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观书有感》这首诗是谁写的?顺便把他的个人资料告诉我好吗?谢谢。 谁知道《观书有感》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u300a\u89c2\u4e66\u6709\u611f\u300b\u8fd9\u9996\u8bd7\u544a\u8bc9\u6211\u4eec\u4ec0\u4e48\uff1f

\u89c2\u4e66\u6709\u611f \uff08\u5b8b \u6731\u71b9\uff09

\u534a\u4ea9\u65b9\u5858\u4e00\u9274\u5f00\uff0c

\u5929\u5149\u4e91\u5f71\u5171\u5f98\u5f8a\u3002

\u95ee\u6e20\u90a3\u5f97\u6e05\u5982\u6c34\uff1f

\u4e3a\u6709\u6e90\u5934\u6d3b\u6c34\u6765\u3002

\u3010\u54f2\u7406\u3011\u4ee5\u6c60\u5858\u4e3a\u55bb\uff0c\u8bf4\u660e\u4e86\u4e3a\u5b66\u4e4b\u9053\uff0c\u5fc5\u987b\u4e0d\u65ad\u79ef\u7d2f\uff0c\u4e0d\u65ad\u5730\u5438\u6536\u65b0\u7684\u8425\u517b\u3002\u4e8b\u7269\u90fd\u662f\u8fd0\u52a8\u3001\u53d8\u5316\u3001\u53d1\u5c55\u7684\uff0c\u4e07\u4e8b\u4e07\u7269\u53ea\u6709\u5728\u8fd0\u52a8\u4e2d\u624d\u80fd\u4fdd\u6301\u81ea\u5df1\u7684\u5b58\u5728\u3002\u6b63\u662f\u8fd9\u79cd\u4e0d\u95f4\u65ad\u7684\u8fd0\u52a8\u3001\u53d8\u5316\u548c\u53d1\u5c55\uff0c\u662f\u4e8b\u7269\u624d\u80fd\u5728\u4e0d\u65ad\u81ea\u6211\u66f4\u65b0\u4e2d\u5b58\u5728\u4e0b\u53bb\u3002\u8fd9\u79cd\u8fd0\u52a8\u4e00\u65e6\u505c\u6b62\uff0c\u4e8b\u7269\u4e5f\u5c31\u4e0d\u53ef\u80fd\u5b58\u5728\u4e86\u3002\u5982\u679c\u6ca1\u6709\u77e5\u8bc6\u7684\u4e0d\u65ad\u66f4\u65b0\uff0c\u4e0d\u65ad\u79ef\u7d2f\uff0c\u4e00\u4e2a\u4eba\u7684\u5b66\u95ee\u4e5f\u5c31\u56de\u53d8\u6210\u4e00\u6f6d\u6b7b\u6c34\uff0c\u6beb\u65e0\u751f\u6c14\u548c\u8fdb\u5c55\u4e86\u3002\u6cbb\u5b66\u4e4b\u9053\u5982\u6b64\uff0c\u529e\u5176\u4ed6\u4e8b\u60c5\u4e5f\u662f\u8fd9\u6837\u3002

