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的简介 牛顿历史的简介

\u725b\u987f\u7684\u751f\u5e73\u7b80\u4ecb

1643\u5e741\u67084\u65e5\uff0c\u827e\u8428\u514b\u00b7\u725b\u987f\u51fa\u751f\u4e8e\u82f1\u683c\u5170\u6797\u80af\u90e1\u4e61\u4e0b\u7684\u4e00\u4e2a\u5c0f\u6751\u843d\u4f0d\u5c14\u7d22\u666e\u6751\u7684\u4f0d\u5c14\u7d22\u666e(Woolsthorpe)\u5e84\u56ed\u3002\u5728\u725b\u987f\u51fa\u751f\u4e4b\u65f6\uff0c\u82f1\u683c\u5170\u5e76\u6ca1\u6709\u91c7\u7528\u6559\u7687\u7684\u6700\u65b0\u5386\u6cd5\uff0c\u56e0\u6b64\u4ed6\u7684\u751f\u65e5\u88ab\u8bb0\u8f7d\u4e3a1642\u5e74\u7684\u5723\u8bde\u8282\u3002
1648\u5e74\uff0c\u725b\u987f\u88ab\u9001\u53bb\u8bfb\u4e66\u3002\u5c11\u5e74\u65f6\u7684\u725b\u987f\u5e76\u4e0d\u662f\u795e\u7ae5\uff0c\u4ed6\u6210\u7ee9\u4e00\u822c\uff0c\u4f46\u4ed6\u559c\u6b22\u8bfb\u4e66\uff0c\u559c\u6b22\u770b\u4e00\u4e9b\u4ecb\u7ecd\u5404\u79cd\u7b80\u5355\u673a\u68b0\u6a21\u578b\u5236\u4f5c\u65b9\u6cd5\u7684\u8bfb\u7269\uff0c\u5e76\u4ece\u4e2d\u53d7\u5230\u542f\u53d1\uff0c\u81ea\u5df1\u52a8\u624b\u5236\u4f5c\u4e9b\u5947\u5947\u602a\u602a\u7684\u5c0f\u73a9\u610f\uff0c\u5982\u98ce\u8f66\u3001\u6728\u949f\u3001\u6298\u53e0\u5f0f\u63d0\u706f\u7b49\u7b49\u3002
1654\u5e74\uff0c\u725b\u987f\u8fdb\u4e86\u79bb\u5bb6\u6709\u5341\u51e0\u516c\u91cc\u4e5d\u9f99\u7684\u91d1\u683c\u65af\u7687\u5bb6\u4e2d\u5b66\u8bfb\u4e66\u3002\u725b\u987f\u7684\u6bcd\u4eb2\u539f\u5e0c\u671b\u4ed6\u6210\u4e3a\u4e00\u4e2a\u519c\u6c11\uff0c\u4f46\u725b\u987f\u672c\u4eba\u5374\u65e0\u610f\u4e8e\u6b64\uff0c\u800c\u9177\u7231\u8bfb\u4e66\u3002
\u540e\u6765\u8feb\u4e8e\u751f\u6d3b\u56f0\u96be\uff0c\u6bcd\u4eb2\u8ba9\u725b\u987f\u505c\u5b66\u5728\u5bb6\u52a1\u519c\uff0c\u8d61\u517b\u5bb6\u5ead\u3002\u4f46\u725b\u987f\u4e00\u6709\u673a\u4f1a\u4fbf\u57cb\u9996\u4e66\u5377\uff0c\u4ee5\u81f3\u7ecf\u5e38\u5fd8\u4e86\u5e72\u6d3b\u3002
1661\u5e746\u67083\u65e5\uff0c\u4ed6\u8fdb\u5165\u4e86\u5251\u6865\u5927\u5b66\u7684\u4e09\u4e00\u5b66\u9662\u3002\u5728\u90a3\u65f6\uff0c\u8be5\u5b66\u9662\u7684\u6559\u5b66\u57fa\u4e8e\u4e9a\u91cc\u58eb\u591a\u5fb7\u7684\u5b66\u8bf4\uff0c\u4f46\u725b\u987f\u66f4\u559c\u6b22\u9605\u8bfb\u4e00\u4e9b\u7b1b\u5361\u5c14\u7b49\u73b0\u4ee3\u54f2\u5b66\u5bb6\u4ee5\u53ca\u4f3d\u5229\u7565\u3001\u54e5\u767d\u5c3c\u548c\u5f00\u666e\u52d2\u7b49\u5929\u6587\u5b66\u5bb6\u66f4\u5148\u8fdb\u7684\u601d\u60f3\u3002
1665\u5e74\uff0c\u4ed6\u53d1\u73b0\u4e86\u5e7f\u4e49\u4e8c\u9879\u5f0f\u5b9a\u7406\uff0c\u5e76\u5f00\u59cb\u53d1\u5c55\u4e00\u5957\u65b0\u7684\u6570\u5b66\u7406\u8bba\uff0c\u4e5f\u5c31\u662f\u540e\u6765\u4e3a\u4e16\u4eba\u6240\u719f\u77e5\u7684\u5fae\u79ef\u5206\u5b66\u30021665\u5e74\uff0c\u725b\u987f\u83b7\u5f97\u4e86\u5b66\u4f4d\uff0c\u800c\u5927\u5b66\u4e3a\u4e86\u9884\u9632\u4f26\u6566\u5927\u761f\u75ab\u800c\u5173\u95ed\u4e86\u3002
\u5728\u6b64\u540e\u4e24\u5e74\u91cc\uff0c\u725b\u987f\u5728\u5bb6\u4e2d\u7ee7\u7eed\u7814\u7a76\u5fae\u79ef\u5206\u5b66\u3001\u5149\u5b66\u548c\u4e07\u6709\u5f15\u529b\u5b9a\u5f8b\u3002
1669\u5e74\uff0c\u88ab\u6388\u4e88\u5362\u5361\u65af\u6570\u5b66\u6559\u6388\u5e2d\u4f4d\u3002
1689\u5e74\uff0c\u4ed6\u5f53\u9009\u4e3a\u56fd\u4f1a\u8bae\u5458\u3002\u725b\u987f\u57281689\u5e74\u52301690\u5e74\u548c1701\u5e74\u662f\u7687\u5bb6\u79d1\u5b66\u9662\u7684\u6210\u5458\uff0c\u57281703\u5e74\u6210\u4e3a\u7687\u5bb6\u5b66\u4f1a\u4f1a\u957f\uff0c\u5e76\u4efb\u804c24\u5e74\u4e4b\u4e45\uff0c\u5728\u5386\u4efb\u4f1a\u957f\u4e2d\u4ec5\u6b21\u4e8e\u7ea6\u745f\u592b\u00b7\u73ed\u514b\u65af\uff0c\u540c\u65f6\u4e5f\u662f\u6cd5\u56fd\u79d1\u5b66\u9662\u7684\u4f1a\u5458\u3002
1696\u5e74\uff0c\u725b\u987f\u901a\u8fc7\u4e86\u5f53\u65f6\u7684\u8d22\u653f\u5927\u81e3\u67e5\u5c14\u65af\u00b7\u5b5f\u5854\u53e4\u7684\u63d0\u643a\u8fc1\u5230\u4e86\u4f26\u6566\u4f5c\u7687\u5bb6\u94f8\u5e01\u5382\u7684\u76d1\u7ba1\uff0c\u4e00\u76f4\u5230\u53bb\u4e16\u3002
1705\u5e74\uff0c\u725b\u987f\u88ab\u5b89\u59ae\u5973\u738b\u5c01\u4e3a\u7235\u58eb\u3002
1727\u5e743\u670831\u65e5(\u683c\u5170\u5386)\uff0c\u4f1f\u5927\u7684\u827e\u8428\u514b\u00b7\u725b\u987f\u901d\u4e16\uff0c\u4e0e\u5f88\u591a\u6770\u51fa\u7684\u82f1\u56fd\u4eba\u4e00\u6837\u88ab\u57cb\u846c\u5728\u4e86\u5a01\u65af\u654f\u65af\u7279\u6559\u5802\u3002\u4ed6\u7684\u5893\u7891\u4e0a\u954c\u523b\u7740\uff1a\u8ba9\u4eba\u4eec\u6b22\u547c\u8fd9\u6837\u4e00\u4f4d\u591a\u4e48\u4f1f\u5927\u7684\u4eba\u7c7b\u8363\u8000\u66fe\u7ecf\u5728\u4e16\u754c\u4e0a\u5b58\u5728\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4e0d\u7ba1\u725b\u987f\u7684\u751f\u5e73\u6709\u8fc7\u591a\u5c11\u8c1c\u56e2\u548c\u4e89\u8bae\uff0c\u4f46\u8fd9\u90fd\u4e0d\u8db3\u4ee5\u964d\u4f4e\u725b\u987f\u7684\u5f71\u54cd\u529b\u30021726\u5e74\uff0c\u4f0f\u5c14\u6cf0\u66fe\u8bf4\u8fc7\u725b\u987f\u662f\u6700\u4f1f\u5927\u7684\u4eba\uff0c\u56e0\u4e3a\u201c\u4ed6\u7528\u771f\u7406\u7684\u529b\u91cf\u7edf\u6cbb\u6211\u4eec\u7684\u5934\u8111\uff0c\u800c\u4e0d\u662f\u7528\u6b66\u529b\u5974\u5f79\u6211\u4eec\u201d\u3002
\u4e8b\u5b9e\u4e0a\uff0c\u5982\u679c\u4f60\u67e5\u9605\u4e00\u90e8\u79d1\u5b66\u767e\u79d1\u5168\u4e66\u7684\u7d22\u5f15\uff0c\u4f60\u4f1a\u53d1\u73b0\u6709\u5173\u725b\u987f\u548c\u4ed6\u7684\u5b9a\u5f8b\u53ca\u53d1\u73b0\u7684\u6750\u6599\u8981\u6bd4\u4efb\u4f55\u4e00\u4f4d\u79d1\u5b66\u5bb6\u90fd\u591a\u4e8c\u5230\u4e09\u500d\u3002
\u83b1\u5e03\u5c3c\u8328\u5e76\u4e0d\u662f\u725b\u987f\u7684\u670b\u53cb\uff0c\u4ed6\u4eec\u4e4b\u95f4\u66fe\u6709\u8fc7\u975e\u5e38\u6fc0\u70c8\u7684\u4e89\u8bba\u3002\u4f46\u4ed6\u5199\u9053\uff1a\u201c\u4ece\u4e16\u754c\u7684\u5f00\u59cb\u76f4\u5230\u725b\u987f\u751f\u6d3b\u7684\u65f6\u4ee3\u4e3a\u6b62\uff0c\u5bf9\u6570\u5b66\u53d1\u5c55\u7684\u8d21\u732e\u7edd\u5927\u90e8\u5206\u662f\u725b\u987f\u505a\u51fa\u7684\u3002\u201d
\u4f1f\u5927\u7684\u6cd5\u56fd\u79d1\u5b66\u5bb6\u62c9\u666e\u62c9\u65af\u5199\u5230\uff1a\u201c\u300a\u539f\u7406\u300b\u662f\u4eba\u7c7b\u667a\u6167\u7684\u4ea7\u7269\u4e2d\u6700\u5353\u8d8a\u7684\u6770\u4f5c\u3002\u201d\u62c9\u683c\u6717\u65e5\u7ecf\u5e38\u8bf4\u725b\u987f\u662f\u6709\u53f2\u4ee5\u6765\u6700\u4f1f\u5927\u7684\u5929\u624d\u3002
\u5728\u7f8e\u56fd\u5b66\u8005\u9ea6\u514b\u00b7\u54c8\u7279\u6240\u8457\u7684\u300a\u5f71\u54cd\u4eba\u7c7b\u5386\u53f2\u8fdb\u7a0b\u7684100\u540d\u4eba\u6392\u884c\u699c\u300b\uff0c\u725b\u987f\u540d\u5217\u7b2c2\u4f4d\uff0c\u4ec5\u6b21\u4e8e\u7a46\u7f55\u9ed8\u5fb7\u3002\u4e66\u4e2d\u6307\u51fa\uff1a\u5728\u725b\u987f\u8bde\u751f\u540e\u7684\u6570\u767e\u5e74\u91cc\uff0c\u4eba\u4eec\u7684\u751f\u6d3b\u65b9\u5f0f\u53d1\u73b0\u4e86\u7ffb\u5929\u8986\u5730\u7684\u53d8\u5316\uff0c\u800c\u8fd9\u4e9b\u53d8\u5316\u5927\u90fd\u662f\u57fa\u4e8e\u725b\u987f\u7684\u7406\u8bba\u548c\u53d1\u73b0\u3002
\u5728\u8fc7\u53bb500\u5e74\u91cc\uff0c\u968f\u7740\u73b0\u4ee3\u79d1\u5b66\u7684\u5174\u8d77\uff0c\u5927\u591a\u6570\u4eba\u7684\u65e5\u5e38\u751f\u6d3b\u53d1\u751f\u4e86\u9769\u547d\u6027\u7684\u53d8\u5316\u3002\u540c1500\u5e74\u524d\u7684\u4eba\u76f8\u6bd4\uff0c\u6211\u4eec\u7a7f\u7740\u4e0d\u540c\uff0c\u996e\u98df\u4e0d\u540c\uff0c\u5de5\u4f5c\u4e0d\u540c\uff0c\u66f4\u4e0e\u4ed6\u4eec\u4e0d\u540c\u7684\u662f\u6211\u4eec\u8fd8\u6709\u5927\u91cf\u7684\u95f2\u6687\u65f6\u95f4\u3002
\u79d1\u5b66\u53d1\u73b0\u4e0d\u4ec5\u5e26\u6765\u6280\u672f\u4e0a\u548c\u7ecf\u6d4e\u4e0a\u7684\u9769\u547d\uff0c\u5b83\u8fd8\u5b8c\u5168\u6539\u53d8\u4e86\u653f\u6cbb\u3001\u5b97\u6559\u601d\u60f3\u3001\u827a\u672f\u548c\u54f2\u5b66\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827e\u8428\u514b\u00b7\u725b\u987f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

