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先生简介

\u95fb\u4e00\u591a\u5148\u751f\u7684\u4f5c\u54c1

\u8fd1\u4ee3\u7231\u56fd\u4e3b\u4e49\u8bd7\u4eba\u95fb\u4e00\u591a\u7684\u4f5c\u54c1\u6709\uff1a
1\u3001\u300a\u65c5\u5ba2\u5f0f\u7684\u5b66\u751f\u300b
1919\u5e74\u4e94\u56db\u8fd0\u52a8\u7206\u53d1\uff0c\u95fb\u4e00\u591a\u7ec4\u7ec7\u5b66\u751f\u79ef\u6781\u53c2\u52a0\u30021920\u5e744\u6708\uff0c\u4ed6\u5199\u4e86\u7b2c\u4e00\u7bc7\u767d\u8bdd\u6742\u6587\u300a\u65c5\u5ba2\u5f0f\u7684\u5b66\u751f\u300b\u6279\u8bc4\u6e05\u534e\u5e08\u751f\u7684\u8150\u5316\u6c14\u606f\uff0c\u547c\u5401\u6539\u826f\u5b66\u6821\u3002
2\u3001\u300a\u897f\u5cb8\u300b
\u6b64\u8bd7\u662f\u95fb\u4e00\u591a\u65b0\u8bd7\u7684\u5904\u5973\u4f5c\uff0c\u662f\u4e8e1920\u5e74\u521b\u4f5c\u53d1\u8868\u7684\u3002
\u300a\u897f\u5cb8\u300b\u63cf\u8ff0\u4e86\u4e00\u4e2a\u865a\u6784\u7684\u6545\u4e8b\uff1a\u4e00\u6761\u201c\u5bbd\u65e0\u8fb9\uff0c\u6df1\u65e0\u5e95\u201d\u7684\u5927\u6cb3\u628a\u4e16\u754c\u5206\u9694\u4e3a\u4e1c\u897f\u4e24\u5cb8\uff0c\u4e1c\u5cb8\u5f25\u6f2b\u7740\u865a\u8363\u3001\u8d2a\u5a6a\u4e0e\u5404\u79cd\u5404\u6837\u7684\u75db\u82e6\uff1b\u6709\u4eba\u8bd5\u56fe\u6323\u8131\u51fa\u6765\uff0c\u628a\u5e0c\u671b\u6295\u5411\u90a3\u770b\u4e0d\u89c1\u7684\u897f\u5cb8\u7b49\u573a\u666f\uff1b\u8fd9\u4e9b\u90fd\u8868\u8fbe\u4e86\u8bd7\u4eba\u5bf9\u73b0\u5b9e\u7684\u6000\u7591\u4e4b\u5fc3\u548c\u5bf9\u7f8e\u597d\u4e16\u754c\u7684\u5411\u5f80\u3002
\u5168\u8bd7\u5185\u6db5\u4e30\u5bcc\u3001\u5bd3\u610f\u6df1\u523b\u3002\u8bd7\u4eba\u901a\u8fc7\u5199\u6b64\u8bd7\uff0c\u8bb2\u8ff0\u4e00\u4e2a\u8fd1\u4e4e\u4e8e\u795e\u8bdd\u7684\u6545\u4e8b\uff0c\u8868\u8fbe\u5176\u5bf9\u73b0\u5b9e\u7684\u6000\u7591\u4e4b\u5fc3\u548c\u5bf9\u7f8e\u597d\u4e16\u754c\u7684\u5411\u5f80\u3002
3\u3001\u300a\u7ea2\u70db\u300b
\u662f\u4e2d\u56fd\u73b0\u4ee3\u8457\u540d\u8bd7\u96c6\uff0c\u95fb\u4e00\u591a\u7684\u7b2c\u4e00\u90e8\u8bd7\u4f5c\u30021923\u5e749\u67087\u65e5\u51fa\u7248\uff0c\u521d\u7248\u672c\u6536\u516d\u5341\u4e8c\u9996\uff0c\u4eba\u6c11\u6587\u5b66\u51fa\u7248\u793e1981\u5e74\u7248\u6536\u4e00\u767e\u96f6\u4e09\u9996\u3002
\u9898\u6750\u5e7f\u6cdb\uff0c\u5185\u5bb9\u4e30\u5bcc\uff0c\u6216\u6292\u53d1\u8bd7\u4eba\u7684\u7231\u56fd\u4e4b\u60c5\uff0c\u6216\u6279\u5224\u5c01\u5efa\u7edf\u6cbb\u4e0b\u7684\u9ed1\u6697\uff0c\u6216\u53cd\u6620\u52b3\u52a8\u4eba\u6c11\u7684\u82e6\u96be\uff0c\u6216\u63cf\u7ed8\u81ea\u7136\u7684\u7f8e\u666f\u3002\u6784\u601d\u7cbe\u5de7\uff0c\u60f3\u8c61\u5947\u65b0\uff0c\u8bed\u8a00\u5f62\u8c61\u751f\u52a8\u3002
\u8fd9\u9996\u8bd7\u5199\u4e8e1923\u5e74\uff0c\u8bd7\u4eba\u51c6\u5907\u51fa\u7248\u81ea\u5df1\u7684\u7b2c\u4e00\u90e8\u8bd7\u96c6\uff0c\u5728\u56de\u987e\u81ea\u5df1\u6570\u5e74\u6765\u7684\u7406\u60f3\u63a2\u7d22\u5386\u7a0b\u548c\u8bd7\u4f5c\u6210\u5c31\u65f6\uff0c\u5c31\u5199\u4e0b\u4e86\u8fd9\u9996\u540d\u8bd7\u300a\u7ea2\u70db\u300b\uff0c\u5c06\u5b83\u4f5c\u4e3a\u540c\u540d\u8bd7\u96c6\u300a\u7ea2\u70db\u300b\u7684\u5e8f\u8bd7\u3002

4\u3001\u300a\u4e03\u5b50\u4e4b\u6b4c\u300b
\u662f\u8fd1\u4ee3\u7231\u56fd\u4e3b\u4e49\u8bd7\u4eba\u95fb\u4e00\u591a\u4e8e1925\u5e743\u6708\u5728\u7f8e\u56fd\u7559\u5b66\u671f\u95f4\u521b\u4f5c\u7684\u7ec4\u8bd7\u4f5c\u54c1\u3002
