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来历和传说

\u7aef\u5348\u8282\u7684\u6765\u5386\u548c\u4e60\u4fd7\u662f\u4ec0\u4e48

\u7aef\u5348\u7684\u4e60\u4fd7\u3001\u6765\u5386\uff0c\u5403\u7cbd\u5b50\u7684\u8282\u65e5\u3002

\u7aef\u5348\u4e60\u4fd7\u4e3b\u8981\u6709\u6252\u9f99\u821f\u3001\u796d\u9f99\u3001\u91c7\u8349\u836f\u3001\u6302\u827e\u8349\u4e0e\u83d6\u84b2\u3001\u62dc\u795e\u796d\u7956\u3001\u6d17\u8349\u836f\u6c34\u3001\u6253\u5348\u65f6\u6c34\u3001\u6d78\u9f99\u821f\u6c34\u3001\u98df\u7cbd\u3001\u653e\u7eb8\u9e22\u3001\u7747\u9f99\u8239\u3001\u62f4\u4e94\u8272\u4e1d\u7ebf\u3001\u85b0\u82cd\u672f\u3001\u4f69\u9999\u56ca\u7b49\u7b49\u3002
\u7aef\u5348\u8282\u662f\u4e2d\u56fd\u6c11\u95f4\u5341\u5206\u76db\u884c\u7684\u6c11\u4fd7\u5927\u8282\uff0c\u8fc7\u7aef\u5348\u8282\uff0c\u662f\u4e2d\u534e\u6c11\u65cf\u81ea\u53e4\u4ee5\u6765\u7684\u4f20\u7edf\u4e60\u60ef\uff0c\u7531\u4e8e\u5730\u57df\u5e7f\u5927\uff0c\u52a0\u4e0a\u8bb8\u591a\u6545\u4e8b\u4f20\u8bf4\uff0c\u4e8e\u662f\u4e0d\u4ec5\u4ea7\u751f\u4e86\u4f17\u591a\u76f8\u5f02\u7684\u8282\u540d\uff0c\u800c\u4e14\u5404\u5730\u4e5f\u6709\u7740\u4e0d\u5c3d\u76f8\u540c\u7684\u4e60\u4fd7\u3002\u4ef2\u590f\u7aef\u5348\uff0c\u662f\u98de\u9f99\u5728\u5929\u7684\u5409\u65e5\uff0c\u4ee5\u6252\u9f99\u821f\u5f62\u5f0f\u796d\u9f99\u662f\u7aef\u5348\u8282\u7684\u91cd\u8981\u793c\u4fd7\u4e3b\u9898\uff0c\u6b64\u4fd7\u81f3\u4eca\u5728\u6211\u56fd\u5357\u65b9\u6cbf\u6d77\u4e00\u5e26\u4ecd\u76db\u884c\u3002\u6b64\u5916\u7531\u9634\u9633\u672f\u6570\u53ca\u5b63\u8282\u65f6\u4ee4\u4e5f\u884d\u751f\u51fa\u4e86\u4e00\u7cfb\u5217\u7684\u7aef\u5348\u4e60\u4fd7\u3002\u6839\u636e\u9634\u9633\u672f\u6570\uff0c\u5348\u4e3a\u9633\uff0c\u91cd\u5348\u4e3a\u81f3\u9633\u3002\u53e4\u4eba\u628a\u7aef\u5348\u65e5\u5348\u65f6\uff0c\u4e09\u5348\u76f8\u91cd\uff0c\u89c6\u4e3a\u6781\u9633\u65f6\u5206\uff0c\u6700\u80fd\u8f9f\u9634\u90aa\u3002\u53e4\u4eba\u8fd8\u628a\u7aef\u5348\u8fd9\u5929\u6b63\u597d\u9022\u4e0a\u590f\u81f3\u770b\u4f5c\u5409\u7965\u7684\u5e74\u4efd\uff0c\u79f0\u4e3a\u201c\u9f99\u82b1\u4f1a\u201d\uff0c\u6709\u201c\u5343\u8f7d\u96be\u9022\u9f99\u82b1\u4f1a\u201d\u4e4b\u8bf4\u3002\u590f\u5b63\u662f\u9634\u9633\u4e8c\u6c14\u76f8\u4e89\u7684\u65f6\u8282\uff0c\u9633\u52a8\u4e8e\u4e0a\u3001\u9634\u8feb\u4e8e\u4e0b\uff0c\u5348\u6708\u7eaf\u9633\u6b63\u6c14\uff0c\u4e3a\u9634\u90aa\u6240\u60e7\u3002\u590f\u5b63\u4e5f\u662f\u4e00\u4e2a\u9a71\u9664\u761f\u75ab\u7684\u5b63\u5ea6\uff0c\u4ef2\u590f\u7aef\u5348\u9633\u6c14\u65fa\u76db\uff0c\u4e07\u7269\u81f3\u6b64\u7686\u76db\uff0c\u662f\u8349\u836f\u4e00\u5e74\u91cc\u836f\u6027\u6700\u5f3a\u7684\u4e00\u5929\uff0c\u7aef\u5348\u8fd9\u5929\u91c7\u7684\u8349\u836f\u795b\u75c5\u9632\u75ab\u6700\u4e3a\u7075\u9a8c\u3001\u6709\u6548\u3002\u7531\u4e8e\u7aef\u5348\u65e5\u5929\u5730\u7eaf\u9633\u6b63\u6c14\u6c47\u805a\u6700\u5229\u8f9f\u9634\u90aa\u4ee5\u53ca\u8fd9\u5929\u7684\u8349\u836f\u795e\u5947\u7279\u6027\uff0c\u56e0\u6b64\u81ea\u53e4\u4f20\u627f\u4e0b\u6765\u7684\u5f88\u591a\u7aef\u5348\u4e60\u4fd7\u90fd\u6709\u8f9f\u9634\u90aa\u4e0e\u795b\u75c5\u9632\u75ab\u5185\u5bb9\uff0c\u5982\u6302\u827e\u8349\u3001\u5348\u65f6\u6c34\u3001\u6d78\u9f99\u821f\u6c34\u3001\u62f4\u4e94\u8272\u4e1d\u7ebf\u8f9f\u90aa\u4ee5\u53ca\u6d17\u8349\u836f\u6c34\u3001\u85b0\u82cd\u672f\u795b\u75c5\u9632\u75ab\u7b49\u7b49\u4e60\u4fd7\u3002