扩展资料:

牛顿的主要成就:

1、力学成就

1679年,牛顿重新回到力学的研究中:引力及其对行星轨道的作用、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与胡克和弗拉姆斯蒂德在力学上的讨论。

2、数学成就

大多数现代历史学家都相信,牛顿与莱布尼茨独立发展出了微积分学,并为之创造了各自独特的符号。根据牛顿周围的人所述,牛顿要比莱布尼茨早几年得出他的方法,但在1693年以前他几乎没有发表任何内容,并直至1704年他才给出了其完整的叙述。

3、光学成就

牛顿曾致力于颜色的现象和光的本性的研究。1666年,他用三棱镜研究日光,得出结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

4、热学成就

牛顿确定了冷却定律,即当物体表面与周围有温差时,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散失的热量与这一温差成正比。

5、天文成就

牛顿1672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他用质点间的万有引力证明,密度呈球对称的球体对外的引力都可以用同质量的质点放在中心的位置来代替。他还用万有引力原理说明潮汐的各种现象,指出潮汐的大小不但同月球的位相有关,而且同太阳的方位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顿



牛顿(IsaacNewton,1643―1727)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恩格斯说:“牛顿由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天文学,由于进行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学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的确,牛顿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作了奠基性的贡献,堪称科学巨匠。

