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五十七章原文

  • 255、第五十七章 太有智慧也不是好事——人多智而奇物滋起
    答:各位亲爱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第五十七章。在昨天我们讲了这样两句话,老子说“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今天老子接着讲,如果领导者没有“道”的话,社会会出现什么情形。老子说“人多智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什么意思呢?我们一点点分析,很有意思。老...
  •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治邦
    答:【道德经第五十七章:无为而治的智慧】在古代治国之道中,老子以无为的原则揭示了一种独特的治理理念</。他提出,以无为的清静之道引领国家,用策略而非直接干预来维持和平</,通过减少扰民的手段来赢得天下人心</。这一智慧背后的逻辑,源于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当禁忌过多,人民的负担只会加重,...
  • 《老子》这本书的全文?高悬赏!
    答:《道德经》通行本(王弼本)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
  • 谁能给我《老子》全篇以及《大学》的详细注解!!!
    答:《老子》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 《老子》,也就是《道德经》,开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还是“道 ...
    答: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
  • 一起读经典《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第五十七章
    答:《老子·第五十七章》治理国家要用正道,用兵打仗要用奇变,治理天下要不有意做什么事。也就是要掌握正变与无为之道。我什么知道应该如此呢?根据我今日所见的情况。现在的天下充满着忌讳,有太多的教条,但是百姓却更加贫穷;百姓有太多的权谋计较,国家政治却更加昏暗;人们有太多的技能智巧,离奇古怪的...
  • 老子道德经导读:显德
    答:老子用「玄」字实双关语,一方面指其深远而不可测,另一方面指其为道之元始所生之子。又《老子》第十章「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第二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二十八章「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以婴儿喻道,亦可从玄字窥得。 河上公注:◎玄,...
  • 老子提过朴是什么意思,出自几章
    答:“朴虽小天下莫 能臣 也。侯 王若 能守之,万物 将自宾。”《老子》第三十二章 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 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 欲以 静,天下将自定。”《老子》第三十七章 5,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 ...
  • 道德经·以正治国出处
    答:《以正治国》这一章节源于中国古代经典著作《道德经》的第五十七章,这部作品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或《老子五千文》,它诞生于先秦时期,是诸子百家之前的一部共仰之作。据传是由春秋时期的李耳,也就是老子,这位河南鹿邑人所著,是道家哲学思想...
  • 老子的全文是什么?
    答:《老子》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民多智慧,而邪事滋起;法令滋章,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

  • 网友评论:

    宗凭14752398310: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请帮忙翻译一下 -
    65130蔺咏 :[答案] 这怎么翻译 不尚贤,使民不争 是《老子》第三章 大道废,存仁义 《老子》第十八章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老子》第五十七章完全衔接不上 你要想看翻译 直接看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 就行了

    宗凭14752398310: 老子的思想 - 他自己相信这能实现么?
    65130蔺咏 : 老子主张的国家要小、民众要少的“小国寡民”蓝图,是“为道”的展示.今人批判“小国寡民”为倒退复辟,实为误读.儒家主张王道大一统和“大同”社会的理想,是希望社会稳定;老子主张“小国寡民”,让民众少一些束缚,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稳定的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尤其当今时代霸权主义的猖獗,似乎证明了老子从“为道”层面上展示的“小国寡民”蓝图,较儒家的王道大一统蓝图,并不见得落后.孔子满足于书斋中“闻道”的追求,若不与老子立足于社会实践的“为道”相融合,难免要脱离时代的进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愿望,不可能成为现实.

    宗凭14752398310: 道可道 非常道 明可明 非常明. . . 的全文是什么? -
    65130蔺咏 : 《道德经》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诠释: -------------------------------------------------------------...

    宗凭14752398310: 老子道德经 -
    65130蔺咏 : 老子道德经分为上下两部分,【道经】阐释天道-自然规律,【德经】揭示人德-人生行为准则.九九八十一章,每一章节内容不尽相同.纵观《道德经》全篇,其中“道”贯穿始终.究竟何谓“道”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道可道,非常道”,任何语言及人类的想象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真正的道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它客观存在但大道无形,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道”诸多表象即“德”,“德”是形式“道”是内容.非要以世间有形事物为“道”立意那应该是水,《道德经》第八章不争无尤:“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宗凭14752398310: 老子《道德经》名句译解.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 -
    65130蔺咏 :[答案] 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 这一章重点讲“复归”的学说,前几章虽多次讲到这个问题,但本章是作为重点专讲的,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老子提出...

    宗凭14752398310: "圣人无为而无所不为,圣人无私而故能成其私"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几篇? 是什么意思? -
    65130蔺咏 : 第一句句话出自道德经第37章.第2句话出自道德经的第7章.第1句话的意思是圣人他所谓的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能够做到所有的事情他都能够用一种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所谓的无为就是去掉人心之后.并不是用人心去作为,而是用道...

    宗凭14752398310: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 -
    65130蔺咏 :[答案] 简介:“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出处是这样的:一日,孔子和老子出游,看到一条小溪,都是一番感慨.老子便说出了这一番话:“上善若...

    宗凭14752398310: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又曰: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天知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
    65130蔺咏 : 你有几处笑掉大牙的错误,我给你指出来:1.人之道何以反天知道而行之?无稽之谈,你根本没明白老子的思想2.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天知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不是《道德经》的原文, 原文不是这样的,请看《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在这不写了.3.不要单独拿出《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比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把一句话单拿出来你是没法理解的.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请看原文第二十五章整章内容,你就会明白了.如果还不明白,请再问.或者加我qq,我可以详细解释给你听

    热搜:道德经1-81章原文 \\ 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 \\ 白娜娜青春放纵横免费阅读 \\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 \\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译文 \\ 高中《老子》四章原文 \\ 《贪欲之殇》 \\ 《过秦论》原文 \\ 老子第五十七章原文及拼音 \\ 老子第一章原文及翻译 \\ 老子上善若水翻译及原文 \\ 老子七十七章原文翻译 \\ 《兼爱》原文 \\ 老子第五十七章注音版 \\ 老子五十七原文及翻译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 老子第五十八章原文及翻译 \\ 道德经五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 《老子》全文 \\ 《老子》原文全部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