\u7aef\u5348\u8282\uff0c\u672c\u662f\u5357\u65b9\u5434\u8d8a\u5148\u6c11\u521b\u7acb\u7528\u4e8e\u62dc\u796d\u9f99\u7956\u3001\u7948\u798f\u8f9f\u90aa\u7684\u8282\u65e5\u3002\u56e0\u4f20\u8bf4\u6218\u56fd\u65f6\u671f\u7684\u695a\u56fd\u8bd7\u4eba\u5c48\u539f\u5728\u4e94\u6708\u4e94\u65e5\u8df3\u6c68\u7f57\u6c5f\u81ea\u5c3d\uff0c\u540e\u6765\u4eba\u4eec\u4ea6\u5c06\u7aef\u5348\u8282\u4f5c\u4e3a\u7eaa\u5ff5\u5c48\u539f\u7684\u8282\u65e5\uff1b\u4e5f\u6709\u7eaa\u5ff5\u4f0d\u5b50\u80e5\u3001\u66f9\u5a25\u53ca\u4ecb\u5b50\u63a8\u7b49\u8bf4\u6cd5\u3002\u603b\u7684\u6765\u8bf4\uff0c\u7aef\u5348\u8282\u8d77\u6e90\u4e8e\u4e0a\u53e4\u5148\u6c11\u62e9\u201c\u98de\u9f99\u5728\u5929\u201d\u5409\u65e5\u62dc\u796d\u9f99\u7956\u3001\u7948\u798f\u8f9f\u90aa\uff0c\u6ce8\u5165\u590f\u5b63\u65f6\u4ee4\u201c\u795b\u75c5\u9632\u75ab"\u98ce\u5c1a\uff1b\u628a\u7aef\u5348\u89c6\u4e3a\u201c\u6076\u6708\u6076\u65e5\u201d\u8d77\u4e8e\u5317\u65b9\u4e2d\u539f\uff0c\u9644\u4f1a\u7eaa\u5ff5\u5c48\u539f\u7b49\u5386\u53f2\u4eba\u7269\u7eaa\u5ff5\u5185\u5bb9\u3002
\u76f8\u4f20\uff0c\u5c48\u539f\u5021\u5bfc\u4e3e\u8d24\u6388\u80fd\uff0c\u5bcc\u56fd\u5f3a\u5175\uff0c\u529b\u4e3b\u8054\u9f50\u6297\u79e6\uff0c\u906d\u5230\u8d35\u65cf\u5b50\u5170\u7b49\u4eba\u7684\u5f3a\u70c8\u53cd\u5bf9\uff0c\u5c48\u539f\u906d\u8c17\u53bb\u804c\uff0c\u88ab\u8d76\u51fa\u90fd\u57ce\uff0c\u6d41\u653e\u5230\u6c85\u3001\u6e58\u6d41\u57df\u3002\u4ed6\u5728\u6d41\u653e\u4e2d\uff0c\u5199\u4e0b\u4e86\u5fe7\u56fd\u5fe7\u6c11\u7684\u300a\u79bb\u9a9a\u300b\u3001\u300a\u5929\u95ee\u300b\u3001\u300a\u4e5d\u6b4c\u300b\u7b49\u8bd7\u7bc7\u3002\u516c\u5143\u524d278\u5e74\uff0c\u79e6\u519b\u653b\u7834\u695a\u56fd\u4eac\u90fd\uff0c\u5c48\u539f\u773c\u770b\u81ea\u5df1\u7684\u7956\u56fd\u88ab\u4fb5\u7565\uff0c\u5fc3\u5982\u5200\u5272\uff0c\u4f46\u662f\u59cb\u7ec8\u4e0d\u5fcd\u820d\u5f03\u81ea\u5df1\u7684\u7956\u56fd\uff0c\u4e8e\u4e94\u6708\u4e94\u65e5\uff0c\u5728\u5199\u4e0b\u4e86\u7edd\u7b14\u4f5c\u300a\u6000\u6c99\u300b\u4e4b\u540e\uff0c\u62b1\u77f3\u6295\u6c68\u7f57\u6c5f\u81ea\u5c3d\uff0c\u4ee5\u81ea\u5df1\u7684\u751f\u547d\u8c31\u5199\u4e86\u4e00\u66f2\u58ee\u4e3d\u7684\u7231\u56fd\u4e3b\u4e49\u4e50\u7ae0\u3002\u5c48\u539f\u6295\u6c5f\u540e\uff0c\u5f53\u5730\u767e\u59d3\u95fb\u8baf\u9a6c\u4e0a\u5212\u8239\u635e\u6551......\u4f46\u5374\u518d\u4e5f\u6ca1\u6709\u635e\u5230\u5c48\u539f\u7684\u5c38\u4f53\u3002\u4e3a\u4e86\u5bc4\u6258\u54c0\u601d\uff0c\u4eba\u4eec\u8361\u821f\u6c5f\u6cb3\u4e4b\u4e0a\uff0c\u6b64\u540e\u624d\u9010\u6e10\u53d1\u5c55\u6210\u4e3a\u9f99\u821f\u7ade\u8d5b\u3002\u767e\u59d3\u4eec\u53c8\u6015\u6c5f\u6cb3\u91cc\u7684\u9c7c\u5403\u6389\u4ed6\u7684\u8eab\u4f53\uff0c\u5c31\u7eb7\u7eb7\u56de\u5bb6\u62ff\u6765\u7c73\u56e2\u6295\u5165\u6c5f\u4e2d\uff0c\u4ee5\u514d\u9c7c\u867e\u7cdf\u8e4b\u5c48\u539f\u7684\u5c38\u4f53\uff0c\u540e\u6765\u5c31\u6210\u4e86\u5403\u7cbd\u5b50\u7684\u4e60\u4fd7\u3002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影响最深的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一,源于纪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五月初五日屈原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的拿饭和雄黄酒洒入江中,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二,源于纪念伍子胥