牛顿出生于英国北部林肯郡的一个农民家庭。1661年考上剑桥大学特里尼蒂学校,1665年毕业,这时正赶上鼠疫,牛顿回家避疫两年,期间几乎考虑了他一生中所研究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他一生中的几个重要贡献: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微积分和光学。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他用一个公式将宇宙中最大天体的运动和最小粒子的运动统一起来。宇宙变得如此清晰:任何一个运动都不是无故发生,都是长长的一系列因果链条中的一个状态、一个环节,是可以精确描述的。人们打破几千年来神的意志统治世界的思想,开始相信没有任何东西是智慧所不能确切知道的。相比于他的理论,牛顿更伟大的贡献是使人们从此开始相信科学。

牛顿是一个远远超过那个时代所有人智慧的科学巨人,他对真理的探索是如此痴迷,以至于他的理论成果都是在别人的敦促下才公诸于世的,对牛顿来说创造本身就是最大的乐趣。
回答者:西伯利亚的狼 - 状元 十四级 5-10 21:56

牛顿简介

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

牛顿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诞生于英格兰东部小镇乌尔斯索普一个自耕农家庭。出生前八九个月父死于肺炎。自小瘦弱,孤僻而倔强。3岁时母亲改嫁,由外祖母抚养。11岁时继父去世,母亲又带3个弟妹回家务农。在不幸的家庭生活中,牛顿小学时成绩较差,“除设计机械外没显出才华”。

牛顿自小热爱自然,喜欢动脑动手。8岁时积攒零钱买了锤、锯来做手工,他特别喜欢刻制日晷,利用圆盘上小棍的投影显示时刻。传说他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都有他刻划的日晷,他还做了一个日晷放在村中央,被人称为“牛顿钟”,一直用到牛顿死后好几年。他还做过带踏板的自行车;用小木桶做过滴漏水钟;放过自做的带小灯笼的风筝(人们以为是彗星出现);用小老鼠当动力做了一架磨坊的模型,等等。他观察自然最生动的例子是15岁时做的第一次实验:为了计算风力和风速,他选择狂风时做顺风跳跃和逆风跳跃,再量出两次跳跃的距离差。牛顿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寄住在格兰瑟姆镇克拉克药店,这里更培养了他的科学实验习惯,因为当时的药店就是一所化学实验室。牛顿在自己的笔记中,将自然现象分类整理,包括颜色调配、时钟、天文、几何问题等等。这些灵活的学习方法,都为他后来的创造打下了良好基础。 牛顿曾因家贫停学务农,在这段时间里,他利用一切时间自学。放羊、购物、农闲时,他都手不释卷,甚至羊吃了别人庄稼,他也不知道。他舅父是一个神父,有一次发现牛顿看的是数学,便支持他继续上学。1661年6月考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作为领取补助金的“减费生”,他必须担负侍候某些富家子弟的任务。三一学院的巴罗(Isaac Barrow, 1630~1677)教授是当时改革教育方式主持自然科学新讲座(卢卡斯讲座)的第一任教授,被称为“欧洲最优秀的学者”,对牛顿特别垂青,引导他读了许多前人的优秀著作。1664年牛顿经考试被选为巴罗的助手,1665年大学毕业。

在1665~1666年,伦敦流行鼠疫的两年间,牛顿回到家乡。这两年牛顿才华横溢,作出了多项发明。1667年重返剑桥大学,1668年7月获硕士学位。1669年巴罗推荐26岁的牛顿继任卢卡斯讲座教授,1672年成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成为皇家学会终身会长。1699年就任造币局局长,1701年他辞去剑桥大学工作,因改革币制有功,1705年被封为爵士。1727年牛顿逝世于肯辛顿,遗体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

牛顿的伟大成就与他的刻苦和勤奋是分不开的。他的助手H.牛顿说过,“他很少在两、三点前睡觉,有时一直工作到五、六点。春天和秋天经常五、六个星期住在实验室,直到完成实验。”他有一种长期坚持不懈集中精力透彻解决某一问题的习惯。他回答人们关于他洞察事物有何诀窍时说:“不断地沉思”。这正是他的主要特点。对此有许多故事流传:他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

牛顿的成就,恩格斯在《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中概括得最为完整:“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牛顿在建立万有引力定律及经典力学方面的成就详见本手册相关条目),这里着重从数学、光学、哲学(方法论)等方面的成就作一些介绍。

(1)牛顿的数学成就

17世纪以来,原有的几何和代数已难以解决当时生产和自然科学所提出的许多新问题,例如:如何求出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如何求曲线的切线及曲线长度(行星路程)、矢径扫过的面积、极大极小值(如近日点、远日点、最大射程等)、体积、重心、引力等等;尽管牛顿以前已有对数、解析几何、无穷级数等成就,但还不能圆满或普遍地解决这些问题。当时笛卡儿的《几何学》和瓦里斯的《无穷算术》对牛顿的影响最大。牛顿将古希腊以来求解无穷小问题的种种特殊方法统一为两类算法:正流数术(微分)和反流数术(积分),反映在1669年的《运用无限多项方程》、1671年的《流数术与无穷级数》、1676年的《曲线求积术》三篇论文和《原理》一书中,以及被保存下来的1666年10月他写的在朋友们中间传阅的一篇手稿《论流数》中。所谓“流量”就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自变量如x、y、s、u等,“流数”就是流量的改变速度即变化率,写作等。他说的“差率”“变率”就是微分。与此同时,他还在1676年首次公布了他发明的二项式展开定理。牛顿利甩它还发现了其他无穷级数,并用来计算面积、积分、解方程等等。1684年莱布尼兹从对曲线的切线研究中引入了和拉长的S作为微积分符号,从此牛顿创立的微积分学在大陆各国迅速推广。

微积分的出现,成了数学发展中除几何与代数以外的另一重要分支——数学分析(牛顿称之为“借助于无限多项方程的分析”),并进一步进进发展为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变分法等等,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例如瑞士J.伯努利曾征求最速降落曲线的解答,这是变分法的最初始问题,半年内全欧数学家无人能解答。1697年,一天牛顿偶然听说此事,当天晚上一举解出,并匿名刊登在《哲学学报》上。伯努利惊异地说:“从这锋利的爪中我认出了雄狮”。

(2)牛顿在光学上的成就

牛顿的《光学》是他的另一本科学经典著作(1704年)。该书用标副标题是“关于光的反射、折射、拐折和颜色的论文”,集中反映了他的光学成就。

第一篇是几何光学和颜色理论(棱镜光谱实验)。从1663年起,他开始磨制透镜和自制望远镜。在他送交皇家学会的信中报告说:“我在1666年初做了一个三角形的玻璃棱镜,以便试验那著名的颜色现象。为此,我弄暗我的房间……”接着详细叙述了他开小孔、引阳光进行的棱镜色散实验。关于光的颜色理论从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儿都认为白光纯洁均匀,乃是光的本色。“色光乃是白光的变种。牛顿细致地注意到阳光不是像过去人们所说的五色而是在红、黄、绿、蓝、紫色之间还有橙、靛青等中间色共七色。奇怪的还有棱镜分光后形成的不是圆形而是长条椭圆形,接着他又试验“玻璃的不同厚度部分”、“不同大小的窗孔”、“将棱镜放在外边”再通过孔、“玻璃的不平或偶然不规则”等的影响;用两个棱镜正倒放置以“消除第一棱镜的效应”; 取“来自太阳不同部分的光线,看其不同的入射方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计算各色光线的折射率”,“观察光线经棱镜后会不会沿曲线运动”;最后才做了“判决性试验”:在棱镜所形成的彩色带中通过屏幕上的小孔取出单色光,再投射到第二棱镜后,得出核色光的折射率(当时叫“折射程度”),这样就得出“白光本身是由折射程度不同的各种彩色光所组成的非匀匀的混合体”。这个惊人的结论推翻了前人的学说,是牛顿细致观察和多项反复实验与思考的结果。 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牛顿还肯定:不管是伽利略望远镜(凹、凸)还是开普勒望远镜(两个凸透镜),其结构本身都无法避免物镜色散引起起的色差。他发现经过仔细研磨后的金属反射镜面作为物镜可放大 30~40倍。1671年他将此镜送皇家学会保存,至今的巨型天文望远镜仍用牛顿式的基本结构。牛顿磨制及抛光精密光学镜面的方法,至今仍是不少工厂光学加工的主要手段。

《光学》第二篇描述了光照射到叠放的凸透镜和平面玻璃上的“牛顿环”现象的各种实验。除产生环的原因他没有涉及外,他作了现代实验所能想到的一切实验,并作了精确测量。他把干涉现象解释为光行进中的“突发”或“切合”,即周期性的时而突然“易于反射”,时而“易于透射”,他甚至测出这种等间隔的大小,如黄橙色之间有一种色光的突发间隔为 1/89 000英寸(即现今 2 854×10-10米),正好与现代波长值5 710×10-10米相差一半!

