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赤壁赋》的全文及赏析 苏轼的前赤壁赋全文

\u82cf\u8f7c\u300a\u8d64\u58c1\u8d4b\u300b\u539f\u6587

\u524d\u8d64\u58c1\u8d4b
\u5b8b\u4ee3 \u00b7 \u82cf\u8f7c
\u3000\u3000\u58ec\u620c\u4e4b\u79cb\uff0c\u4e03\u6708\u65e2\u671b\uff0c\u82cf\u5b50\u4e0e\u5ba2\u6cdb\u821f\u6e38\u4e8e\u8d64\u58c1\u4e4b\u4e0b\u3002\u6e05\u98ce\u5f90\u6765\uff0c\u6c34\u6ce2\u4e0d\u5174\u3002\u4e3e\u9152\u5c5e\u5ba2\uff0c\u8bf5\u660e\u6708\u4e4b\u8bd7\uff0c\u6b4c\u7a88\u7a95\u4e4b\u7ae0\u3002\u5c11\u7109\uff0c\u6708\u51fa\u4e8e\u4e1c\u5c71\u4e4b\u4e0a\uff0c\u5f98\u5f8a\u4e8e\u6597\u725b\u4e4b\u95f4\u3002\u767d\u9732\u6a2a\u6c5f\uff0c\u6c34\u5149\u63a5\u5929\u3002\u7eb5\u4e00\u82c7\u4e4b\u6240\u5982\uff0c\u51cc\u4e07\u9877\u4e4b\u832b\u7136\u3002\u6d69\u6d69\u4e4e\u5982\u51af\u865a\u5fa1\u98ce\uff0c\u800c\u4e0d\u77e5\u5176\u6240\u6b62\uff1b\u98d8\u98d8\u4e4e\u5982\u9057\u4e16\u72ec\u7acb\uff0c\u7fbd\u5316\u800c\u767b\u4ed9\u3002
\u3000\u3000\u4e8e\u662f\u996e\u9152\u4e50\u751a\uff0c\u6263\u8237\u800c\u6b4c\u4e4b\u3002\u6b4c\u66f0\uff1a\u201c\u6842\u68f9\u516e\u5170\u6868\uff0c\u51fb\u7a7a\u660e\u516e\u6eaf\u6d41\u5149\u3002\u6e3a\u6e3a\u516e\u4e88\u6000\uff0c\u671b\u7f8e\u4eba\u516e\u5929\u4e00\u65b9\u3002\u201d\u5ba2\u6709\u5439\u6d1e\u7bab\u8005\uff0c\u501a\u6b4c\u800c\u548c\u4e4b\u3002\u5176\u58f0\u545c\u545c\u7136\uff0c\u5982\u6028\u5982\u6155\uff0c\u5982\u6ce3\u5982\u8bc9\uff1b\u4f59\u97f3\u8885\u8885\uff0c\u4e0d\u7edd\u5982\u7f15\u3002\u821e\u5e7d\u58d1\u4e4b\u6f5c\u86df\uff0c\u6ce3\u5b64\u821f\u4e4b\u5ae0\u5987\u3002
\u3000\u3000\u82cf\u5b50\u6100\u7136\uff0c\u6b63\u895f\u5371\u5750\u800c\u95ee\u5ba2\u66f0\uff1a\u201c\u4f55\u4e3a\u5176\u7136\u4e5f\uff1f\u201d\u5ba2\u66f0\uff1a\u201c\u2018\u6708\u660e\u661f\u7a00\uff0c\u4e4c\u9e4a\u5357\u98de\u3002\u2019\u6b64\u975e\u66f9\u5b5f\u5fb7\u4e4b\u8bd7\u4e4e\uff1f\u897f\u671b\u590f\u53e3\uff0c\u4e1c\u671b\u6b66\u660c\uff0c\u5c71\u5ddd\u76f8\u7f2a\uff0c\u90c1\u4e4e\u82cd\u82cd\uff0c\u6b64\u975e\u5b5f\u5fb7\u4e4b\u56f0\u4e8e\u5468\u90ce\u8005\u4e4e\uff1f\u65b9\u5176\u7834\u8