关于端午的由来,如果从时间和史籍上考证,则首推纪念伍子胥说。伍子胥,名员,春秋时期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吴王死后伍子胥建议其子夫差灭越国,可夫差不听后又听信谗言将伍子胥赐死,将于五月五日投入江中。

端午的主要习俗:赛龙舟、食粽、佩香囊、悬艾叶菖蒲。

扩展资料: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

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端午节简介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被大家熟悉的端午节活动有:吃粽子、裹粽子、吃鸭蛋、赛龙舟、 描雄黄、插艾草、戴香包、登高、挂葫芦、包粽子。
  [编辑本段]【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屈原
  中国的端午节最先是屈原出现之前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节日。因为在长江一带至今有“端午水”一说,也就是在端午节前后会有大暴雨导致的洪水。古人认为洪水是河神发怒的结果,为防止端午大水把秧苗什么的冲走,举行的一列祭祀活动,希望河神高兴,五谷丰登。加上这时候一般是农耕的犁田、插秧季节,经常要在水里泡着,喝黄酒能有效去除风湿,相传黄酒是神仙赐予的酒,慢慢的也就形成了这段时间喝黄酒的习惯。这些并不是纪念屈原才形成的,也就是在屈原投江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端午节这一说法,屈原投江更加让人们记住了这一天,也增加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庆祝方式。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当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夏至,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的称号。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编辑本段]【端午节习俗】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艾蒿、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雄黄本属矿物, 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 并洒墙壁问, 以法诸毒。流传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佰,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时左右, 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编辑本段]传说中的钟馗
  钟 馗(右图为动画形象)
  名字: 馗哥
  魔法: 据说是中国古代诸神中形象最为丑陋的一位。并且总是与阴间恶鬼相伴为伍。但人们并未因此而厌弃他。每到年节喜庆日子,人们都要张挂他的画像镇鬼祛邪。这种风俗远自唐朝持续至今,一千多年,从未间断。
  [编辑本段]【端午节各地风俗】
  端午节是我国非常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各地有很多不同的习俗和习惯来过这个节日,大家通过各种方法祈求安和,避邪保平安。
  安徽
  安徽合肥:端午节插艾草招福驱邪
  端午节到了,安徽合肥市民按照传统习俗,纷纷购买艾草插在门上以招福驱邪。合肥市淮河路上一个菜市场内,一位女士买了几枝艾草,正准备回家烧饭。她说,按照传统,端午节要把艾草挂在门上驱邪。在合肥市城隍庙市场的路边,家住郊区的王大爷推着辆三轮车卖艾草。他的艾草是从附近的山上采来,用别的草叶将几枝扎成整齐的一捆捆来卖,一块钱四捆,艾草散发着特殊的芳香,不时有人上前挑选购买。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羽状深裂,表面是绿色,叶被密生白色毛,茎叶均有特殊香气。中国古代以艾草为药,针灸的灸法,就是以艾草置于穴道上,进行烧灼治病。古人也因此认为艾草可以招福驱邪,中国古书中记载:“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古时认为端午节之后天气开始炎热,蚊虫滋生,易发传染病,因而在这一天以所谓“天中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等5种植物,来驱除各种毒害。
  安徽歙县:端午节跳钟馗捉鬼
  位于安徽南部的歙县每年端午节除了吃粽子、悬艾草、舞龙舟等风俗外,还有独具特色的跳钟馗施威捉鬼活动。钟馗小鬼们扛着“钟进士出巡”、“肃静”、“回避”的牌子,钟馗手持利剑,戴着破伞,还有小鬼捧酒钵等民俗表演。
  据了解,跳钟馗是民间避邪驱鬼的方式之一。过去歙县许多村落端午节都有跳钟馗表演,钟馗出巡范围只限本村,村头路口、大街小巷都要巡到,以示驱鬼之彻底。事先准备接钟馗的人家,为了达到求神驱鬼的目的,将燃放鞭炮助威,在鞭炮声中,尘土四扬,气氛威严。有资料显示,在中国清代诗人的作品中就有端午吟咏钟馗的诗,也许是这时天气湿热人多病,瘟疫易流行,故请钟馗来驱邪捉鬼。
  河北
  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
  山东及东北
  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五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山西
  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
  江苏
  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黄玉一块,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
  四川
  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
  广东
  每年端午节前后,不少父母都有带着小孩到江边浸泡“龙舟水”的习惯,以祈福孩子身体健康,快快长大。
  台湾
  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云南
  那边人过端午,吃花生、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花生是取其长生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
  浙江
  习惯吃粽子,撞煮熟的鸭蛋。
  普遍
  带葫芦:端午节带葫芦是历来的风俗,小孩、成人佩带葫芦,有避邪驱瘟之意。佩带传统文化寓意"福禄"的葫芦,可以化戾气为平和,增强福缘气场。
  当然还有比较普遍的就是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赛龙舟啦,这些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端午节习俗。
  [编辑本段]【端午节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编辑本段]【端午节之争】