《光学》第三篇是“拐折”(他认为光线被吸收)即衍射、双折射实验和他的31个疑问。这些衍射实验包括头发丝、刀片、尖劈形单缝形成的单色窄光束“光带”(今称衍射图样)等10多个实验。牛顿已经走到了重大发现的大门口却失之交臂。他的31个疑问极具启发性,说明牛顿在实验事实和物理思想成熟前并不先作绝对的肯定。牛顿在《光学》一、二篇中视光为物质流,即由光源发出的速度、大小不同的一群粒子,在双折射中他假设这些光粒子有方向性且各向异性。由于当时波动说还解释不了光的直进,他是倾向于粒子说的,但他认为粒子与波都是假定。他甚至认为以太的存在也是没有根据的。

在流体力学方面,牛顿指出流体粘性阻力与剪切率成正比,这种阻力与液体各部分之间的分离速度成正比,符合这种规律的(如、空气与水)称为牛顿流体。 在热学方面,牛顿的冷却定律为:当物体表面与周围形成温差时,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散失的热量与这一温差成正比。

在声学方面,他指出声速与大气压强平方根成正比,与密度平方根成反比。他原来把声传播作为等温过程对待,后来 P.S.拉普拉斯纠正为绝热过程。

(3)牛顿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牛顿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连同他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和一套初具规模的物理学方法论体系,给物理学及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给18世纪的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变革及机械唯物论思潮的发展以巨大影响。这里只简略勾画一些轮廓。 牛顿的哲学观点与他在力学上的奠基性成就是分不开的,一切自然现象他都力图力学观点加以解释,这就形成了牛顿哲学上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同时也导致了机械论的盛行。事实上,牛顿把一切化学、热、电等现象都看作“与吸引或排斥力有关的事物”。例如他最早阐述了化学亲和力,把化学置换反应描述为两种吸引作用的相互竞争;认为“通过运动或发酵而发热”;火药爆炸也是硫磺、炭等粒子相互猛烈撞击、分解、放热、膨胀的过程,等等。

这种机械观,即把一切的物质运动形式都归为机械运动的观点,把解释机械运动问题所必需的绝对时空观、原子论、由初始条件可以决定以后任何时刻运动状态的机械决定论、事物发展的因果律等等,作为整个物理学的通用思考模式。可以认为,牛顿是开始比较完整地建立物理因果关系体系的第一人,而因果关系正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石。 牛顿在科学方法论上的贡献正如他在物理学特别是力学中的贡献一样,不只是创立了某一种或两种新方法,而是形成了一套研究事物的方法论体系,提出了几条方法论原理。在牛顿《原理》一书中集中体现了以下几种科学方法:

①实验——理论——应用的方法。牛顿在《原理》序言中说:“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方去论证其他的现象。”科学史家 I.B.Cohen正确地指出,牛顿“主要是将实际世界与其简化数学表示反复加以比较”。牛顿是从事实验和归纳实际材料的巨匠,也是将其理论应用于天体、流体、引力等实际问题的能手。

②分析——综合方法。分析是从整体到部分(如微分、原子观点),综合是从部分到整体(如积分,也包括天与地的综合、三条运动定律的建立等)。牛顿在《原理》中说过:“在自然科学里,应该像在数学里一样,在研究困难的事物时,总是应当先用分析的方法,然后才用综合的方法……。一般地说,从结果到原因,从特殊原因到普遍原因,一直论证到最普遍的原因为止,这就是分析的方法;而综合的方法则假定原因已找到,并且已经把它们定为原理,再用这些原理去解释由它们发生的现象,并证明这些解释的正确性”。 ③归纳——演绎方法。上述分析一综合法与归纳一演绎法是相互结合的。牛顿从观察和实验出发。“用归纳法去从中作出普通的结论”,即得到概念和规律,然后用演绎法推演出种种结论,再通过实验加以检验、解释和预测,这些预言的大部分都在后来得到证实。当时牛顿表述的定律他称为公理,即表明由归纳法得出的普遍结论,又可用演绎法去推演出其他结论。 ④物理——数学方法。牛顿将物理学范围中的概念和定律都“尽量用数学演出”。爱因斯坦说:“牛顿才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础,从这个基础出发他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同经验相符合”,“只有微分定律的形式才能完全满足近代物理学家对因果性的要求,微分定律的明晰概念是牛顿最伟大的理智成就之一”。牛顿把他的书称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好说明这一点。

牛顿的方法论原理集中表述在《原理》第三篇“哲学中的推理法则”中的四条法则中,此处不再转引。概括起来,可以称之为简单性原理(法则1),因果性原理(法则2),普遍性原理(法则3),否证法原理(法则4,无反例证明者即成立)。有人还主张把牛顿在下一段话的思想称之为结构性原理:“自然哲学的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界的结构的作用,并且尽可能把它们归结为一些普遍的法规和一般的定律——用观察和实验来建立这些法则,从而导出事物的原因和结果”。

牛顿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体系被爱因斯坦赞为“理论物理学领域中每一工作者的纲领”。这是一个指引着一代一代科学工作者前进的开放的纲领。但牛顿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不可避免地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不彻底性,这是科学处于幼年时代的最高成就。牛顿当时只对物质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作了初步系统研究,并且把时空、物质绝对化,企图把粒子说外推到一切领域(如连他自己也不能解释他所发现的“牛顿环”),这些都是他的致命伤。牛顿在看到事物的“第一原因”“不一定是机械的”时,提出了“这些事情都是这样地井井有条……是否好像有一位……无所不在的上帝”的问题,(《光学》,疑问29),并长期转到神学的“科学”研究中,费了大量精力。但是,牛顿的历史局限性和他的历史成就一样,都是启迪后人不断前进的教材。

——牛顿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他的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他还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因为牛顿,经典力学又名为“牛顿力学”,而力的单位也叫做“牛顿”,另外,以牛顿命名的数学和科学术语还有“牛顿方程”、“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牛顿法”、“高斯-牛顿最小二乘法”、“牛顿环”、“非牛顿流体”等。

少年牛顿

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母亲带着和后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顿身边。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它的家庭处境。

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

牛顿12岁时进了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随着年岁的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实验。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经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

牛顿在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只是爱好读书,对自然现象由好奇心,例如颜色、日影四季的移动,尤其是几何学、哥白尼的日心说等等。他还分门别类的记读书笔记,又喜欢别出心裁的作些小工具、小技巧、小发明、小试验。

当时英国社会渗透基督教新思想,牛顿家里有两位都以神父为职业的亲戚,这可能影响牛顿晚年的宗教生活。从这些平凡的环境和活动中,还看不出幼年的牛顿是个才能出众异于常人的儿童。

后来迫于生活,母亲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赡养家庭。但牛顿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以至经常忘了干活。每次,母亲叫他同佣人一道上市场,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时,他便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则躲在树丛后看书。有一次,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发现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于是舅父劝服了母亲让牛顿复学,并鼓励牛顿上大学读书。牛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上的营养。

求学岁月

1661年,19岁的牛顿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

17世纪中叶,剑桥大学的教育制度还渗透着浓厚的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气味,当牛顿进入剑桥时,那里还在传授一些经院式课程,如逻辑、古文、语法、古代史、神学等等。两年后三一学院出现了新气象,卢卡斯创设了一个独辟蹊径的讲座,规定讲授自然科学知识,如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课程。

