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u7aef\u5348\u8282\u6709\u54ea\u4e9b\u4f20\u7edf\u4e60\u4fd7\uff1f

\u5403\u7cbd\u5b50
\u4e3a\u4e86\u7eaa\u5ff5\u4f1f\u5927\u7684\u7231\u56fd\u8bd7\u4eba\u5c48\u539f\uff0c\u4eba\u4eec\u5c06\u6bcf\u5e74\u7684\u519c\u5386\u4e94\u6708\u521d\u4e94\u5b9a\u4e3a\u7aef\u5348\u8282\u3002
\u4f20\u8bf4\u5c48\u539f\u6b7b\u540e\uff0c\u695a\u56fd\u767e\u59d3\u54c0\u75db\u5f02\u5e38\uff0c\u7eb7\u7eb7\u5230\u6c68\u7f57\u6c5f\u8fb9\u53bb\u51ed\u540a\u5c48\u539f\u3002\u4eba\u4eec\u62ff\u51fa\u996d\u56e2\u3001\u9e21\u86cb\u7b49\u98df\u7269\u6295\u5230\u6c5f\u91cc\uff0c\u53bb\u5582\u6c5f\u91cc\u7684\u9c7c\u9f99\u867e\u87f9\uff1b\u8001\u533b\u5e08\u8fd8\u628a\u96c4\u9ec4\u9152\u5012\u8fdb\u6c5f\u91cc\uff0c\u60f3\u8981\u9ebb\u9189\u6c5f\u4e2d\u7684\u86df\u9f99\u6c34\u517d\uff0c\u4ee5\u4fdd\u5168\u5c48\u539f\u7684\u8eab\u4f53\u3002\u540e\u6765\uff0c\u4eba\u4eec\u7528\u695d\uff08li\u00e0n\uff09\u6811\u53f6\u628a\u7c73\u996d\u5305\u8d77\u6765\uff0c\u5916\u9762\u7f20\u4e0a\u5f69\u4e1d\uff0c\u6162\u6162\u5c31\u6f14\u5316\u6210\u73b0\u5728\u4eba\u4eec\u6700\u559c\u6b22\u5403\u7684\u7cbd\u5b50\u5566\u3002\u6bcf\u5e74\u519c\u5386\u4e94\u6708\u521d\u4e94\uff0c\u4eba\u4eec\u7528\u9f99\u821f\u7ade\u6e21\u3001\u5403\u7cbd\u5b50\u3001\u559d\u96c4\u9ec4\u9152\u7b49\u98ce\u4fd7\uff0c\u6765\u6b22\u5ea6\u7aef\u5348\u8282\u3002
\u4f69\u9999\u56ca\uff08n\u00e1ng\uff09
\u7aef\u5348\u8282\u91cc\uff0c\u5927\u4eba\u4eec\u5e38\u5e38\u4f1a\u7ed9\u5c0f\u5b69\u5b50\u4f69\u6234\u9999\u56ca\uff0c\u6709\u907f\u90aa\u9a71\u761f\uff08w\u0113n\uff09\u4e4b\u610f\uff0c\u5b9e\u9645\u4e0a\u5c31\u662f\u7528\u4e8e\u895f\uff08j\u012bn\uff09\u5934\u70b9\u7f00\uff08zhu\u00ec\uff09\u7684\u88c5\u9970\u3002

\u9999\u56ca\uff0c\u5c31\u662f\u4ee5\u4e1d\u5e03\u7f1d\u5236\u7684\u5305\uff0c\u91cc\u9762\u4e00\u822c\u653e\u4e0a\u6731\u7802\u3001\u96c4\u9ec4\u3001\u9999\u836f\uff0c\u6234\u5728\u8eab\u4e0a\u80fd\u591f\u6e05\u9999\u56db\u6ea2\uff08y\u00ec\uff09\u3002\u5f53\u7136\uff0c\u9999\u56ca\u8fd8\u53ef\u4ee5\u505a\u6210\u5404\u79cd\u4e0d\u540c\u7684\u5f62\u72b6\uff0c\u6216\u7ed3\u6210\u4e00\u4e32\uff0c\u5f62\u5f62\u8272\u8272\uff0c\u73b2\u73d1\uff08l\u00edng l\u00f3ng\uff09\u53ef\u7231\u3002
