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诗与五绝诗有什么不同? “五绝诗”“七绝诗”“五律诗”“七律诗”有哪些?

\u201d\u4e94\u8a00\u3001\u4e94\u5f8b\u3001\u4e94\u7edd\u201d\u6709\u4ec0\u4e48\u533a\u522b\uff1f

\u4e94\u8a00\uff1a\u4e94\u5b57\u4e00\u53e5\uff0c\u53e4\u4f53\u8bd7\uff0c\u4eca\u4f53\u8bd7\u90fd\u6709
\u4e94\u5f8b\uff1a\u6307\u4eca\u4f53\u8bd7\u4e2d\u4e94\u5b57\u4e00\u53e5\u7684\uff0c\u4e00\u822c\u516b\u53e5\uff0c\u8d85\u8fc7\u516b\u53e5\u7684\u79f0\u6392\u5f8b\u3002
\u4e94\u7edd\uff1a\u4eca\u4f53\u8bd7\uff0c\u4e94\u5b57\u4e00\u53e5\uff0c\u56db\u53e5\u800c\u7edd\uff0c\u6545\u79f0\u201c\u7edd\u201d\u3002
\u4e94\u8a00\u8bd7\uff1a
1\u3001\u300a\u767b\u9e73\u96c0\u697c\u300b
\u5510\u00b7\u738b\u4e4b\u6da3
\u767d\u65e5\u4f9d\u5c71\u5c3d\uff0c\u9ec4\u6cb3\u5165\u6d77\u6d41\u3002
\u6b32\u7a77\u5343\u91cc\u76ee\uff0c\u66f4\u4e0a\u4e00\u5c42\u697c\u3002
2\u3001\u300a\u76f8\u601d\u300b
\u5510\u00b7\u738b\u7ef4
\u7ea2\u8c46\u751f\u5357\u56fd\uff0c\u6625\u6765\u53d1\u51e0\u679d\u3002
\u613f\u541b\u591a\u91c7\u64b7\uff0c\u6b64\u7269\u6700\u76f8\u601d\u3002
\u4e94\u5f8b\u8bd7\uff1a
\u300a\u00b7\u559c\u95fb\u6377\u62a5\u300b
\u6bdb\u6cfd\u4e1c
\u79cb\u98ce\u5ea6\u6cb3\u4e0a\uff0c\u5927\u91ce\u5165\u82cd\u7a79\u3002
\u4f73\u4ee4\u968f\u4eba\u81f3\uff0c\u660e\u6708\u508d\u4e91\u751f\u3002
\u6545\u91cc\u9e3f\u97f3\u7edd\uff0c\u59bb\u513f\u4fe1\u672a\u901a\u3002
\u6ee1\u5b87\u9891\u7fd8\u671b\uff0c\u51ef\u6b4c\u594f\u8fb9\u57ce\u3002
\u4e94\u7edd\u8bd7\uff1a
\u300a\u9e7f\u67f4\u300b
\u738b\u7ef4\u3010\u5510\u3011
\u7a7a\u5c71\u4e0d\u89c1\u4eba\uff0c\u4f46\u95fb\u4eba\u8bed\u54cd\u3002
\u8fd4\u666f\u5165\u6df1\u6797\uff0c\u590d\u7167\u9752\u82d4\u4e0a\u3002
\u300a\u9001\u522b\u300b
\u738b\u7ef4\u3010\u5510\u3011
\u5c71\u4e2d\u76f8\u9001\u7f62\uff0c\u65e5\u66ae\u63a9\u67f4\u6249\u3002
\u6625\u8349\u660e\u5e74\u7eff\uff0c\u738b\u5b59\u5f52\u4e0d\u5f52\u3002