\u300a\u89c2\u4e66\u6709\u611f\u300b\u7684\u5199\u4f5c\u80cc\u666f\uff1a
\u5e86\u5143\u4e8c\u5e74\uff081196\u5e74\uff09\uff0c\u4e3a\u907f\u6743\u81e3\u97e9\u4f82\u80c4\u4e4b\u7978\uff0c\u6731\u71b9\u4e0e\u95e8\u4eba\u9ec4\u5e72\u3001\u8521\u6c88\u3001\u9ec4\u949f\u6765\u5230\u65b0\u57ce\u798f\u5c71\uff08\u4eca\u9ece\u5ddd\u53bf\u793e\u82f9\u4e61\u7af9\u5c71\u6751\uff09\u53cc\u6797\u5bfa\u4fa7\u7684\u6b66\u5937\u5802\u8bb2\u5b66\uff0c\u5e76\u5199\u4e0b\u300a\u798f\u5c71\u300b\u4e00\u8bd7\u3002\u5728\u6b64\u671f\u95f4\uff0c\u4ed6\u5f80\u6765\u4e8e\u5357\u57ce\u3001\u5357\u4e30\u3002\u5728\u5357\u57ce\u5e94\u5229\u5143\u5409\u3001\u9093\u7ea6\u793c\u4e4b\u9080\u4f5c\u300a\u5efa\u660c\u519b\u8fdb\u58eb\u9898\u540d\u8bb0\u300b\u4e00\u6587\uff0c\u6587\u4e2d\u5bf9\u5efa\u660c\u4eba\u624d\u8f88\u51fa\u53d1\u51fa\u7531\u8877\u8d5e\u7f8e\u3002\u53c8\u5e94\u5357\u57ce\u53bf\u4e0a\u5858\u86e4\u87c6\u7a9d\u6751\u5434\u4f26\u3001\u5434\u5e38\u5144\u5f1f\u4e4b\u9080\uff0c\u5230\u8be5\u6751\u8bb2\u5b66\uff0c\u4e3a\u5434\u6c0f\u5385\u5802\u4e66\u5199\u201c\u8363\u6728\u8f69\u201d\uff0c\u4e3a\u8bfb\u4e66\u4ead\u4e66\u5199\u201c\u4e66\u697c\u201d\uff0c\u5e76\u4e3a\u5434\u6c0f\u5144\u5f1f\u521b\u529e\u7684\u793e\u4ed3\u64b0\u5199\u4e86\u300a\u793e\u4ed3\u8bb0\u300b\u3002\u8fd8\u5728\u8be5\u6751\u5199\u4e0b\u4e86\u201c\u95ee\u6e20\u90a3\u5f97\u6e05\u5982\u8bb8\uff0c\u4e3a\u6709\u6e90\u5934\u6d3b\u6c34\u6765\u201d\uff08\u300a\u89c2\u4e66\u6709\u611f\u300b\uff09\u7684\u8457\u540d\u8bd7\u53e5\u3002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既是理学家,又是儒学家

朱熹(1130~1200)

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庆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生平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淳熙二年(1175),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 ,恤民省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及或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哲学思想

理气论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①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②理是事物的规律。③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一。“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位的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是第二性。

动静观 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气(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一分为二是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态。朱熹认为由对立统一,而使事物变化无穷。他探讨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时空的无限性又说明了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这表现了朱熹思想的辩证法观点。朱熹还认为动静不但相对待、相排斥,并且相互统一。朱熹还论述了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显著变动这两种形态,他称之为“变”与“化”。他认为渐化中渗透着顿变,顿变中渗透着渐化。渐化积累,达到顿变。

格物致知论 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物才能穷其理。朱熹探讨了知行关系。他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看,知轻行重。而且知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心性理欲论 在人性论上,朱熹发挥了张载和程颐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观点,认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是专指理言,有至善的、完美无缺的;“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有善有不善,两者统一在人身上,缺一则“做人不得”。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有联系的,还有“道心、人心”的理论。朱熹认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本来便禀受得仁义礼智之心,发而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则为善。“人心”出于形气之私,是指饥食渴饮之类。如是,虽圣人亦不能无人心。不过圣人不以人心为主,而以道心为主。他认为“道心”与“人心”的关系既矛盾又联结,“道心”需要通过“人心”来安顿,“道心”与“人心”还有主从关系,“人心”须听命于“道心”。朱熹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 。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的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

美学思想 在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包含有对美与艺术的理论。他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的善的统一。基于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的观点,朱熹探讨了文与质、文与道的问题。认为文与质、文与道和谐统一才是完美的。朱熹还多次谈到乐的问题。他把乐与礼联系起来,贯穿了他把乐纳入礼以维护统治秩序的理学根本精神。朱熹对“文”、“道”关系的解决,在哲学思辨的深度上超过了前人。他对《诗经》与《楚辞》的研究,也经常表现出敏锐的审美洞察力。