\u5403\u4e94\u9ec4
\u5403\u4e94\u9ec4\u662f\u6c49\u65cf\u7684\u6c11\u95f4\u98ce\u4fd7\uff0c\u6d41\u884c\u4e8e\u6c5f\u5357\u7b49\u5730\u3002\u519c\u5386\u4e94\u6708\uff0c\u6c5f\u5357\u4eba\u79f0\u4e4b\u4e3a\u201c\u4e94\u9ec4\u6708\u201d\uff0c\u56e0\u4e3a\u8fd9\u4e2a\u65f6\u8282\u6709\u4e94\u79cd\u5e26\u201c\u9ec4\u201d\u97f3\u7684\u98df\u7269\u4e0a\u5e02\uff08\u9ec4\u9c7c\u3001\u9ec4\u9cdd\uff08sh\u00e0n\uff09\u3001\u9ec4\u74dc\u3001\u54b8\u86cb\u9ec4\u548c\u9ec4\u9152\uff09\u3002\u5728\u7aef\u5348\u8282\u7684\u4e2d\u5348\uff0c\u6c5f\u5357\u4eba\u5bb6\u90fd\u8981\u5403\u201c\u4e94\u9ec4\u9910\u201d\u2014\u2014\u4eba\u4eec\u628a\u4e94\u79cd\u5e26\u201c\u9ec4\u201d\u97f3\u7684\u98df\u7269\u6df7\u5728\u4e00\u8d77\uff0c\u505a\u6210\u7f8e\u5473\u4f73\u80b4\uff0c\u7279\u522b\u6709\u8da3\u5473\u3002

\u4e2d\u533b\u7406\u8bba\u8ba4\u4e3a\uff0c\u7aef\u5348\u8282\u6b63\u597d\u5728\u519c\u5386\u4e94\u6708\u521d\u4e94\uff0c\u662f\u4e00\u5e74\u4e2d\u9633\u6c14\u6700\u76db\u7684\u65f6\u5019\uff0c\u800c\u8fd9\u4e00\u5929\u7684\u4e2d\u5348\uff0c\u53c8\u662f\u4e00\u5929\u4e2d\u9633\u6c14\u6700\u76db\u7684\u65f6\u5019\uff0c\u6240\u4ee5\u5728\u8fd9\u4e2a\u65f6\u5019\u5403\u201c\u4e94\u9ec4\u9910\u201d\uff0c\u53ef\u4ee5\u805a\u96c6\u9633\u6c14\uff0c\u6291\u5236\uff08y\u00ec zh\u00ec\uff09\u75c5\u6c14\uff0c\u63d0\u5347\u7cbe\u529b\u3002
\u60ac\uff08xu\u00e1n\uff09\u827e\u53f6\u83d6\u84b2\uff08ch\u0101ng p\u00fa\uff09
\u6709\u6c11\u8c1a\uff08y\u00e0n\uff09\u8bf4\uff0c\u201c\u6e05\u660e\u63d2\u67f3\uff0c\u7aef\u5348\u63d2\u827e\u201d\u3002\u5728\u7aef\u5348\u8282\u7684\u65f6\u5019\uff0c\u63d2\u827e\u548c\u63d2\u83d6\u84b2\u662f\u975e\u5e38\u91cd\u8981\u7684\u8282\u4fd7\u3002\u5bb6\u5bb6\u90fd\u8981\u6253\u626b\u5ead\u9662\uff0c\u5c06\u83d6\u84b2\u548c\u827e\u6761\u63d2\u5728\u95e8\u7709\u4e0a\uff0c\u6216\u60ac\u6302\u5728\u5385\u5802\u4e2d\u3002\u8fd8\u53ef\u4ee5\u7528\u83d6\u84b2\u3001\u827e\u53f6\u3001\u69b4\u82b1\u3001\u849c\u5934\u3001\u9f99\u8239\u82b1\u7b49\uff0c\u5236\u6210\u4eba\u5f62\u6216\u864e\u5f62\u7684\u5305\u5305\uff0c\u79f0\u4e3a\u201c\u827e\u4eba\u201d\u201c\u827e\u864e\u201d\uff0c\u6216\u5236\u6210\u82b1\u73af\u548c\u4f69\u9970\uff08p\u00e8i sh\u00ec\uff09\u60ac\u6302\u8d77\u6765\u3002