\u8bd7\u4eba\u5728\u8fd9\u4e00\u7ec4\u8bd7\u4f5c\u54c1\u91cc\u7528\u62df\u4eba\u5316\u7684\u624b\u6cd5\uff0c\u628a\u4e2d\u56fd\u7684\u6fb3\u95e8\u3001\u9999\u6e2f\u3001\u53f0\u6e7e\u7b49\u4e03\u4e2a\u88ab\u5272\u8ba9\u3001\u79df\u501f\u7684\u5730\u65b9\uff0c\u6bd4\u505a\u7956\u56fd\u6bcd\u4eb2\u88ab\u593a\u8d70\u7684\u4e03\u4e2a\u5b69\u5b50\uff0c\u8ba9\u4ed6\u4eec\u6765\u503e\u8bc9\u201c\u5931\u517b\u4e8e\u7956\u56fd\u3001\u53d7\u8650\u4e8e\u5f02\u7c7b\u201d\u7684\u60b2\u54c0\u4e4b\u60c5\uff0c\u201c\u4ee5\u6292\u5176\u5b64\u82e6\u4ea1\u544a\uff0c\u6625\u6000\u7956\u56fd\u4e4b\u54c0\u5ff1\u201d\uff0c\u4ece\u800c\u8ba9\u6c11\u4f17\u4ece\u6f20\u7136\u4e2d\u8b66\u9192\uff0c\u632f\u5174\u4e2d\u534e\uff0c\u6536\u590d\u5931\u5730\u3002
\u5168\u8bd7\u6574\u4f53\u6784\u67b6\u5747\u9f50\u3001\u5404\u8282\u5300\u79f0\u3001\u5bcc\u4e8e\u5efa\u7b51\u7f8e\uff0c\u97f5\u5f8b\u56de\u65cb\u8d77\u4f0f\u3001\u4e00\u5531\u4e09\u53f9\u3001\u9976\u6709\u6df1\u81f4\u3002
1999\u5e74\uff0c\u4e3a\u8fce\u63a5\u6fb3\u95e8\u56de\u5f52\uff0c\u4f5c\u66f2\u5bb6\u674e\u6d77\u9e70\u7279\u5730\u5c06\u95fb\u4e00\u591a\u300a\u4e03\u5b50\u4e4b\u6b4c\u300b\u4e2d\u7684\u9996\u7bc7\u8c31\u4e0a\u4e86\u66f2\uff0c\u5148\u662f\u5728\u4e2d\u592e\u7535\u89c6\u53f0\u5927\u578b\u7535\u89c6\u4e13\u9898\u7247\u300a\u6fb3\u95e8\u5c81\u6708\u300b\u4e2d\u4f5c\u4e3a\u4e3b\u9898\u66f2\u64ad\u653e\uff0c\u540e\u6765\u5728\u6fb3\u95e8\u56de\u5f52\u7684\u6587\u827a\u665a\u4f1a\u4e0a\u518d\u5ea6\u54cd\u8d77\u3002
5\u3001\u300a\u6b7b\u6c34\u300b
\u662f\u73b0\u4ee3\u8bd7\u4eba\u95fb\u4e00\u591a\u521b\u4f5c\u7684\u4e00\u9996\u8bd7\u6b4c\uff0c\u901a\u8fc7\u5bf9\u201c\u534a\u5c01\u5efa\u534a\u6b96\u6c11\u5730\u65e7\u4e2d\u56fd\u201d\u591a\u89d2\u5ea6\u3001\u591a\u5c42\u9762\u7684\u8c31\u5199\uff0c\u63ed\u9732\u548c\u8bbd\u523a\u4e86\u8150\u8d25\u4e0d\u582a\u7684\u65e7\u793e\u4f1a\uff0c\u8868\u8fbe\u5bf9\u5f53\u65f6\u7edf\u6cbb\u73af\u5883\u7684\u6124\u61d1\u4e4b\u60c5\u548c\u6df1\u6c89\u7684\u7231\u56fd\u4e3b\u4e49\u611f\u60c5\u3002
1922\u5e74\uff0c\u8bd7\u4eba\u6000\u7740\u62a5\u6548\u7956\u56fd\u7684\u5fd7\u5411\u53bb\u7f8e\u56fd\u7559\u5b66\u3002\u5728\u5f02\u56fd\u7684\u571f\u5730\u4e0a\uff0c\u8bd7\u4eba\u5c1d\u5230\u4e86\u534e\u4eba\u88ab\u51cc\u8fb1\u3001\u6b67\u89c6\u7684\u8f9b\u9178\u30021925\u5e74\uff0c\u8bd7\u4eba\u6000\u7740\u4e00\u8154\u5f3a\u70c8\u7231\u56fd\u4e4b\u60c5\u548c\u6bb7\u5207\u7684\u671f\u671b\u63d0\u524d\u56de\u56fd\u3002
\u7136\u800c\uff0c\u56de\u56fd\u540e\u5448\u73b0\u5728\u4ed6\u9762\u524d\u7684\u7956\u56fd\u5374\u662f\u4e00\u5e45\u4ee4\u4eba\u6781\u5ea6\u5931\u671b\u7684\u666f\u8c61\u2014\u2014\u519b\u9600\u6df7\u6218\u3001\u5e1d\u56fd\u4e3b\u4e49\u6a2a\u884c\uff0c\u4ee5\u81f3\u4e8e\u8bd7\u4eba\u7684\u611f\u60c5\u7531\u5931\u671b\u3001\u75db\u82e6\u8f6c\u81f3\u6781\u5ea6\u7684\u6124\u6012\u3002\u300a\u6b7b\u6c34\u300b\u4e00\u8bd7\u5c31\u662f\u5728\u8fd9\u79cd\u60c5\u51b5\u4e0b\u521b\u4f5c\u7684\u3002
\u5168\u8bd7\u5bf9\u519b\u9600\u7edf\u6cbb\u4e0b\u9ed1\u6697\u9648\u8150\u7684\u65e7\u4e2d\u56fd\u8fdb\u884c\u4e86\u5f3a\u70c8\u7684\u97ad\u631e\u4e0e\u8bc5\u5492\uff0c\u8868\u73b0\u4e86\u8bd7\u4eba\u6df1\u6c89\u7684\u7231\u56fd\u70ed\u60c5\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95fb\u4e00\u591a

\u95fb\u4e00\u591a\uff081899\u5e7411\u670824\u65e5\uff0d1946\u5e747\u670815\u65e5\uff09\uff0c\u672c\u540d\u95fb\u5bb6\u9a85\uff0c\u5b57\u53cb\u4e09\uff0c\u751f\u4e8e\u6e56\u5317\u7701\u9ec4\u5188\u5e02\u6d60\u6c34\u53bf\uff0c\u4e2d\u56fd\u73b0\u4ee3\u4f1f\u5927\u7684\u7231\u56fd\u4e3b\u4e49\u8005\uff0c\u575a\u5b9a\u7684\u6c11\u4e3b\u6218\u58eb\uff0c\u4e2d\u56fd\u6c11\u4e3b\u540c\u76df\u65e9\u671f\u9886\u5bfc\u4eba\uff0c\u4e2d\u56fd\u5171\u4ea7\u515a\u7684\u631a\u53cb\uff0c\u65b0\u6708\u6d3e\u4ee3\u8868\u8bd7\u4eba\u548c\u5b66\u8005\u3002