346\u5dde\uff0c\u4e0b\u6c5f\u9675\uff0c\u987a\u6d41\u800c\u4e1c\u4e5f\uff0c\u8233\u823b\u5343\u91cc\uff0c\u65cc\u65d7\u853d\u7a7a\uff0c\u917e\u9152\u4e34\u6c5f\uff0c\u6a2a\u69ca\u8d4b\u8bd7\uff0c\u56fa\u4e00\u4e16\u4e4b\u96c4\u4e5f\uff0c\u800c\u4eca\u5b89\u5728\u54c9\uff1f\u51b5\u543e\u4e0e\u5b50\u6e14\u6a35\u4e8e\u6c5f\u6e1a\u4e4b\u4e0a\uff0c\u4fa3\u9c7c\u867e\u800c\u53cb\u9e8b\u9e7f\uff0c\u9a7e\u4e00\u53f6\u4e4b\u6241\u821f\uff0c\u4e3e\u530f\u6a3d\u4ee5\u76f8\u5c5e\u3002\u5bc4\u8709\u8763\u4e8e\u5929\u5730\uff0c\u6e3a\u6ca7\u6d77\u4e4b\u4e00\u7c9f\u3002\u54c0\u543e\u751f\u4e4b\u987b\u81fe\uff0c\u7fa1\u957f\u6c5f\u4e4b\u65e0\u7a77\u3002\u631f\u98de\u4ed9\u4ee5\u9068\u6e38\uff0c\u62b1\u660e\u6708\u800c\u957f\u7ec8\u3002\u77e5\u4e0d\u53ef\u4e4e\u9aa4\u5f97\uff0c\u6258\u9057\u54cd\u4e8e\u60b2\u98ce\u3002\u201d
\u3000\u3000\u82cf\u5b50\u66f0\uff1a\u201c\u5ba2\u4ea6\u77e5\u592b\u6c34\u4e0e\u6708\u4e4e\uff1f\u901d\u8005\u5982\u65af\uff0c\u800c\u672a\u5c1d\u5f80\u4e5f\uff1b\u76c8\u865a\u8005\u5982\u5f7c\uff0c\u800c\u5352\u83ab\u6d88\u957f\u4e5f\u3002\u76d6\u5c06\u81ea\u5176\u53d8\u8005\u800c\u89c2\u4e4b\uff0c\u5219\u5929\u5730\u66fe\u4e0d\u80fd\u4ee5\u4e00\u77ac\uff1b\u81ea\u5176\u4e0d\u53d8\u8005\u800c\u89c2\u4e4b\uff0c\u5219\u7269\u4e0e\u6211\u7686\u65e0\u5c3d\u4e5f\uff0c\u800c\u53c8\u4f55\u7fa1\u4e4e\uff01\u4e14\u592b\u5929\u5730\u4e4b\u95f4\uff0c\u7269\u5404\u6709\u4e3b\uff0c\u82df\u975e\u543e\u4e4b\u6240\u6709\uff0c\u867d\u4e00\u6beb\u800c\u83ab\u53d6\u3002\u60df\u6c5f\u4e0a\u4e4b\u6e05\u98ce\uff0c\u4e0e\u5c71\u95f4\u4e4b\u660e\u6708\uff0c\u8033\u5f97\u4e4b\u800c\u4e3a\u58f0\uff0c\u76ee\u9047\u4e4b\u800c\u6210\u8272\uff0c\u53d6\u4e4b\u65e0\u7981\uff0c\u7528\u4e4b\u4e0d\u7aed\u3002\u662f\u9020\u7269\u8005\u4e4b\u65e0\u5c3d\u85cf\u4e5f\uff0c\u800c\u543e\u4e0e\u5b50\u4e4b\u6240\u5171\u9002\u3002\u201d
\u3000\u3000\u5ba2\u559c\u800c\u7b11\uff0c\u6d17\u76cf\u66f4\u914c\u3002\u80b4\u6838\u65e2\u5c3d\uff0c\u676f\u76d8\u72fc\u7c4d\u3002\u76f8\u4e0e\u6795\u85c9\u4e4e\u821f\u4e2d\uff0c\u4e0d\u77e5\u4e1c\u65b9\u4e4b\u65e2\u767d\u3002