\u827e\uff0c\u53c8\u540d\u5bb6\u827e\u3001\u827e\u84bf\uff08h\u0101o\uff09\uff0c\u5b83\u7684\u830e\u548c\u53f6\u90fd\u542b\u6709\u6325\u53d1\u6027\u82b3\u9999\u6cb9\uff0c\u4ea7\u751f\u51fa\u6765\u7684\u5947\u7279\u82b3\u9999\u53ef\u9a71\uff08q\u016b\uff09\u868a\u8747\u3001\u866b\u8681\uff0c\u8fd8\u80fd\u51c0\u5316\u7a7a\u6c14\u3002

\u83d6\u84b2\uff0c\u662f\u591a\u5e74\u6c34\u751f\u8349\u672c\u690d\u7269\uff0c\u5b83\u72ed\u957f\u7684\u53f6\u7247\u4e5f\u542b\u6709\u6325\u53d1\u6027\u82b3\u9999\u6cb9\uff0c\u662f\u63d0\u795e\u901a\u7a8d\uff08qi\u00e0o\uff09\u3001\u6740\u866b\u706d\u83cc\u7684\u597d\u836f\u6750\u3002

\u5728\u7aef\u5348\u8282\u91cc\uff0c\u4eba\u4eec\u63d2\u827e\u548c\u83d6\u84b2\u7684\u4e60\u4fd7\u5176\u5b9e\u662f\u6709\u5b9e\u9645\u529f\u6548\u7684\uff0c\u5c31\u662f\u9632\u75c5\u9a71\u866b\u3002\u6240\u4ee5\uff0c\u7aef\u5348\u8282\u4e5f\u53ef\u4ee5\u8bf4\u662f\u4eba\u4eec\u81ea\u53e4\u76f8\u4f20\u7684\u201c\u536b\u751f\u8282\u201d\u3002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东北三省)
清早要出门去郊外,野地或公园等地方散步,叫做“踏青”。折一些树枝或买些艾草回来, 系上各种颜色的葫芦挂在门沿和窗户上。纸葫芦原先是个人家自己做的,现在大多是买的。有的人家还会扎一些小小的笤秫,和葫芦挂在一起有扫除百病的含义。采回来的艾草(蒿子)放在水里用来洗脸。小孩子的手脚腕上带“五彩线”,是用红黄蓝绿黑白等颜色的细线拧在一起的。脖子上带着香包,花花绿绿各色式样的都有。除了吃粽子之外,还要吃茶叶蛋。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香包(艾叶做的小包,挂在脖子上),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很多人家纷纷把艾叶草挂在门前,祈求家人健康,还有避邪.驱蚊的效果。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李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浙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海南省)
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一般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在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县治城垣定安,五百年历史的明成化古城门洞内,仍有两个石阶叠架着两条鲜艳、修长、昂扬的龙舟。海岛先人,端午时节,扛起龙舟,奔向大河,挥汗于南渡江中竞渡……历史就从一个个古色端午,时光交错着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乡”之称的文昌,是宋庆龄的祖居地,临海傍河。自古以来,当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祈福求安。海南除了与内地相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水和洗草药澡。家在海南的小郑说,从小过端午,家里总会四处弥漫艾草香味。妈妈早早的在家门口悬挂艾草,晚上,烧了一大锅的艾草水,就着艾草,洗洗身子,说是这样,可以驱魔避邪,强身健体。小吴,家在海边,幼时,每逢端午,家里人都会带他到海边去洗龙水。百姓们认为,屈原先生早已当了龙神,洗洗 “龙水”,龙神会保佑孩童健康成长。自幼,海岛内的百姓,都相信,海浴——用海水擦眼,可以去眼疾;用海水洗身,可以去除皮肤疾病。滂海的澄迈县,为纪念这一特色民俗,每逢端午,都会在盈滨半岛举办“龙水节” 。海岛各地的人们老老少少,都纷纷来此一起“洗龙水” 。万人共泳,这一端午海面奇观,你看过么?端午,也是清明之后,海南人一家团聚的日子。据说,只要能够回家,岛上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回祖宅。祭祖、向父母请安、与兄弟姐妹戏耍。女人们,则早在半个月前就张罗着裹粽,到正日子,家家户户,送粽传平安,热闹非凡。海岛上的一年,就在粽子飘香、龙舟竞渡、龙水嬉戏中,进入了漫漫长夏。