1912\u5e74\u8003\u5165\u6e05\u534e\u5927\u5b66\u7559\u7f8e\u9884\u5907\u5b66\u6821\u30021916\u5e74\u5f00\u59cb\u5728\u300a\u6e05\u534e\u5468\u520a\u300b\u4e0a\u53d1\u8868\u7cfb\u5217\u8bfb\u4e66\u7b14\u8bb0\u30021925\u5e743\u6708\u5728\u7f8e\u56fd\u7559\u5b66\u671f\u95f4\u521b\u4f5c\u300a\u4e03\u5b50\u4e4b\u6b4c\u300b\u3002 1928\u5e741\u6708\u51fa\u7248\u7b2c\u4e8c\u90e8\u8bd7\u96c6\u300a\u6b7b\u6c34\u300b\u3002 1932\u5e74\u95fb\u4e00\u591a\u79bb\u5f00\u9752\u5c9b\uff0c\u56de\u5230\u6bcd\u6821\u6e05\u534e\u5927\u5b66\u4efb\u4e2d\u6587\u7cfb\u6559\u6388\u3002
1946\u5e747\u670815\u65e5\u5728\u4e91\u5357\u6606\u660e\u88ab\u56fd\u6c11\u515a\u7279\u52a1\u6697\u6740\u3002

1.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2.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1)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3)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比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3.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2)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4)富于音乐美。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4.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二、问题研究
1.这篇文章为什么取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经作者臧克家先生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现标题与原标题没有本质不同。问题是,说话和行动,人人都有,天天都有,太一般化了,放在标题上不是太不醒目、新颖了吗?如果写一般人,确是如此。然而,闻一多先生与众不同。请问:谁发表过“最后一次演讲”?这样的演讲惊天地、泣鬼神,岂是平常的什么说话所能相提并论的?再请问:“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做出这样行动的人全国有几个?这样的行动震惊了国内外亿万民众,岂是一般的什么行为所能比拟的?由此而见,这个标题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是适当的,是不一般的。
2.有的同志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大呼小叫,用大词、文言词,不朴实。到底应该怎样看?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诗人,应该看到,他是用诗化的语言写的。精练、生动、形象,有跳跃性,有气势,这是文章的语言风格。我们不能强求一律,说朴实的风格就好,诗化的风格就不好。应该说各有特点,各有妙处。
用文言词,适当用一点,用得好,能使文章精练,增加语言的味道,是好的。要吸取文言中有生命力的成分,这是大家都赞同的。
至于文章气势盛,好像大呼小叫,这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正合适。闻先生是一个刚性人物,富于阳刚之美。
练习说明
一、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参考答案:
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确切理解句中词语,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以至文章的意思。
参考答案:
第1句“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第2句“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第3句“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第4句“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第5句“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三、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展开讨论。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注意过渡句的运用,以及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1.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2.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四、△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设题意图是,加强学生课外语文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建议
一、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都值得学生学习。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关于闻一多先生的背景材料,不妨引导学生从图书馆或从网上自主查阅,并加以整理后,在班上交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
三、课文中有些文言词不好理解,建议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解决,教师不必越俎代庖。
有关资料
一、作者介绍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二、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三、闻一多介绍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四、《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浅探(于漪)
闻一多先生是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为民主、为新中国而战斗的前线。诗人臧克家1980年2月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散文,虽只记述了闻先生言行的片段,但仍可从中看到这位诗人、学者、战士的形象。
