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2号嫦娥2号拍到外星人

1、嫦娥二号的资料?2、嫦娥二号飞到哪里了3、关于嫦娥2号的资料嫦娥二号的资料?
嫦娥二号的资料:
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二颗探月卫星、第二颗人造太阳系小行星,也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沿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造价约6亿元人民币。
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嫦娥二号完成了一系列工程与科学目标,获得了分辨率优于10米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月球物质成分分布图等资料。2011年4月1日嫦娥二号拓展试验展开,完成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轨道进行深空探测等试验。此后嫦娥二号飞越小行星4179(图塔蒂斯成功进行再拓展试验,嫦娥二号工程随之收官。
一、研制历史
2007年12月17日,在嫦娥一号卫星任务工程目标圆满成功后,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组织各系统开展了备份星任务初步方案论证,并根据顺序命名原则,将备份星命名为嫦娥二号。
2008年6月24日,嫦娥二号卫星专题研究会召开。
2008年7月作为卫星研制方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完成第二轮总体方案论证工作并上报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嫦娥二号卫星最终被确定为以嫦娥一号卫星为基础,根据任务要求进行技术改进后,作为“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开展先期的飞行试验。
200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
嫦娥二号卫星从任务设计开始,历经方案、初样、正样、发射实施等阶段,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完成了研制与发射实施任务。2008年,主要完成了整星方案设计,开展了顶层策划、技术状态清理及复核、总体规范制订等研制工作。开展了任务轨道设计、大系统间接口协调、分系统技术规范制订、X波段应答机等新产品技术攻关和针对任务要求和环境变化的专项试验工作。
在顶层策划方面,完成了各阶段、各层级技术流程、专项试验、质量保证与风险控制等项目工作。卫星系统直接进入正样研制阶段;新研单机及技术试验分系统经历方案、初样、正样完整阶段;由于大部分单机为提高性能指标方面的修改类或新研类产品,故有效载荷分系统从初样起步。在关键技术攻关同时,设计、开展推进气路及490N发动机延寿、近月太阳翼高温适应性、时间延迟积分(TDI-CCD相机速高比补偿等设计与验证方面的15项专项试验。
2009年,全面推进产品研制、系统集成和试验验证工作。完成了单机、技术试验和有效载荷两个分系统的初样研制,完成了速高比补偿对测定轨精度要求、15km轨道飞行大系统保证等专题协调,完成全部专项试验。完成了正样产品研制、总装、AIT阶段电性能测试和软件/FPGA落焊工作。并行开展了轨道设计、空间单粒子效应防护等质量复查和复核复算,补充了“轨道设计、飞行程序、虹湾成像、监视相机/紫外成像”等技术专题研究与协调。于2009年8月通过正样设计评审。2010年,研制队伍完成了EMC、力学、热真空等大型试验,在卫星系统自身得到了全面、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完成了与运载对接、测控对接、大系统无线联试等大系统对接试验,验证了系统间接口的正确、匹配性,于2010年6月完成了质量复查和出厂评审。
2010年7月10日,嫦娥二号卫星进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二、搭载性能