安徽
安徽合肥:端午节插艾草招福驱邪
端午节到了,安徽合肥市民按照传统习俗,纷纷购买艾草插在门上以招福驱邪。合肥市淮河路上一个菜市场内,一位女士买了几枝艾草,正准备回家烧饭。她说,按照传统,端午节要把艾草挂在门上驱邪。在合肥市城隍庙市场的路边,家住郊区的王大爷推着辆三轮车卖艾草。他的艾草是从附近的山上采来,用别的草叶将几枝扎成整齐的一捆捆来卖,一块钱四捆,艾草散发着特殊的芳香,不时有人上前挑选购买。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羽状深裂,表面是绿色,叶被密生白色毛,茎叶均有特殊香气。中国古代以艾草为药,针灸的灸法,就是以艾草置于穴道上,进行烧灼治病。古人也因此认为艾草可以招福驱邪,中国古书中记载:“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古时认为端午节之后天气开始炎热,蚊虫滋生,易发传染病,因而在这一天以所谓“天中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等5种植物,来驱除各种毒害。
安徽歙县:端午节跳钟馗捉鬼
位于安徽南部的歙县每年端午节除了吃粽子、悬艾草、舞龙舟等风俗外,还有独具特色的跳钟馗施威捉鬼活动。钟馗小鬼们扛着“钟进士出巡”、“肃静”、“回避”的牌子,钟馗手持利剑,戴着破伞,还有小鬼捧酒钵等民俗表演。
据了解,跳钟馗是民间避邪驱鬼的方式之一。过去歙县许多村落端午节都有跳钟馗表演,钟馗出巡范围只限本村,村头路口、大街小巷都要巡到,以示驱鬼之彻底。事先准备接钟馗的人家,为了达到求神驱鬼的目的,将燃放鞭炮助威,在鞭炮声中,尘土四扬,气氛威严。有资料显示,在中国清代诗人的作品中就有端午吟咏钟馗的诗,也许是这时天气湿热人多病,瘟疫易流行,故请钟馗来驱邪捉鬼。
云南省
那边人过端午,吃花生、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花生是取其长生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
台湾
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④采茶、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同时也在门上挂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剑,蒲束扎的蒲龙。《帝京岁时纪胜》:“(端午)插蒲龙艾虎。”《清嘉录》卷五:“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头被认为是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蓬鞭相配,以赶却鬼祟。另外还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在湖南、浙江等地则采葛藤挂于门相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
与采药、采艾蒲等相联系的有蹋百草、斗百草等游戏,是古人往野外游艺之遗俗。后来发展成为插花等装饰艺术。
五毒图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
端午也以桃印为门饰。桃是民俗中驱鬼之物,源于神荼、郁垒之神话,以桃刻印,亦为祛攘之意。《续汉书·礼仪志》:“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后世的昧符、吉祥葫芦即源于此。《梦粱录》卷三:“士官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这是宋代之俗。《燕京岁时记》又记:“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葫芦,倒粘于门阑上,以泄毒气。”这是清代之俗。有的还在纸葫芦上垂丝穗、飘带等,更为好看,或在葫芦中剪出五毒形状,挂贴于门,亦表示将五毒之气泄尽之意,意为“倒灾葫芦”。