教该文时可与《最后一次讲演》结合起来进行,先教此文,再教后者,二者相互补充,把烈士的高大形象镌刻到学生的心中。教这篇文章要达到下列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并学习闻一多先生孜孜钻探宝藏的治学精神和嫉恶如仇、为祖国安危而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与高尚情操。
2.学习记述人物言行片段,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表现人物思想精神的方法。
3.理解语言的诗意和饱含的激情,体会记述中有论证的特色。
有些疑难词句须探讨,如: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作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从《论语·子罕篇》中引来,是颜渊赞美孔子的话,意思是“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弥,更加。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锲(qiè),锲刻;舍(shě),放下。
望闻问切: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颜色、舌苔、表情、发育情况等;闻是听和嗅,即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诊察有没有痞块等。通常这四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叫做四诊。望诊是第一步。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不窥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该传中有“……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兀兀穷年:兀(wù)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尽。一年到头劳苦不息。出自韩愈的《进学解》,该文中有“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句子。
腾怨:腾,上升。怨气升腾。
群蚁排衙:衙(yá),衙门,旧时的官署。旧时官署陈设仪仗,全署属吏依次参谒长官,叫排衙。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先生写字十分认真,他的以十万百万字计的手稿,都是密密麻麻写得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好像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迥(jiǒng),远。差得很远,完全不同。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气冲斗牛:或为“气冲牛斗”。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形容怒气很盛。
高标:凡高耸物体的末端都可以叫做高标,杜甫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中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指慈恩寺塔高越青天。文中的高标指超群、出众。
为了帮助学生阅读理解,可组织学生就下列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一、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据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文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第二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它的好处在: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二、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起笔好在哪里?文章又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与精神?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不拐弯子。摆到读者眼前的引文经过了精心挑选,言简意明。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文章摆出了闻先生的语言片段以后,就围绕这一点记述他有关的“行”的事实。作者截取了闻先生向古代典籍钻探的事实着力描叙:先叙他攀高钻坚的研究志趣,继写他研究的目的,再写他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的研究精神,最后写他辛苦凝结而成的硕果。作者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论证闻一多先生确实是做了再“说”,做了自己也没有“说”,回应了引文。为了使议论更有说服力,作者又简要地夹叙了两个事实: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辞“校补”;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为了证明事实有足够的根据,在叙事之前点明作者对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时期的闻一多先生有着深刻的印象。
文章的第一部分为了突出闻先生孜孜、日夜不懈的治学精神,有些词句用得很考究。比如写其钻研古代典籍的目的,用了“吃尽”“消化尽”“远射”“衰微”“文化药方”等词语,准确地表达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地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良药。当然,今日看来,任何文化药方也救不了衰微民族的命,只有采取革命的暴力推翻三座大山的黑暗统治,才能拯救民族的危亡。但是,作者这样记叙,正是真实地反映了30年代闻先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古代典籍研究的目的。作者写闻先生治学的严谨,只用了书写的一个细节,就把密密麻麻小楷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这是由于恰当地运用了“群蚁排衙”比喻的缘故。又如写其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的精神,一“贪”一“惜”,一“腻友”一“伴侣”,既深刻,又形象。
三、文章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与第一部分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能收到怎样的效果?
四、文章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色?它对表达文章的主题起什么作用?