\u5982\u4e0b\uff1a
\u4e03\u7edd\u8bd7\uff1a
1\u3001\u300a\u9e67\u9e2a\u5929\u300b\u3000\u3000
\u66fe\u7ea6\u6c5f\u6e56\u5171\u505a\u5bb6\uff0c\u537f\u4e3a\u91d1\u9ca4\u6211\u83b2\u82b1\u3002
\u897f\u98ce\u79cb\u591c\u51c9\u4fb5\u6c34\uff0c\u5fae\u9732\u6625\u6668\u7d6e\u67d3\u971e\u3002
\u7f18\u672a\u5c3d\uff0c\u547d\u624d\u659c\uff0c\u5ffd\u7136\u6708\u591c\u4e0d\u95fb\u7436\u3002
\u4ece\u4eca\u537f\u5316\u8f7b\u4e91\u53bb\uff0c\u53ea\u5f71\u5f92\u7559\u5411\u5cb8\u6c99\u3002
2\u3001\u300a\u671b\u5e90\u5c71\u7011\u5e03\u300b\u2014\u2014\u674e\u767d
\u65e5\u7167\u9999\u7089\u751f\u7d2b\u70df\uff0c\u9065\u770b\u7011\u5e03\u6302\u524d\u5ddd\u3002
\u98de\u6d41\u76f4\u4e0b\u4e09\u5343\u5c3a\uff0c\u7591\u662f\u94f6\u6cb3\u843d\u4e5d\u5929\u3002
\u4e94\u7edd\u8bd7\uff1a
1\u3001\u300a\u53d7\u6212\u300b
\u96ea\u57df\u659c\u9633\u5c3d\uff0c\u4e91\u5c71\u665a\u8bfe\u65b0\u3002
\u7075\u7ae5\u521d\u8f6c\u4e16\uff0c\u6d6a\u5b50\u8fdc\u7ea2\u5c18\u3002
\u5341\u516d\u5b57\u4ee4\u00b7\u4ed3\u592e\u5609\u63aa\u6d3b\u4f5b\u7985\u3002
\u609f\u5c3d\u706f\u82b1\u5f71\u81ea\u5355\u3002
\u5c06\u771f\u7231\uff0c\u503e\u6ce8\u5728\u4eba\u95f4\u3002
2\u3001\u300a\u6625\u671b \u300b\u2014\u2014 \u675c\u752b
\u56fd\u7834\u5c71\u6cb3\u5728\uff0c\u57ce\u6625\u8349\u6728\u6df1\u3002
\u611f\u65f6\u82b1\u6e85\u6cea\uff0c\u6068\u522b\u9e1f\u60ca\u5fc3\u3002
\u70fd\u706b\u8fde\u4e09\u6708\uff0c\u5bb6\u4e66\u62b5\u4e07\u91d1\u3002
\u767d\u5934\u6414\u66f4\u77ed\uff0c\u6d51\u6b32\u4e0d\u80dc\u7c2a\u3002
\u4e94\u5f8b\uff1a
1\u3001\u300a\u79cb\u5fc3\u300b
\u51b7\u591c\u5bd2\u98ce\u6467\uff0c\u79cb\u6f9c\u6c34\u76b1\u7709\u3002
\u65b0\u6708\u6b8b\u5149\u6de1\uff0c \u65e7\u53cb\u79bb\u522b\u9189\u3002
\u6b64\u53bb\u7ecf\u5e74\u6e3a\uff0c\u76f8\u9022\u5728\u4f55\u5c81\uff1f
\u65e6\u6795\u660e\u671d\u65e5\uff0c\u4e39\u5fc3\u6c38\u4e16\u5782\u3002
2\u3001\u300a\u4ece\u519b\u884c\u300b\u2014\u2014\u738b\u660c\u9f84
\u5927\u5c06\u519b\u51fa\u6218\uff0c\u767d\u65e5\u6697\u6986\u5173\u3002
\u4e09\u9762\u9ec4\u91d1\u7532\uff0c\u5355\u4e8e\u7834\u80c6\u8fd8\u3002
\u4e03\u5f8b\u8bd7\uff1a
1\u3001\u300a\u9189\u6625\u300b
\u548c\u98ce\u62c2\u67f3\u679d\u5982\u4e1d\uff0c\u7ec6\u96e8\u6da4\u5c18\u9732\u4f3c\u73e0\u3002
\u707f\u707f\u8679\u6865\u5929\u8fb9\u6302\uff0c\u7fe9\u7fe9\u5f69\u8776\u82b1\u95f4\u821e\u3002
\u96e8\u540e\u955c\u6e56\u86d9\u58f0\u8106\uff0c\u6625\u56de\u79c0\u8349\u7eff\u610f\u8db3\u3002
\u5f03\u6a79\u79bb\u821f\u4eba\u5f52\u5cb8\uff0c\u5165\u4ead\u4e34\u98ce\u9152\u4e00\u58f6\u3002
2\u3001\u300a\u9f50\u5b89\u90e1\u665a\u79cb\u300b\u2014\u2014\u675c\u7267
\u67f3\u5cb8\u98ce\u6765\u5f71\u6e10\u758f\uff0c\u4f7f\u541b\u5bb6\u4f3c\u91ce\u4eba\u5c45\u3002
\u4e91\u5bb9\u6c34\u6001\u8fd8\u582a\u8d4f\uff0c\u5578\u5fd7\u6b4c\u6000\u4ea6\u81ea\u5982\u3002
\u96e8\u6697\u6b8b\u706f\u68cb\u6563\u540e\uff0c\u9152\u9192\u5b64\u6795\u96c1\u6765\u521d\u3002
\u53ef\u601c\u8d64\u58c1\u4e89\u96c4\u6e21\uff0c\u552f\u6709\u84d1\u7fc1\u5750\u9493\u9c7c\u3002

