术上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因此前人给予极高的评价。林昌彝《射鹰楼诗话》说:“文昌(张籍字)‘洛阳城里见秋风’一绝,七绝之绝境,盛唐人到此者亦罕,不独乐府古淡足与盛唐争衡也。”一般论者以为诗到中唐,不足与盛唐争衡。但就此诗来看,撷取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段,挖掘到人物感情的深处,以淡语写至情,发纤浓于简古,诗风质朴,意境浑成,称之曰“七绝之绝境”,决不为过;与盛唐名家(如前举之岑参)同类之作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

《秋思》这篇古诗的意思

1、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诗: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鉴赏: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 ,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 ,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 ,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 ,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 。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络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古诗《天净沙 秋思》的意思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
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
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第一幅画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电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著,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嫋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
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1.简约与深细相依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炼,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著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像。这首小令,确实不愧为言简意丰、以少胜多的佳作。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作者没有写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写这些事物与游子活动的关系,但读者又可以想像得到,并把它们紧密地联络起来。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2.静景与动景相映
《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
3.景色与情思相融
诗言志。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到具体生动。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与“水”本无联络,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处,用江水东流之景,表达无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古诗《秋思》的意思(5句话以上)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思念很多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相信你可以感觉到上一句中“意万重”极言“家书”意义重大,诗人在家书中寄以厚意。然而像我们自己写好的一封重要的信一样,总是会担心自己没有在短短的信笺中把欲说之事言明,也就是“复恐匆匆说不明”,所以才会在要寄出的时候再拆开来看看,确定一下,哪怕仅仅是给自己一颗定心丸。
“复恐”一句,朴实而传神的表达出家书中蕴藏的情谊,著神而不露形。

我知道《秋思》这首古诗的意思

秋 思
[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洛阳城里吹起了秋风,
想写一封家书,但要表达的意思却很多。
怕匆匆忙忙的写不完,
送信的人刚要出发时,又打开了封好的信,看有没有忘写的内容。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它不但是马致远小令中最著名的作品,而且素称为元人小令的绝唱。篇中仅用了五句二十八个字就生动描绘出一幅苍凉萧索的秋郊夕照图景,细致刻划了一种愁穷苦别的天涯游子心境,可见其语言凝炼的程度。 前三句连续并列了九个实词,把九种不同的景物巧妙地组织在一副画面里,不但毫无堆砌痕迹,而且格外显得文思流畅、音节铿锵、色调鲜明。通篇无一字直接抒情,纯粹采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所有这些,都是这首小令的艺术特色。
前三句用名词缀和,造成富有内涵的意象叠加,形成鲜明的反差和对比。
“ 枯藤、老树、昏鸦”,表现了昏暗的物象。“小桥、流水、人家,”描写出清雅温馨的物象。古道、西风瘦马,是前两句的补充和发挥,“断肠人在天涯,”是所要表述的全部感情涵义。

秋思这个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诗: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鉴赏: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 ,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 ,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 ,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 ,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 。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络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秋思古诗词的意思200字以上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天色黄昏,一只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孤独地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溪流水哗哗作响,一座小桥突兀地横在水上,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远处的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瑟瑟发抖。
夕阳染红了天边的云彩,渐渐暗淡,从西边落下。
余晖下,寒风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离家万里的远方。

注释

  1. 枯藤:枯萎的树枝、藤蔓。

  2. 昏鸦:黄昏时觅食归来的乌鸦。昏:黄昏,傍晚。

  3.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4.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5.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6. 瘦马:消瘦的马。

  7.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在此指漂泊天涯、思念亲人、极度忧伤的游子。

  8. 《秋思》用五句诗,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这十一种人个景,描绘出一幅秋天萧瑟的景象。全诗都是景物描写,没有直接抒发感情,但从开头就奠定了凄凉的情感基调,渲染出夕阳下游子的孤独,表达了诗人对家长和亲人的思念。