通过朗读、讨论,使学生领会:这篇文章虽是以记叙为主的散文,但其中不少语言含有诗意,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四句十六个字,内容丰厚,气势流畅,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钻研精神,精当,凝练。又如,“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两个“不”,两个“无”,看来普通,但细细咀嚼,颇有韵味。不是“不动”,而是在“动”,在废寝忘食地“动”,用灯火“漂白了的四壁”动。这个“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再如“他‘说’了。”“他‘说’了:”“他‘做’了,”的排比段,感情如冲开闸门的潮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倾泻出对闻先生英勇精神的高度钦佩与赞扬。结尾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是对闻先生人格的艺术概括,句式短促,音调高亢,节奏分明,言深意赅。
散文中适当运用诗意的语言能增添文章的浓度,能更为形象更为深刻地表现歌颂闻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主题,能以文中包孕的感情、激情给人以激励、鼓舞和感染。
在学生理解课文语言、掌握文章精髓的基础上,为了启迪学生思维,可设计一两个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比如: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记述?意图何在?让学生懂得:尽管闻先生在两个方面对待“说”与“做”的情况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言行一致是闻先生人格的写照。如果笼统地写,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般化。现作者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具体,实在。既刻画了闻先生力戒空言、崇尚实干的学术道德,又刻画了为民主事业作狮子吼的慷慨陈词、昂首挺胸的战士形象。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不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闻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示了他思想前进的历程。这样记述,虽只是言行片段,但形象丰满,孜孜与英勇无畏的精神跃然纸上。

臧克家,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臧克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一、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大意和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的主要特点,并提高把握关键语句的能力、复述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参考答案:
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确切理解句中词语,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以至文章的意思。
参考答案:
第1句“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第2句“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第3句“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第4句“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第5句“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三、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展开讨论。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注意过渡句的运用,以及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1.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2.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四、△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设题意图是,加强学生课外语文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闻一多介绍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浅探
闻一多先生是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为民主、为新中国而战斗的前线。诗人臧克家1980年2月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散文,虽只记述了闻先生言行的片段,但仍可从中看到这位诗人、学者、战士的形象。
教该文时可与《最后一次讲演》结合起来进行,先教此文,再教后者,二者相互补充,把烈士的高大形象镌刻到学生的心中。教这篇文章要达到下列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并学习闻一多先生孜孜钻探宝藏的治学精神和嫉恶如仇、为祖国安危而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与高尚情操。
2.学习记述人物言行片段,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表现人物思想精神的方法。
3.理解语言的诗意和饱含的激情,体会记述中有论证的特色。
有些疑难词句须探讨,如: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作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从《论语·子罕篇》中引来,是颜渊赞美孔子的话,意思是“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弥,更加。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锲(qiè),锲刻;舍(shě),放下。
望闻问切: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颜色、舌苔、表情、发育情况等;闻是听和嗅,即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诊察有没有痞块等。通常这四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叫做四诊。望诊是第一步。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不窥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该传中有“……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兀兀穷年:兀(wù)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尽。一年到头劳苦不息。出自韩愈的《进学解》,该文中有“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句子。
腾怨:腾,上升。怨气升腾。
群蚁排衙:衙(yá),衙门,旧时的官署。旧时官署陈设仪仗,全署属吏依次参谒长官,叫排衙。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先生写字十分认真,他的以十万百万字计的手稿,都是密密麻麻写得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好像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迥(jiǒng),远。差得很远,完全不同。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气冲斗牛:或为“气冲牛斗”。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形容怒气很盛。
高标:凡高耸物体的末端都可以叫做高标,杜甫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中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指慈恩寺塔高越青天。文中的高标指超群、出众。
为了帮助学生阅读理解,可组织学生就下列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一、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据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让学生明确: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文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第二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它的好处在: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二、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起笔好在哪里?文章又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与精神?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不拐弯子。摆到读者眼前的引文经过了精心挑选,言简意明。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文章摆出了闻先生的语言片段以后,就围绕这一点记述他有关的“行”的事实。作者截取了闻先生向古代典籍钻探的事实着力描叙:先叙他攀高钻坚的研究志趣,继写他研究的目的,再写他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的研究精神,最后写他辛苦凝结而成的硕果。作者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论证闻一多先生确实是做了再“说”,做了自己也没有“说”,回应了引文。为了使议论更有说服力,作者又简要地夹叙了两个事实: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辞“校补”;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为了证明事实有足够的根据,在叙事之前点明作者对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时期的闻一多先生有着深刻的印象。
文章的第一部分为了突出闻先生孜孜、日夜不懈的治学精神,有些词句用得很考究。比如写其钻研古代典籍的目的,用了“吃尽”“消化尽”“远射”“衰微”“文化药方”等词语,准确地表达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地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良药。当然,今日看来,任何文化药方也救不了衰微民族的命,只有采取革命的暴力推翻三座大山的黑暗统治,才能拯救民族的危亡。但是,作者这样记叙,正是真实地反映了30年代闻先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古代典籍研究的目的。作者写闻先生治学的严谨,只用了书写的一个细节,就把密密麻麻小楷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这是由于恰当地运用了“群蚁排衙”比喻的缘故。又如写其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的精神,一“贪”一“惜”,一“腻友”一“伴侣”,既深刻,又形象。
三、文章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与第一部分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能收到怎样的效果?
