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困组合”法 促成好学风——观《特赦1959》启示

    近期,我热衷于观看央视热播大剧《特赦1959》。该剧围绕“特赦”这一主题,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对战犯进行改造和特赦的历史事件,再现1949年至1959年新中国成立第一个十年间的伟大建设成就。做为一名教师,我从中获得许多启示,真是受益匪浅。

    建国初期,一批俘获的国民党高级战犯陆续从全国各地的战俘营集中到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关押教育,进行思想改造,这是一场攻心大战。他们当中大多数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如杜聿明、王耀武等,也有国民党特务组织成员,如沈醉、徐远举等,他们效忠蒋家王朝的思想”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沦为阶下囚”后,他们内心充满不服、惶恐不安,对这些人思想改造之艰难可想而知。管理所所长“王英光”带领大家,秉承党中央毛主席改造战犯的方针“人是可以改造的,就是政策和方式对才行”,集合大家的智慧,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胜利完成这一艰难任务。当然,其中也走了不少弯路,“如何编排战犯学习小组”就是其中之一。功德林的战犯编排学习小组,进行定期轮换,王英光的方法是:一个思想上要求进步的,带上几个思想上落后的,这种合理搭配,注重整体进步,使落后学员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推动全体学员思想改造。后来,代理所长“胡大树”换了一种做法:表现好的学员分到一个班,表现差的分到一个班,可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结果事与愿违,触发了落后学员的不满情绪,认为受到歧视,被打入另册,并引发学员间的打架事件,无形中给改造工作增加难度。而胡大树对此毫无察觉,还认为这是个好办法,引以为傲。这个情节深深触动了我,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给“学生分组”,也有类似简单粗暴的倾向。

    我给学生分组方式大致有两种。第一种随机分组:为了不影响上课进度,上课前后桌讨论,面对面,不变座位。再扩大一点,前后两排成为4—6人小组;课下,一竖排是一小组,第一个学生是组长。第二种:学生自由组合,每组4—6人,组员推荐组长,组长负责分工,之后上报给课代表。我收集名单后,并没有斟酌,只是拿表交代任务。这种方式看似尊重他们,交给学生主动权,实际上学生只是按个人与同学远近关系找伴。结果,分组良莠不齐,学优生更优秀,学困生破罐子破摔,课堂讨论可想而知,只是走过场,做个秀,形同虚设。总之,这两种方式均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特长优势合理分配,最后使优者更优,班级整体学习风气不浓。这部剧让我对“优困组合”形成正确认识,在具体操作方面,给我一些启示。

  虽然他们面对的群体更特殊,工作难度、工作重心等与我们有极大的悬殊,但我们同为教育者,工作性质确是一样。 这的确是一部好剧,值得我们观看和学习。在追《特赦1959》路上不断汲取营养,我要一直追!

扩展阅读:扫一扫题目出答案 ... 视力的sca标准范围 ... 提升记忆力的方法 ... 加法口诀儿歌视频 ... 怎样提升记忆力 ... 3.14乘法表1000以内 ... 乘法口诀表图片 ... 站桩最好的意念方法 ... 1一10加法口诀表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