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意象都有哪些 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有哪些?

\u53e4\u8bd7\u8bcd\u4e2d\u7684\u610f\u8c61\u90fd\u6709\u54ea\u4e9b

\u53e4\u8bd7\u4e2d\u5e38\u89c1\u7684\u610f\u8c61
1\u3001\u690d\u7269\u7c7b2\u3001\u52a8\u7269\u7c7b3\u3001\u4e50\u5668\u7c7b4\u3001\u81ea\u7136\u7c7b5\u3001\u573a\u6240\u7c7b
\u4e00\u3001\u690d\u7269\u7c7b\uff08\u6bd4\u55bb\u6216\u8c61\u5f81\uff09\uff1a\u82b3\u8349\u3001\u82ad\u8549\u3001\u68a7\u6850\u3001\u677e\u67cf\u3001\u7af9\u5b50\u3001\u6885\u82b1\u3001\u5170\u82b1\u3001\u83ca\u82b1\u3001\u7261\u4e39\u3001\u6843\u82b1\u3001\u626c\u82b1\u3002
\u4e8c\u3001\u52a8\u7269\u7c7b\uff1a\u675c\u9e43\u3001\u4e4c\u9e26\u3001\u9e3f\u96c1\u3001\u9752\u9e1f\u3001\u9e67\u9e2a/\u6c99\u9e25\u3001\u87cb\u87c0\u3001\u9e23\u8749
\u3001
\u733f\u7334\u3001\u71d5\u3001\u9c7c
\u4e09
\u5668\u4e50\u7c7b\uff1a\u7f8c\u7b1b\uff08\u7f8c\u7ba1\u3001\u7b1b\uff09
\u3001\u80e1\u7b33\u3001\u7435\u7436\u3001\u620d\u89d2
1
\u3001\u7f8c\u7b1b\u3001\u80e1\u7b33\uff1a\u53e4\u4ee3\u897f\u90e8\u7684\u4e00\u79cd\u4e50\u5668\uff0c\u5b83\u6240\u53d1\u51fa\u7684\u662f\u51c4\u5207\u4e4b\u97f3\uff0c\u5510\u4ee3\u8fb9\u585e\u8bd7\u4e2d\u7ecf\u5e38\u63d0\u5230\uff0c\u5f80\u5f80
\u8868\u793a\u620d\u8fb9\u601d\u5f52\u3002\u738b\u4e4b\u6da3
:
\u7f8c\u7b1b\u4f55\u987b\u6028\u6768\u67f3\uff0c\u6625\u98ce\u4e0d\u5ea6\u7389\u95e8\u5173\u3002
\u674e\u767d\uff1a\u8c01\u5bb6\u7389\u7b1b\u6697\u98de\u58f0\uff0c\u6563\u5165
\u4e1c\u98ce\u6ee1\u6d1b\u57ce\u3002\u674e\u76ca\u300a\u591c\u4e0a\u53d7\u964d\u57ce\u95fb\u7b1b\u300b\u56de\u4e50\u5cf0\u524d\u6c99\u4f3c\u96ea\uff0c\u53d7\u964d\u57ce\u5916\u6708\u5982\u971c\u3002\u4e0d\u77e5\u4f55\u5904\u5439\u82a6\u7ba1\uff0c
\u4e00\u591c\u5f81\u4eba\u5c3d\u671b\u4e61\u3002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 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 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 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 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 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三国人曹植的 “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同样的情思。

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一、动物类
1、蝉
感身世,诉悲凉: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别离,苦远游: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唐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
4、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5、黄莺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二、植物类
1、柳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2、梅
"梅"有 "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3、菊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莲
"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5、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6、芳草
以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草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
以芳草喻所思之人: "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
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现象类
1、明月
明月蕴涵思乡之愁.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明月是情感的寄托. 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 ,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
3黄昏、夕照
感伤的心情意绪: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这种黄昏的伤感往往还表现在离别、相思、闺怨一类的感伤场面中,如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4、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四、时令节日类
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
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等.