讲座的第一任教授伊萨克·巴罗是个博学的科学家。这位学者独具慧眼,看出了牛顿具有深邃的观察力、敏锐的理解力。于是将自己的数学知识,包括计算曲线图形面积的方法,全部传授给牛顿,并把牛顿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

在这段学习过程中,牛顿掌握了算术、三角,读了开普勒的《光学》,笛卡尔的《几何学》和《哲学原理》,伽利略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胡克的《显微图集》,还有皇家学会的历史和早期的哲学学报等。

牛顿在巴罗门下的这段时间,是他学习的关键时期。巴罗比牛顿大12岁,精于数学和光学,他对牛顿的才华极为赞赏,认为牛顿的数学才超过自己。后来,牛顿在回忆时说道:“巴罗博士当时讲授关于运动学的课程,也许正是这些课程促使我去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当时,牛顿在数学上很大程度是依靠自学。他学习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笛卡儿的《几何学》、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巴罗的《数学讲义》及韦达等许多数学家的著作。其中,对牛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数笛卡儿的《几何学》和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它们将牛顿迅速引导到当时数学最前沿——解析几何与微积分。1664年,牛顿被选为巴罗的助手,第二年,剑桥大学评议会通过了授予牛顿大学学士学位的决定。

1665~1666年严重的鼠疫席卷了伦敦,剑桥离伦敦不远,为恐波及,学校因此而停课,牛顿于1665年6月离校返乡。

由于牛顿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熏陶和培养,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家乡安静的环境又使得他的思想展翅飞翔。1665~1666年这段短暂的时光成为牛顿科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内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踏进了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创建了前所未有的惊人业绩。

1665年初,牛顿创立级数近似法,以及把任意幂的二项式化为一个级数的规则;同年11月,创立正流数法(微分);次年1月,用三棱镜研究颜色理论;5月,开始研究反流数法(积分)。这一年内,牛顿开始想到研究重力问题,并想把重力理论推广到月球的运动轨道上去。他还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使行星保持在它们的轨道上的力必定与它们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传说,说的也是此时发生的轶事。

总之,在家乡居住的两年中,牛顿以比此后任何时候更为旺盛的精力从事科学创造,并关心自然哲学问题。他的三大成就: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的思想都是在这时孕育成形的。可以说此时的牛顿已经开始着手描绘他一生大多数科学创造的蓝图。

1667年复活节后不久,牛顿返回到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初级院委),翌年3月16日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成为正院侣(高级院委)。1669年10月27日,巴罗为了提携牛顿而辞去了教授之职,26岁的牛顿晋升为数学教授,并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巴罗为牛顿的科学生涯打通了道路,如果没有牛顿的舅父和巴罗的帮助,牛顿这匹千里马可能就不会驰骋在科学的大道上。巴罗让贤,这在科学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

伟大的成就~建立微积分

在牛顿的全部科学贡献中,数学成就占有突出的地位。他数学生涯中的第一项创造性成果就是发现了二项式定理。据牛顿本人回忆,他是在1664年和1665年间的冬天,在研读沃利斯博士的《无穷算术》时,试图修改他的求圆面积的级数时发现这一定理的。

笛卡尔的解析几何把描述运动的函数关系和几何曲线相对应。牛顿在老师巴罗的指导下,在钻研笛卡尔的解析几何的基础上,找到了新的出路。可以把任意时刻的速度看是在微小的时间范围里的速度的平均值,这就是一个微小的路程和时间间隔的比值,当这个微小的时间间隔缩小到无穷小的时候,就是这一点的准确值。这就是微分的概念。

求微分相当于求时间和路程关系得在某点的切线斜率。一个变速的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范围里走过的路程,可以看作是在微小时间间隔里所走路程的和,这就是积分的概念。求积分相当于求时间和速度关系的曲线下面的面积。牛顿从这些基本概念出发,建立了微积分。

微积分的创立是牛顿最卓越的数学成就。牛顿为解决运动问题,才创立这种和物理概念直接联系的数学理论的,牛顿称之为"流数术"。它所处理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切线问题、求积问题、瞬时速度问题以及函数的极大和极小值问题等,在牛顿前已经得到人们的研究了。但牛顿超越了前人,他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对以往分散的努力加以综合,将自古希腊以来求解无限小问题的各种技巧统一为两类普通的算法——微分和积分,并确立了这两类运算的互逆关系,从而完成了微积分发明中最关键的一步,为近代科学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

牛顿没有及时发表微积分的研究成果,他研究微积分可能比莱布尼茨早一些,但是莱布尼茨所采取的表达形式更加合理,而且关于微积分的著作出版时间也比牛顿早。

在牛顿和莱布尼茨之间,为争论谁是这门学科的创立者的时候,竟然引起了一场悍然大波,这种争吵在各自的学生、支持者和数学家中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造成了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和英国数学家的长期对立。英国数学在一个时期里闭关锁国,囿于民族偏见,过于拘泥在牛顿的“流数术”中停步不前,因而数学发展整整落后了一百年。

应该说,一门科学的创立决不是某一个人的业绩,它必定是经过多少人的努力后,在积累了大量成果的基础上,最后由某个人或几个人总结完成的。微积分也是这样,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在前人的基础上各自独立的建立起来的。

1707年,牛顿的代数讲义经整理后出版,定名为《普遍算术》。他主要讨论了代数基础及其(通过解方程)在解决各类问题中的应用。书中陈述了代数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用大量实例说明了如何将各类问题化为代数方程,同时对方程的根及其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引出了方程论方面的丰硕成果,如,他得出了方程的根与其判别式之间的关系,指出可以利用方程系数确定方程根之幂的和数,即“牛顿幂和公式”。

牛顿对解析几何与综合几何都有贡献。他在1736年出版的《解析几何》中引入了曲率中心,给出密切线圆(或称曲线圆)概念,提出曲率公式及计算曲线的曲率方法。并将自己的许多研究成果总结成专论《三次曲线枚举》,于1704年发表。此外,他的数学工作还涉及数值分析、概率论和初等数论等众多领域。

伟大的成就~对光学的三大贡献

在牛顿以前,墨子、培根、达·芬奇等人都研究过光学现象。反射定律是人们很早就认识的光学定律之一。近代科学兴起的时候,伽利略靠望远镜发现了“新宇宙”,震惊了世界。荷兰数学家斯涅尔首先发现了光的折射定律。笛卡尔提出了光的微粒说……

牛顿以及跟他差不多同时代的胡克、惠更斯等人,也象伽利略、笛卡尔等前辈一样,用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对光学进行研究。1666年,牛顿在家休假期间,得到了三棱镜,他用来进行了著名的色散试验。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几种颜色的光谱带,牛顿再用一块带狭缝的挡板把其他颜色的光挡住,只让一种颜色的光在通过第二个三棱镜,结果出来的只是同样颜色的光。这样,他就发现了白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这是第一大贡献。

牛顿为了验证这个发现,设法把几种不同的单色光合成白光,并且计算出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精确地说明了色散现象。揭开了物质的颜色之谜,原来物质的色彩是不同颜色的光在物体上有不同的反射率和折射率造成的。公元1672年,牛顿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皇家学会哲学杂志》上,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论文。

许多人研究光学是为了改进折射望远镜。牛顿由于发现了白光的组成,认为折射望远镜透镜的色散现象是无法消除的(后来有人用具有不同折射率的玻璃组成的透镜消除了色散现象),就设计和制造了反射望远镜。

牛顿不但擅长数学计算,而且能够自己动手制造各种试验设备并且作精细实验。为了制造望远镜,他自己设计了研磨抛光机,实验各种研磨材料。公元1668年,他制成了第一架反射望远镜样机,这是第二大贡献。公元1671年,牛顿把经过改进得反射望远镜献给了皇家学会,牛顿名声大震,并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反射望远镜的发明奠定了现代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基础。

