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谈中国文化脉络

  • 余秋雨 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答:余秋雨:我们前面谈到的三国魏晋时代的人物,在当时就已经比较有名。曹操、诸葛亮都是军事和政治上的强人;魏晋名士都是名气不小的贵族知识分子。但是那个时代的文化最高峰,在当时差不多没人知道,默默无闻。这是一座隐藏了的最高峰,被云遮住了,而且遮了很久。是的,对陶渊明来说,这个云散的太慢了...
  • 中国文脉的编辑推荐
    答: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中国文化脉络,深度解读中国文化灵魂。《中国文脉》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引,从《诗经》讲起,其间着重谈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与书同文对文学的影响,汉赋及“无韵离骚”《史记》,魏晋时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诗作文采,再到唐宋诗词,元曲及明清...
  • 余秋雨散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它的文化寻觅的
    答:《风雨天一阁》对天一阁也未多作描述,而突出写天一阁的创建人范钦其人,写其超强的意志力与基于文化良知的健全人格,从而显现天一阁本身的存在价值。2、关注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精神 在余秋雨的笔下,闪现出一大批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他们都是才华横溢而又命运多蹇的人,苏东坡、范仲淹、柳宗元...
  • 【连载】余秋雨:文化苦旅并不苦--3.我的山河
    答: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作者开篇通过山河之子来引发联想,通过对中国历史以及地理位置进行分析,尤其是对祖国三条分界线的归纳概括,以及通过各种历史典故来不断论证三条分界线的意义。与此同时也借鉴了历史,分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
  • 余秋雨对中国文学持什么态度?
    答:余秋雨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新看法 (文/杨轲)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各个电视台讲中国文化的谈话节目越来越多,一般都是用故事化的方式讲历史。凤凰卫视的《秋雨时分》则完全不同,在津津有味地选择中国人最低限度文化记忆的同时,表达了一系列崭新的学术观念,引起国内外文化界的普遍重视。我是余秋雨研究...
  • 《文化苦旅》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读书人”
    答:于是,余秋雨先生,在书中没有用“游记”的体裁,而是给我们开创了一种叫做“大散文”的写作形式,把“文化寻根”的伟大脚印,与“人生苦旅”并行,再现了作家“文化人、人生苦旅”这一历史重任! 这,就是真正的读书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文化苦旅》 全书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为: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
  • 余秋雨的《阳关雪》流露出怎样的历史文化内涵
    答:体现出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历史感和沧桑感,饱蘸着深切的民族和文化的忧患意识。余秋雨在文中用深邃的目光透过这些景物,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阳关雪背后所沉淀的文化内涵上。这是一篇充满历史沧桑感、民族自豪感和理性思辨的散文。作者写阳关,不是一般的探幽访胜,不是单纯的咏物抒怀,而是借助阳关这一历史...
  • 关于《余秋雨散文》读书笔记范文6篇
    答:浅谈一下余秋雨散文的写作风格问题,对于我们的写作也有很多的借鉴意义。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与其他一些所谓文化散文家相似,余的作品更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的。余利用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功底,将历史与文化...
  • 余秋雨散文中传统文化的辉煌和弊病
    答:余秋雨散文的精邃的思辩、丰富宏魄的内涵,都导源于他的渊博精湛的史家修养。他的“文化”所富有的历史感,并不是对过去僵死的白描,而是把历史作为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用文化把过去和现在紧密相连。在他那里,文化如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滚滚浪涛,推动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作者站在人类历史的高阔视角...
  •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
    答: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1 有人说,中国散文的天空星光灿烂,而《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其中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光晕。《文化苦旅》,展现给我的是那一处处古迹,一句句的教诲,铭记在心。 生态文明!人们走过了多少文化的弯路,终于灰头土脸、青头紫脸地重新抱住了它。山河是人类文化的基础...