在唐代,专于五月五日午时于扬州扬子江心铸铜镜,以进贡皇帝,称为“天子镜”,这也是辟邪之意(见《唐国史补》)。所以后世多于门前挂镜驱邪。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 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 避黄巢, 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端午雨,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龙舟竞渡与祭祀屈原、曹娥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 《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 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一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100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市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如广东顺德龙舟上饰以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上绣对联、花草等,还有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的罗伞。一般龙舟没有这么多的装饰,多饰以各色三角旗、挂彩等。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元人王振鹏所绘),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如果是写实的,则可证古代龙船之精丽了。又如《点石斋画报·追踪屈子》绘芜湖龙船,也是龙头高昂,上有层楼。有的地区龙舟还存有古风,很精丽。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而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可见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妇女们平时是不出门的,如今也争着来看龙船,银钗耀日;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龙舟向着标飞快地驰近……近代的龙舟比赛也大抵相同,不过规程稍严格一些。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国际龙舟比赛,吸引了各国健儿。
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浙江余杭县龙舟,有的是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也有的是游船式竞渡。如《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浮吹以娱”,是划着龙船、摇船在水上奏乐、游玩。在《梦粱录》中记载南宋杭州“龙舟六只,戏于湖中”。湖上有龙舟,只是画舫游船的一部分。
唐、宋、元、明、清各代帝皇,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旧唐书》中记穆宗、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东京梦华录》卷七,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还有长之四十丈的大龙船。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又明代皇帝,在中南海紫光阁观龙舟,看御射监勇士跑马射箭。清代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乾隆、嘉庆帝等均往观看。
又有夜龙舟。在浙江武进,过去有夜龙舟,在四面挂起小灯以竞渡。四川五通桥从1982年起出现了夜龙舟,在舟上装电灯,配焰火,漂浮河灯,辉煌夺目。浙江少数地方还于水上设堆堆浮焰,让张灯结彩的龙舟从焰中穿过。