《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话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壁赋》



前 赤 壁 赋 、后 赤 壁 赋 译文及赏析

前赤壁赋 2006-2-8 13:58:27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
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 赤 壁 赋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蒙蒙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容不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寻。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棠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嘻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寐。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后 赤 壁 赋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括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quot;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苏轼《赤壁赋》全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干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子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

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欢喜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唱,互相应和。

接着,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象松江的鲈鱼。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了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临时的需要。” 于是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陡峭的江岸有百丈高;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才过了多久呀,以前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

我就提起衣襟走上岸去,踩着险峻的山岩,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象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最高处我攀到睡着鹘鸟的高巢,最低处我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深宫。那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来,我嘬口发出长长啸声,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锐的声音震动了,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也汹涌了。在这种情境中,我也默默地感到悲愁,感到紧张,简直有些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冷清清。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两只翅膀象两个车轮,黑色裤子,白色上衣,发出长长的尖利叫声,擦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一会儿,我和客人离船上岸以后,回到家里,客人走了,我,也睡了。梦见一个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快地走着,走到临皋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这次旅游很痛快吧?’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唉呀!我知道了。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惊醒了。打开房门一看,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赏析

这篇赋的艺术成就很高。作者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合得这样自然,使客观的生活图景和主观的思想感情和谐地统一起来,创造出一种抒情意味极其浓烈的清新自然的艺术境界。写景最具特色:泛舟于月夜的秋江,天上一片银光倾泻,江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只见一苇扁舟,浩浩渺渺,顺波而流······随着作者任意挥洒的彩笔,读者只觉得眼前一片秋色,深深感受到无比的美,不能不为之陶醉。与此密不可分地融合在一起的是作者飘渺的思绪,通过放怀的长吟,启人哀思、催人泪落的洞箫声,主客间吊古伤今的悲叹感慨和看来超脱实为虚无的对话,层出不穷地渲染出具有强烈浪漫主义色彩的意境,同样地激逗着读者思绪的起伏,产生出巨大的艺术魅力。

这篇赋的另一特色是文字优美流畅,生动形象.作者对于文字的锤炼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绝妙好词,比比皆是。如:用“徐来”描绘清风微微地、从容不迫地吹拂,用“不兴”描绘水波的平静,勾勒出一种安谧宁静的画面,给人以舒坦爽然的感觉。用“徘徊”一词描绘天上的明月也依恋地放慢了脚步,赋予无生命的月光以知觉和感情,使人感到她似乎也与泛舟夜游的主客一样被如此美景所陶醉。“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句,用“纵”“凌”二字描绘小舟在宽阔的江面上自如地轻举荡漾的动态,是何等传神;而“茫然”一词,既是描绘作者视觉所及的景象,又传达出他在领略旷远迷茫的江景时所产生的具体感受。顺此驰聘想象的翅膀,达到了感情的升华,其结果便由泛舟夜游而进至“浩浩乎”、“飘飘乎”凭虚御风、羽化登仙的神游境界。“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句,用“枕藉”一词化叙述为描绘,形象地勾勒出主客豪饮后任意入睡的情景,又通过“不知”一词写出主客睡眠之酣畅,从而反映出解脱苦闷之情后的轻松自在,使读者感到此情此境历历都在眼前。又如,形容洞箫声的凄切,从各个角度形象地加以攀状。以上这些常见的字和词,它们本身并不存在特别美妙之处,但是由于作者依据情和景而“随物赋形”,便显得“姿态横生”,具有形象的美,可见其设想运用之妙。

此外,全篇韵散结合,偶句和散句交互叠出,错落有致;音节自然,具有流利的节奏美。而文字的流畅,更如“顺流而东”的滔滔长江之水,实践了作者“形乎所当行”、“止乎不可不止”的主张。

本文在写法上既不受传统赋体的限制,用散文的笔法纵横自如地写景、抒情、发议论,但是中间主客对话又巧妙地运用了传统赋的表现手法。这种主客对答,实际上是作者的自我独白,表达出苏轼思想感情上波折、挣扎、解脱的过程,同时造成了文意跌宕起伏,曲折有致。