嫦娥二号卫星系统有总体、综合测试分系统和结构、热控、制导/导航与控制(GNC、推进、供配电、数据管理、测控数传、定向天线、技术试验(工程载荷、有效载荷等13个分系统。卫星发射质量2480kg,干重1169kg,携带166kg载荷(含136kg有效载荷和30kg工程载荷。[6]
新增性能
根据运载的发射能力,嫦娥二号卫星发射重量相比嫦娥一号增加了130kg,燃料能够提供约2.3km/s的总速度增量;在测控数传能力方面,使用了LDPC编码功能,相比卷积编码提高增益约2.5dB;新增了工程载荷数据传输通道,设计了最低为23.4375kbps的多档码速率,可支持距地2000万千米以远的数据传输。在机动飞行能力方面,在基于高精度加速度计的轨道控制技术基础上,在加速度计的测量区间、姿态控制补偿、燃料量预估等方面进行设计改进,提升轨道控制精度;采用实时和延时强制卸载手段,实现姿态与轨道的耦合控制;使用自主惯性对准功能,提高了轨道控制自主性;设计新增大推力轨道维持功能,在保证可靠的前提下,提高了控制精度和自主性。此外,将推进系统工作寿命从3个月提升到6个月以上。
三、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
嫦娥二号卫星在轨运行期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年,是探测研究太阳高能粒子事件、CME(日冕物质抛射,即太阳日冕中的物质瞬时向外膨胀或向外喷射的现象、太阳风,及它们对月球环境影响的最佳探测时期。利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可获取行星际太阳高能粒子与太阳风离子的通量、成分、能谱及其随时空变化的特征,用来研究太阳活动与地月空间及近月空间环境的相互作用。为后续探月工程提供环境科学数据。
在嫦娥二号卫星上,配合这七种有效载荷工作的还有一套管理系统,对这七台仪器进行指挥、控制、管理,并采集数据。其中的大容量存储器为这次新研制的设备,它的存储容量由嫦娥一号的48GB增加到128GB,而且吞吐速率更高,处理速度更快。这样使七种有效载荷的工作效率更高、数据更可靠。
四、推进系统
嫦娥二号推进系统采用高性能的双组元推进系统,嫦娥二号推进系统配置1台490N发动机,用于嫦娥二号卫星的轨道机动;配置12台10N推力器,分为2个分支互为备份,用于嫦娥二号卫星的姿态控制和轨道调整;配置2只推进剂贮箱——氧化剂贮箱和燃烧剂贮箱,分别装填氧化剂(四氧化二氮和燃烧剂(甲基肼,为490N发动机和10N推力器提供需要的推进剂;配置1套气路系统,在490N发动机点火期间为推进剂贮箱提供稳定压力的氦气,其中2个氦气瓶是存储高压氦气的容器,通过一只减压器将高压氦气减低并稳定到贮箱工作所需的压力,两只单向阀用来阻止贮箱内推进剂蒸汽向减压器扩散,避免因两种推进剂蒸汽在减压器下游接触而发生爆炸的危险。
五、飞控支持系统
针对飞行任务的特点,首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卫星飞控支持系统的整体框架和设计思路:基于数字仿真技术,解决相关关键部件的建模,使用统一的卫星姿态轨道动力学模型进行驱动,将数学仿真子系统、飞控演练子系统、视景仿真工具等独立模块有机结合,通过系统集成创新,实现了功能全面、实用的飞控支持系统。既可以通过辅助分析工具和数学仿真进行关键飞行事件的任务辅助设计来实现策略生成的实时性要,也可以通过面向执行层面的1:1的飞控过程演练二者有效结合,实现有效预示飞控任务执行效果的目的。
主要功能:
1卫星姿态轨道动力学模型功能:飞控支持系统的动力学软件环境具备精度高、自主选取的能力,可以根据轨道位置驱动,即根据轨道特性自主选择主要轨道摄动力,实现对动力学模型调整的自适应能力。
2辅助分析工具功能:基于数字仿真,产生关键任务中的姿态控制策略,利用天体矢量计算、定向天线指向计算、太阳翼指向计算、姿态机动的轨道扰动计算、发动机推力计算、相机/星敏感器杂光抑制计算等数学模块完成相关模拟计算。
3数学仿真子系统功能:不同于物理/半物理仿真系统,数学仿真子系统的设计完全软件化,具有系统稳定性好、执行速度快、仿真结果一致性高等特点,能够对正常模式的设计方案和故障模式策略方案进行多次仿真、验证,获得最优设计,也能够对不同飞行状态的卫星动力学模型建模的正确性进行及时验证,在飞控策略的形成过程中,数学仿真子系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设计工具。