使学生理解: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先生既“说”又“做”,先“说”,跟着“说”的就是“做”。文章先写他的“说”,写他“说”的事实,由“小声说”到“向全国人民呼喊”,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再叙他的“做”——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用他的“说”和“做”揭示其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
第一部分写法是先引用闻先生的“言”,然后记其“行”,再进行议论。这部分写法是把闻先生的话插入作者所叙事实之中,而这些话又是闻先生致作者信中亲笔所书,言导行,行证言,情真意切。作者在记“言”叙“行”的基础上,连用三节文字进行议论,展现民主战士形象,讴歌他献身民主事业的无畏精神。
第二部分把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糅合起来写,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写,给人以飞流直下、一气呵成的感觉,表露了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结尾部分的排比段绘出了闻先生“说”的气冲斗牛、声震天地的情状,再现了他“说”的坚强不屈的声音、昂首挺进的形象。议论中寓含深情,议论中夹以事实,扣击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闻先生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四、文章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色?它对表达文章的主题起什么作用?
通过朗读、讨论,使学生领会:这篇文章虽是以记叙为主的散文,但其中不少语言含有诗意,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四句十六个字,内容丰厚,气势流畅,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钻研精神,精当,凝练。又如,“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两个“不”,两个“无”,看来普通,但细细咀嚼,颇有韵味。不是“不动”,而是在“动”,在废寝忘食地“动”,用灯火“漂白了的四壁”动。这个“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再如“他‘说’了。”“他‘说’了:”“他‘做’了,”的排比段,感情如冲开闸门的潮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倾泻出对闻先生英勇精神的高度钦佩与赞扬。结尾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是对闻先生人格的艺术概括,句式短促,音调高亢,节奏分明,言深意赅。
散文中适当运用诗意的语言能增添文章的浓度,能更为形象更为深刻地表现歌颂闻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主题,能以文中包孕的感情、激情给人以激励、鼓舞和感染。
在学生理解课文语言、掌握文章精髓的基础上,为了启迪学生思维,可设计一两个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比如: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记述?意图何在?让学生懂得:尽管闻先生在两个方面对待“说”与“做”的情况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言行一致是闻先生人格的写照。如果笼统地写,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般化。现作者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具体,实在。既刻画了闻先生力戒空言、崇尚实干的学术道德,又刻画了为民主事业作狮子吼的慷慨陈词、昂首挺胸的战士形象。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不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闻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示了他思想前进的历程。这样记述,虽只是言行片段,但形象丰满,孜孜与英勇无畏的精神跃然纸上。
教这篇文章也可采用学生讲演的方法,由学生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把作者书面的文字变成学生口头的语言,培养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学生讲演介绍之前一问二读,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落实字词知识,解决疑难之处,熟悉课文内容。问,教师提问和学生质疑并举;读,以学生朗诵为主,教师对某些词句、段落略作示范。
1.(1-7)写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
(8-19)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20)总结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2)写出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3.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这是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2.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1)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3)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比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3.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2)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4)富于音乐美。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4.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1.(1-7)写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
(8-19)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20)总结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2)写出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3.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这是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2.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1)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3)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比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3.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2)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4)富于音乐美。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4.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1.这篇文章为什么取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经作者臧克家先生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现标题与原标题没有本质不同。问题是,说话和行动,人人都有,天天都有,太一般化了,放在标题上不是太不醒目、新颖了吗?如果写一般人,确是如此。然而,闻一多先生与众不同。请问:谁发表过“最后一次演讲”?这样的演讲惊天地、泣鬼神,岂是平常的什么说话所能相提并论的?再请问:“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做出这样行动的人全国有几个?这样的行动震惊了国内外亿万民众,岂是一般的什么行为所能比拟的?由此而见,这个标题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是适当的,是不一般的。也是因为闻一多的言行一致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有的同志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大呼小叫,用大词、文言词,不朴实。到底应该怎样看?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诗人,应该看到,他是用诗化的语言写的。精练、生动、形象,有跳跃性,有气势,这是文章的语言风格。我们不能强求一律,说朴实的风格就好,诗化的风格就不好。应该说各有特点,各有妙处。
用文言词,适当用一点,用得好,能使文章精练,增加语言的味道,是好的。要吸取文言中有生命力的成分,这是大家都赞同的。
至于文章气势盛,好像大呼小叫,这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正合适。闻先生是一个刚性人物,富于阳刚之美。

1.(1-7)写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
(8-19)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20)总结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2)写出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3.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http://baike.baidu.com/view/1010993.htm 在这个里自己去看

  • 闂讳竴澶鐨勮祫鏂
    绛旓細闂讳竴澶氬厛鐢鏇捐鈥滆瘲浜虹殑涓昏澶╄祴鏄埍,鐖变粬鐨勭鍥,鐖变粬鐨勪汉姘戙傗濋椈涓澶氫笉浠呯敤浠栫殑绗斿啓鍑轰簡璁稿婵鎯呮磱婧㈢殑鐖卞浗璇楁瓕,鐕冭捣浜嗕竴浠f湁蹇楅潚骞寸殑鎶ュ浗涔嬫儏,鏇存槸浣滀负浜夊彇姘戜富鐨勬垬澹侀潚骞磋繍鍔ㄧ殑棰嗗浜,浠ュ叾宸ㄥぇ鐨勮兘閲忋佸己澶х殑鍙峰彫鍔涖佸繕鎴戠殑绮剧濮嬬粓璧板湪娓歌绀哄▉闃熶紞鐨勬渶鍓嶅ご,甯﹂鍏ㄥ浗鐨勪汉姘戝懠鍠婃皯涓汇佸弽瀵圭嫭瑁併傞椈涓澶氬厛鐢,鏄...