一、全诗字数不同。

1、五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2、五绝诗,篇幅固定。全篇只有四句,每句五字,总共二十字。

二、对仗的要求不同。

1、五律诗,是一般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

2、五绝诗,由于绝句可以看作是律诗的截取,所以对于对仗的要求也就不太严格。

三、格律的要求不同。

1、五律诗,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2、五绝诗,其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也要避免犯孤平和三平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言律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言绝句




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歌行

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6�1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赋得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联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集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现存最早的集句,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古风

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即感伤己遭”,中有不少名篇。

古体诗

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产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四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五言诗

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六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杂言诗

诗体名。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近体诗

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今体诗

即“近体诗”。

律诗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格律诗

诗歌的一种。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排律

诗体名。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绝句

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应制诗

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试帖诗

诗体名。也称“赋得体”。起源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内容必须切题。清代限制尤严。

诗韵

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隋时陆法言著《切韵》,共分206韵部,分部太细,不便押韵。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并称为平水韵,这便是沿用至今的诗韵。唐代实际所用的韵部,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

押韵

亦称“压韵”。作诗歌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旧因押韵,例须韵部相同或相通,但也有少数变格。诗歌押韵既便于吟诵或记忆,又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之美。

近体诗押韵

近体诗押韵要求严格。不论绝句、律诗、排律,都必须用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古体诗押韵

古体诗押韵较宽。可转韵,或邻韵通押;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声,不同声调一般不相押,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

叶韵

一作“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

通韵

诗韵术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诗时通韵可以互押。如“平水韵”中“一东”与“二冬”、“四支”与“五微”、“十四寒”与“十五删”等可通押。古体诗通韵较宽,近体诗则受严格的限制。

换韵

亦称“转韵”。诗韵术语。除律诗、绝句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韵较自由,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转韵时往往在换韵那一联的出句先转,接着联末韵脚跟着转。

险韵

诗韵术语。指语句用艰僻字押韵,人觉其惊警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无凑韵之弊。唐宋诗人中也有故意押险韵以炫奇的。唐朝愈喜用险韵。宋苏轼曾用“尖叉”二字为韵,旧时推为险韵中的名作。

唱和

亦作“唱酬”、“酬唱”。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分韵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叫做“分韵”,一称“赋韵”。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之,后来并不限于联句。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

分题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若干人相聚,分找题目以赋诗,称分题,亦称探题。大抵以各物为题,共赋一事。宋严羽《沧浪诗话�6�1诗体》:“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物也。”分题有时分韵,但不限制。

进退格

亦称“进退韵”。诗韵术语。邻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种。宋严羽《沧浪诗话�6�1诗体》:“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魏庆之《诗人玉屑》引《缃素杂记》说,唐代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进退格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第四、第八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寒”、“删”或“鱼”、“虞”等,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

辘轳格

亦称“辘轳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称。

葫芦格

亦称“葫芦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葫芦韵者,先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先小后大,有似葫芦,故称。

平仄

声律专名。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谓之平仄。

“一三五不论”

格律诗平仄格式的通俗口诀。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略称。谓七言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上拘,第二、四、六字必须按照格式,平仄相间,不能变动。由此类推,五言诗句则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简洁明快,但不全面、不准确,对有些句型便不适用。