4飞控演练子系统:飞控演练子系统是针对任务执行层面的仿真.其仿真环境包括“软”、“硬”两方面,核心是由星载计算机与动力学模型构成的星地对接系统。该系统可以直接接收卫星用数据块,对飞控过程进行全时段实时仿真,预示飞控执行过程,验证飞控策略正确性、复核星上指令模块的有效性。[12]
5视景仿真工具:视景仿真工具主要完成成像任务的预期成像效果,尤其是对于小行星飞越成像任务,视景仿真工具在动力学模型的驱动下,直接预示任务期间目标在视场中的尺寸、亮度、畸变、视运动情况、背景星空等效果,支持方案选取与仿真验证。飞控支持系统的子模块既可以联合使用,对重要策略进行仿真验证,也可以独立使用,优化任务参数。以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事件为例,给出飞控支持系统进行地面仿真验证工作流程。
有效载荷
注:卫星的有效载荷就是直接执行特定卫星任务的仪器、设备或分系统。
嫦娥二号卫星共配置了5类7台(套科学探测仪器。使用了分辨率高的CCD立体相机;提高了激光高度计的空间分辨率和数据更新频率。增加定标源、更换探测晶体,提高了γ/X射线谱仪的探测精度,扩展探测种类。
六、任务及要求
嫦娥二号卫星既定任务的飞行轨道包括直接地月转移轨道,近月捕获轨道,100km和100km×15km使命轨道。扩展任务段包括月球逃逸轨道(调相轨道、转移轨道、日-地L2点环绕轨道和小行星交会轨道等。
嫦娥二号卫星除完成具有时间窗口唯一性的月球制动,还需要完成工程其他既定任务,包括后续着陆任务中动力下降前的所有轨道机动试验;扩展任务包括环绕L2点飞行和4179小行星交会控制等。环月探测中两次机动降轨试验必须安排在不可测控弧段,从100km圆轨道降至100km*15km椭圆轨道。
任务特点
卫星整个飞行任务可划分为相对独立的7个阶段:射前准备阶段、主动段、调相轨道阶段、地月转移阶段、月球捕获阶段、环月工作状态建立阶段和环月运行阶段。
1飞行过程控制复杂。嫦娥一号需要经过380000km飞行过程实现月球捕获,嫦娥二号卫星则还需要经过100km×100km和100km×15km试验环月轨道。需要经历多次复杂的轨道和姿态机动,对卫星轨道控制要求高。
2空间环境复杂。突出表现在月食问题,嫦娥一号卫星在寿命期内,需经历两次月食,每次月食的有效阴影时间在3h左右。在此期间,卫星无法获得光照能源,卫星温度会迅速降低,因此,对卫星能源、温度、整星工作模式要求高。
3三体组合控制模式复杂,卫星环月期间,星体要对月定向,太阳翼要对日定向,定向天线要对地定向,因此对卫星本体、太阳翼、天线的姿态控制要求高。
4新研和改进的设备多,嫦娥二号卫星除包含嫦娥一号卫星中的6种有效载荷,还增加了技术试验分系统,包括X频段应答机、降落相机等工程载荷,因此卫星系统智能终端类型复杂,对卫星的信息收集、存储、压缩、编码等处理模式有特殊要求。
技术要求
为避免撞击(月球山最高超过10km,实现近月15km稳定飞行也依赖自主可靠和高精度的轨道控制。而扩展任务的实现同样需要高精度的轨道控制,如从月球轨道出发进入L2点的转移轨道,对速度控制的敏感度较高。逼近小行星的控制除需要高精度轨控,同时对轨控策略的可靠性要求较高。
嫦娥二号卫星使命轨道之一是100km*15km椭圆轨道,由于卫星在近月点的高度低、速度快,若轨道控制的误差较大,就会导致近月点位置发生变化,而偏离兴趣目标区域,也影响连续的测控条件保障;如果过大,甚至有卫星撞击月球的风险。因此嫦娥二号的轨道控制必须足够精确。第1次近月点制动具有唯一性,必须在近月点附近进行减速,否则卫星将飞离月球,要想重新到达月球附近需要花费大量的燃料和时间,甚至根本无法实现;且可靠的控制、稳定的运行,可节省燃料预算余量和减少燃料使用,是实施扩展任务的基础,因此对卫星提出了高可靠的要求.为确保变轨按计划及时执行,考虑到恶劣情况,在没有地面测控支持时,卫星也要具有一定的自主变轨的能力。特别是对扩展任务中的行星际飞行,远离地球千万千米之外,实时地获取地面支持更不可能,因而提出了自主容错及故障处理的能力。
七、工程意义
1、技术突破
(1设计并验证了后续着陆任务中动力下降前的所有轨道与机动飞行控制技术,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