  • 闂讳竴澶氬厛鐢鐨勪簨杩
    绛旓細闂讳竴澶氬厛鐢鐨勪簨杩 闂讳竴澶(1899锛11锛24鈥1946锛7锛15)鍘熷悕闂婚獏锛屽彿鍙嬩笁锛岀敓浜庢箹鍖楁禒姘淬傝嚜骞肩埍濂藉彜鍏歌瘲璇嶅拰缇庢湳銆1912骞磋冨叆鍖椾含娓呭崕瀛︽牎锛屽枩璇讳腑鍥藉彜浠h瘲闆嗐佽瘲璇濄佸彶涔︺佺瑪璁扮瓑锛1916骞村紑濮嬪湪銆婃竻鍗庡懆鍒娿嬩笂鍙戣〃绯诲垪璇讳功绗旇锛屾荤О銆婁簩鏈堝簮婕銆嬨1920骞4鏈堬紝鍙戣〃绗竴绡囩櫧璇濇枃銆婃梾瀹㈠紡鐨勫鐢熴嬨傚悓...
  • 闂讳竴澶鍜岃嚙鍏嬪鐨勮儗鏅潗鏂
    绛旓細鎷呬换銆婃竻鍗庢湀鍒娿嬨併婃竻鍗庢湀鎶ャ 鐨勭紪杈戝伐浣滐紝绉瀬鍙傚姞瀛︾敓杩愬姩鍜屾枃瀛﹀垱浣滄椿鍔ㄣ傝嚙鍏嬪锛1905骞10鏈8鏃-2004骞2鏈5鏃ワ級钁楀悕璇椾汉锛屽北涓滄綅鍧婅鍩庝汉锛屾浘鐢ㄥ悕鑷х憲鏈涳紝绗斿悕灏戝叏銆佷綍鍢夈傚浗绔嬪北涓滃ぇ瀛︼紙浠婁腑鍥芥捣娲嬪ぇ瀛︺佸北涓滃ぇ瀛︼級鐭ュ悕鏍″弸锛屾槸闂讳竴澶鐨勫鐢熴佸繝璇氱殑鐖卞浗涓讳箟鑰呫佹浘浠讳腑鍥芥皯涓诲悓鐩熺洘鍛樸
  • 闂讳竴澶氬厛鐢鏄竴涓粈涔堟牱鐨勪汉鍛?
    绛旓細5銆佽繘琛岄潻鍛藉浼犲拰鍔ㄥ憳锛屽鍙嶅姩娲捐繘琛屾彮闇插拰鏂ヨ矗銆6銆佸厛浠庡鑰呰搴﹀啓锛屽悗浠庨潻鍛藉瑙掑害鍐欍 杩欐牱鍐欐棦琛ㄧ幇浜嗕粬鏈夊鑰呯殑瑷琛岋紝鍙堟湁鎴樺+鐨勮█琛屻備綔涓哄鑰呯殑闂讳竴澶氬埢鑻﹂捇鐮旓紝纭曟灉绱疮锛涗綔涓洪潻鍛藉鐨勯椈涓澶氬叿鏈夋編婀冪殑鐖卞浗鐑儏鍜屾棤绉佹棤鐣忕殑鏂椾簤绮剧銆7銆佸啓鍑轰簡闂讳竴澶氬厛鐢鏃犳墍鐣忔儳銆佷笉鎬曢瓑鐗层佸ぇ涔夊嚊鐒剁殑褰㈣薄銆
  • 鍏充簬闂讳竴澶氬厛鐢鐨勭畝浠
    绛旓細闂讳竴澶锛1899骞11鏈24鏃ワ紞1946骞7鏈15鏃ワ級锛屾湰鍚闂诲楠锛屽瓧鍙嬩笁锛岀敓浜庢箹鍖楃渷榛勫唸甯傛禒姘村幙锛屼腑鍥界幇浠d紵澶х殑鐖卞浗涓讳箟鑰咃紝鍧氬畾鐨勬皯涓绘垬澹紝涓浗姘戜富鍚岀洘鏃╂湡棰嗗浜猴紝涓浗鍏变骇鍏氱殑鎸氬弸锛屾柊鏈堟淳浠h〃璇椾汉鍜屽鑰呫1932骞撮椈涓澶氱寮闈掑矝锛屽洖鍒版瘝鏍℃竻鍗庡ぇ瀛︿换涓枃绯绘暀鎺堛1937骞7鏈堬紝鍏ㄥ浗鎶楁垬鐖嗗彂锛岄椈涓澶氶殢鏍¤縼寰...
  • 闂讳竴澶氬厛鐢閬囧缁忚繃鍜岀紭鐢
    绛旓細鍙戣〃浜嗚憲鍚嶇殑銆婃渶鍚庝竴娆$殑婕旇銆嬶紝褰撳ぉ涓嬪崍鍗宠鍥芥皯鍏氱壒鍔℃潃瀹炽3銆佸悗缁奖鍝嶆槸锛21鏃ワ紝瑗垮崡鑱斿ぇ鏍″弸浼氬彫寮闂讳竴澶氬厛鐢杩芥偧浼氾紝鏈辫嚜娓呭嚭甯苟璁蹭簡璇濄備粬涓寮澶翠究婵鍔ㄥ湴璇达細闂讳竴澶氬厛鐢熻〃鐜颁簡鎴戜滑姘戞棌鐨勮嫳闆勬皵姒傦紝婵璧峰叏鍥戒汉姘戠殑鍚屾儏銆傝繖鏄皯涓讳富涔夎繍鍔ㄧ殑澶ф崯澶憋紝鍙堟槸涓浗瀛︽湳鐨勫ぇ鎹熷け銆傝浣犲弬鑰冿紒
  • 闂讳竴澶氬厛鐢鐨勪富瑕佷簨杩规槸浠涔?