影响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朱熹
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又字仲晦,晚号晦翁,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遁翁,别称紫阳。祖籍微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宋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十五日诞生于南剑州(南平)尤溪郑氏草堂。幼年从父朱松学,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朱熹遵父遗命,到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里,依附朱松生前挚友刘子羽,子羽视朱熹如已子,建紫阳楼,以供朱熹母子居住,朱熹遂定居武夷。
在五夫里,南宋宿儒胡宪,刘勉之,刘子翬均授朱熹以学,五年后,朱熹年仅十九即登进士。
绍兴二十一年(115年),朝廷授朱熹为迪功郎,任泉州同安主簿,后历事南宋高宗、孝宗、宁宗、光宗四朝,累官知南康军、知漳州。潭州。焕章阁待制兼侍读,卒缢太师,封信固公。
朱熹一生宦途坎坷,仕宦七载,立朝仅46天,任祠官达23年,待职、无职或罢职16年。仕宦虽短,政绩却十分斐然。他在一生中与武夷山结下不解之缘。自14岁定居武夷山市,至64岁迁居建阳考亭的五十年里,武夷山几为他的后花园。他不但童年、少年时期常随其师刘子翬来武夷山讲读,入仕后的四十余年中,除去外地为官七载和各地论道外,其余时间多在武夷山。
淳熙十年(1183年),他在武夷九曲溪的五曲隐屏峰下,亲自营建武夷精舍,聚集四方士子、讲学授徒。四方前来就学的学子多达数百人,同时引来许多知名学者,纷纷聚集武夷山创办书院、学堂,使武夷山成为南宋时期的一座文化名山道南理窟。
朱熹在武夷山著书立说,相继撰写和编次了《程氏遗书》、《论语精义》、《资治通鉴纲目》、《八朝名臣言行录》、《西铭解义》、《太极图说解》、《通书解》、《伊洛渊源录》、《程氏外书》、《近思录》、《论语集注》、《孟子集注》、《诗集传》等二十余部著述。

朱熹(1130~1200)

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庆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生平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淳熙二年(1175),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 ,恤民省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及或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哲学思想

理气论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①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②理是事物的规律。③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一。“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位的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是第二性。

动静观 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气(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一分为二是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态。朱熹认为由对立统一,而使事物变化无穷。他探讨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时空的无限性又说明了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这表现了朱熹思想的辩证法观点。朱熹还认为动静不但相对待、相排斥,并且相互统一。朱熹还论述了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显著变动这两种形态,他称之为“变”与“化”。他认为渐化中渗透着顿变,顿变中渗透着渐化。渐化积累,达到顿变。

格物致知论 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物才能穷其理。朱熹探讨了知行关系。他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看,知轻行重。而且知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心性理欲论 在人性论上,朱熹发挥了张载和程颐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观点,认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是专指理言,有至善的、完美无缺的;“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有善有不善,两者统一在人身上,缺一则“做人不得”。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有联系的,还有“道心、人心”的理论。朱熹认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本来便禀受得仁义礼智之心,发而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则为善。“人心”出于形气之私,是指饥食渴饮之类。如是,虽圣人亦不能无人心。不过圣人不以人心为主,而以道心为主。他认为“道心”与“人心”的关系既矛盾又联结,“道心”需要通过“人心”来安顿,“道心”与“人心”还有主从关系,“人心”须听命于“道心”。朱熹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 。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的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

美学思想 在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包含有对美与艺术的理论。他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的善的统一。基于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的观点,朱熹探讨了文与质、文与道的问题。认为文与质、文与道和谐统一才是完美的。朱熹还多次谈到乐的问题。他把乐与礼联系起来,贯穿了他把乐纳入礼以维护统治秩序的理学根本精神。朱熹对“文”、“道”关系的解决,在哲学思辨的深度上超过了前人。他对《诗经》与《楚辞》的研究,也经常表现出敏锐的审美洞察力。

影响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朱熹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谥文公。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生于福建尤溪县。卒于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享年71岁,葬于建阳县黄坑镇大林谷。朱文公生于闽,长于闽,终老于闽。19岁中进士,授徒讲学近50年。专研考证注释经、史、文及讲学,建立唯心论,为一代理学大师。他强调道德,认为人们应放弃“私欲”,顺应“天理”,即外在世界的伦理程序。为了认清理之所在,他指出“格物致知”的理论,从考察客观事物,寻求知识和修养品格,创立了闽学(即朱子学),博大精微,阐孔孟之道,集理学大成。其思想不仅影响中国元、明、清各代近700年之久,成为官方哲学,被视为儒学正宗,而且也成为14 世纪后东方文化主流,在朝鲜和日本都被视为国学,奉为主要道德信条。近代,朱子学传入欧美,对西方国家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朱熹(文公)荣登千禧名人录,被选进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50名杰出人物之一。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是先秦以来儒家系统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后期封建社会在文 化思想领域中影响较大的一位思想家。从学术成就上看,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也是宋明理学最突出的代表。从他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上看,朱熹在中国古代学 者之中,可算是屈指可数的几位伟人之一。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别号晦庵,60岁以后自称晦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 江西婺源县),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出生于福建南剑(今福建南坪)龙溪县,
卒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卒后葬于建阳塘石里之大林谷。