对与粘

诗律术语。对,取相对之义,指同一联内对句与出句平仄必须相反相对,即仄对平,平对仄。粘,取粘连、粘附之义,指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必须相同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对、粘的标志主要看五言第二、四字,七言第二、四、六字平仄是否有误,最关键位置的五言第二,七言第二、四字平仄务必分明。

失粘

作旧体诗术语。写作律诗、绝诗时平仄失误,声韵不相粘之谓。即应用平声而误用仄声,或应用仄声而误用平声。又据宋陈鹄《耆旧续闻》,表启之类的骈俪文字,若平仄失调,在当时也叫失粘。

五绝

五言绝句的省称。指五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平仄定格凡四式,见近体诗格律。

五律

五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平仄定格凡四式,见近体诗格律。

七绝

七言绝句的省称。指七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平仄定格凡四式,见近体诗格律。

七律

七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平仄定格凡四式,见近体诗格律。

三平调

诗律术语。指诗句末选用三个平声。为近体诗的大忌,又是古体诗的典型特征之一。

孤平

诗律术语。律语大忌。指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故称。唐人律诗最忌“孤平”。倘在上述句型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位置上遇到必须用仄声字,绝对无法换平声字时,则要采取“拗救”的办法。

拗体

律、绝诗每句平仄都有规定,误用者谓之“失粘”。不依常格而加以变换者为“拗体”。前人所谓“拗”,除有时变换第二、四、六字外,着重在五言的第三字和七言的第五字。两联都拗的称“拗句格”,通首全拗的称为“拗律”。诗人中有故意为之者。如清王轩《声调谱序》云:“朝(愈)、孟(郊)崛起,力仿李(白)、杜(甫)拗体,以矫当代圆熟之弊。”

拗救

诗律术语。要格律诗中,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拗”。凡“拗”须用“救”,有拗有救,才不为病。如上句该平的用仄,下句则该仄的用平。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以调节音调,使其和谐,称为“拗救”。拗救大致可分为两类:1本句自救,即孤平拗救。在格律诗中,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三字用了仄声而“犯孤平”时,则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个平声字作为补偿。2对句相救。A大拗必救。指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四字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六字拗时,必须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B小拗可救可不救。指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三字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五字拗时,,可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也可以不救。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往往同时并用。

古绝

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相对今体的绝句“律绝”而言。古绝多用拗句,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有些绝句用的是仄韵,但全诗用律句,或用律诗容许的变格和拗救。

入律古风

对使用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古体诗的通称。特点为:1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2换韵,且多为平仄韵交替;3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换韵,换韵后第一句入韵,全诗似多首“七绝”的组合。

八病

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为南朝梁沈约所提出,谓作诗应当避免的八项弊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据《文镜秘府论》所述: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有似蜂腰。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有似鹤膝。(近人从蔡宽夫说,以为五字中首皆浊音而中一字清音者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音者为鹤膝。)大韵指五言诗如以“新”为韵,上九字中不得更安“人、津、邻、身、陈”等字(即与韵相犯)。小韵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间互犯)。旁纽一名大纽,即五字句有“月”字,不得更安“鱼、元、阮、愿”等与“月”字同声组之字。正纽一名小纽,即以“壬、衽、任、入”为一组,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安“衽、任、入”字,致犯四声相纽之病。沈约此说,在当时就受到钟嵘等人的批评。宋严羽《沧浪诗话�6�1诗体》也说:“作诗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据也。”

对仗

诗律术语。指诗歌中词句的对偶。可以两句相对,也可以句中相对。对仗一般用同类句型和词性。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间两须对仗,首尾两联不用对仗。但也有变例,或颈联不对仗,或尾联用对仗;首联对仗的较少见。绝句不用对仗,但时有作偶句者。

工对

诗律术语。对仗须用同类词性,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歌词,虚词对虚词。旧时把名词又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虫鱼、形体、人事、人伦等门类。严格的对仗、词性、词类都要相对,称之工对。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宽对

诗律术语。与工对相对而言。宽对只要词性相同,便可相对。如“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

借对

诗律术语。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同时又借用乙义或丙义构成工对,便称借对。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除了借义,还有一种借对是借音,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流水对

诗律术语。指一联中相对的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且单句意思不完整,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意思,似水顺流而下,故称。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回答者: wuminq2007 - 试用期 一级 8-19 19:48
(主要以七言律诗为例,五言律诗可以看成七言律诗每句截去开头两字。绝句则可以看成将律诗截去两联。)