又有旱龙舟,是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如《南昌府志》载:“五月五日为旱龙舟,令数下人异(y6,共同拾东西)之,传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钱祈福,竞以爆竹辟除不祥。”浙江武义县,过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认为可除邪祟。另广东的佛山、东莞、信宜都有旱地划龙舟之俗,实际上是一种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佛山秋季秋色时的旱地龙舟最为壮观。又如《徽州府志》载:“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为之,袭画状似鳅,以十二人为神,载而游绪市。”另有把小型旱龙船给小儿做玩具的。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般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流传于广西北部桂林、临桂等地的龙船歌,在竞渡时由众桡手合唱,有人领呼,表现内容也多与龙舟、端午节俗有关,歌声宏远动人。《广西民间音乐选集》中收有临桂县(4龙船歌》组曲,如号子般的节奏鲜明、热烈,唱起来必定十分动人。

【端午节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6、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909840.html?si=4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二,迎涛神说。
三,龙的节日说。
四,恶日说。

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主要有:
1、吃粽子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
2、挂艾草
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
3、赛龙舟
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4、吃五毒饼
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5、斗百草
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6、收五毒
端午节时,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7、贴葫芦花
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古时人们会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包括“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8、点雄黄酒
在端午节还有点雄黄酒的习俗,会把酒在男孩的额头上写“王”字,在女孩的头上点五个点,人们认为,这样蚊虫苍蝇会被雄黄酒破解,驱邪避害。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过去端午节还有躲午的习俗,此种习俗源于一 种信仰,即:五月为“ 恶 月” ,瘟疮蔓延,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于是日将未满周岁的儿女带往 外婆家躲避,以逃脱灾祸,故称躲午。这无疑是古代科学不发达而产生的观念,因为五月酷暑将至,蚊虫滋 生,在没有医疗卫生设备的民间,容易发生传染病,遂给人们带来一种恐惧心理,于是产生躲午习俗,如今这一节日的一些古老习俗已经随着社会变迁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仍然流行 。

  • 绔崍浼犵粺椋庝織绔崍鑺鏈夊摢浜涗紶缁熼淇
    绛旓細5. 鏂楃櫨鑽夛細绔崍鑺傛湡闂达紝浜轰滑浼氱浉閭鍘婚儕澶栭噰鑽紝骞跺湪閲囪嵂閫斾腑鏂楄崏濞变箰銆傛父鎴忔椂锛屼袱浜哄悇鎸佷竴鑽夋垨鑺辫寧鐨勪袱绔紝鐩镐簰鎷夋壇锛屾柇鑰呬负杈撱傝繖涓娲诲姩閫愭笎婕斿彉鎴愪簡绔崍鑺傜殑浼犵粺涔犱織銆6. 鏀朵簲姣掞細绔崍鑺傛椂锛屽コ瀛╀細鍦ㄨ兏鍓嶄僵鎴寸被浼肩步瀛愮殑甯冭壓楗板搧锛岀О涓衡滅集瀛愨濓紝浠ラ┍閭伩鎭躲傜敺瀛╁垯浼氬湪棰堜笂鎸備竴涓懌鑺︼紝閲岄潰瑁...
  • 绔崍鑺鏈夊摢浜涔犱織?鏈夊摢浜涘瘬鎰?
    绛旓細绔崍鑺锛屾槸鎴戝浗鐨勪紶缁鑺傛棩涔嬩竴銆涔犱織涓昏鏈夛細鍒掗緳鑸熴佺キ榫欍侀噰鑽夎嵂銆佹寕鑹捐崏銆佹墦鍗堟椂姘淬佹礂鑽夎嵂姘淬佹嫓绁炵キ绁栥佹蹈榫欒垷姘淬佸悆榫欒垷楗侀绮藉瓙銆佹斁绾搁緳銆佹斁绾搁涪銆佹嫶浜旇壊涓濈嚎銆佷僵棣欏泭绛夌瓑锛岃繖浜涗笉鍚岀殑涔犱織瀵撴剰涔熶笉涓鏍凤紝涓嬮潰鎴戜滑灏变竴璧锋潵浜嗚В涓涓嬩竴浜涘父瑙佺殑涔犱織鍜屽瘬鎰忓惂~~1銆佸悆绮藉瓙銆傜步瀛愭槸涓浗浼犵粺鐨勮妭搴...
  • 绔崍鑺傜殑涔犱織鏄粈涔
    绛旓細✅2銆佸悆绮藉瓙 绔崍椋熺步锛屾槸绔崍鑺傜殑浼犵粺涔犱織銆傜步锛屼織绉扮步瀛愶紝涓昏鏉愭枡鏄朝绫炽侀鏂欙紝鐢ㄧ鍙讹紙鎴栨煀鍙躲佺皶鍙ゅ瓙鍙讹級鍖呰9鑰屾垚锛屽舰鐘跺鏍凤紝鏈夊皷瑙掔姸銆佹柟鐘剁瓑銆傛渶鍒濇槸鐢ㄦ潵鏄キ绁绁栧厛绁炵伒鐨勮础鍝併備紶璇村眻鍘熸鍚庯紝妤氬浗鐧惧鍝鐥涘紓甯革紝绾风悍娑屽埌姹ㄧ綏姹熻竟鍘诲嚟鍚婂眻鍘熴傛湁浣嶆笖澶嬁鍑轰负灞堝師鍑嗗鐨勯キ鍥侀浮铔嬬瓑椋熺墿...