《观书有感》这首诗是朱熹写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

  • 瑙備功鏈夋劅鐨勪綔鑰呬粙缁!!!
    绛旓細瑙備功鏈夋劅鐩綍 璇楁枃 娉ㄩ噴 璧忔瀽 浣滆呯畝浠 浠嬬粛 璇嶃佸彞瑙i噴 璇銆婅涔︽湁鎰熴鐨勬劅鍙 鍙峰 [缂栬緫鏈]璇楁枃瑙備功鏈夋劅(鍏朵竴)鍗楀畫 鏈辩喒鍗婁憨鏂瑰涓閴村紑, 澶╁厜浜戝奖鍏卞緲寰娿 闂笭鍝緱娓呭璁? 涓烘湁婧愬ご娲绘按鏉ャ [缂栬緫鏈]娉ㄩ噴杩欓璇瀵屼簬鍚彂鑰屾湁鍘嗕箙甯告柊銆 鍗婁憨澶х殑姹犲鍍忔槑闀滀竴鏍,鏄犵収鐫鏉ュ洖闂姩鐨勫ぉ鍏変簯褰便 瑕...
  • 銆婅涔︽湁鎰熴嬫槸涓棣栦粈涔堣瘲
    绛旓細(鍏朵竴) 杩欐槸涓棣栨湁鍝茬悊鎬х殑灏忚瘲銆備汉浠湪璇讳功鍚,鏃跺父鏈変竴绉嶈眮鐒跺紑鏈楃殑鎰熻,璇椾腑灏辨槸浠ヨ薄寰佺殑鎵嬫硶,灏嗚繖绉嶅唴蹇冩劅瑙夊寲浣滃彲浠ユ劅瑙︾殑鍏蜂綋琛岃薄鍔犱互鎻忕粯,璁╄鑰呰嚜宸卞幓棰嗙暐鍏朵腑鐨勫ゥ濡欍傛墍璋"婧愬ご娲绘按",褰撴寚浠庝功涓笉鏂辈鍙栨柊鐨勭煡璇嗐 銆婅涔︽湁鎰熴嬫槸鍗楀畫澶у闂鏈辩喒鐨勪竴棣栬剭鐐欎汉鍙g殑鍚嶈瘲,鎶勫綍涓嬫潵,涓庡ぇ瀹跺叡鍚屽垎鏋愭璧...
  • 鏈辩喒銆婅涔︽湁鎰熴璧忔瀽
    绛旓細鏈辩喒鍚熺舰,杩炲繖鍥炲埌涔︽埧鎶婅瘲璁板湪绾镐笂銆 鏈辩喒涓嶅彧鍐欒瘲鍔濆柣浜哄瑕佺弽鎯滄椂闂,璁ょ湡璇讳功,浜嬪疄涓婁粬鑷繁骞虫椂灏卞緢鎶撶揣鏃堕棿璇讳功,姣忔湁蹇冨緱浣撲細杩樺啓璇楄憲鏂囧姞浠ヨ杩,銆婅涔︽湁鎰熴嬪氨鏄瘲浜虹敤璇楃殑褰㈠紡鎵鍐欑殑涓绡囪鍚庢劅銆 銆婅涔︽湁鎰熴嬭繖棣涓冭█缁濆彞灏卞瓧闈㈡潵鐪,浣滆呭啓鐨勬槸姹犲銆佽摑澶╁拰鐧戒簯,缁欐垜浠弿缁樼殑鏄竴骞呬护浜哄績鏃风鎬$殑...
  • 闂畫鏈濄愭湵鐔广戠殑璇梴瑙備功鏈夋劅}