1。二四六平仄交错,也就是第二字如果是平,那么第四字必须是仄,第六字必须是平,反过来,第二字是仄,那么第四字必须是平,第六字必须是仄。如果不遵循这个原则就是拗句。这一条有例外,参见后面拗救的部分。
2。一联之中,二四六平仄必须相对,比如说第五句第二字是平,那么第六句第二字就是仄,反之亦然。不遵循这个原则就是失对。
3。相邻两联的邻句中,二四六平仄必须相同,比如说第四句第六字是平,那么第五句第六字也必须是平,不遵循这个原则就是失粘。
4。第二,四,六,八句结尾必须是平声字,而且须押韵。律诗押韵应遵循平水韵(有人主张新韵,偶不鼓励这么做。)。绝句有时可以押仄韵,不过是变格,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5。第三,五,七句结尾必须仄。第一句结尾可平可仄,如果是平,则必须也押韵,但是可以押邻韵。
6。每句最后三个字不能是平平平或者仄仄仄,否则就是下三平或者下三仄,这种句式一般只能用来写古诗,用在律诗中就是拗句。下三平律诗是绝对禁止的,下三仄有例外,参见后面拗救的部分。
7。每句最后三个字也不能是平仄平或者仄平仄,否则也是拗句,不过这一条有例外,参见下面拗救部分的介绍。
8。如果一个律句以仄平声收尾,那么第三字到第五字中至少必须有两个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
9。第一字和第三字平仄可以不拘。第五字一般受到第6,7,8条的限制,大部分情况下必须拘。
10。律诗按照第一句的第二字与第七字的平仄可以分为四种格式:
(可表示平仄皆可)下面标出第一句的平仄
平起仄收: 可平可仄平平仄
注意这里第五字必须是平,否则违反第7条。
平起平收: 可平可仄仄平平
注意这里第五字必须是仄,否则违反第6条。
仄起平收: 可仄平平仄仄平
注意这里第三字用平是正格。参见下面拗救部分的介绍。
第五字正格必须用仄。否则违反第7条。
仄起仄收: 可仄可平平仄仄
注意这里第五字必须是平,否则违反第6条。

有了首句,就可以根据上面9条原则将剩下的七句推出来。以仄起平收格式为例:

1。可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句注意二四六必须对(原则2),所以为(未表示未知)
未平未仄未平未
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原则4)所以是
未平未仄未平平
由于最后两字是平平,第五字必须是仄(原则6)
所以最后第二句平仄格式应当是:
2。可平可仄仄平平
第三句注意二四六必须粘(原则3),所以是
未平未仄未平未
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原则5),所以是
未平未仄未平仄
由于最后两字是平仄,第五字必须是平(原则7)
所以最后第三句的平仄格式应当是:
3。可平可仄平平仄
第四句和第二句的做法类似:
4。可仄平平仄仄平(注意第三字必须是平,否则犯孤平,违反原则8)
下面按照类似的方法:
5。可仄可平平仄仄
6。可平可仄仄平平
7。可平可仄平平仄
8。可仄平平仄仄平
其他三种格式的律诗的全篇格式,留给大家当作业了:)

拗救:
前面说过原则7和8都有例外,这些例外就是所谓拗救。
七言律句如果以仄平收尾,那么如果第三到第五字中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犯孤平(原则8)
:比如
可仄仄平仄仄平
这就是犯孤平。这句的正格应当是可仄平平仄仄平。另外有一种变格,即
可仄仄平平仄平
这样就符合了原则8。虽然这句结尾是平仄平,违反了原则7,但是是允许的,这就是原则7的第一个例外,就是孤平句的本句自救。

第二个例外就是,律诗第七句许多时候如果是
可仄平平平仄仄
可以改成
可仄平平仄平仄
这样是允许的,尽管同时违反了原则1和原则7。注意这里第三字必须是平才可以用这种变格。

第三个例外:
七言律句中
可平仄仄平平仄
可以改成
可平仄仄仄平仄
这样也是允许的,虽然违反了原则7。这种情况下,其对句一般要改成
可仄可平平仄平
但是也可以不改,这种句式虽然是拗句,但是在律诗中是允许的。
这种情况有时甚至会极端到这种句式:
可平仄仄可仄仄
这种拗句必须救,对句应当是
可仄可平平仄平