  江陵端午祭

  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似乎给中韩端午节之争画上了句号,但是中国端午是否继续申遗和这背后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则远未结束。
  其实,韩国江陵端午祭与我国端午节不是一回事,韩国申遗成功后,我国的端午节仍可申遗。因此,不存在两国的申遗之争,以及韩国“胜出”的概念。
  韩国申遗成功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他们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

  中国端午节

  继4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遗程序。该项目已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目前“端午申遗”已进入初评阶段。本次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汩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申报材料由三省联合“打包”。2008年10月,受文化部委托,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据悉,以上三省四地的“端午习俗”,已于2006年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5年韩国“端午祭”的成功申办不会给中国端午节的申办带来影响。因为韩国申报“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话是“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从酿制神酒开始,民俗活动包括官奴假面戏、农乐竞赛、鹤山奥道戴歌谣、拔河、摔跤、荡秋千、汉诗创作比赛、射箭、投壶等,多为民众娱乐活动;而中国端午节主要是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为主,民俗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儿童戴荷包、五毒兜兜等,意在驱毒辟邪。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有着一套完整的、与中国端午节既有关联性又有差异性的民俗活动。而且“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具有“共享性”,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先后批准了“伊拉克木卡姆”和“阿塞拜疆木卡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前年中国申报的“新疆木卡姆”也再次得到了批准。
  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龙舟竞渡等,各地活动略有不同,尤以湖北省秭归县、黄石市更具典型性。这也是为什么“端午申遗”工作以湖北为主体的原因。按照相关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允许向联合国申报一个“非遗”项目,端午节在2008年首次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也是我国去年惟一的世界“申遗”项目。此前,我国的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等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先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端午节姓"屈"姓"伍"?

  端午节姓“伍”还是姓“屈”?苏州“端午公祭”引发节日起源之争
  农历5月初五的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大家以前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其实在江浙地区端午节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今年年初,“伍子胥起源说”的苏州端午节进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今年端午,苏州将正式举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动,此次大型公祭又一次把端午节的“伍子胥”与“屈原”之争推进人们视线。
  著名文化学者和作词作曲家申宝峰表示,端午姓“伍”姓“屈”不是关键,中国民俗的“文化共享”才是最重要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且被国人普遍接受的情况下,再来颠覆此种共识难免遭致非议。作为一种民俗,端午节自产生以来的二千多年间已经在国人心目中定格成一种文化符号,因为与屈原结缘,人们习惯上就将其称为诗人节。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纪念屈原,不仅是为了缅怀屈原的爱国情怀,也是在表达对他为中国文化作出的杰出贡献的追思念想。每到端午,国人就会记起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是联合国确认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并由此追怀他高尚的人格: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对百姓怀抱的深切同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对理想的不懈追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苏州端午大型公祭“伍子胥”
  5月31日,是农历5月初五的端午节,在苏州古胥门外的百花洲广场,苏州将在这里举行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同时举行伍子胥的祭祀活动,胥门至今仍完好保存有2500多年前伍子胥修筑的古城墙。目前,公祭的各项内容正在进一步确定中。
  苏州市沧浪区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介绍道,“这次公祭除了读祭文、表演歌舞、划龙舟等内容外,还将在现场展示苏州人过端午节的情况。今年是苏州端午节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项目第一年,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它,使端午节向世界文化遗产靠近。”
  伍子胥是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据史料记载,吴王夫差因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伍子胥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东城门上,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令把伍子胥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为纪念伍子胥,苏州民间后来自发在端午节形成了一系列的民俗活动。
  去年7月份,国家文化部启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工作后,苏州专家提议,苏州应该把端午节申报上去,因为有确凿记载证明,端午节是起源吴越之地,是人们为了纪念苏州建城鼻祖伍子胥而形成的节日。
  今年年初,文化部公布名单,全国1315个申报项目中,已经遴选出了第一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苏州申报的20多个项目中有16个入选,端午节就在其中。在申报的榜单上,“苏州端午习俗”还是苏州单独提出的申请。