    绛旓細瑙備功鏈夋劅鐩綍 璇楁枃娉ㄩ噴璧忔瀽浣滆呯畝浠 浠嬬粛璇嶃佸彞瑙i噴 璇銆婅涔︽湁鎰熴鐨勬劅鍙 鍙峰[缂栬緫鏈]璇楁枃 瑙備功鏈夋劅(鍏朵竴) 鍗楀畫 鏈辩喒 鍗婁憨鏂瑰涓閴村紑, 澶╁厜浜戝奖鍏卞緲寰娿 闂笭鍝緱娓呭璁? 涓烘湁婧愬ご娲绘按鏉ャ俒缂栬緫鏈]娉ㄩ噴 杩欓璇瀵屼簬鍚彂鑰屾湁鍘嗕箙甯告柊銆傚崐浜╁ぇ鐨勬睜濉樺儚鏄庨暅涓鏍,鏄犵収鐫鏉ュ洖闂姩鐨勫ぉ鍏変簯褰便傝...
  • 瑙備功鏈夋劅鍏ㄨ瘲涓病鏈変竴涓功瀛楁庢牱鐞嗚В杩欓璇
    绛旓細銆婅涔︽湁鎰熴嬫槸鍗楀畫澶у闂鏈辩喒鐨勪竴棣栨湁鍝茬悊鎬х殑灏忚瘲銆備汉浠湪璇讳功鍚,鏃跺父鏈変竴绉嶈眮鐒跺紑鏈楃殑鎰熻,璇椾腑灏辨槸浠ヨ薄寰佺殑鎵嬫硶,灏嗚繖绉嶅唴蹇冩劅瑙夊寲浣滃彲浠ユ劅瑙︾殑鍏蜂綋琛岃薄鍔犱互鎻忕粯,璁╄鑰呰嚜宸卞幓棰嗙暐鍏朵腑鐨勫ゥ濡欍傛湵鐔瑰湪杩欓璇涓槸璁茶涔︾殑鏂规硶,浣嗕竴鏍锋棤鎬庢牱璇讳功鐨勫奖瀛愩傜敤涓绉嶆瘮鍠荤殑鏂规硶,寰堥氫織鍛婅瘔浜轰滑鎬庢牱璇讳功銆 銆愬悕绉般...
  • 銆婅涔︽湁鎰熴鍏朵竴鐨勮瘲鎰忔槸浠涔?
    绛旓細銆婅涔︽湁鎰熴鍏朵竴璧忔瀽 杩欐槸涓棣栧熸櫙鍠荤悊鐨勫悕璇椼傚叏璇椾互鏂瑰浣滄瘮鍠伙紝褰㈣薄鍦拌〃杈句簡涓绉嶅井濡欓毦瑷鐨勮涔︽劅鍙椼傛睜濉樺苟涓嶆槸涓娉撴姘达紝鑰屾槸甯告湁娲绘按娉ㄥ叆锛屽洜姝ゅ儚鏄庨暅涓鏍凤紝娓呮緢瑙佸簳锛屾槧鐓х潃澶╁厜浜戝奖銆傝繖绉嶆儏鏅紝鍚屼竴涓汉鍦ㄨ涔︿腑鎼為氶棶棰樸佽幏寰楁柊鐭ヨ屽ぇ鏈夋敹鐩娿佹彁楂樿璇嗘椂鐨勬儏褰㈤涓虹浉浼笺杩欓璇鎵琛ㄧ幇鐨...
  • 瑙備功鏈夋劅鏄皝鍐鐨勮瘲?浠涔堟剰鎬?
    绛旓細銆婅涔︽湁鎰熴鍓嶄袱鍙ュ啓鏅紝鍚庝袱鍙ヨ璁恒備竴闂竴绛旓紝鐢熷姩褰㈣薄鍦拌〃杈句簡璇椾汉娣卞垏鑰岀嫭鐗圭殑璇讳功鎰熷彈锛屾殫鍚摬鐞嗐杩欓璇楀彞涓殑鈥滈棶娓犻偅寰楁竻濡傝锛屼负鏈夋簮澶存椿姘存潵鈥濅袱鍙ユ槸鍗冨彜鍚嶅彞锛杩欎袱鍙ヨ瘲璇存按鐨勬竻婢堬紝鏄洜涓烘湁婧愬ご娲绘按涓嶆柇娉ㄥ叆锛屾殫鍠讳汉瑕佸績鐏垫緞鏄庯紝灏卞緱璁ょ湡璇讳功锛屾椂鍒昏ˉ鍏呮柊鐨勭煡璇嗐傛墍浠ヨ繖鍙ヨ瘲涔熻浜轰滑...
  • 銆婅涔︽湁鎰熴嬫槸浠涔堟剰鎬?