律诗:《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还有很少见的六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律诗的话就是五律:即一句五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五律是五言律诗的简称,属于近体诗中律诗(格律诗的意思)的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或排律。排律,一般都是五言的,句数不定,但必须超过八句,句数是偶数,如十句,二十句,一百句,至二百句以上。按照一般习惯,律诗是最讲究语言锤炼的,古人有“五律如四十尊菩萨,着一俗汉不得”的说法。
五律的格式一般有四种:
五律类型一:平起不入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五律类型二:平起入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回,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五律类型三:仄起不入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五律类型四:仄起入韵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绝句:五绝是“五言绝句”的简称。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律诗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为五言句,简称五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五言绝句的最大特色。

不同之处:律诗一般八句,格律讲究严正,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绝句每首四句,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首尾、前二、后二、中二)。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格律相比律诗宽松一些。

律诗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为五言句,简称五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律诗一般八句,格律讲究严正,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绝句每首四句,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首尾、前二、后二、中二)。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格律相比律诗宽松一些。

五律诗是8句。共4联。五绝句是4句。共两联。 绝句是采用律诗的中的首尾两联。叫做绝句。

  • 浜斿緥璇椾笌浜旂粷璇楁湁浠涔堜笉鍚?
    绛旓細涓銆佸叏璇楀瓧鏁颁笉鍚銆1銆佷簲寰嬭瘲锛屾瘡棣栧叓鍙ワ紝姣忓彞浜斿瓧锛屽叡鍥涘崄瀛 2銆佷簲缁濊瘲锛岀瘒骞呭浐瀹氥傚叏绡囧彧鏈夊洓鍙ワ紝姣忓彞浜斿瓧锛屾诲叡浜屽崄瀛椼備簩銆瀵逛粭鐨勮姹備笉鍚銆1銆浜斿緥璇楋紝鏄竴鑸姹傞鑱斿拰棰堣仈瀵逛粭銆2銆佷簲缁濊瘲锛岀敱浜庣粷鍙ュ彲浠ョ湅浣滄槸寰嬭瘲鐨勬埅鍙栵紝鎵浠ュ浜庡浠楃殑瑕佹眰涔熷氨涓嶅お涓ユ牸銆備笁銆佹牸寰嬬殑瑕佹眰涓嶅悓銆1銆佷簲寰嬭瘲...
  • 浜旇█寰嬭瘲鍜浜旇█缁濆彞鐨勫尯鍒
    绛旓細1銆佷簲寰嬭瘲锛屾瘡棣栧叓鍙ワ紝姣忓彞浜斿瓧锛屽叡5脳8=40瀛椼2銆佷簲缁濊瘲鍙湁鍥涘彞锛屾瘡鍙ヤ簲瀛楋紝鎬诲叡5脳4=20瀛椼浜屻佸浠楄姹備笂鐨勫尯鍒銆備簲寰嬭瘲涓鑸姹傞鑱斿拰棰堣仈瀵逛粭銆傝屼簲缁濊瘲瀵逛簬瀵逛粭鐨勮姹傜浉瀵逛笉澶弗鏍笺備笁銆佹牸寰嬭姹傛柟闈㈢殑鍖哄埆銆1銆浜斿緥璇楋紝骞充粍蹇呴』鎸夌収鐗瑰畾鐨勬牸寮忓畨鎺锛屼竴鑱斿唴璁插锛屼袱鑱旈棿璁茬矘锛2銆佷簲缁濊瘲...
  • 鈥濅簲瑷銆浜斿緥銆浜旂粷鈥鏈変粈涔鍖哄埆?
    绛旓細1銆併婄櫥楣抽泙妤笺嬪攼路鐜嬩箣娑 鐧芥棩渚濆北灏斤紝榛勬渤鍏ユ捣娴併傛绌峰崈閲岀洰锛屾洿涓婁竴灞傛ゼ銆2銆併婄浉鎬濄嬪攼路鐜嬬淮 绾㈣眴鐢熷崡鍥斤紝鏄ユ潵鍙戝嚑鏋濄傛効鍚涘閲囨挿锛屾鐗╂渶鐩告濄浜斿緥璇锛氥娐峰枩闂绘嵎鎶ャ嬫瘺娉戒笢 绉嬮搴︽渤涓婏紝澶ч噹鍏ヨ媿绌广備匠浠ら殢浜鸿嚦锛屾槑鏈堝倣浜戠敓銆傛晠閲岄缚闊崇粷锛屽鍎夸俊鏈氥傛弧瀹囬缈樻湜锛屽嚡姝屽杈瑰煄銆浜旂粷...
  • 浜斿緥璇椾笌浜旂粷璇楁湁浠涔鍖哄埆?
    绛旓細鍥犲皬瑙佸ぇ锛屼互灏戞诲锛屽湪鐭珷涓寘鍚潃涓板瘜鐨勫唴瀹癸紝鏄簲瑷缁濆彞鐨勬渶澶х壒鑹层涓嶅悓涔嬪锛氬緥璇椾竴鑸叓鍙ワ紝鏍煎緥璁茬┒涓ユ锛岃姹傚叏棣栭氭娂涓闊锛岄檺骞冲0闊碉紱绗簩銆佸洓銆佸叚銆佸叓鍙ユ娂闊碉紝棣栧彞鍙娂鍙笉鎶硷紝寰嬭瘲姣忓彞涓敤瀛楀钩浠勭浉闂淬備笂涓嬪彞涓殑骞充粍鐩稿锛屾湁鈥滀粍璧封濅笌鈥滃钩璧封濅袱寮忋 缁濆彞姣忛鍥涘彞锛岀粷鍙ユ槸鈥滄埅...
  • 浜斿緥璇,浜斿緥瑷灞辨按璇楄嚜鍒,浜斿緥璇椾笌浜旂粷璇楁湁浠涔堜笉鍚
    绛旓細棣栧彞鍙敤闊点備絾濡傛灉鐢ㄩ煹锛屽繀椤诲彉鎴愬涓嬪彞寮忊滃钩骞充粍浠勪粍骞冲钩锛堥煹锛夆濄傚彟澶栵紝绗簩鍙ュ拰绗笁鍙ヤ箣闂寸殑绗簩瀛椼佺鍏涓冨彞涔嬮棿鐨勭浜屽瓧骞充粍蹇呴』鐩稿悓锛岀О涓衡滄媹杩炲彞鈥濄傜涓夌鍥涘彞涔嬮棿銆佺浜旂鍏彞涔嬮棿锛屽繀椤诲鍋躲傝繖鍑犳潯瑙勫垯涓冨緥浜斿緥閫氱敤銆傛牸寮忎簩锛氫粍浠勫钩骞冲钩浠勪粍锛堝彞锛夛紙鎴栦粍浠勫钩骞充粍浠勫钩锛堥煹锛夛級...