  • 绔崍鑺傜殑涔犱織鏈変粈涔?
    绛旓細绔炴浮涔嬩範锛岀洓琛屼簬鍚淬佽秺銆佹銆傚叾瀹烇紝鈥滈緳鑸熺珵娓♀濇棭鍦ㄦ垬鍥芥椂浠e氨鏈変簡銆傚湪鎬ラ紦澹颁腑鍒掑埢鎴愰緳褰㈢殑鐙湪鑸燂紝鍋氱珵娓℃父鎴忥紝浠ュū绁炰笌涔愪汉锛屾槸绁华涓崐瀹楁暀鎬с佸崐濞变箰鎬х殑鑺傜洰銆傚悗鏉ワ紝璧涢緳鑸熼櫎绾康灞堝師涔嬪锛屽湪鍚勫湴浜轰滑杩樹粯浜堜簡涓嶅悓鐨勫瘬鎰忋2.绔崍椋熺步锛绔崍鑺鍚冪步瀛愶紝杩欐槸涓浗浜烘皯鐨勫張涓浼犵粺涔犱織銆傜步瀛愶紝...
  • 绔崍鑺傜殑涔犱織鏄粈涔?
    绛旓細绔崍鑺绠浠 鍐滃巻浜旀湀鍒濅簲,鏄腑鍥芥皯闂鐨勪紶缁鑺傛棩鈥斺旂鍗堣妭,瀹冩槸涓崕姘戞棌鍙よ佺殑浼犵粺鑺傛棩涔嬩竴銆傜鍗堜篃绉扮浜,绔槼銆傛澶,绔崍鑺傝繕鏈夎澶氬埆绉,濡:鍗堟棩鑺傘侀噸浜旇妭,浜旀湀鑺傘佹荡鍏拌妭銆佸コ鍎胯妭,澶╀腑鑺傘佸湴鑵娿佽瘲浜鸿妭銆侀緳鏃ョ瓑绛夈傝櫧鐒跺悕绉颁笉鍚,浣嗘讳綋涓婅,鍚勫湴浜烘皯杩囪妭鐨涔犱織杩樻槸鍚屽浜庡紓鐨勩 杩囩鍗堣妭,鏄腑鍥戒汉浜屽崈澶氬勾...
  • 绔崍鑺鏈夊摢浜涔犱織?
    绛旓細绔崍鑺備範淇 涓銆佸悆绮藉瓙 绮藉瓙浣滀负绁鐢ㄥ搧锛屾棭鍦ㄦ槬绉嬫椂鏈熷氨宸插嚭鐜帮紝鐜板湪杩囩鍗堝湪绮藉瓙涓婂鑺辩偣鏃堕棿锛屽畠鍒朵綔绮剧粏锛屽舰鐘跺悇寮傘傜步瀛愭槸绯背鍥㈠寘鎴愯嫢骞插舰鐘惰〃绀哄瘬鎰忓拰绁濈銆備富瑕佹湁绔瑰彾绮姐佽棨鏉$步銆佽嵎鍙剁步鍜屼簲鑹茬步锛屾瘡涓涓兘鍏呮弧浜嗙敎铚滅殑鏈熷緟銆備簩銆佽创瀵硅仈 璐村鑱旀槸鍙﹀涓椤圭鍗堣妭涔犱織锛屼竴鑸敤绾㈢焊鍐欎笂鍜岃皭鍙嬬埍...
  • 绔崍鑺鏈夊摢浜椋庝織涔犳儻?