(2针对月球不均匀重力场及高起伏地形环境,突破月球拟冻结轨道设计、卫星自主惯性对准、机动轨道拼接等关键技术,首次成功实现100km圆轨道和100km×15km轨道飞行,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无测控条件下主发动机点火变轨。卫星轨道控制精度最高达到0.02%。
(3在国际月球探测中,首次采用时间延时积分(TDI成像技术,设计了由地面行频数据注入和测高数据辅助两种速高比补偿成像方法,获得了7m分辨率的全月球立体影像;获得了1.3m分辨率的局部影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创新研制首台基于统一载波体制的X频段高灵敏度数字化测控应答机,实现了深空探测领域星载测控技术的多项突破。在轨试验验证了X频段深空测控体制和技术。突破了差分单向测距(DOR干涉测量、X频段数字化应答机和地面S/X双频段测控设备研制等关键技术,测速精度达到1mm/s、测距精度达到1m,实现了7.8125bps极低码速率遥控
(5突破微小型智能化设计技术,首次实现了地月空间飞行过程监视成像。首次实时获取了太阳翼展开、天线展开/转动、主发动机点火等关键环节的动态图像,为后续重要飞行事件提供了可视化手段。
(6首次在航天工程中于空间段应用了LDPC编译码,编码增益和效率等主要指标优于国际(CCSDS标准,提高了中国在国际深空信道编译码领域的地位和话语权。
(7首次在轨验证了推进系统高压气路长寿命技术,为高强度(时间跨度半年以上,次数10次以上轨道机动及后续L2点、小行星探测试验奠定动力基础。
(8首次突破探测敏感器、载荷一体化技术,利用成像敏感器完成星地大回路导航试验。
(9在地月星和日地星双三体复杂环境下,针对日、地引力平动点摄动复杂、轨道设计无解析解、测控距离远等难点,攻克了非线性系统流形设计、低能量转移轨道控制等技术,实现了从月球轨道飞赴L2点的轨道设计、飞行控制和远距离测控通信。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飞赴日-地拉格朗日L2点探测。开展了对地球远磁尾离子能谱、太阳耀斑爆发和宇宙伽马爆的科学探测。使我国成为继美、欧之后第3个实现L2点开展空间探测的国家。
(10突破距地1000万千米远的深空轨道和测控通信技术,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基于能量、距离和时间及目标物理特性等强约束,提出潜在小行星目标选取策略,在国际上首次设计并实现了逼近飞越探测方式及基于高速交会渐远点凝视成像技术。国际上首次成功逼近飞越4179图塔蒂斯小行星并获取3m分辨率光学彩色图像。
(11创新利用拉格朗日点伴地绕日特性,在卫星推进剂、星地通讯距离、地面大天线进度等约束条件下,国际上首次实现从拉格朗日点转移飞越小天体。
(12通过创新设计、全面验证、精心实施,充分利用卫星剩余资源,发挥卫星潜能,从月球到L2再到图塔蒂斯,实现了具有国际特色和水准的多目标多任务探测,取得了“好、快、省”的突出实效。
(13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开展国内外多站专项观测,实现了目标小行星定轨和预报,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科学成果
嫦娥二号携带了CCD立体相机、伽玛谱仪、太阳风离子探测器、高能粒子探测器等7种科学载荷,获取了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虹湾地区局部影像以及地月空间等约6TB原始数据,按照中国探月工程科学数据发布政策,已分级发布给包括港澳在内的中国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将带动中国月球和空间科学的深化研究科学数据的分析研究。现已取得了空间分辨率7m的全月球图像、多种元素月面分布图等多项重要科学成果。科学数据的分析研究是个长期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基于嫦娥二号获取的数据,科学家们会进一步深化对月球科学及空间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为解答月球和太阳系起源等科学问题,得到更多的创新成果。