同时,牛顿还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实验和数学计算,比如研究惠更斯发现的冰川石的异常折射现象,胡克发现的肥皂泡的色彩现象,“牛顿环”的光学现象等等。

牛顿还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形成的,并且走的是最快速的直线运动路径。他的“微粒说”与后来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了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此外,他还制作了牛顿色盘等多种光学仪器。

伟大的成就~构筑力学大厦

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系统的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

在牛顿以前,天文学是最显赫的学科。但是为什么行星一定按照一定规律围绕太阳运行?天文学家无法圆满解释这个问题。万有引力的发现说明,天上星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运动都受到同样的规律——力学规律的支配。

早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以前,已经有许多科学家严肃认真的考虑过这个问题。比如开普勒就认识到,要维持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必定有一种力在起作用,他认为这种力类似磁力,就像磁石吸铁一样。1659年,惠更斯从研究摆的运动中发现,保持物体沿圆周轨道运动需要一种向心力。胡克等人认为是引力,并且试图推到引力和距离的关系。

1664年,胡克发现彗星靠近太阳时轨道弯曲是因为太阳引力作用的结果;1673年,惠更斯推导出向心力定律;1679年,胡克和哈雷从向心力定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推导出维持行星运动的万有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自己回忆,1666年前后,他在老家居住的时候已经考虑过万有引力的问题。最有名的一个说法是:在假期里,牛顿常常在花园里小坐片刻。有一次,象以往屡次发生的那样,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

一个苹果的偶然落地,却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使那个坐在花园里的人的头脑开了窍,引起他的沉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切物体都受到差不多总是朝向地心的吸引呢?牛顿思索着。终于,他发现了对人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

牛顿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解决了胡克等人没有能够解决的数学论证问题。1679年,胡克曾经写信问牛顿,能不能根据向心力定律和引力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定律,来证明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牛顿没有回答这个问题。1685年,哈雷登门拜访牛顿时,牛顿已经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当时已经有了地球半径、日地距离等精确的数据可以供计算使用。牛顿向哈雷证明地球的引力是使月亮围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也证明了在太阳引力作用下,行星运动符合开普勒运动三定律。

在哈雷的敦促下,1686年底,牛顿写成划时代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皇家学会经费不足,出不了这本书,后来靠了哈雷的资助,这部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才能够在1687年出版。

牛顿在这部书中,从力学的基本概念(质量、动量、惯性、力)和基本定律(运动三定律)出发,运用他所发明的微积分这一锐利的数学工具,不但从数学上论证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且把经典力学确立为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的综合。

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他除了在数学、光学、力学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外,他还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化学实验。他常常六个星期一直留在实验室里,不分昼夜的工作。他在化学上花费的时间并不少,却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显著的成就。为什么同样一个伟大的牛顿,在不同的领域取得的成就竟那么不一样呢?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各个学科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力学和天文学方面,有伽利略、开普勒、胡克、惠更斯等人的努力,牛顿有可能用已经准备好的材料,建立起一座宏伟壮丽的力学大厦。正象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而在化学方面,因为正确的道路还没有开辟出来,牛顿没法走到可以砍伐材料的地方。

牛顿在临终前对自己的生活道路是这样总结的:“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象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这当然是牛顿的谦逊。

怪异的牛顿

牛顿并不善于教学,他在讲授新近发现的微积分时,学生都接受不了。但在解决疑难问题方面的能力,他却远远超过了常人。还是学生时,牛顿就发现了一种计算无限量的方法。他用这个秘密的方法,算出了双曲面积到二百五十位数。他曾经高价买下了一个棱镜,并把它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用它试验了白光分解为的有颜色的光。

开始,他并不愿意发表他的观察所得,他的发现都只是一种个人的消遣,为的是使自己在寂静的书斋中解闷,他独自遨游于自己所创造的超级世界里。后来,在好友哈雷的竭力劝说下,才勉强同意出版他的手稿,才有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问世。

作为大学教授,牛顿常常忙得不修边幅,往往领带不结,袜带不系好,马裤也不纽扣,就走进了大学餐厅。有一次,他在向一位姑娘求婚时思想又开了小差,他脑海里只剩下了无穷量的二项式定理。他抓住姑娘的手指,错误的把它当成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痛得姑娘大叫,离他而去。牛顿也因此终生未娶。

牛顿从容不迫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结果作出了科学史上一个个重要的发现。他马虎拖沓,曾经闹过许多的笑话。一次,他边读书,边煮鸡蛋,等他揭开锅想吃鸡蛋时,却发现锅里是一只怀表。还有一次,他请朋友吃饭,当饭菜准备好时,牛顿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便独自进了内室,朋友等了他好久还是不见他出来,于是朋友就自己动手把那份鸡全吃了,鸡骨头留在盘子,不告而别了。等牛顿想起,出来后,发现了盘子里的骨头,以为自己已经吃过了,便转身又进了内室,继续研究他的问题。

牛顿晚年

但是由于受时代的限制,牛顿基本上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他认为运动只是机械力学的运动,是空间位置的变化;宇宙和太阳一样是没有发展变化的;靠了万有引力的作用,恒星永远在一个固定不变的位置上……

随着科学声誉的提高,牛顿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提升。1689年,他被当选为国会中的大学代表。作为国会议员,牛顿逐渐开始疏远给他带来巨大成就的科学。他不时表示出对以他为代表的领域的厌恶。同时,他的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和同时代的著名科学家如胡克、莱布尼兹等进行科学优先权的争论上。

晚年的牛顿在伦敦过着堂皇的生活,1705年他被安妮女王封为贵族。此时的牛顿非常富有,被普遍认为是生存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在他任职的二十四年时间里,他以铁拳统治着学会。没有他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被选举。

晚年的牛顿开始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谬论。他说“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

1727年3月20日,伟大艾萨克·牛顿逝世。同其他很多杰出的英国人一样,他被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他的墓碑上镌刻着:

让人们欢呼这样一位多么伟大的

人类荣耀曾经在世界上存在。

参见

艾萨克

lsaac newton

艾萨克·牛顿

==

作为物理学单位

1牛顿=1kg*1m/s^2

===========================================================================================================

牛顿

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城市。在波士顿以西11公里处。全市几被查尔斯河所环绕,风景秀丽,好像是一座大花园。人口8.3万(1980)。公路、铁路交通枢纽。 工业以造纸、针织品、棉纱,电子管、塑料制品为主。有波士顿大学和市民大厅。

关于炼金术

他在炼金术史上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有人称他为“第一位科学家 最后一位魔法师”
1727年当他去世后 他的朋友们发现他留下了关于炼金术研究的百万字手稿 当时的英国皇家学会认为这些手稿不适宜公开 他们认为这会损害其作为一名伟大科学家的名誉 1936年当牛顿的大批手稿在索斯比拍卖的时候 人们才重新发现了这些炼金术手稿

在研究这些手稿后 学者们指出 显然牛顿的光学原理和重力原理的灵感都来自于炼金术 而1687年出版的《原理》更是直接得益于他的炼金术研究 学者们还发现牛顿把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都用于炼金术实验 他认为炼金术著作中藏着从远古时代就保存下来的智慧是更高的超自然力量赐给人类的智慧

他的仆人描述的牛顿 “几乎凌晨2、3点钟才会去睡觉有时是5、6点 每天只睡4、5个小时 尤其是春、秋两季”
春天是开始炼金术的最佳季节 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这一点在传说中的炼金术士尼古拉·勒梅的自传里已经很明白的描述过

