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每到快要期末了,学习要学会对知点的归纳,高一的化学也不例外。下面是我整理了高一化学知识点的归纳,供你参考。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面板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面板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溼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开启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开启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三.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n = m/M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例项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 有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型别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示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

  五、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 较稳定,受热难分解 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 CO32—+H+ H CO3— H CO3—+H+ CO2↑+H2O H CO3—+H+ 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 Na2CO3+CaOH2 CaCO3↓+2NaOH

  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 NaHCO3+NaOH Na2CO3+H2O 反应实质:H CO3—+OH- H2O+CO32—

  与H2O和CO2的反应 Na2CO3+CO2+H2O 2NaHCO3 CO32—+H2O+CO2 H 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 CaCl2+Na2CO3 CaCO3↓+2NaCl Ca2++CO32— 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皁、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 转化关系

  六、.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矽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 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矽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 对比 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矽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矽称为矽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矽,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矽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 == SiF4 ↑+2H2O SiO2+CaO ===高温 CaSiO3 SiO2+2NaOH == 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矽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矽酸应用可溶性矽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矽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矽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矽酸盐

  矽酸盐是由矽、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 、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矽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 常用矽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四、矽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矽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电晶体及晶片、光电池、

  五、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 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六、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 *** 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 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 ===点燃 2NaCl 2Fe+3Cl2===点燃 2FeCl3 Cu+Cl2===点燃 CuCl2 Cl2+H2 ===点燃 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七、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 == AgCl ↓+HNO3 NaCl+AgNO3 == AgCl ↓+NaNO3

  Na2CO3+2AgNO3 ==Ag2CO?3 ↓+2NaNO3 Ag2CO?3+2HNO3 == 2AgNO3+CO2 ↑+H2O Cl-+Ag+ == AgCl ↓ 八、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 ===点燃 SO2

  物理性质:无色、 *** 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 H2SO3 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 连线。

  九、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 ========高温或放电 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 2NO+O2 == 2NO2 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 *** 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3 NO2+H2O == 2HNO3+NO 这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

  十、大气污染

  SO2 、N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防治措施: ① 从燃料燃烧入手。 ② 从立法管理入手。 ③从能源利用和开发入手。

  ④从废气回收利用,化害为利入手。 2SO2+O2 2SO3 SO3+H2O= H2SO4

  十一、硫酸

  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是强氧化剂。 C12H22O11 ======浓H2SO4 12C+11H2O放热 2 H2SO4 浓+C CO2 ↑+2H2O+SO2 ↑ 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2 H2SO4 浓+Cu CuSO4+2H2O+SO2 ↑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 ,使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某些盐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中和

  十二、硝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易挥发,沸点较低,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4HNO3浓+Cu == CuNO32+2NO2 ↑+4H2O 8HNO3稀+3Cu 3CuNO32+2NO ↑+4H2O

  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不同,可以有以下产

  物:N+4O2,HN+3O2,N+2O,N+12O,N02, N-3H3△硫酸和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钝化某些金属如铁和铝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保护膜,隔绝内层金属与酸,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因此,铁铝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十三、氨气及铵盐

  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 *** 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 NH3?H2O NH4++OH- 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 ===△ NH3 ↑+H2O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 *** 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 == NH4Cl 晶体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NH4Cl NH3 ↑+HCl ↑