2012年12月13日16时30分,嫦娥二号卫星经过200d的跋涉和5次中途修正,与“图塔蒂斯”近距离擦身而过,并成功获取高分辨率完整图像。该任务的成功实施创造了多项纪录:第一次从拉格朗日点出发进行小行星探测;第一次对“图塔蒂斯”进行近距离探测;第一次获取关于“图塔蒂斯”的高分辨率光学影像。
通过“嫦娥二号”的任务及拓展实验,获得了“嫦娥三号”的预选着陆区——虹湾地区的高分辨率图象;验证了在月球背面不可看到的情况下,采用主发动机大推力自主轨道的机动技术,为“嫦娥三号”软着陆进行了技术验证,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CD立体相机获得了月球虹湾地区的35轨空间分辨率约为1.3m的局域立体图像,以及7m空间分辨率、100覆盖的全月立体图像,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分辨率最高、最清晰的全月立体图像。
嫦娥二号飞到哪里了
嫦娥二号(Chang'e2,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二颗绕月人造卫星,也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原为嫦娥一号的备份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2];2010年10月6日,嫦娥二号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轨道[3];2011年8月25日,嫦娥二号进入拉格朗日L2点环绕轨道[4];2012年12月15日,嫦娥二号工程宣布收官[4]。
嫦娥二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并掌握了一大批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为后续实施探月二期工程的“落”和“回”以及下一步开展火星等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进程又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关于嫦娥2号的资料
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二颗探月卫星、第二颗人造太阳系小行星,也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沿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造价约6亿元人民币。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扩展资料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嫦娥二号卫星


  • 瀚﹀ē浜屽彿鎷嶅埌澶栨槦浜璺
    绛旓細鍥犳锛屽浜“瀚﹀ē浜屽彿鎷嶅埌澶栨槦浜璺戞”鐨勮娉曪紝鎴戜滑搴旇鎸佹鐤戞佸害锛屽苟绛夊緟鏇村鐨勭瀛﹁瘉鎹潵璇佸疄鎴栧惁瀹氳繖涓瑙傜偣銆傛讳箣锛屽濞ヤ簩鍙峰苟鏈媿鎽勫埌澶栨槦浜鸿窇姝ョ殑鐢婚潰銆傚湪褰撳墠鐨勭鎶姘村钩涓嬶紝鎴戜滑杩橀渶瑕佹洿澶氱殑鎺㈢储鍜岀爺绌舵潵鎻紑瀹囧畽涓殑鏈煡涔嬭皽銆傚浜庡鏄熺敓鍛界殑瀛樺湪锛屾垜浠簲璇ヤ繚鎸佺瀛︾殑鎬佸害锛屾棦涓嶇洸鐩浉淇...
  • 瀚﹀ē浜屽彿鎷嶅埌澶栨槦浜璺
    绛旓細鎬讳箣锛瀚﹀ē浜屽彿骞舵湭鎷嶅埌澶栨槦浜璺戙傛垜浠簲璇ョ浉淇$瀛︼紝灏婇噸浜嬪疄锛屼笉瑕佽涓浜涙棤鏍规嵁鐨勭寽娴嬪拰璋h█鎵璇銆
  • 瀚﹀ē浜屽彿鎷嶅埌澶栨槦浜璺戠編鍥藉畤鑸憳绉癗ASA宸蹭笌澶栨槦浜烘帴瑙
    绛旓細1. 鏃╁厛鐨勪紶璇存彁鍒帮紝缇庡浗鍦ㄦ湀鐞冧笂鍙戠幇浜嗛鑸规畫楠稿拰涓夌溂濂冲鏄熶汉锛屼絾涓鐩寸己涔忕‘鍑胯瘉鎹傜劧鑰岋紝閫氳繃鍒嗘瀽瀚﹀ē浜屽彿鎷嶆憚鐨勬湀鐞冮珮娓呭奖鍍忥紝绉戝瀹朵滑鎯婂鍦板彂鐜颁簡澶栨槦浜哄拰椋炶埞娈嬮鐨勫瓨鍦ㄣ2. 鏈夊叧瀚﹀ē浜屽彿鎷嶅埌澶栨槦浜璺戠殑娑堟伅寮曡捣浜嗗箍娉涘叧娉ㄣ傜編鍥介樋娉㈢綏20鍙蜂换鍔℃嵁绉板湪鏈堢悆涓婂彂鐜颁簡鍙插墠鍩庡競銆侀鑸规畫楠稿拰涓夌溂濂冲...