  • 鍋囧浣犵殑涓棣浜旂粷璇琚潅蹇楃ぞ閲囩敤鎸夌収姝f枃閮ㄥ垎姣忓瓧浜斿厓鏉ヨ绠椾綘搴斿緱...
    绛旓細1銆佷綋瑁佸ぇ灏涓嶅悓銆浜旂粷锛屾韬瘲锛屾瘡鍙ヤ簲涓瓧锛屽叡20涓瓧锛屾晠绉扳滅粷鈥濄備簲寰嬶紝鏄浜旇█寰嬭瘲鐨勭畝绉帮紝娉涙寚鎵鏈変簲瑷寰嬭瘲銆2銆佹牸寮忎笉鍚屻備簲缁濈殑骞充粍鏍煎緥鍜屼簲寰澶ц嚧鐩稿悓锛屼絾鐩告瘮涔嬩笅杈冧负绠鍗曘3銆佹枃娉曚笉鍚屻備簲缁濈殑鏀跺熬鍥犱负浣撹鐨勫ぇ灏忓尯鍒細鏈夋墍涓嶅悓锛屾櫘閬嶆枃娉曚负寰嬭瘲鐨勨滆捣鎵胯浆鍚堚濓紝鑰岀粷鍙ュ垯鏄滆捣鎵胯浆鏀...
  • 浜斿緥璇鐨勭粨鏋勭壒鐐
    绛旓細浜旂粷璇鏈澶х殑鐗圭偣鏄瘲鐨勫唴瀹逛笉鍦ㄥ瓧闈笂锛岃屽湪璇楀彞鑳屽悗鐨勮薄寰佸拰闅愬柣閲屻備竷缁濊瘲鍐欑殑鏄竴涓簨浠剁殑鐗囨锛屾儏缁殑涓涓縺鍙戠姸鎬侊紝鑰岄潪瀹冿紙浜嬩欢鎴栨儏鎰燂級鐨勫畬鏁磋繃绋嬶紝璇楁剰浼氱粨鏉熷湪鎯呯华椋炴壃鐨勬渶楂樼偣銆浜斿緥璇缁撴瀯鐗圭偣鍗存槸鎻忚堪浜嗕竴涓畬鏁寸殑浜嬩欢杩囩▼锛屽畠鏄竴涓爣鍑嗙殑缁忓吀鐨勬牳蹇冪殑璇椾綋銆備簲瑷寰嬭瘲涓紝閫氬父閫氳繃涓棿鐨...
  • 涓冪粷鐨勮瘲,浜旂粷鐨勮瘲,涓冨緥鐨勮瘲,浜斿緥鐨勮瘲銆傚垎鍒瘡棣栬瘲鍑犲彞璇(鏈夐楀彿鐨勪篃...
    绛旓細浜斿緥璇闄ゆ湁浜旂粷鐨勮姹傚锛岃繕椤讳竴浜屽彞涓庝笁鍥涘彞鍒嗗埆瀵逛粭銆浜旂粷璇椾笉瑕佹眰蹇呴』瀵逛粭銆
  • 鈥浜旂粷璇鈥濃滀竷缁濊瘲鈥濃浜斿緥璇鈥濃滀竷寰嬭瘲鈥鏈夊摢浜?
    绛旓細浜旂粷璇锛1銆併婂彈鎴掋嬮洩鍩熸枩闃冲敖锛屼簯灞辨櫄璇炬柊銆傜伒绔ュ垵杞笘锛屾氮瀛愯繙绾㈠皹銆傚崄鍏瓧浠ぢ蜂粨澶槈鎺椿浣涚銆傛偀灏界伅鑺卞奖鑷崟銆傚皢鐪熺埍锛屽炬敞鍦ㄤ汉闂淬2銆併婃槬鏈 銆嬧斺 鏉滅敨 鍥界牬灞辨渤鍦紝鍩庢槬鑽夋湪娣便傛劅鏃惰姳婧呮唱锛屾仺鍒笩鎯婂績銆傜兘鐏繛涓夋湀锛屽涔︽姷涓囬噾銆傜櫧澶存悢鏇寸煭锛屾祽娆蹭笉鑳滅蔼銆浜斿緥锛1銆併婄蹇冦嬪喎澶滃瘨椋...
  • 浠涔鏍风殑璇楀彲浠ョО涔嬩竷缁?
    绛旓細缁濅笌寰 杩欐槸鍦ㄥ瓧鏁颁笂鐨勫尯鍒嗭紝鑷充簬棰樹富鎻愬埌鐨勨滀竷缁濊瘲锛浜旂粷璇锛屼竷寰嬭瘲锛浜斿緥璇鈥濆氨鏄湪鏍煎緥涓婄殑鍖哄垎浜嗐備腑鍥藉彜璇楀湪鍞愭湞鐨勬椂鍊欙紝闅忕潃闊抽煹瀛︾殑鍙戝睍锛屽钩浠勬牸寰嬬殑褰㈡垚锛屽嚭鐜颁簡涓绉嶄弗鏍奸伒瀹堝钩浠勬牸寰嬬殑璇椾綋锛屽嵆鏍煎緥璇楋紝涓轰簡鍖哄埆鍘熸潵涓嶉伒瀹堝钩浠勬牸寰嬬殑鍙や綋璇楋紝杩欑璇楀綋鏃剁О涓衡滀粖浣撹瘲鈥濄傚埌浜嗗畫鏈濓紝浜轰滑鍦...
  • 扩展阅读:1-3岁幼儿唐诗三百首 ... 王勃最惊艳的一首诗 ... 李白最吓人的一首古诗 ... 史上最经典一首古诗 ... 李白最霸气的十首诗 ... 史上杀气最重的一首诗 ... 晚唐最惊艳的一首诗 ... 七律十首必背诗 ... 50首顶级绝美古诗词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