五、特定地点类
1、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2、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3、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古诗词常见意象寓意举隅
龚勇军
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一、动物类
1、蝉
感身世,诉悲凉: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别离,苦远游: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唐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
4、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5、黄莺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二、植物类
1、柳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2、梅
"梅"有 "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3、菊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莲
"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5、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6、芳草
以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草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
以芳草喻所思之人: "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
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现象类
1、明月
明月蕴涵思乡之愁.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明月是情感的寄托. 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 ,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
3黄昏、夕照
感伤的心情意绪: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这种黄昏的伤感往往还表现在离别、相思、闺怨一类的感伤场面中,如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4、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四、时令节日类
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
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等.
五、特定地点类
1、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2、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3、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鍙や唬璇楄瘝涓湁鍝簺鎰忚薄,浠h〃浠涔堟剰鎬
    绛旓細4銆鑾 鐢变簬鈥滆幉鈥濅笌鈥滄溾濋煶鍚岋紝鎵浠ュ彜璇椾腑鏈変笉灏戝啓鑾茬殑璇楀彞锛屽熶互琛ㄨ揪鐖辨儏銆傚鍗楁湞涔愬簻銆婅タ娲叉洸銆嬶細鈥滈噰鑾插崡濉樼锛岃幉鑺辫繃浜哄ご锛涗綆澶村紕鑾插瓙锛岃幉瀛愰潚濡傛按銆傗濊繖閲屾槸瀹炲啓涔熸槸铏氬啓锛岃鎰忓弻鍏筹紝閲囩敤璋愰煶鍙屽叧鐨勪慨杈烇紝琛ㄨ揪浜嗕竴涓コ瀛愬鎵鐖辩殑鐢峰瓙鐨勬繁闀挎濆康鍜岀埍鎯呯殑绾磥銆5銆佹ⅶ妗 姊ф鍒欐槸鍑勫噳鎮蹭激鐨勮薄...
  • 鍙よ瘲璇嶄腑鐨勬剰璞涓鑸鏈夊摢浜
    绛旓細1锛庢湀鈥斺旀濅埂,鎬浜 鎬涔★細渚嬶細涓惧ご鏈涙槑鏈,浣庡ご鎬濇晠涔.闇蹭粠浠婂鐧,鏈堟槸鏁呬埂鏄.鎬浜锛氫緥锛氫絾鎰夸汉闀夸箙,鍗冮噷鍏卞┑濞.姝ゆ椂鐩告湜涓嶇浉闂,鎰块愭湀鍗庢祦鐓у悰.2锛鑿婅姳鈥斺旀竻楂樹汉鏍肩殑鍐欑収 渚嬶細鏈濋ギ鏈ㄥ叞涔嬪潬闇插叜,澶曢绉嬭強涔嬭惤鑻.绉嬩笡缁曡垗浼奸櫠瀹,閬嶇粫绡辫竟鏃ユ笎鏂.涓嶆槸鑺变腑鍋忕埍鑿,姝よ姳寮灏芥洿鏃犺姳.瀹佸彲鏋濆ご...
  • 鍙よ瘲璇嶄腑鐨甯歌鎰忚薄鏈夊摢浜?
    绛旓細1锛庢湀鈥斺旀濅埂锛屾浜 鎬涔★細渚嬶細涓惧ご鏈涙槑鏈锛屼綆澶存濇晠涔°闇蹭粠浠婂鐧斤紝鏈堟槸鏁呬埂鏄銆傛浜猴細渚嬶細浣嗘効浜洪暱涔咃紝鍗冮噷鍏卞┑濞熴傛鏃剁浉鏈涗笉鐩搁椈锛屾効閫愭湀鍗庢祦鐓у悰銆2锛鑿婅姳鈥斺旀竻楂樹汉鏍肩殑鍐欑収 渚嬶細鏈濋ギ鏈ㄥ叞涔嬪潬闇插叜锛屽椁愮鑿婁箣钀借嫳銆傜涓涚粫鑸嶄技闄跺锛岄亶缁曠杈规棩娓愭枩銆備笉鏄姳涓亸鐖辫強锛屾鑺卞紑灏芥洿鏃犺姳...