牛顿死前 曾亲手烧毁一些未发表的手稿 很多学者猜测它们可能与炼金术或魔法有关

牛顿简介

一、生平简介
牛顿(ISAAC nEWTON 1643—1727)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
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牛顿诞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小镇乌尔斯索普的一个自耕农家庭。12岁进入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
1661年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
1665~1666年伦敦大疫。剑桥离伦敦不远,为恐波及,学校停课。牛顿于1665年6月回故乡乌尔斯索普。
1667年牛顿返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次年3月16日被选为正院侣。当时巴罗对牛顿的才能有充分认识。1669年10月27日巴罗便让年仅26岁的牛顿接替他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1672年起他被接纳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
。1696年谋得造币厂监督职位,1699年升任厂长,1701年辞去剑桥大学工作。1705年受封为爵士。牛顿晚年患有膀胱结石、风湿等多种疾病,于1727年3月30日深夜在伦敦去世,葬在威斯特教堂,终年84岁。人们为了纪念牛顿,特地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力的单位,简称“牛”。

二、科学成就
牛顿一生对科学事业所做的贡献,遍及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
1.牛顿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创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从而光成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
2、 对于光学,牛顿致力于光的颜色和光的本性的研究,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3、牛顿在数学方面,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工作,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
4、在天文学方面,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并且用它初步观察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牛顿在17世纪70年代设计的望远镜。它一般被称为反射望远镜,效果远优于伽利略所设计的著名的折射望远镜。
三、趣闻轶事
1、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

一个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发一位科学家思想的闪光。这是1666年夏末一个温暧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棵树下,开始埋头读他的书。当他翻动书页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样东西晃动起来。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23岁的伊萨克牛顿的头上恰巧在那天,牛顿正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正是从思考这一问题开始,他找到了这些的答案——万有引力理论。由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用的是欧几里德几何学的表述方式,它是一个严密的、完美的体系,书中没有叙述苹果落地的故事,致使许多人对苹果落地一说持保留意见。实际上,牛顿的亲戚和朋友多次证实苹果落地的故事。法国文学家、科学家伏尔泰曾追忆过,他在牛顿去世前一年,即1726年去英国时,听牛顿的继姊妹说过,一天,牛顿躺在苹果树下,忽然看到一个苹果落地,引起了他的思考。牛顿灵机一动,脑中突然形成一种观点:苹果落地和行星绕日会不会由同一宇宙规律所支配的?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晚年的一位密友斯多克雷也明确提到,在172年4月的一天,和牛顿共进午餐后,一起来到牛顿家后园,并在苹果树下饮茶。在谈话中“他(指牛顿)告诉我正是在过去同样情况下,注意引力的思想出现在他的脑海里,那是在一棵苹果树下偶然发生的,当时他处于沉思冥想之中。”

还有牛顿晚年的另一位密友潘伯顿在有关追忆牛顿的著作中,也谈及因苹果落地而引起验证引力平方反比关系的故事。牛顿在晚年再次讲述当时苹果的故事,那是离苹果落地时已经是60年过去了,为什么一个老人对此事记忆那么深刻,我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万有引力定律是一项举世瞩目的辉煌的成果,当事人对触发灵感的事件当然是深深的激动和怀念的;其次是与胡克的争执也留下深深的记忆,牛顿就从一个侧面澄清事实真相,应该认为苹果落地一说的事实是成立的。

2.科学研究的痴情

牛顿对于科学研究专心到痴情的地步。据说有一次牛顿煮鸡蛋,他一边看书一边干活,糊里糊涂地把一块怀表扔进了锅里,等水煮开后,揭盖一看,才知道错把怀表当鸡蛋煮了。还有一次,一位来访的客人请他估价一具棱镜。牛顿一下就被这具可以用作科学研究的棱镜吸引住了,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它是一件无价之宝!”客人看到牛顿对棱镜垂涎三尺,表示愿意卖给他,还故意要了一个高价。牛顿立即欣喜地把它买了下来,管家老太太知道了这件事,生气地说:“咳,你这个笨蛋,你只要照玻璃的重量折一个价就行了!”

3.喜欢养猫

传说牛顿在盖房子时,坚持要留大小两个猫洞,好让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不足为据。不过牛顿喜欢养猫倒是真的。由于牛顿终身未婚,猫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但猫也给他惹了不小的麻烦,1692年牛顿母亲去世使他极其痛苦。一天早晨,他为了平静一下,到桥大学礼拜堂做礼拜时,忘了熄灭蜡烛,可能是猫闯的祸,蜡烛翻倒后,把摆在桌上的光学、化学手稿和其他论文化为灰烬。

4.终身未婚之迷
牛顿少年时代在一首诗里表白自己的远大抱负:
世俗的冠冕啊,我鄙视它如同脚下的尘土,
它是沉重的,而最佳也只是一场空虚;
可是现在我愉快地欢迎顶荆棘冠冕,
尽管刺得人痛,但味道主要的是甜;
我看见光荣之冠在我的面前呈现,
它充满幸福,永恒无边。

可以说,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富的激情、富有理想的诗人,但牛顿是一个追求用科学中的光线谱来解释他的理想的特殊类型的诗人。他让他的思想展翅飞翔,以整个宇宙作为藩篱。在他的整个心田里,填满了自然、宇宙。也许这是他终身未娶的最根本原因。不过,牛顿并没有完全与爱情绝缘。他一生中甚至有过两次恋爱。牛顿23岁正在剑桥大学求学时,由于剑桥发生了瘟疫,学校放假。牛顿回到乡下,住在舅父家里。在那里,他一次爱上了美丽、聪明、好学、富有思想的表妹。表妹也很喜欢这个学识渊博、卓见非凡的大学生。他们常常一起散步。牛顿喜欢即兴发表长篇讲话,他的讲话内容又多是他正在学习和研究的问题。表妹虽听不懂,但她还是耐心地听,似乎觉得很有趣。牛顿在心里想:“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子,对于我所讲的觉得这样有味,我一定很不错。当然,她的脑筋一定也很好,是个不平凡的女子。如果能得到她的帮助,解决我的许多困难问题,与我共同工作,那该多好啊!”
但是牛顿生性腼腆,并未及时向表妹表白心中的爱情。等他回到剑桥大学后,又聚集会神地沉浸到科学研究中去了。他早已忘记了远方的乡村还有一位美丽的少女在等着他。他对个人生活一直不予重视,而她的表妹却误以为牛顿对她冷淡,便择夫另醉心于科学研究而耽误了一次爱情的大好时机。牛顿实在太忙了,他连做梦想是宇宙、世界。他往往领带不结,鞋带不系好,马裤也不扣好,就走进大学餐厅。尽管如此,牛顿毕竟是个年轻人,还有一颗浪漫的心。有一次,“青春迫不及待的激情”,催使他向一位年轻姑娘求婚。他轻轻地握着她的手,含情脉脉地看着这位美人。正在这紧要关头,他的心思忽地溜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他的头脑中只剩下无穷量的二项式定理。他象做梦似的,下意识地抓住情人的一个手指,把它当成是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姑娘痛得大叫一声,他才清醒过来。面对吃惊的姑娘,他连忙象只绵羊似的柔声道歉:“啊,亲爱的,饶恕我吧!我知道,我是不行了。看来,我是该打一辈子光棍!”
姑娘饶恕了牛顿,却无法理解他,爱情又成了泡影。科学上许多新的问题不断扑向牛顿的脑海,他整个热情都集中到了科学事业上。此后那种“青春的热情”再也没有涌现《多彩的旋律》

5、名言

(1)“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块卵石或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至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翰的真理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2)“如果说我所看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6、牛顿学说在中国传播及其影响
牛顿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牛顿生活的年代相当于明亡之前一年到清雍正5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发表的时间相当于康熙25年。从牛顿《原理》发表的1687年到1840年的150余年间,牛顿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几乎没有介绍到中国。《原理》一书的基本内容直到鸦片战争之后才在中国传播。

牛顿学说对中国的影响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的椭圆轨道、牛顿的万有引力三者相继传入中国,它们和中土奉为圭臬的“天动地静”、“天圆地方”、“阴阳相感”的传统有天壤之别。这就不能不引起中国人的巨大反响。牛顿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决不只是影响了学术界,唤醒了人们对于科学真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也为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戊戌变法(1898年)提供了一种舆论准备。这个运动的主将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都无例外地从牛顿学说中寻找维新变法的根据,尤其是牛顿在科学上革故图新的精神鼓舞了清代一切希望变革社会的有志之士。