  • 瀚﹀ē浜屽彿鎷嶆憚鍒板鏄熶汉浜嗗悧
    绛旓細鑰屼笖鎹浠栦滑杩樺鐞嗕簡闃挎尝缃楀畤鑸憳鎷嶇殑鐓х墖锛岀劧鍚庝竴搴﹁鎴戜滑浠ヤ负浜虹被鐧绘湀鏄編鍥界殑楠楀眬锛岀幇鍦瀚﹀ē浜屽彿鍦ㄦ湀鐞冧笂鎵惧埌缇庡浗锛岃嫃鑱旂櫥鏈堢殑鐥曡抗锛屾墍浠ヤ箣鍓嶇編鍥藉畤鑸憳娴佷紶鐨勮棰戞垜浠粠涓嶅彲淇′换鍒扮幇鍦ㄥ彲浠ョ浉淇★紝鎹樋娉㈢綏鐨勫畤鑸憳璇撮鑸归噷鏈2鍏峰鏄熶汉灏镐綋锛
  • 瀚﹀ē浜屽彿鎷嶅埌澶栨槦浜璺 缇庡浗瀹囪埅鍛樼ОNASA宸蹭笌澶栨槦浜烘帴瑙
    绛旓細骞朵笖鏈夐樋娉㈢綏鍙风殑瀹囪埅鍛樺0绉拌鍒拌繃澶栨槦浜猴紝鏄惁灏辨槸鍦瀚﹀ē浜屽彿鎷嶅埌澶栨槦浜璺戠殑閭d釜鍦版柟鍛?璺熺潃鏈珯鎴戠户缁湅鍚!缇庡浗瀹囪埅鍛樺湪鏈堢悆涓婅鍒板鏄熶汉 鏇炬湁鎶ラ亾绉帮紝缇庡浗鐨“闃挎尝缃11鍙”瀹囪埅鍛橀樋濮嗘柉鐗规湕鍦ㄧ櫥闄嗘湀鐞冨悗锛屽氨閬亣鍒颁簡3涓洿寰15绫冲埌30绫冲乏鍙崇殑UFO锛屽綋闃垮鏂壒鏈楀悜浼戞柉椤跨殑鍦伴潰鎺у埗涓績姹囨姤杩...
  • 瀚﹀ē浜屽彿鎷嶅埌澶栨槦浜璺戞槸鐪熺殑鍚 鏈堢悆涓婄殑澶栨槦浜哄浣曡В閲
    绛旓細2010骞村濞ヤ簩鍙峰崼鐢熷彂灏勬垚鍔燂紝浣嗕笉涔呬箣鍚庢湁缃戝弸鏇濆厜涓浠朵笉鍙濊鐨勪簨鎯咃紝缃戝弸鐖嗘枡绉瀚﹀ē浜屽彿鎷嶅埌澶栨槦浜鍦ㄨ窇锛岃屼笖缃戝弸杩樼粰鍑轰簡鐓х墖锛屾垜浠粠鐓х墖涓婂彲浠ラ殣绾︾湅鍒版墍璋撶殑澶栨槦浜恒傛娑堟伅涓鍑鸿繀閫熷惛寮曚紬澶氱綉鍙嬬殑鍏虫敞锛屼笉杩囧埌鍚庢潵璇佸疄杩欎欢浜嬫儏鏄亣鐨勶紝浜嬫儏缁忚繃鍒板簳鏄粈涔堝憿锛熶竴璧锋潵鐪嬬湅鍚с傚濞ヤ簩鍙峰叿鏈夋媿鎽勫拰浼犻...
  • 瀚﹀ē浜屽彿鎷嶅埌ufo,鐒惰屽嵈琚澶栨槦浜璀﹀憡.璇佹嵁閮芥壘鍒颁簡,鐪熺殑鏄繖鏍风殑鍚...