  • 鍙よ瘲璇閴磋祻涓敤鏉ユ鎷鎰忚薄鐨璇鏈夊摢浜
    绛旓細1銆佽嚜鐒舵剰璞 (1).鑷劧鏅绫伙細鏈堛佹祦姘淬佹枩闃炽侀銆佺儫銆侀湝绛銆(2).妞嶇墿绫伙細鏉ㄦ煶銆佽惤鑺便佹澗銆佽強銆佹銆佹ⅶ妗愩佽悕銆佽姯钑夌瓑銆(3).鍔ㄧ墿绫伙細楦︺佹潨楣冿紙鏉滃畤銆佸竷璋枫佸瓙瑙勶級銆佺尶銆佽潐銆侀缚銆侀泚銆侀潚楦熴侀奔銆侀赋楦侀恭楦瓑銆2銆浜烘垨浜嬫剰璞 (1).浜洪犵墿璞$被锛氳垷銆佹箹銆侀暱浜佺仦闄碉紙妗ワ級銆侀暅銆佺伅锛堢儧銆...
  • 鍙よ瘲涓甯歌鐨勬剰璞
    绛旓細鏉庡北娴:鈥滃鏍囩櫨灏洪洩涓幇,闀垮暩涓澹伴閲岄椈銆傛鏉庤挨濂圭湡鏄綖,钘よ悵鏀灏斾害闈炵兢銆傗濆彟澶,濡鑿婅姳璞″緛楂樻磥鐨勫搧璐,妗冭姳璞″緛缇庝汉,鐗′腹瀵勫瘬瀵岃吹,鏉ㄨ姳鏈夐闆朵箣鎰忋13銆佹潨楣 鏉滈箖楦熶織绉板竷璋,鍙堝悕瀛愯銆佹潨瀹囥佸瓙楣冦傛槬澶忓鑺,鏉滈箖褰诲涓嶅仠鍟奸福,鍟煎0娓呰剢鑰岀煭淇,鍞よ捣浜轰滑澶氱鎯呮濄傚鏋滀粩缁嗙璇,鏉滈箖鍙h厰涓婄毊鍜岃垖閮ㄩ兘涓虹孩鑹,...
  • 鍙よ瘲鏂囦腑甯歌鐨勬剰璞℃湁鍝簺?
    绛旓細鈶㈢尶鐚 鍙よ瘲璇嶄腑甯稿父鍊熺尶鍟艰〃杈句竴绉嶆偛浼ょ殑鎰熸儏銆傚鈥滈鎬ュぉ楂樼尶鍟稿搥,娓氭竻娌欑櫧楦熼鍥炩濃滃彲鎬滄椂鑺傚牚褰掑幓,鑺辫惤鐚垮暭鍙堜竴骞粹,閮芥槸琛ㄨ揪鎮插徆涔嬫儏銆傗懀鍙岄菠 椴ら奔浠f寚涔︿俊銆傚鈥滆澏鍘昏幒椋炴棤澶勯棶,闅旀按楂樻ゼ,鏈涙柇鍙岄奔淇♀,娓呬汉瀹嬬惉銆婂枩鍛ㄥ崕宀戣杩囥:鈥滀笉瑙佷紛浜轰箙,鏇捐椿鍙岄菠楸笺傗濃懁鑾肩竟椴堣剭鍊熸寚鎬濅埂涔嬫儏銆傚銆婂憟...
  • 鍙よ瘲璇甯歌鎰忚薄
    绛旓細楣ч釜楦 楣ч釜鐨勫舰璞″湪鍙よ瘲璇嶉噷涔熸湁鐗瑰畾鐨勫唴钑淬傞恭楦殑楦e0璁╀汉鍚捣鏉ュ儚鈥滆涓嶅緱涔熷摜鍝モ,鏋佸鏄撳嬀璧锋梾閫旇壈闄╃殑鑱旀兂鍜屾弧鑵旂殑绂绘剚鍒华銆傚鈥滆惤鐓ц媿鑼鑽夋槑,楣ч釜鍟煎杩滀汉琛屸(鍞愪汉鏉庣兢鐜夈婁節瀛愬潯闂婚恭楦)銆佲滄睙鏅氭鎰佷綑,灞辨繁闂婚恭楦(杈涘純鐤俱婅彥钀ㄨ洰路涔︽睙瑗块犲彛澹併)绛,璇涓殑楣ч釜閮戒笉鏄函瀹㈣鎰忎箟涓婄殑涓绉嶉笩...