  • 网友评论:

    连霭15514053222: 《中国文脉》读后感 -
    1295蒙罡 :[答案] 车窗外是绵延的山脉,高低起伏,各有其态.遍布竹海的高山少不了几许裸露的山脊,却也不觉突兀,黄褐色的土壤与竹的... 这,又多像余秋雨先生在《中国文脉》中所提到的文脉啊.不过是一个有形而一个无形罢了.所谓文脉,在余秋雨先生看来...

    连霭15514053222: 谁有余秋雨的《中国文脉》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文本解析)?或读后感? -
    1295蒙罡 :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浩浩荡荡,在岁月长河的淘洗下,那些“珍珠宝玉”,仍不计其数,让人眼花瞭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不独英雄人物,几千年的文学作品不也是这样吗?浩如卷帙的著作在时间的洪流中,称为经典的也纷...

    连霭15514053222: 余秋雨的 中国文脉 摘抄1000字. -
    1295蒙罡 : 一 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 这种潜流,在近处很难发现,只有从远处看去,才能领略大概,就像那一条倔犟的山脊所连成的天际线. 正是这条天际线,使我们知道那个天地之大,以及那个天地之...

    连霭15514053222: 中国文脉这本书的大概说了什么要160字左右 -
    1295蒙罡 : 《中国文脉(便携本)》是继《文化苦旅》之后,余秋雨教授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当今中国当代文史领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余秋雨教授感叹当前“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称鹏”,因此以这部重大的开创性著作来提醒和弥补....

    连霭15514053222: 余秋雨的中国文脉与文化苦旅哪本更好??
    1295蒙罡 : 这两本书各有特色.从余先生自己来说,《中国文脉》胜过《文化苦旅》.虽然余秋雨说:“这是除《文化苦旅》之外,我最重要的作品.”将二者并称,但作者将其放在...

    连霭15514053222: 余秋雨《中国文脉》和《借我一生》哪一部作品更深?先读哪一本? -
    1295蒙罡 : 中国文脉讲中国文化发展史,借我一生是余秋雨记录自己年轻时的故事.但我个人推荐余秋雨的行者无疆和山河之书,是他的旅行游记,看起来很爽.行者无疆是欧洲游记,山河之书是中国南方的游记

    连霭15514053222: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中国文脉》哪本写得最好,是余秋雨先生的巅峰之作? -
    1295蒙罡 : 我觉得的是:第一《山居笔记》,第二《文化苦旅》,第三《千年一叹》.《山居笔记》应该说全书没有诗歌那样唯美华丽的辞藻,也少了杂文那般犀利精辟的笔锋,但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摈弃了浮华的随性,给了人一种心灵深处的亲切感---自然流露出来的文字往往能带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作为自述性笔记,初读起来似乎有些凌乱琐碎,但通读全书,却不难发现作者构思之精妙:那就是从平淡的话题中以小见大,通过质朴的语言风格直指社会现实.

    连霭15514053222: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
    1295蒙罡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都有值得人去思考的地方,如果说中国文化是太平洋的话,那么余秋雨就是一个航海家,而我也勉强算得上是他的小追随者.一路上,余秋雨引领着我去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领略着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深思着中国文...

    连霭15514053222: 读《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有感 作文 -
    1295蒙罡 :[答案] 读《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有感“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这,便是余秋雨的《问学》.遇见这本书,是无心的;买下这本书,是有心的.一直以来,我深知中国文化博大...

    热搜:余秋雨中国文化课摘抄 \\ 余秋雨简短句子经典 \\ 余秋雨十大必读书 \\ 余秋雨对中国文化解读 \\ 余秋雨中国文脉读后感 \\ 余秋雨的三任妻子 \\ 余秋雨最经典的一句话 \\ 余秋雨何谓文化摘抄 \\ 文化四句话余秋雨 \\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认识 \\ 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 \\ 余秋雨散文特点简单概括 \\ 余秋雨对文化的理解 \\ 余秋雨最短的文化定义 \\ 身上的文化 余秋雨 \\ 何谓文化余秋雨经典语录 \\ 余秋雨中国文化课读后感 \\ 余秋雨对文化的论述 \\ 中国文化课目录 余秋雨 \\ 中国文化必修课余秋雨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