《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赏析
《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分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两篇。这篇文章主要是以苏轼和一位朋友在赤壁之下泛舟游玩为背景,讲述了他们在赤壁之下所见、所闻、所感。
这篇文章的第一段是描述了苏轼和他在赤壁之下的游玩经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他们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在这一段中,苏轼运用了诗歌的语言,描述了赤壁之下的宁静和美好。
文章的第二段是讲述了苏轼和他的朋友在赤壁之下的所闻。他们听到了扣舷而歌的声音,歌中表达了对于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的感慨。这一段中,苏轼通过对于时间的思考,引出了对于人生的思考。
文章的第三段是讲述了苏轼对于朋友所说的感慨的回应。他通过对于水与月的比喻,讲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尽的美好。他告诉他的朋友,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如果不是他们所拥有的,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去追求。他唯独推荐的是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这些是无穷无尽的,可以无限制地享用。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讲述了苏轼和他的朋友在赤壁之下的所感。他们感受到了彼此的友情,并且享受了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在这一段中,苏轼通过对于友情的感受,将整篇文章的情感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的来说,《赤壁赋》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文章,它通过对于赤壁之下的游玩经历的描述,引出了对于时间、人生和友情的思考和感悟。这篇文章以其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 鑻忚郊璧ゅ璧嬪師鏂囧強缈昏瘧