  端午节一共曾纪念5个人

  不过,关于端午起源说的争议一直都没有停息过。著名学者闻一多经过详尽考证,认为端午节是四五千年前古代南方吴越族举行图腾祭的一个节日。春秋末期,以吴地为中心,将祭伍子胥活动与原有习俗结合起来。
  苏州科技大学历史系教授戈春源说,加上伍子胥,中国的端午一共曾纪念5个人:东汉的曹蛾被后人以孝女铭记;广西的陈临因爱戴黎民百姓,当地人民为纪念他而过端午节;越王勾践也最早提出以划龙舟来操练水兵;再有就是屈原,他是联合国确认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因为千年来,屈原名气太大,人们渐渐把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苏州应是端午节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赋予端午节纪念意义的人物首推伍子胥,而不是屈原,两者要相差二百年左右”,戈春源说,戈教授认为,龙舟竞渡起源于纪念伍子胥,他的主要依据是,东汉邯郸淳在《曹娥碑》上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浙江上虞人民要迎涛而上,迎接“伍君”,而所谓的“伍君”便是伍子胥。
  可是湖南汨罗市也在争取申报端午项目,该市文化局副局长徐蔚明强调说:“端午最早起源于苏州,并不意味着申遗胜算就最大。屈原的影响深远不可忽略,后者作为第一个世界文化名人,把这个民族节日献给屈原是历史的选择,是应学者强烈的呼应,也代表着人民的心声。”
  徐蔚明同时还兼任屈原祠的馆长,据他介绍,根据《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目前“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湖北省秭归县)、“ 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湖南省汨罗市)和“ 苏州端午习俗”( 江苏省苏州市)都进入了该名单。

  专家:姓“伍”姓“屈”不是关键

  文化学家申宝峰说“其实这次苏州公祭对于全国过端午节都应该是一个启示和提醒,告诉国人别忘记自己的传统节日和先人留下的宝贵民族精神。”戈春源教授指出,其实,现在没有必要太去计较端午节到底起源于哪里,最重要的是如何继承和发扬下去。只是希望礼仪能够稍微简单一些,让市民参与的范围能够尽量大一些。
  对于苏州端午节进入到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时,苏州市市文广局局长高福民曾表示,虽然该市申报的项目中,已有16项被列入推荐名录,但申报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在于更好地保护、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譬如,苏州市的申报项目中,还有七夕节、同中秋节相关的虎丘曲会等民俗类项目。
  就此,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萧放指出,端午不管姓“伍”还是姓“屈”,多些“鲶鱼效应”有助于让更多人了解端午。萧放教授认为,端午无论是为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从争相申遗的现象来看都是一种好事,对老百姓来说,依照所在地的习俗过节,是件贴心的事。它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端午的来龙去脉,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萧放表示,“苏州和湖南争相为端午申遗,这不是一种单纯竞争,它使参与城的人民有种自豪感,背后的根本精神是中国民俗的‘文化共享’,这才是最重要的。”
  [编辑本段]【端午节食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节日起源:
  端午节起源说法众多,一般有纪念屈原、伍子胥和曹娥的说法,但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1、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说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孝女曹娥说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习俗: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挂艾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采药:
  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采茶、制凉茶:
  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挂艾草、菖蒲、榕枝: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也有地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躲端午:
  是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端午雨:
  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划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采杂药。”。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跳钟馗:
  跳钟馗、闹钟馗: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2.悬挂钟馗画。最早的钟馗画,据说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据北宋沈括《梦溪补笔谈》记载:唐明皇患疾近一月,忽梦二鬼。小鬼窃得皇上玉笛及杨贵妃之紫香囊奔逃,大鬼乃捉小鬼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大鬼道:“臣为钟馗,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唐明皇醒后,即病愈,便召画工吴道子,嘱其按梦中情景画钟馗捉鬼图,道子挥笔即成,明皇见后,竟与所梦一模一样,惊叹不已。后来,钟馗画渐渐走入民间,绘制钟馗画大都作于五月端午节这一天,或者端午节的前后几天。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斗草:
  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物原》云:“始于汉武”。据梁朝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年华记丽》:“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
  南北朝时称“踏百草”,唐代称“斗草”或“斗百草”。《刘宾客嘉话》云:“唐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宋代扩展至平日随时可斗。历代文人作品中对此多有描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群婴斗草图》,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壑旁、田埂等处。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种子,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其他习俗:
  端午有射箭之戏,《金史·礼志》:“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发鼓以助其气。”至明代,是把鸟雀贮于葫芦中射之。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
  此外,北京还有游天坛风俗。《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日避毒也。过午后,走马坛之墙下。无江城系丝段角黍俗,而亦为角黍。无竞渡俗,亦竞游耍。”上海还有钟馗赛会,由一男子饰成钟馗,手挥宝剑,前举一纸糊蝙蝠,作“喝福来迟”状;跟随全副仪仗,穿行街市,以作驱祟。另外端午期间还有马戏、抢鸭活动。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诗选: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来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习俗:全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台湾省)