  • 鐗涢】鐨鐢熷钩绠浠
    绛旓細1. 鑹捐惃鍏嬄鐗涢】浜1643骞1鏈4鏃ュ嚭鐢熶簬鑻辨牸鍏版灄鑲儭浼嶅皵绱㈡櫘鏉戝簞鍥2. 1648骞达紝鐗涢】寮濮嬫帴鍙楁暀鑲诧紝铏界劧鎴愮哗涓鑸紝浣嗕粬瀵瑰埗浣滄満姊版ā鍨嬪厖婊″叴瓒c3. 1654骞达紝鐗涢】杩涘叆閲戞牸鏂殗瀹朵腑瀛﹀涔狅紝灏界姣嶄翰甯屾湜浠栨垚涓哄啘姘戯紝浣嗕粬鐑埍...
  • 銆婅嚜鐒跺摬瀛︾殑鏁板鍘熺悊銆嬩綔鑰鐗涢】鐨鐢熷钩绠浠鏄庢牱鐨?
    绛旓細鐗涢】(1642锝1727)鍑虹敓浜庤嫳鏍煎叞娌冨皵鏂储鏅殑涓涓皬鏉戝簞銆傝繖浣嶈鍚庝汉绉拌禐涓衡滃ぉ鎵嶇殑瓒呬汉鈥濓紝浠庡皬骞舵病琛ㄧ幇鍑虹壒鍒殑鑱槑涓庢櫤鎱с傜墰椤垮湪澶у鏃舵湡锛屽氨宸插涔犲拰鐮旂┒寮鏅嫆鐨勪笁瀹氬緥銆佷冀鍒╃暐鐨勮惤浣撳疄楠屽拰绗涘崱灏旂殑婕╂丁鐞嗚绛夋柟闈㈢殑钁椾綔銆16...
  • 鐗涢】鐨鏁呬簨200瀛楀
    绛旓細銆庡9銆 鐗涢】鐨鐢熷钩绠浠200瀛楁暟 鑹捐惃鍏嬄风墰椤(1643骞1鏈4鏃モ1727骞3鏈31鏃)鐖靛+,鑻卞浗鐨囧瀛︿細浼氶暱,鑻卞浗钁楀悕鐨勭墿鐞嗗瀹,缃戠粶鍏ㄤ功寮忕殑鈥滃叏鎵嶁,钁楁湁銆婅嚜鐒跺摬瀛︾殑鏁板鍘熺悊銆嬨併婂厜瀛︺嬨 1643骞寸墰椤垮嚭鐢熶簬浼嶅皵绱㈡櫘(Woolsthorpe)搴勫洯,浠...
  • 鐗涢】鏄摢涓浗瀹剁殑绉戝瀹
    绛旓細鐗涢】浼熷ぇ鐨勭瀛﹀锛岀粡鍏哥墿鐞嗗鐞嗚浣撶郴鐨勫缓绔嬭呮鏄湪娆ф床鍑虹幇鏀挎不缁忔祹鍜岀瀛︽枃鍖栨柊鍙橀潻鐨勬椂浠h癁鐢熺殑 瀹朵笘鍜岀敓骞 1643骞1鏈4鏃ュ剴鐣ュ巻1642骞12鏈25鏃ョ墰椤胯癁鐢熶簬鑻辨牸鍏版灄鑲儭鐨勫皬闀囦箤灏旀柉鏅殑涓涓嚜鑰曞啘瀹跺涵鐗涢】鍑虹敓涔嬪墠銆绠浠 鏈...
  • 鐗涢】鐨鐢熷钩浜嬭抗鐗涢】绠浠
    绛旓細6銆佹湁涓娆★紝鐗涢】鐨鑸呯埗璧蜂簡鐤戝績锛屽氨璺熻釜鐗涢】涓婂競闀囧幓锛屼粬鍙戠幇浠栫殑澶栫敟浼哥潃鑵匡紝韬哄湪鑽夊湴涓婏紝姝e湪鑱氱簿浼氱鍦伴捇鐮斾竴涓暟瀛﹂棶棰樸傜墰椤跨殑濂藉绮剧鎰熷姩浜嗚垍鐖讹紝浜庢槸鑸呯埗鍔濇湇浜嗘瘝浜茶鐗涢】澶嶅銆傜墰椤垮張閲嶆柊鍥炲埌浜嗗鏍★紝濡傞ゥ浼兼复鍦...
  • 鐗涢】,涓嫳鏂绠浠
    绛旓細(涓枃锛夎壘钀ㄥ厠路鐗涢】锛1643骞达紙鏍奸噷鍘嗭級1鏈4鏃モ1727骞3鏈31鏃ワ級鐖靛+锛岃嫳鍥界殗瀹跺浼氫細闀匡紝鑻卞浗钁楀悕鐨勭墿鐞嗗瀹讹紝鐧剧鍏ㄤ功寮忕殑鈥滃叏鎵嶁濓紝钁楁湁銆婅嚜鐒跺摬瀛︾殑鏁板鍘熺悊銆嬨併婂厜瀛︺嬨 浠栧湪1687骞村彂琛ㄧ殑璁烘枃銆婅嚜鐒跺畾寰嬨嬮噷锛屽涓...
  • 鐗涢】绠浠
    绛旓細鑹捐惃鍏嬄鐗涢】锛1643骞1鏈4鏃モ1727骞3鏈31鏃ワ級鐖靛+锛岃嫳鍥界殗瀹跺浼氫細闀匡紝鑻卞浗钁楀悕鐨勭墿鐞嗗瀹讹紝鐧剧鍏ㄤ功寮忕殑鈥滃叏鎵嶁濓紝钁楁湁銆婅嚜鐒跺摬瀛︾殑鏁板鍘熺悊銆嬨併婂厜瀛︺嬨備粬鍦1687骞村彂琛ㄧ殑璁烘枃銆婅嚜鐒跺畾寰嬨嬮噷锛屽涓囨湁寮曞姏鍜屼笁澶ц繍鍔...
  • 鐗涢】绠浠
    绛旓細涓枃鍚嶏細鑹捐惃鍏嬄鐗涢】 澶栨枃鍚嶏細Isaac Newton 鍥界睄锛氳嫳鍥 鍑虹敓鍦帮細鑻卞浗 鏋楄偗閮 浼嶅皵绱㈡櫘鏉 鍑虹敓鏃ユ湡锛1643骞1鏈4鏃 閫濅笘鏃ユ湡锛1727骞3鏈31鏃 鑱屼笟锛氱墿鐞嗗瀹躲佹暟瀛﹀ 姣曚笟闄㈡牎锛氭牸鍏扮憻濮嗕腑瀛︺佸墤妗ュぇ瀛 淇′话锛氳嚜鐒剁...
  • 鐗涢】鐨勭畝浠鍙婄収鐗
    绛旓細鐗涢】鐢诲儚鑹捐惃鍏嬄风墰椤匡紙Isaac Newton锛夋槸鑻卞浗浼熷ぇ鐨勬暟瀛﹀銆佺墿鐞嗗瀹躲佸ぉ鏂囧瀹跺拰鑷劧鍝插瀹讹紝鍏剁爺绌堕鍩熷寘鎷簡鐗╃悊瀛︺佹暟瀛︺佸ぉ鏂囧銆佺瀛︺佽嚜鐒跺摬瀛﹀拰鐐奸噾鏈鐗涢】鐨涓昏璐$尞鏈夊彂鏄庝簡寰Н鍒嗭紝鍙戠幇浜嗕竾鏈夊紩鍔涘畾寰嬪拰缁忓吀鍔涘锛...
  • 扩展阅读:正常人智商是多少 ...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 牛顿为什么只活了35岁 ... 牛顿的智商有多可怕 ...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 ... 牛顿被称为什么之父 ... 牛顿简介图片 ... 牛顿的智商是多少 ... 《牛顿的故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