  NH4HCO3 NH3 ↑+H2O ↑+CO2 ↑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 NH4NO3+NaOH Na NO3+H2O+NH3 ↑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 楂樹竴蹇呬慨涓鍖栧鐭ヨ瘑鐐鎬荤粨
    绛旓細1.楂樹竴蹇呬慨涓鍖栧鐭ヨ瘑鐐鎬荤粨 绡囦竴 鐢茬兎 鐑冣旂⒊姘㈠寲鍚堢墿锛氫粎鏈夌⒊鍜屾阿涓ょ鍏冪礌缁勬垚(鐢茬兎鏄垎瀛愮粍鎴愭渶绠鍗曠殑鐑)1銆佺墿鐞嗘ц川锛氭棤鑹层佹棤鍛崇殑姘斾綋锛屾瀬闅炬憾浜庢按锛屽瘑搴﹀皬浜庣┖姘旓紝淇楀悕锛氭布姘斻佸潙姘 2銆佸垎瀛愮粨鏋勶細CH4锛氫互纰冲師瀛愪负涓績锛屽洓涓阿鍘熷瓙涓洪《鐐圭殑姝e洓闈綋(閿锛109搴28鍒)3銆佸寲瀛︽ц川锛氣憼姘у寲鍙...
  • 楂樹竴鍖栧鐨鐭ヨ瘑鐐
    绛旓細29銆侀搧绮変笌姘寲閾佹憾娑插弽搴旂殑鍖栧鏂圭▼寮:2FeCl3 + Fe = 3FeCl2 绂诲瓙鏂圭▼寮:Fe + 2Fe3+ 2+ 閾滅矇涓庢隘鍖栭搧婧舵恫鍙嶅簲鐨勫寲瀛︽柟绋嬪紡:Cu+2FeCl3=2FeCl2+CuCl2 30銆佹隘鍖栦簹閾佹憾娑蹭腑閫氬叆姘皵鐨勫寲瀛﹀弽搴旀柟绋嬪紡:2FeCl2 + Cl2 = 2FeCl3 绂诲瓙鏂圭▼寮:2Fe2+3+- 30銆佹隘鍖栦簹閾佹憾娑蹭腑閫氬叆姘皵鐨勫寲瀛﹀弽搴旀柟绋嬪紡:2FeCl2 + Cl2 =...
  • 楂樹竴鍖栧鐭ヨ瘑鐐鏁寸悊
    绛旓細1銆鍖栧鑳借浆鍖栦负鐢佃兘鐨勬柟寮:鐢佃兘 (鐢靛姏) 鐏數(鐏姏鍙戠數) 鍖栧鑳解啋鐑兘鈫掓満姊拌兘鈫掔數鑳 缂虹偣:鐜姹℃煋銆佷綆鏁 鍘熺數姹 灏嗗寲瀛﹁兘鐩存帴杞寲涓虹數鑳 浼樼偣:娓呮磥銆侀珮鏁 2銆佸師鐢垫睜鍘熺悊(1)姒傚康:鎶婂寲瀛﹁兘鐩存帴杞寲涓虹數鑳界殑瑁呯疆鍙仛鍘熺數姹犮 (2)鍘熺數姹犵殑宸ヤ綔鍘熺悊:閫氳繃姘у寲杩樺師鍙嶅簲(鏈夌數瀛愮殑杞Щ)鎶婂寲瀛﹁兘杞彉涓虹數鑳姐 (3)鏋...
  • 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鎬荤粨
    绛旓細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1 1銆佺墿璐ㄤ箣闂村彲浠ュ彂鐢熷悇绉嶅悇鏍风殑鍖栧鍙樺寲锛屼緷鎹竴瀹氱殑鏍囧噯鍙互瀵瑰寲瀛﹀彉鍖栬繘琛屽垎绫汇(1)鏍规嵁鍙嶅簲鐗╁拰鐢熸垚鐗╃殑绫诲埆浠ュ強鍙嶅簲鍓嶅悗鐗╄川绉嶇被鐨勫灏戝彲浠ュ垎涓猴細A銆佸寲鍚堝弽搴(A+B=AB)B銆佸垎瑙e弽搴(AB=A+B)C銆佺疆鎹㈠弽搴(A+BC=AC+B)D銆佸鍒嗚В鍙嶅簲(AB+CD=AD+CB)(2)鏍规嵁鍙嶅簲涓槸鍚︽湁绂诲瓙鍙...
  • 楂樹竴鍖栧鐭ヨ瘑鐐鎬荤粨
    绛旓細鏃犳満鍖栧鐭ヨ瘑鐐瑰綊绾涓銆佸父瑙佺墿璐ㄧ殑缁勬垚鍜岀粨鏋1銆佸父瑙佸垎瀛(鎴栫墿璐)鐨勫舰鐘跺強閿(1)褰㈢姸:V鍨:H2O銆丠2S 鐩寸嚎鍨:CO2銆丆S2 銆丆2H2 骞抽潰涓夎鍨:BF3銆丼O3 涓夎閿ュ瀷:NH3 姝e洓闈綋鍨:CH4銆丆Cl4銆佺櫧纾枫丯H4+ 骞抽潰缁撴瀯:C2H4銆丆6H6(2)閿:H2O:104.5掳;BF3銆丆2H4銆丆6H6銆佺煶澧:120掳 鐧界7:60掳NH3:107掳18鈥 CH4銆...