台湾地处亚热带,早期来自大陆的移民多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死于瘴疠时疫者,时有所闻。因此,端午这个以驱疾避疫为基本精神的节日,便显得格外重要。

前清时期的端午习俗,可以王瑛曾的《重修凤山县志》(十七六四年)卷三附录中的记述为代表:五月五日清晨,燃稻梗一束,向室隅熏之,用楮钱送于路旁,名日送蚊。门楣悬蒲艾兼插禾稗,谓可避蚊蚋;榕一枝,谓老而弥健。彼此以西瓜、角黍相馈遗。好事者于海口浅处,用钱或布为标,三皮渔般争相夺取,胜者鸣锣喝采,号日斗龙舟。午为小儿女结五采缕,男系左腕,女系右腕,名日神炼。

民间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插艾、榕能使身体强健。俗话说“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私塾里的学生,照例要在端什节送红包给先生作谢礼,先生则以一把扇子作为回礼。

铃木清一郎的《台湾旧惯冠婚葬祭年中行事》(一九三四年)记载,丧期中的家庭,端午节不包粽子,而是由亲友赠送,称之为“送节”。丧家则以糖做为回礼。而农家把称为“福金”的金纸来在竹竿上,插在间,据说可以防害而获丰收。有些地方在端午节有作“咸茶”的习俗,就是用盐来腌紫苏叶和蕃石榴叶,据说可以当药茶,清除一切毒气。

日治时代的屏东县佳冬乡,还有在端午节这天打石战的习俗。石战在佳冬地区已流传了数百年,每年到了端午节前几天,众人纷纷拳擦掌,准备打场硬仗。石战以村落为单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男人在“前线”掷石作战。妇女则在后方负责运送石头。单况泪烈时,动辄造成伤亡。战胜的一方可至战败的村子大肆吃喝一番。战败的村民则落荒而逃。若不幸被对方俘虏了,会被强迫脱裤处罚,当众羞辱一番。这项奇特的习俗,据说可保一整年好运,所以佳冬人乐此不疲。但是因为石战常造成严重的伤亡,再加上地方政府一再的禁止,遂在日治末期逐渐式微。

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最富传奇色彩的午时水,则来自大甲镇砧山上的剑井。传说井是当年郑成功插剑祷泉的地点,而自又相传鎑砧山盛产各种灵药仙草,于是剑井午时水的功效便被传说得神奇无比。每年端午节,剑井旁边争没午时水的人总是挤得密不通风。据说端午节正午对着井中仔细观看,还可以看见郑成功的那把影。而看见剑影的人,这一年一定无灾厄。

划龙舟,台湾称为“扒龙船”。据《民俗台湾》一卷六号上记载,日据时代士林的端午龙舟的习俗如下:自五月初一起,就先到水边“迎水神”。初五正午,即敲响锣鼓,扛起龙舟到河岸,途都有居民烧香礼拜。俗语说:“五月五。龙船鼓,满街路”。表示欢迎,称为“接龙船”。赛过龙,还要于初十“送水神”,并举行“谢江”的仪式。

台中南屯的头店,自清朝中叶,就有在开春后,穿木醒穿山甲的习俗。光复后,这个习俗固定在每年的端什节举行。犁头店在清朝,是台中最繁荣的地区,据说,这是因为当地位居穿七甲穴的缘故。所以,当地居民每年端午都会穿上木屐,来回重踏地面,以期用巨大的声响震醒穿山甲。目前,这项习俗已改采趣味竞赛的型式。由四个人自组一队,穿上两条长木皮钉成的环木屐竞走。卡卡的木屐声,确也震醒了犁头店居民们怀旧的情绪。

在节日食俗方面,台湾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长。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台式的粽子制法分为南北两种。北部作法是米漏泡于水中,沥干后用油炒香,并君入五香粉、胡椒粉、酱油等调味料。将米蒸熟后再用竹叶包裹填馅,再一次使人味。也有人宜接用油将米粒炒至半熟,包裹真馅后蒸食。南部的作法是用纯白糯米漏泡后加肉馅,以绿竹叶包裹,水煮至熟透。因为制作方式有别,所以南北两地的粽子也风味各异。北部的粽子有浓郁的五香胡椒味,南部的肉粽则带有淡淡的竹叶清春,各特色。料的内容则有猪肉、香菇、虾米、花生、咸蛋黄、红葱头、栗子、蚝干等,随个人喜好增添。

苗栗地区的客家人过端午,也吃茄子及长豆、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子固然是取其长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吃长豆是为不被蛇咬(因长豆形状像蛇)。吃茄子则可预防蚊子咬(茄子客语叫做“吊菜”,而“咬”,土音为“ㄉ一ㄠ”,取其谐音)。