    绛旓細銆婅丹澹佽祴銆鍦ㄨ鏂囦腑鏄竴绡囧緢閲嶈鐨勬枃绔,鍦ㄦ枃绔犱腑鏈夊緢澶氱殑鍚嶅彞銆備笅闈㈡槸鐢辨垜涓哄ぇ瀹舵暣鐞嗙殑鈥鑻忚郊璧ゅ璧鍘熸枃鍙缈昏瘧鈥,浠呬緵鍙傝,娆㈣繋澶у闃呰銆 鑻忚郊璧ゅ璧嬪師鏂 澹垖涔嬬,涓冩湀鏃㈡湜,鑻忓瓙涓庡娉涜垷娓镐簬璧ゅ涔嬩笅銆傛竻椋庡緪鏉,姘存尝涓嶅叴銆備妇閰掑睘瀹,璇垫槑鏈堜箣璇,姝岀獔绐曚箣绔犮傚皯鐒,鏈堝嚭浜庝笢灞变箣涓,寰樺緤浜庢枟鐗涗箣闂淬傜櫧闇叉í姹,姘...
  • 璧ゅ璧鍦ㄤ汉鏁欑増楂樹腑璇枃璇炬湰鍝竴鍐
    绛旓細鍖楀畫鑻忚郊鐨勩婅丹澹佽祴銆鍦ㄤ汉鏁欑増楂樹腑璇枃璇炬湰蹇呬慨浜岀涔濊銆鍘熸枃锛氬,鎴屼箣绉嬶紝涓冩湀鏃㈡湜锛岃嫃瀛愪笌瀹㈡硾鑸熸父浜庤丹澹佷箣涓嬨傛竻椋庡緪鏉ワ紝姘存尝涓嶅叴銆備妇閰掑睘瀹紝璇垫槑鏈堜箣璇楋紝姝岀獔绐曚箣绔犮傚皯鐒夛紝鏈堝嚭浜庝笢灞变箣涓婏紝寰樺緤浜庢枟鐗涗箣闂淬傜櫧闇叉í姹燂紝姘村厜鎺ュぉ銆傜旱涓鑻囦箣鎵濡傦紝鍑屼竾椤蜂箣鑼劧銆傛旦娴╀箮濡傚啹铏氬尽椋庯紝鑰屼笉鐭ュ叾鎵姝...
  • 鍓璧ゅ璧嬭祻鏋愬強鍘熸枃
    绛旓細銆婂墠璧ゅ璧嬨鏄鑻忚郊鐨浣滃搧,鍘绘璧忎粬鐨勮繖绡囪祴鍚с備笅闈㈡槸鎴戜负澶у鏁寸悊鐨勨滃墠璧ゅ璧璧忔瀽鍙婂師鏂鈥,浠呬緵鍙傝,娆㈣繋澶у闃呰銆 鍓嶈丹澹佽祴鍘熸枃 澹垖涔嬬,涓冩湀鏃㈡湜,鑻忓瓙涓庡娉涜垷娓镐簬璧ゅ涔嬩笅銆傛竻椋庡緪鏉,姘存尝涓嶅叴銆備妇閰掑睘瀹,璇垫槑鏈堜箣璇,姝岀獔绐曚箣绔犮傚皯鐒,鏈堝嚭浜庝笢灞变箣涓,寰樺緤浜庢枟鐗涗箣闂淬傜櫧闇叉í姹,姘村厜鎺ュぉ銆傜旱涓鑻囦箣...
  • 鑻忚郊鐨勩鍓璧ゅ璧嬨嬪師鏂囧強缈昏瘧璧忔瀽銆?
    绛旓細鏂囧璧忔瀽 姝璧閫氳繃鏈堝娉涜垷銆侀ギ閰掕祴璇楀紩鍑轰富瀹㈠璇濈殑鎻忓啓锛屾棦浠庡涔嬪彛涓鍑轰簡鍚婂彜浼や粖涔嬫儏鎰燂紝涔熶粠鑻忓瓙鎵瑷涓惉鍒扮煝蹇椾笉绉讳箣鎯呮锛屽叏璧嬫儏闊垫繁鑷淬佺悊鎰忛忚緹锛屽疄鏄枃璧嬩腑涔嬩匠浣溿傗滄儏銆佹櫙銆佺悊鈥濊瀺鍚堛鍏ㄦ枃涓嶈鎶掓儏杩樻槸璁濮嬬粓涓嶇姹熶笂椋庡厜鍜岃丹澹鏁呬簨锛屽舰鎴愪簡鎯呫佹櫙銆佺悊鐨勮瀺鍚堛傞氱瘒浠ユ櫙鏉ヨ疮涓诧紝...
  • 鑻忚郊鍦銆婅丹澹佽祴銆涓祦闇插嚭鍝簺鎰熸儏?
    绛旓細銆婅丹澹佽祴銆琛ㄨ揪浜嗕綔鑰呴儊閮佷笉寰楀織鐨勬濇兂鎰熸儏銆傛湰鏂囨弿鍐欎簡鏈堝鐨勭編濂芥櫙鑹插拰娉涜垷澶ф睙楗厭璧嬭瘲鐨勮垝鐣呭績鎯咃紝鐒跺悗閫氳繃瀹汉鐨勬礊绠惞濂忔瀬鍏跺菇鎬ㄧ殑澹拌皟锛屽紩璧蜂富瀹箣闂寸殑涓鍦洪棶绛旓紝鏂囩珷鐨勯噸鐐逛究杞Щ鍒板叧浜庝汉鐢熸佸害闂鐨勮杈╀笂銆傛枃涓祦闇插嚭涓浜涙秷鏋佹儏缁紝鍚屾椂涔熷弽鏄犱簡涓绉嶈眮杈句箰瑙傜殑绮剧銆傚惈鑰屼笉闇诧紝鎰忓湪瑷澶栵紝娣辨矇鐨...