  • 鍙ゅ吀璇楄瘝甯歌鎰忚薄
    绛旓細鍙よ瘲甯歌鎰忚薄鍙婂惈涔 涓銆佽崏鏈ㄧ被 1銆佹煶锛氣姍鎯滃埆锛岀暀鎭嬶紝绁濇効銆傞檮锛氣滄潹鏌斥濓細浼ゅ埆鎯呮 鍫ゆ煶鍫嗙儫锛氳兘瑙﹀彂寰浜嬪鐑燂紝甯歌鐢ㄦ潵鎶掑彂鍏翠骸涔嬫劅銆傦紙鍐锋竻娓呯殑钀界収锛屽墿涓鏍戞煶寮叞銆傦級2銆佹鑺 锛1锛夊紩棰嗕紬鑺筹紝鏁负澶╀笅鍏堢殑鍕囨皵銆傦紙2锛夊噷瀵掍笉灞堢殑椤藉己 锛3锛夐珮娲佽劚淇楃殑椋庨銆佷笉鍚屾祦鍚堟薄鐨勫績蹇 锛4锛夐殣鑰...
  • 鍙よ瘲璇嶄腑甯哥敤鐨勬剰璞℃湁鍝簺?琛ㄨ揪浠涔堟剰鎬?
    绛旓細1銆佹湀浜湜鏈堟濅翰鈥斺斿紩鍙戠鎰佸埆缁紝鎬濅埂涔嬫剚銆 鈥滀妇澶存湜鏄庢湀锛屼綆澶存濇晠涔°傗濓紙鏉庣櫧銆婇潤澶滄濄嬶級2銆侀粍鏄忋佸鐓э紙鏂滈槼銆佸闃炽佽惤鏃ワ級鈥斺斿浼犺揪鍑勫噳澶辫惤銆佽媿鑼矇閮佷箣鎯呫傛劅浼ょ殑蹇冩儏鎰忕华銆佷汉鐢熻繜鏆殑鐢熷懡鎮插徆銆 浼ゅ彜鍚婃様鐨勬偛鍑夋剰钑淬 鈥滃闃虫棤闄愬ソ锛屽彧鏄繎榛勬槒銆傗濓紙鍞愪唬鏉庡晢闅愩婁箰娓稿師銆嬶級3銆侀暱...
  • 鍙よ瘲璇嶄腑鐨勬剰璞
    绛旓細1銆佽嚜鐒舵櫙璞鎰忚薄锛氳嚜鐒舵櫙璞℃剰璞℃槸鎸囬氳繃鎻忕粯鑷劧鏅鏉ヨ〃杈捐瘲浜虹殑鎯呮劅鍜屾濇兂銆傚湪鍙よ瘲璇嶄腑锛屽父瑙佺殑鑷劧鏅薄鍖呮嫭灞辨按銆佽崏鏈ㄣ佽姳鍗夈侀笩鍏界瓑銆傝瘲浜洪氳繃鎻忕粯鑷劧鏅薄锛岃〃杈捐嚜宸辩殑鎯呮劅鍜屾濇兂锛屼緥濡傚熸櫙鎶掓儏銆佸瘬鎯呬簬鏅瓑銆備緥濡傛潕鐧界殑銆婇潤澶滄濄嬩腑锛屽簥鍓嶆槑鏈堝厜锛岀枒鏄湴涓婇湝銆備妇澶存湜鏄庢湀锛屼綆澶存濇晠涔°傝繖閲岀殑鏄庢湀灏辨槸...
  • 扩展阅读:古诗词100个常用意象 ... 古诗中美好的意象 ... 古诗意象分类整理 ... 古诗中的意象都有什么 ... 古诗意象大全及例子 ... 古代诗歌常见的八种意象 ... 诗歌常用意象50个 ... 古诗中的意象和象征 ...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哪些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