  • 绔崍鑺傜殑鏉ュ巻鍜椋庝織500瀛
    绛旓細鍏朵富瑕佺悊鐢辨槸锛(涓)绔崍鑺涓や釜鏈涓昏鐨勬椿鍔ㄥ悆绮藉瓙鍜岀珵娓★紝閮戒笌榫欑浉鍏炽傜步瀛愭姇鍏ユ按閲屽父琚殜榫欐墍绐冿紝鑰岀珵娓″垯鐢ㄧ殑鏄緳鑸熴(浜)绔炴浮涓庡彜浠e惔瓒婂湴鏂圭殑鍏崇郴灏ゆ繁锛屽喌涓斿惔瓒婄櫨濮撹繕鏈夋柇鍙戠汗韬滀互鍍忛緳瀛愨鐨勪範淇銆(涓)鍙や唬浜旀湀鍒濅簲鏃ユ湁鐢ㄢ滀簲褰╀笣绯昏噦鈥濈殑姘戦棿椋庝織锛岃繖搴斿綋鏄滃儚榫欏瓙鈥濈殑绾硅韩涔犱織鐨勯仐杩广傚洓...
  • 绔崍鑺傜殑鏉ュ巻鍜屼範淇鏄粈涔?
    绛旓細绔崍鑺傜殑涔犱織 1銆佽禌榫欒垷 璧涢緳鑸熸槸绔崍鑺傛渶閲嶈鐨勪範淇椼傜浉浼犳鍥界埍鍥借瘲浜哄眻鍘熸鍚庯紝妤氬浗浜烘皯涓嶈垗浠栫殑姝诲幓锛屽垝鐫鑸硅拷璧剁潃鍘绘晳浠栵紝鐩磋嚦鍒掑埌娲炲涵婀栵紝鍚屾椂浜轰滑涔熷笇鏈涢氳繃鍒掗緳鑸熺殑鏂瑰紡锛岄┍鏁f渤涓殑楸艰櫨锛屼互鍏嶅眻鍘熺殑灏镐綋鍙楀埌楸肩殑浼ゅ銆2銆佸悆绮藉瓙 澶у鏁颁汉锛屽湪绔崍鑺傝繖澶╅兘浼氬悆绮藉瓙锛屾垨涔版垨鑷繁鍋氾紝鍑犱箮绮藉瓙涔...
  • 绔崍鑺傜殑鏉ュ巻鍜屼範淇
    绛旓細鍑哄湡闄跺櫒涓婄殑绾归グ鍜屽巻鍙蹭紶璇寸ず鏄庯紝浠栦滑鏈夋柇鍙戠汗韬殑涔犱織锛岀敓娲讳簬姘翠埂锛岃嚜姣旀槸榫欑殑瀛愬瓩銆傚叾鐢熶骇宸ュ叿锛屽ぇ閲忕殑杩樻槸鐭冲櫒锛屼篃鏈夐摬銆佸嚳绛夊皬浠剁殑闈掗摐鍣ㄣ備綔涓虹敓娲荤敤鍝佺殑鍧涘潧缃愮綈涓紝鐑х叜椋熺墿鐨勫嵃绾归櫠榧庢槸浠栦滑鎵鐗规湁鐨勶紝鏄粬浠棌缇ょ殑鏍囧織涔嬩竴銆傜洿鍒扮Е姹夋椂浠e皻鏈夌櫨瓒婁汉锛绔崍鑺灏辨槸浠栦滑鍒涚珛鐢ㄤ簬绁鐨勮妭鏃ャ傚湪鏁...
  • 绔崍鑺傜殑鏉ュ巻鍜屼範淇鏄粈涔?
    绛旓細绔崍鑺傜殑涔犱織 1銆佽禌榫欒垷璧涢緳鑸熸槸绔崍鑺傜殑涓昏涔犱織銆傜浉浼犺捣婧愪簬鍙ゆ椂妤氬浗浜哄洜鑸嶄笉寰楄搐鑷e眻鍘熸姇姹熸鍘伙紝璁稿浜哄垝鑸硅拷璧舵嫰鏁戯紝浠栦滑浜夊厛鎭愬悗锛岃拷鑷虫礊搴箹鏃朵笉瑙佽釜杩广備箣鍚庢瘡骞翠簲鏈堜簲鏃ラ兘浼氬垝榫欒垷浠ョ邯蹇典箣锛屽熷垝榫欒垷椹辨暎姹熶腑涔嬮奔锛屼互鍏嶉奔鍚冩帀灞堝師鐨勮韩浣撱傚浠婅禌榫欒垷鐨勪範淇楀湪涓浗鍗楁柟鍦板尯鏅亶瀛樺湪锛屽湪鍖楁柟闈犺繎娌...
  • 绔崍鑺傜殑鏉ュ巻50瀛
    绛旓細绔崍鑺锛屾渶鍒濇槸涓婂彜鍏堟皯浠ラ緳鑸熺珵娓″舰寮忕キ绁榫欑鐨勮妭鏃ャ傚洜浼犺鎴樺浗鏃舵湡鐨勬鍥借瘲浜哄眻鍘熷湪绔崍鎶辩煶璺虫报缃楁睙鑷敖锛屽悗鏉ヤ汉浠害灏嗙鍗堣妭浣滀负绾康灞堝師鐨勮妭鏃ャ
  • 绔崍鑺傜殑鐢辨潵鍜岄淇