  • 浜烘暀鐗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
    绛旓細銆愮瘒涓銆 鍩烘湰姒傚康 1.鍖哄垎鍏冪礌銆佸悓浣嶇礌銆佸師瀛愩佸垎瀛愩佺瀛愩佸師瀛愬洟銆佸彇浠e熀鐨勬蹇点傛纭功鍐欏父瑙佸厓绱犵殑鍚嶇О銆佺鍙枫佺瀛愮鍙凤紝鍖呮嫭IA銆両VA銆乂A銆乂IA銆乂IIA鏃忋佺█鏈夋皵浣撳厓绱犮1锝20鍙峰厓绱犲強Zn銆丗e銆丆u銆丠g銆丄g銆丳t銆丄u绛夈2.鐗╃悊鍙樺寲涓垎瀛愪笉鍙橈紝鍖栧鍙樺寲涓師瀛愪笉鍙橈紝鍒嗗瓙瑕佹敼鍙樸傚父瑙佺殑鐗╃悊鍙樺寲...
  • 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瑰綊绾鎬荤粨
    绛旓細浠ヤ笅鏄 涓哄ぇ瀹舵暣鐞嗙殑鍏充簬銆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瑰綊绾鎬荤粨銆嬬殑鏂囩珷锛屼緵澶у瀛︿範鍙傝冿紒1銆佺~閰告牴绂诲瓙鐨勬楠: bacl2 + na2so4 = baso4鈫+ 2nacl 2銆佺⒊閰告牴绂诲瓙鐨勬楠: cacl2 + na2co3 = caco3鈫 + 2nacl 3銆佺⒊閰 閽犱笌鐩愰吀鍙嶅簲: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鈫 4銆佹湪鐐繕鍘熸哀鍖栭摐:...
  • 楂樹腑楂樹竴鍖栧鐭ヨ瘑鐐澶у叏
    绛旓細楂樹竴鍖栧鐨鐭ヨ瘑鐐 1.鐗╄川鐨勭粍鎴 浠庡畯瑙傜殑瑙掑害鐪,鐗╄川鐢卞厓绱犵粍鎴;浠庡井瑙傜殑瑙掑害鐪,鍘熷瓙锛屽垎瀛愶紝绂诲瓙绛夋槸鏋勬垚鐗╄川鐨勫熀鏈矑瀛愶紝鐗╄川缁勬垚鐨勫垽鏂緷鎹湁:(1)鏍规嵁鏈夋棤鍥哄畾鐨勭粍鎴愭垨鏈夋棤鍥哄畾鐨勭啍娌哥偣鍙垽鏂鐗╄川鏄函鍑鐗╄繕鏄贩鍚堢墿锛屽叾涓:娌硅剛锛岄珮鍒嗗瓙鍖栧悎鐗╋紝鐜荤拑鎬佺墿璐ㄥ強鍚湁鍚岀鍏冪礌鐨勪笉鍚屽悓绱犲紓褰綋鐨勭墿璐...
  • 楂樹竴鍖栧涓婂唽鐭ヨ瘑鐐瑰綊绾鎬荤粨
    绛旓細5.楂樹竴鍖栧涓婂唽鐭ヨ瘑鐐瑰綊绾鎬荤粨 绡囦簲 鍘熺數姹犳璐熸瀬鐨勫垽鏂柟娉曪細鈶犱緷鎹師鐢垫睜涓ゆ瀬鐨勬潗鏂欙細杈冩椿娉肩殑閲戝睘浣滆礋鏋(K銆丆a銆丯a澶椿娉硷紝涓嶈兘浣滅數鏋);杈冧笉娲绘臣閲戝睘鎴栧彲瀵肩數闈為噾灞(鐭冲ⅷ)銆佹哀鍖栫墿(MnO2)绛変綔姝f瀬銆傗憽鏍规嵁鐢垫祦鏂瑰悜鎴栫數瀛愭祦鍚戯細(澶栫數璺)鐨勭數娴佺敱姝f瀬娴佸悜璐熸瀬;鐢靛瓙鍒欑敱璐熸瀬缁忓鐢佃矾娴佸悜鍘熺數姹犵殑姝f瀬...
  • 鍖栧楂樹竴鐭ヨ瘑鐐鎬荤粨
    绛旓細涓.鍘熷瓙缁撴瀯鐨勫紓鍚岀偣 1.鍘熷瓙缁撴瀯鐨勭浉鍚岀偣. (1)鍘熷瓙鏈澶栧眰鏈6涓數瀛. (2)鍙嶅簲涓槗寰楀埌2涓數瀛. (3)琛ㄧ幇姘у寲鎬. 2.鍘熷瓙缁撴瀯鐨勪笉鍚岀偣. (1)鏍哥數鑽锋暟渚濇澧炲ぇ. (2)鐢靛瓙灞傛暟渚濇澧炲ぇ. (3)鍘熷瓙鍗婂緞渚濇澧炲ぇ,寰楃數瀛愯兘鍔涗緷娆″噺寮,姘у寲鎬т緷娆″噺寮.浜.鍗曡川鐨鍖栧鎬ц川 1.鐩镐技鎬 (1)鑳戒笌澶у鏁伴噾灞炲弽搴. (2...
  • 扩展阅读:高一化学知识清单 ... 高一化学笔记整理手抄 ... 初三化学最必背知识 ... 高一化学必背公式 ... 高一数学基础知识大全 ... 化学必修一每章归纳 ... 高一化学每章思维导图 ... 新高一化学必修一目录 ... 中考必考100个知识点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