秋思古诗秋思的意思变成小故事五十字

洛阳城里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张籍倍感秋风带来的凉意,目睹秋叶纷纷,凄凉摇落的景象,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来。他想给家人写一封书信,可正在铺纸执笔之际,心里却涌起了千愁万绪,有多少说不完、写不尽的话语要对亲人倾诉啊!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写起。诗人定了定神,终于落笔行书,一时间,情诉笔端,尽情地诉说著自己的思乡情绪。 书信写好后,张籍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他十分珍惜地把这封饱含深情的书信封好,嘱咐送信人一定要把它送到家人手中。可就在送信人临走之际,他又把书信要了回来,急忙拆开,看了又看,唯恐遗漏了一言半语。 送信人终于上路了,张籍目送着他的背影,渐渐的消失在瑟瑟的秋风中。 朋友走后,他回到住处,忽然诗意大发,写了一首诗,取名为《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做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 绉嬫鍏ㄩ鍙よ瘲鏄粈涔鎰忔
    绛旓細鐩涘攼缁濆彞锛屽瀵撴儏浜庢櫙锛屾儏鏅氦铻嶏紝杈冨皯鍙欎簨鎴愬垎锛涘埌浜嗕腑鍞愶紝鍙欎簨鎴愬垎閫愭笎澧炲锛屾棩甯哥敓娲绘儏浜嬪線寰鎴愪负缁濆彞鐨勪範瑙侀鏉 锛岄鏍间篃鐢辩洓鍞愮殑闆勬祽楂樺崕銆佸瘜浜庢氮婕皵鎭浆鍚戝啓瀹炪傚紶绫嶈繖棣銆 绉嬫 銆瀵撴儏浜庝簨锛屽熷姪鏃ュ父鐢熸椿涓殑涓涓墖鏂斺斿瘎瀹朵功鏃剁殑鎬濇兂娲诲姩鍜岃鍔ㄧ粏鑺傦紝寮傚父鐪熷垏缁嗚吇鍦拌〃杈句簡缇佹梾涔嬩汉瀵瑰涔′翰浜虹殑...
  • 鍙よ瘲銆婄鎬濄嬬殑璇楁剰鏄粈涔?
    绛旓細鍙よ瘲銆婄鎬濄嬬殑璇楁剰锛氣滄兂鍐欎竴灏佸淇,鍙槸鎬濈华涓囩,鍖嗗寙蹇欏繖涔嬮棿,濡備綍鍐欒繘鎯呮劅?淇″樊鍒氳涓婅矾,鍗村張琚垜鍙線銆傛墦寮淇″皝缁嗙湅,鏄惁杩樻湁閬楁紡銆傗濄婄鎬濄嬫槸鍞愪唬璇椾汉寮犵睄鎵浣溿