    绛旓細鐧惧浠張鎬曟睙娌抽噷鐨勯奔鍚冩帀浠栫殑韬綋锛屽氨绾风悍鍥炲鎷挎潵绫冲洟鎶曞叆姹熶腑锛屼互鍏嶉奔铏剧碂韫嬪眻鍘熺殑灏镐綋锛屽悗鏉ュ氨鎴愪簡鍚冪步瀛愮殑涔犱織銆绔崍鑺傜殑涔犱織锛氱鍗堣妭鐨勪範淇楁湁璧涢緳鑸熴佸悆绮藉瓙銆佷僵棣欏泭銆佹偓鑹俱佹偓閽熼鍍忋佹寕鑽峰寘鍜屼簲褰╀笣绾裤佺偣闆勯粍閰掋佸悆浜旀瘨楗硷紝鐢讳簲姣掑浘銆1銆佽禌榫欒垷銆傝禌榫欒垷锛屾槸绔崍鑺傜殑涓昏涔犱織銆傜浉浼犺捣婧愪簬鍙ゆ椂...
  • 绔崍鑺傜殑鐢辨潵鍜屼範淇
    绛旓細浜屻佺鍗堣妭涔犱織锛堟皯淇楋級1銆佸悆绮藉瓙 鍙ゆ椂涓虹キ绁鎶曟睙鐨勫眻鍘燂紝鑽嗘涔嬩汉鍐滃巻浜旀湀浜旀棩浼氱叜绯背楗垨钂哥步绯曟姇鍏ユ睙涓紝涓烘亹楸煎悆鎺夛紝浜轰滑鎯冲嚭鐢ㄧ步鍙跺寘绫筹紝澶栫紶褰╀笣銆傚悗鏉ワ紝鍚冪步瀛愬氨鎴愪簡绔崍鑺傜殑椋庝織銆傜步瀛愮敤姹熺背銆侀粍绫炽佸皬鏋e仛鎴愶紝淇楃О鈥滀簩绫崇步瀛愨濄2銆佹寕鑹捐崏 绔崍鑺傚綋澶╋紝浜轰滑浼氬湪闄㈤棬鍓嶅拰鎴挎獝涓嬫寕鑹捐崏鎴...
  • 绔崍鑺傜殑鏉ュ巻60瀛楁槸浠涔?
    绛旓細绔崍鑺備笌鏄ヨ妭銆佹竻鏄庤妭銆佷腑绉嬭妭骞剁О涓轰腑鍥藉洓澶т紶缁熻妭鏃ャ傜鍗堟枃鍖栧湪涓栫晫涓婂奖鍝嶅箍娉涳紝涓栫晫涓婁竴浜涘浗瀹跺拰鍦板尯涔熸湁搴嗚春绔崍鐨娲诲姩銆傞伩浜旀瘨 绔崍鍦ㄥ彜浠e寳鏂逛汉蹇冪洰涓槸姣掓棩銆佹伓鏃ワ紝鍦ㄦ皯闂磋繖涓濇兂涓鐩翠紶浜嗕笅鏉ワ紝鎵浠ユ墠鏈夌绉嶆眰骞冲畨銆侀伩浜旀瘨鐨涔犱織銆傛皯闂磋涓轰簲鏈堟槸浜旀瘨锛堣潕銆佽泧銆佽湀铓c佸铏庛佽熅铚嶏級鍑烘病涔嬫椂锛岃鐢...
  • 绔崍鑺傜殑鐢辨潵鍜屼範淇(绠鍗)
    绛旓細绔崍鑺傦紝涓烘瘡骞村啘鍘嗕簲鏈堝垵浜旓紝鏄腑鍥藉洓澶т紶缁熻妭鏃ヤ箣涓銆傚張绉扮闃宠妭銆侀噸鍗堣妭銆佸崍鏃ヨ妭銆侀緳鑸熻妭銆佹闃宠妭銆佹荡鍏拌妭銆佸ぉ涓妭绛夌瓑銆傜鍗堣妭婧愯嚜澶╄薄宕囨嫓锛岀敱涓婂彜鏃朵唬榫欏浘鑵剧キ绁婕斿彉鑰屾潵銆傘绔崍鑺備範淇锛氭墥榫欒垷銆佹寕鑹捐崏涓庤彇钂层佺鍗堥绮姐佺鍗堟荡銆佹斁绾搁涪銆佷僵璞嗗銆佹嫶浜旇壊涓濈嚎銆佹墦鍗堟椂姘淬佹蹈榫欒垷姘淬侀摳闃崇嚙銆佺敾棰濄...
  • 绔崍鑺傜殑鏉ュ巻鍜屼範淇
    绛旓細鍏朵富瑕佺悊鐢辨槸锛(涓)绔崍鑺涓や釜鏈涓昏鐨勬椿鍔ㄥ悆绮藉瓙鍜岀珵娓★紝閮戒笌榫欑浉鍏炽傜步瀛愭姇鍏ユ按閲屽父琚殜榫欐墍绐冿紝鑰岀珵娓″垯鐢ㄧ殑鏄緳鑸熴(浜)绔炴浮涓庡彜浠e惔瓒婂湴鏂圭殑鍏崇郴灏ゆ繁锛屽喌涓斿惔瓒婄櫨濮撹繕鏈夋柇鍙戠汗韬滀互鍍忛緳瀛愨鐨勪範淇銆(涓)鍙や唬浜旀湀鍒濅簲鏃ユ湁鐢ㄢ滀簲褰╀笣绯昏噦鈥濈殑姘戦棿椋庝織锛岃繖搴斿綋鏄滃儚榫欏瓙鈥濈殑绾硅韩涔犱織鐨勯仐杩广傚洓...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