  • 姹銆婅丹澹佽祴銆嬪叏鏂~~~杩樿缈昏瘧鍟
    绛旓細鏈変汉鏇捐涓恒婂墠璧ゅ璧嬨鎶婇粍宸炶丹澹佸綋浣滃瓩鏇逛氦鍏典箣澶勬槸鑻忚郊鈥滅敤浜嬬枏鑸涒濓紝杩欏苟涓嶅崄鍒嗗噯纭傝嫃杞兼墍娓镐箣璧ゅ骞堕潪鍘嗗彶涓婂彂鐢熷ぇ鎴樼殑鐪熸鐨勮丹澹侊紱鑰岃嫃杞兼枃绔犱箣閲嶅績涔熶笉鍦ㄥ懆鐟滅牬鏇逛箣澹妇锛屼粬鏃犻潪鏄熶簨鍐欐枃锛屾姃鍙戜粬鐨勫績鎬浠ユ眰瑙h劚缃簡銆傜患瑙鍏ㄦ枃锛屼綔鑰呯殑鎰熸儏缁忓巻浜嗕笁娆″彉鍖栵細鈥滀箰鈥斺旀偛鈥斺斾箰鈥濓紝浣滆呯殑鎬濇兂...
  • 鑻忚郊璧ゅ璧嬪師鏂囧強缈昏瘧
    绛旓細鑻忚郊璧ゅ璧嬪師鏂囧強缈昏瘧濡備笅锛氬師鏂囷細澹垖涔嬬锛屼竷鏈堟棦鏈涳紝鑻忓瓙涓庡娉涜垷娓镐簬璧ゅ涔嬩笅銆傛竻椋庡緪鏉ワ紝姘存尝涓嶅叴銆備妇閰掑睘瀹紝璇垫槑鏈堜箣璇楋紝姝岀獔绐曚箣绔犮傚皯鐒夛紝鏈堝嚭浜庝笢灞变箣涓婏紝寰樺緤浜庢枟鐗涗箣闂淬傜櫧闇叉í姹燂紝姘村厜鎺ュぉ銆傜旱涓鑻囦箣鎵濡傦紝鍑屼竾椤蜂箣鑼劧銆傛旦娴╀箮濡傚啹铏氬尽椋庯紝鑰屼笉鐭ュ叾鎵姝紱椋橀涔庡閬椾笘鐙珛锛岀窘鍖栬...
  • 銆婅丹澹佽祴銆嬬殑鍘熸枃鍙缈昏瘧鏄粈涔?
    绛旓細璧ゅ璧 浣滆咃細鑻忚郊 澹垖涔嬬锛屼竷鏈堟棦鏈涳紝鑻忓瓙涓庡娉涜垷娓镐簬璧ゅ涔嬩笅銆傛竻椋庡緪鏉ワ紝姘存尝涓嶅叴銆備妇閰掑睘瀹紝璇垫槑鏈堜箣璇楋紝姝岀獔绐曚箣绔犮傚皯鐒夛紝鏈堝嚭浜庝笢灞变箣涓婏紝寰樺緤浜庢枟鐗涗箣闂淬傜櫧闇叉í姹燂紝姘村厜鎺ュぉ銆傜旱涓鑻囦箣鎵濡傦紝鍑屼竾椤蜂箣鑼劧銆傛旦娴╀箮濡傚啹铏氬尽椋庯紝鑰屼笉鐭ュ叾鎵姝紱椋橀涔庡閬椾笘鐙珛锛岀窘鍖栬岀櫥浠欍備簬鏄ギ閰...
  • 楂樹竴銆婅丹澹佽祴銆嬪師鏂囧強缈昏瘧
    绛旓細璧ゅ璧 瀹 路 鑻忚郊 澹垖涔嬬锛屼竷鏈堟棦鏈涳紝鑻忓瓙涓庡娉涜垷娓镐簬璧ゅ涔嬩笅銆傛竻椋庡緪鏉ワ紝姘存尝涓嶅叴銆備妇閰掑睘瀹紝璇垫槑鏈堜箣璇楋紝姝岀獔绐曚箣绔犮傚皯鐒夛紝鏈堝嚭浜庝笢灞变箣涓婏紝寰樺緤浜庢枟鐗涗箣闂淬傜櫧闇叉í姹燂紝姘村厜鎺ュぉ銆傜旱涓鑻囦箣鎵濡傦紝鍑屼竾椤蜂箣鑼劧銆傛旦娴╀箮濡傚啹铏氬尽椋庯紝鑰屼笉鐭ュ叾鎵姝紱椋橀涔庡閬椾笘鐙珛锛岀窘鍖栬岀櫥浠欍備簬鏄ギ閰...
  • 扩展阅读:《前后赤壁赋》赏析 ... 《赤壁赋》语句赏析 ... 《后赤壁赋》原文赏析 ... 《前赤壁赋》全文 ... 苏轼赤壁赋赏析200字 ... 楷书硬笔《赤壁赋》 ...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 静女原文及翻译赏析 ... 苏轼《后赤壁赋》原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