    绛旓細1銆佺涓閮ㄥ垎锛1銆2锛夊惉鍒版秷鎭 杈炶亴鍥炲浗 绗簩閮ㄥ垎锛3銆4锛夊彈缇庤揩瀹 鍧氭寔鏂椾簤 绗笁閮ㄥ垎锛5銆6锛夊緱鍒版敮鎸 鍥炲埌绁栧浗 2銆佸洜涓 鍚埌 鎴愮珛鐨勬秷鎭備粬瑙夊緱鑷繁搴旇鏃╂棩鍥炲埌绁栧浗锛屼负寤鸿 璐$尞鑷繁鐨勫叏閮ㄥ姏閲忥紝鎵浠ヤ粬瑕佹斁寮冨湪缇庡浗鐨勪竴鍒囷紝鍥炲埌绁栧浗銆3銆佲憼 閫氱煡浠栦笉鍑嗗洖鍥姐傗憽 浠栫殑琛屾潕锛岀‖璇撮噷闈㈣棌鐫閲嶈...
  • 闂讳竴澶鏄竴涓粈涔堟牱鐨勪汉
    绛旓細闂讳竴澶氬厛鐢鏄竴浣嶆不瀛︿弗璋ㄣ佹垚灏卞崜瓒婄殑 瀛﹁咃紝涔熸槸涓浣嶈鍋氱粺涓銆佽〃閲屽涓銆佽█ 琛屼竴鑷淬佹墽钁楁晳鍥姐佹棤绉佹棤鐣忕殑姘戜富鎴樺+ 銆備粬鐨勭‘鏄滃彛鐨勫法浜猴紝琛岀殑楂樻爣鈥濄 闂诲厛鐢熷墠鏈熶负浜嗘帰绱㈡晳鍥芥晳姘戠殑鍑鸿矾鑰屾綔 蹇冨鏈紝涓嶇晱鑹拌緵锛屽簾瀵濆繕椋燂紝鍗佹暟骞村 涓鏃ワ紝缁堜簬鍦ㄥ鏈笂鍙栧緱绱疮纭曟灉銆傚悗鏈 鍒欐姇韬簬姘戜富杩愬姩锛...
  • 鈥闂讳竴澶鈥鍏堢敓鐨勬湰鍚嶆槸浠涔?
    绛旓細闂诲楠,棣欐腐銆佹境闂ㄣ佸彴婀俱佷節榫欍佸▉娴峰崼銆佸箍宸炴咕鍜屾梾澶э紙鏃呴『澶ц繛锛夈 1925骞村锛闂讳竴澶浠庣編鍥界暀瀛﹀綊鍥姐傝蛋涓嬫捣杞紝璇椾汉闅句互鎶戝埗蹇冨ご鐨勫叴濂嬶紝鎶婅タ鏈嶅拰棰嗗甫鎵旇繘姹熶腑锛屾ュ垏鍦版墤鍚戠鍥芥鎶便 鐒惰岋紝绛夊緟浠栫殑锛屽嵈鏄棤杈圭殑榛戞殫鍜屽鑰诲ぇ杈扁︹ 鏀剧溂瀹跺浗鏁呭洯锛屽北娌崇牬纰庯紝椋庨洦濡傜锛岃焙鐙煎綋閬擄紝鍒楀己妯锛...
  • 浣犱簡瑙闂讳竴澶氬厛鐢鍚?
    绛旓細浠栵紝涓ヨ皑娌诲鐨勫鑰咃紱浠栵紝鏃犵鏃犵晱鍕囨暍鏂椾簤鐨勯潻鍛藉锛涗粬鐭㈠織涓嶆笣鐑埍绁栧浗鐨勪腑鍥戒汉锛涗粬锛岃█琛屼竴鑷寸殑澶у啓鐨勪汉銆備粬锛闂讳竴澶氬厛鐢锛屾槸鎴戜滑姘告亽鐨勯獎鍌层傝祫鏂欐嫇灞:1銆侀椈涓澶氾紙1899骞11鏈24鏃ワ紞1946骞7鏈15鏃ワ級锛屾湰鍚嶉椈瀹堕獏锛屽瓧鍙嬩笁锛岃瘲浜恒佸鑰呫傜敓浜庢箹鍖楅粍鍐堟禒姘淬傚浼犳笂婧愶紝鑷辜鐖卞ソ鍙ゅ吀璇楄瘝鍜岀編鏈備腑鍥...
  • 扩展阅读:闻一多说和做补充事例 ... 闻一多作为学者的品质 ... 闻一多被暗杀事件 ... 闻一多颁奖词50字 ... 纪念闻一多先生课文 ... 给闻一多的追悼会 ... 闻一多先生的短诗 ... 闻一多说和做的其他事例 ... 闻一多主要事迹简短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