    绛旓細1銆佸悆绮藉瓙锛氱步瀛愪篃鏄嵂鑶崇殑涓绉嶃傜朝绫冲叿鏈夌泭姘斿仴鑴俱佸紑鑳冩秷椋熺殑浣滅敤銆傜敤鏉ュ寘瑁圭步瀛愮殑绮藉彾鏇存湁璁茬┒銆傚寳鏂瑰ぇ澶氱敤鑺﹁媷鍙讹紝鍗楁柟澶氱敤绔瑰彾鍜岃嵎鍙躲2銆佹寕鑹惧彾鑿栬挷锛氱鍗堣繃鍚庯紝閭皵涓昏鏄箍鐑佺Ы娴婏紝鎵浠ヨ鑺抽鍖栨箍锛岃姵棣欏寲娴婏紝绔崍鑺傜殑涔犱織涓荤涓嶅紑鑺抽銆3銆佷僵鎴撮鍖咃細绔崍鑺備僵鎴撮鍥婏紝涓嶄絾鏈夐伩閭┍鐦熶箣鎰忥紝...
  • 绔崍鑺傜殑浼犵粺涔犱織?
    绛旓細💝💝绔崍鑺備紶缁熶範淇💝💝🌟涓銆佽禌榫欒垷🌟榫欒垷锛岄【鍚嶆濅箟锛屾槸褰技榫欑殑鑸广傝繖鑹樿埞鐨勮埞棣栧儚涓珮楂樼殑榫欏ご锛岃埞鑸峰拰鑸硅吂鍒嗗埆娑傛湁涓嶅悓鐨勯鑹层傞緳鐨勫ぇ灏忎笉鍚岋紝妗ㄦ暟涔熶笉鍚岋紝鏈夊叚瀵广佸崄浜屽銆佸崄涓冨銆佷簲鍗佷簩瀵广傚鍙傝禌鏂瑰紡鐩稿悓锛屽垯榫欒垷鐨勫昂瀵稿繀椤荤浉鍚屻傝嫢涓烘柊鑸...
  • 绔崍鑺閮芥湁浠涔涔犱織
    绛旓細绔崍鑺傛槸鎴戝浗娴佷紶鍗冨勾鐨勪紶缁鑺傛棩锛屾瘡鍒扮鍗堣妭锛屽ぇ瀹堕兘瑕佸悆绮藉瓙銆佽禌榫欒垷锛屼絾浣犵煡閬撶鍗堣妭鐨勭敱鏉ュ拰椋庝織閮芥槸濡備綍褰㈡垚鐨勫悧锛熸潵鍜屾垜涓璧风湅鐪嬪惂锛绔崍鑺傜殑涔犱織锛❤️‍🩹💛璧涢緳鑸❤️‍🩹💛榫欒垷锛岄【鍚嶆濅箟锛屾槸褰技榫欑殑鑸广傝繖鑹樿埞鐨...
  • 绔崍鑺傜殑涔犱織鏈夊摢浜?
    绛旓細绔崍鑺傜殑涔犱織锛1銆佸悆绮藉瓙锛氱鍗堣妭鍚冪步瀛愶紝杩欐槸涓浗浜烘皯鐨勫張涓浼犵粺涔犱織銆傜步瀛愶紝鍙堝彨鍋氣滆榛嶁濄佲滅瓛绮解濄傚叾鐢辨潵宸蹭箙锛岃姳鏍风箒澶氥傜鍗堣妭鐨勬棭鏅ㄥ瀹跺悆绮藉瓙绾康灞堝師锛屼竴鑸槸鍓嶄竴澶╂妸绮藉瓙鍖呭ソ锛屽湪澶滈棿鐓啛锛屾棭鏅ㄩ鐢ㄣ2銆佹偓鑹捐崏锛氭皯璋氳锛氣滄竻鏄庢彃鏌筹紝绔崍鎻掕壘鈥濄傚湪绔崍鑺傦紝浜轰滑鎶婃彃鑹惧拰鑿栬挷浣滀负閲嶈鍐呭...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