    绛旓細鍘熸枃锛氬崐浜╂柟濉樹竴閴村紑锛屽ぉ鍏変簯褰卞叡寰樺緤銆傞棶娓犻偅寰楁竻濡傝锛熶负鏈夋簮澶存椿姘存潵銆銆婅涔︽湁鎰浜棣栥嬫槸瀹嬩唬鐞嗗瀹舵湵鐔圭殑缁勮瘲浣滃搧銆備綔鍝佽祻鏋愶細璇椾汉浠ユ櫙鍠荤悊锛屽舰璞¤屽張娣卞埢锛屽阀濡欏湴琛ㄨ揪浜嗕竴绉嶅井濡欑殑鑰屽張浠や汉鎰夋偊鐨勮涔︽劅鍙椼杩欓璇鎵琛ㄧ幇鐨勮涔︽湁鎵棰嗘偀鏃剁殑閭g鐏垫皵娴佸姩銆佹濊矾鏄庣晠銆佺簿绁炴剦鎮︽椿娉艰岃嚜寰楄嚜鍦ㄧ殑...
  • 浠嬬粛涓涓嬪畫璇銆婅涔︽湁鎰熴鍏朵竴(鏈辩喒)鐨勪綔鑰呭拰鍐欎綔鑳屾櫙銆
    绛旓細鏈辩喒鍦ㄦ澶峰北钁椾功绔嬭锛岀浉缁ф挵鍐欏拰缂栨浜嗐婄▼姘忛仐涔︺嬨併婅璇簿涔夈嬨併婅祫娌婚氶壌绾茬洰銆嬨併婂叓鏈濆悕鑷h█琛屽綍銆嬨併婅タ閾В涔夈嬨併婂お鏋佸浘璇磋В銆嬨併婇氫功瑙c嬨併婁紛娲涙笂婧愬綍銆嬨併婄▼姘忓涔︺銆併婅繎鎬濆綍銆嬨併婅璇泦娉ㄣ嬨併婂瓱瀛愰泦娉ㄣ嬨併婅瘲闆嗕紶銆嬬瓑浜屽崄浣欓儴钁楄堪銆傚弬鑰冭祫鏂欙細www.cangdian.com/RenWu/...
  • 銆婅涔︽湁鎰熴鐨勪腑蹇冩濇兂?
    绛旓細涓績鎬濇兂锛杩欓璇鍊熷姪宸ㄨ埌鏃犱汉鑳芥帹鍔ㄥ嵈鑳借嚜鐢辫埅琛屽湪姘翠腑锛屾瘮鍠昏壓鏈垱浣滈渶瑕佺伒鎰熺殑閬撶悊銆傚叏璇楀瘬鍝茬悊浜庣敓鍔ㄥ舰璞$殑姣斿柣涔嬩腑锛屼笉鍫曠悊闅滐紝瀵屼簬鐞嗚叮锛屼竴鐩翠负浜轰紶璇点銆婅涔︽湁鎰熴嬫槸瀹嬩唬瀛﹁呮湵鐔圭殑缁勮瘲浣滃搧銆傚叏鏂囷細鏄ㄥ姹熻竟鏄ユ按鐢燂紝钂欏啿宸ㄨ埌涓姣涜交銆傚悜鏉ユ瀴璐规帹绉诲姏锛屾鏃ヤ腑娴佽嚜鍦ㄨ銆傜炕璇戯細鏄ㄥぉ澶滄櫄姹熻竟鐨勬槬姘...
  • 扩展阅读:观书有感古诗注音版 ... 读朱熹有感400字左右 ... 观书其一其二古诗 ... 观书有感五年级古诗 ... 杜牧最美40首诗 ... 观书有感一二的古诗 ... 朱熹《观书有感其二》 ... 夏天来了谁知道作小诗 ... 观书有感朱熹其一带拼音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