    绛旓細鍙互鑲畾鐨勮锛岀洰鍓嶆墍鏈夊叧浜澶栨槦浜鐨勬秷鎭兘鏄湭缁忚瘉瀹炵殑浼犻椈锛屽洜鑰屾病鏈変竴涓槸鐪熷疄鍙俊淇$殑锛佸弽姝f湰浜烘槸涓嶄細鐩镐俊鐨勶紒
  • 瀚﹀ē浜屽彿鎷嶅埌澶栨槦浜璺戠湡鍋 浼犻椈缁忎笉璧锋帹鏁茬瓑瀹樻柟娑堟伅
    绛旓細涔嬪墠缇庡浗鍜岃嫃鑱旂櫥鏈堢殑鏃跺欙紝灏辨浘鏈変紶闂荤О鍦ㄦ湀鐞冭儗闈㈡湁澶栨槦浜銆傝屽浠婃垜浠殑瀚﹀ē鍥涘彿涔熷凡缁忔垚鍔熷湪鏈堢悆鑳岄潰鐫闄嗭紝浼犻椈鏄湡鏄亣涔熷嵆灏嗘按钀界煶鍑恒備笉杩囧湪姝や箣鍓嶏紝缃戜笂灏卞凡缁忔湁浼犻椈绉帮紝涓浗瀚﹀ē浜屽彿鎷嶅埌浜嗗鏄熶汉鍦ㄦ湀鐞冧笂璺戠殑鐓х墖锛岃繖涓鐖嗘枡涔熷紩鍙戜簡澶у鐨勫叴瓒o紝闅鹃亾鏈堢悆涓婄湡鏈夊鏄熶汉鍚楋紵杩欎竴鍒囨槸缃戝弸鏉滄挵杩樻槸...
  • 瀚﹀ē浜屽彿鎷嶅埌鏈堢悆涓婄绉樺熀鍦板拰杩滃彜椋炶埞娈嬮 鏄湡鐨勫悧
    绛旓細鏍规嵁瀚﹀ē浜屽彿宸ョ▼鍐呴儴浜哄+閫忛湶锛岀粡鍗槦鎷嶆憚鐨勬湀鐞冮珮娓呭奖鍍忓垎鏋愬彂鐜帮紝鏈堢悆涓婄湡鐨勬湁澶栨槦浜鍩哄湴鍜岃繙鍙ら鑸规畫楠搞瀚﹀ē2鍙锋媿鐨,鍏充簬鍓嶅嚑骞寸綉涓婁紶璇翠腑鐨勭編鑻忓彂鐜伴偅涓湀鐞冮鑸规畫楠稿彲浠ヨ瘉鏄庢槸瀛樺湪鐨勩傛儕澶╂満瀵 缇庡浗闃挎尝缃20鍙峰湪鏈堢悆鍙戠幇杩滃彜椋炶埞鍜屼笁鐪煎コ澶栨槦浜猴紙浼犺涓殑瀚﹀ē锛2009骞达紝缇庡浗涓浜哄+鍦ㄤ簰鑱旂綉涓婅В瀵嗕簡...
  • 鏈堢悆鑳岄潰鏄惁鏈澶栨槦浜.濡傛灉鏈変负浠涔堜笉鍏竷
    绛旓細鍏跺疄鏄樋濮嗘柉鐗规湕鐪嬪埌浜嗗鏄熶汉鎵嶈繖涔堣鐨勶紝杩樺彈鍒颁簡澶栨槦浜鐨勮鍛娿傚濞ュ伐绋嬪湴闈㈠簲鐢ㄧ郴缁瀚﹀ē浜屽彿鏁版嵁灞曠ず绯荤粺鍙戝竷锛屽叧浜庨偅涓編鍥藉彂鐜版湀鐞冮鑸规畫楠革紙瀚﹀ē2鍙锋媿鐨勶級鍙互璇佹槑鏄瓨鍦ㄧ殑銆傛牴鎹濞ヤ簩鍙峰伐绋嬪唴閮ㄤ汉澹忛湶锛岀粡鍗槦鎷嶆憚鐨勬湀鐞冮珮娓呭奖鍍忓垎鏋愬彂鐜帮紝鏈堢悆涓婄湡鐨勬湁澶栨槦浜哄熀鍦板拰杩滃彜椋炶埞娈嬮銆傚濞2鍙锋媿鐨勶紝鍏充簬...
  • 扩展阅读:嫦娥二号最后去哪了 ... 三眼女外星人真的假的 ... 嫦娥二号探测器 ... 外星人最新消息 ... 为什么老子被怀疑是外星人 ... 嫦娥二号取消了 ... 宇航员拍到外星人 ... 国家为什么隐瞒外星人 ... 嫦娥二号拍到月球巨型飞船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