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第四首的写作背景

  • 从军行其四写了怎样的背景?
    答:1、背景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的。诗词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
  • 从军行七首其四创作背景
    答:创作背景: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就是盛唐诗人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 从军行七首·其四写作背景
    答: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七首》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古题写的此类边塞诗。作品原文:从军行(唐-王昌龄)...
  • 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的写作背景
    答: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从军行 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古诗词注释 1.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2. 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
  • 从军行这首古诗的中心是什么?
    答: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所选为第四首。吐蕃和突厥一直是唐代西、北边疆上的两大劲敌,战事不断,这首诗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展开描述的。前两句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青海湖的上空,云雾缭绕,湖的北面,绵延着起伏不断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越过雪山,是荒漠上的一座孤城,再向西,就是著名...
  • 从军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从军行前两句运用的艺术手法
    答:《从军行》的创作背景 诗人创作《从军行》时正处在盛唐时期,当时唐朝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被这种充满豪情的时代精神所打动,因此写下《从军行》组诗,本诗为《从军行》第四首,表现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从军行》的原文 《从军行》唐代: 王昌龄...
  • 从军行七首的作者是谁
    答:诗歌背景 《从军行七首》是王之涣在唐代中期创作的一首长诗,全诗共七首,描述了一个士兵从家乡出征、战斗、胜利、归来的全过程。这首诗歌的背景是唐朝时期的战争,当时唐朝与吐蕃、回纥等民族发生了多次战争,许多士兵被征召入伍,前往边疆进行战斗。诗歌内容 第一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从军行》王昌龄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答: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组诗《从军行七首》中的第四首。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
  • 《从军行(其四)》赏析
    答:作者: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从军行》其四是首什么诗?
    答: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关门的将士历经千方百战,铁甲都被磨破了。他们发誓不打败敌人绝不回家。《从军行•其四》是一首边塞诗。《古从军行七首(其四)》是唐代...

  • 网友评论:

    聂安18888821363: 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的写作背景 -
    2501季泄 :[答案]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

    聂安18888821363: 从军行(王昌龄其四)写作背景. -
    2501季泄 :[答案] 在玉门关外

    聂安18888821363: 从军行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2501季泄 : 《从军行》的写作背景是盛唐时期,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将士们都渴望在这个时代可以立下战功,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于是王昌龄便作了《从军行》来表达边塞将士的宏伟壮志.《...

    聂安18888821363: 从军行的诗意(其四) -
    2501季泄 : 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中唐诗人戴叔伦写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雄豪诗句,同此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聂安18888821363: 从军行作者王昌龄作诗背景 -
    2501季泄 :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的.诗词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聂安18888821363: 从军行 其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2501季泄 : 表达了诗人驻守边疆士兵们的高度赞赏和关怀,却也表现出对边关战争的无奈和将士们的决绝敬佩心境.

    聂安18888821363: 王昌龄写的《从军行》表达了戍边将士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2501季泄 :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行,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军行,写军队生活的乐府古题,王昌龄共写《从军行》七首,这是第四首.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 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 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中唐诗人戴叔伦写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雄豪诗句,同此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聂安18888821363: 王昌龄的《从军行》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2501季泄 : 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是唐诗的亮点.

    聂安18888821363: 李白的从军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
    2501季泄 :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这首诗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生涯.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见他征战时间...

    聂安18888821363: 从军行的写作背景 -
    2501季泄 :[答案] 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

    热搜:李白最吓人的一首古诗 \\ 李白从军行的写作背景 \\ 王昌龄的从军行的背景 \\ 从军行王昌龄背景故事 \\ 从军行这首诗的背景 \\ 从军行的历史背景 \\ 从军行 的创作背景 \\ 《从军行》其四背景 \\ 从军行写作背景资料简短 \\ 从军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 王昌龄写从军行时的背景 \\ 秋夜将晓古诗写作背景 \\ 王昌龄写从军行的写作背景 \\ 古诗《从军行》的背景 \\ 《从军行》最短诗意 \\ 从军行的写作背景及诗意 \\ 从军行的时代背景10字 \\ 从军行的写作背景简短 \\ 从军行王昌龄的写作背景 \\ 从军行背景简短20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