  • 绉嬫濆彜璇楁剰鎬缈昏瘧
    绛旓細銆婄鎬濄鏄攼浠h瘲浜哄紶绫嶅垱浣滅殑涓棣栦竷瑷缁濆彞銆傚叏璇楃炕璇戯細绉嬮涔嶈捣锛屽灞呮礇闃冲煄鐨勮瘲浜烘兂鍐欎竴灏佷俊锛岀粰杩滃湪瀹朵埂鐨勪翰浜猴紝琛ㄨ揪鑷繁鎬濅埂鎬浜茬殑蹇冩儏锛屽彲鏄璇寸殑璇濆お澶氫簡锛岀珶涓嶇煡浠庝綍璇磋捣銆備俊鍐欏ソ鍚庯紝鍙堟媴蹇冨寙鍖嗗啓灏辩殑淇′笉鑳芥妸鑷繁鐨勬剰鎬瀹屽叏琛ㄨ揪鍑烘潵锛屽綋閫佷俊浜鸿鍑哄彂鐨勬椂鍊欏張鎵撳紑宸插皝濂界殑淇℃煡鐪嬨傚叏璇楀涓...
  • 绉嬫濆彜璇楃殑鎰忔 杩欓鍙よ瘲鐨勫惈涔
    绛旓細1銆佽瘧鏂鎰忔锛氱儹鍘昏В閽抽挸锛岄钀х鍗婃椂銆傚皬闆ㄦ睜濉樺嚭鐜帮紝濂介棰嗚鐭ラ亾銆傚彂鐭⒊瀛愯繕涓嶅锛屾灂澶村噳鍦ㄤ竴杈瑰炬枩銆傚钩鏃跺垎杩囪繖锛屼粈涔堜簨鎯呴兘鍙傚樊涓嶉綈銆2銆佸師鏂 鐑幓瑙i挸閲憋紝椋樿惂绉嬪崐鏃躲傚井闆ㄦ睜濉樿锛屽ソ椋庤琚栫煡銆傚彂鐭⒊鏈冻锛屾灂鍑夐棽涓旀銆傚钩鐢熷垎杩囨锛屼綍浜嬩笉鍙傚樊銆3銆銆婄鎬濄鏄攼浠h瘲浜烘潨鐗у垱浣滅殑涓棣...
  • 绉嬫濈殑璇楁剰瑙i噴
    绛旓細绉嬫 寮犵睄 銆斿攼浠c曟礇闃冲煄閲岃绉嬮锛屾浣滃涔︽剰涓囬噸銆傚鎭愬寙鍖嗚涓嶅敖锛岃浜轰复鍙戝張寮灏併傝瘧鏂 娲涢槼鍩庨噷鍒捣浜嗙椋庯紝蹇冧腑鎬濈华缈绘秾鎯冲啓灏佸涔﹂棶鍊欏钩瀹夈傚張鎷呭績鏃堕棿鍖嗗繖鏈変粈涔堟病鏈夊啓鍒颁箣澶勶紝鍦ㄩ佷俊涔嬩汉鍗冲皢鍑哄彂鍓嶅啀娆℃墦寮淇″皝妫鏌ャ傛敞閲 瀹讹細涓浣溾滃綊鈥濄傛剰涓囬噸锛氬舰瀹规濈华涓囧崈銆傚鎭愶細鍙堟亹鎬曘...
  • 鍙よ瘲銆婄鎬濄嬬殑璇楁剰?
    绛旓細銆婄鎬濄鏄攼浠h瘲浜哄紶绫嶅垱浣滅殑涓棣栦竷瑷缁濆彞銆傚叏璇楃殑瀛楅潰鎰忔锛氬灞呮礇闃冲煄涓紝绉嬮鎯逛汉鐩告濄傛兂鍐欎竴灏佸淇★紝鍙槸鎬濈华涓囩锛屽寙鍖嗗繖蹇欎箣闂达紝濡備綍鍐欒繘鎯呮劅锛熶俊宸垰瑕佷笂璺紝鍗村張琚垜鍙綇銆傛墦寮淇″皝缁嗙湅锛屾槸鍚﹁繕鏈夐仐婕忋傚叏璇楀涓嬶細娲涢槼鍩庨噷瑙佺椋庯紝娆蹭綔瀹朵功鎰忎竾閲嶃傚鎭愬寙鍖嗚涓嶅敖锛岃浜轰复鍙戝張寮灏併傝祻鏋愶細...
  • 绉嬫鐧藉眳鏄鍙よ瘲鐨勬剰鎬
    绛旓細鐧藉眳鏄銆婄鎬濄嬫剰鎬锛氱紶缁电梾姒诲閲屽皯姊︼紝鍏ョ鑺傛皵浣夸汉澶氳檻澶氭濓紱瀵傚癁渚濇棫鏈熷緟闆ㄥ悗澶╂櫞锛岃岀椋庤惂鐟熸棭鏉ョ殑瀵掓皵宸茶嚦銆傞笩鍎垮湪绾㈠彾鏍戜笂鏍栨伅锛屾湀鍏夋磼婊′簡闈掕嫈鍦伴潰锛涚湅鐪嬮暅瀛愪腑鐨勮嚜宸憋紝鎰熸叏娴佸勾鏄撻濄傜櫧灞呮槗鐨勯儴鍒嗙粡鍏璇楀彞锛氥婅祴寰楀彜鍘熻崏閫佸埆銆嬩腑鈥滈噹鐏儳涓嶅敖锛屾槬椋庡惞鍙堢敓銆傗濄婇暱鎭ㄦ瓕銆嬩腑鈥滃湪澶╂効浣滄瘮缈奸笩锛屽湪...
  • 绉嬫 姣忓彞鍙よ瘲鎰忔
    绛旓細銆婄鎬濄寮犵睄 娲涢槼鍩庨噷瑙佺椋庯紝娆蹭綔瀹朵功鎰忎竾閲嶃傚鎭愬寙鍖嗚涓嶅敖锛岃浜轰复鍙戝張寮灏併傘愯瘧鏂囥戞礇闃冲煄閲屽惞璧蜂簡钀х憻绉嬮锛岃鍐欏淇$涓嶄綇蹇冪华涓囬噸銆傚張鎭愬寙蹇欏捐堪璇変笉灏芥儏鎬濓紝鎹庝功浜轰复琛屽張鎵撳紑鎴戜俊灏併備綔鑰呯畝浠嬶細寮犵睄锛堢害767锝炵害830锛夛紝鍞愪唬璇椾汉锛屽瓧鏂囨槍锛屾眽鏃忥紝绁栫睄鍚撮儭锛堜粖姹熻嫃鑻忓窞锛夛紝鐢熼暱鍦ㄥ拰宸烇紙浠...
  • 绉嬫濆彜璇鏄粈涔鎰忔绠鍗曠偣
    绛旓細1銆绉 鎬 寮 绫 娲涢槼鍩庨噷瑙佺椋庯紝娆蹭綔瀹朵功鎰忎竾閲嶃傚鎭愬寙鍖嗚涓嶅敖锛岃浜轰复鍙戝張寮灏併傝瘧锛氫竴骞翠竴搴︾殑绉嬮锛屽張鍚瑰埌浜嗘礇闃冲煄涓紝鍌垜鍐欎竴灏佸涔︼紝灏嗕竾閲嶅績鎰忎笌浜蹭汉娌熼氥傛崕淇′汉鍗冲皢鍑哄彂锛屾垜鍙堟媶寮浜嗙紕涓婄殑淇″皝锛岃刀蹇啀娣讳笂鍑犲彞锛岃涓嶅敖鐨勫績浜嬶紝鏃犲澶寙鍖嗐
  • 绉嬫濆彜璇楄瘝鐨勬剰鎬200瀛椾互涓
    绛旓細鐒惰屽垬绂归敗鐨勩婄璇銆锛屽嵈鍙﹁緹韫婂緞锛屼竴鍙嶅父璋冿紝瀹冧互鍏舵渶澶х殑鐑儏璁存瓕浜嗙澶╃殑缇庡ソ銆傛洿涓洪毦寰楀彲璐电殑鏄紝銆婄璇嶃嬭繕鏄汉琚船鏈楀窞鍚庣殑浣滃搧锛岃浜轰僵鏈嶅垬绂归敗鐨勫緟浜哄涓栥傚師璇椾袱棣栵紝鎵閫夌殑鏄涓棣栥傗滆嚜鍙ら㈢鎮插瘋瀵ワ紝鎴戣█绉嬫棩鑳滄槬鏈濄傗 鑷畫鐜変簬銆婁節杈┿嬩腑鐣欎笅鈥滄偛鍝夛紝绉嬩箣涓烘皵涔熲濈殑鍚嶅彞鍚庯紝鎮...
  • 扩展阅读:古诗《秋夕》杜牧 ... 张继的诗《秋思》 ... 秋思 马致远 古诗 ... 小学生古诗300首 ... 李白《秋思》 ... 《秋思》的意思 ... 《天净沙秋思》全诗 ... 白居易《秋思》 ... 古诗《秋思》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