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百讽一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中国文学史概述 多谢~
    答:赋的结构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序,说明赋的缘起,概述主旨,本部为赋的主体,它以韵语为主,多罗列名物,堆砌辞藻,终篇为赋的总结,劝百讽一,赋的形式大致有七体和对问体两种,前者以七段文字描写七件事物,对问体则是假设客人向作者质难而作者针对质难辩解,前者以枚乘七发,后者以东方朔答客难为典型赋作赋作为文学...
  • 不可不知道文学常识
    答:散文杂文随笔游记小品文传记文学报告文学民间文学神话寓言童话新闻通讯政治评论思想评论文艺评论读后感解说词笔记文文学评论文学传统四分法郑卫之音四声八病讽喻思无邪三表法缘情说为情造文,为文造情不平则鸣文从字顺文以明道文以载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穷而后工移情劝百讽一以文为诗别是一家场面意象象征7a68...
  •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的复习资料
    答:《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三.《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著痕迹。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
  • 古代文学发展的几个阶段是什么?
    答: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主要经过了六个阶段。一,先秦散文。指的是秦统一以前,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兴起,如儒家的孔孟,道家的老庄等,其代表作品均为散文,文章言简意赅,意味深邃,流传至今。二,汉赋。两汉期间,盛行汉赋,或华丽铺陈,或劝百讽一,蔚然成风。也出现了贾谊、司马相如这样的大家。三,唐诗...
  • 《汉魏六朝散文·萧统·陶渊明集序》原文鉴赏
    答:劝百讽一:语见杨雄《法方·吾子》。劝:鼓励。讽:讽刺。43亡:通“无”。44驰竟:驰鹜、奔走、竞争。45祛:摒除。46贪夫:语出《孟子·尽心》:“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47蹈:走入,此指实践。48柱史:柱下史,官名。老子曾任此职。这里代指他。49风教:教化。 【今译】 自我吹嘘与自荐...
  • 【急】古代文学。论述题。汉赋发展经历了那些阶段?
    答:王国维曾将汉赋作为标志汉代文学成就的“一代之文学”。但是自扬雄论“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以来,倡导文学“为人生”者,因其“劝百而讽一”而轻之,而“为艺术”的一派也不为其堂皇沉滞而重之。人们多认可的是楚辞、唐诗、宋词、元曲,而汉赋和六朝骈文似被革出文学(韵文)精品的殿堂。数十年间,各种文学...
  • 汉大赋在结构上常采用什么形式
    答:汉代经师在解释《诗经》时,又把它的表现手法归结为“赋、比、兴”,而作为表现手法的赋,正是铺张敷陈的意思。作为文体的赋在手法上也确有铺张的特色,于是有人把二者混同起来,认为赋体作品是由《诗经》赋的表现手法而发展起来的,其实并不确切。评价 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汉赋同唐诗、宋词、元曲...
  • 求关于历史、文学的选择题
    答:41.“劝百讽一”说的是( )。A.西汉初年的政论文 B.汉代骚体赋C.汉大赋 D.汉代后期的抒情小赋42.《两都赋》的作者是( )。A.班固 B.班彪C.张衡 D.扬雄43.张衡创作的抒情小赋是( )。A.《归田赋》 B.《鹦鹉赋》C.《二京赋》 D.《刺世疾邪赋》44.赵壹创作的抒情小赋是( )。A.《归田赋》 ...
  • 古代文学史一简要归纳2——秦汉
    答:a、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b.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c.描摹对象集中,篇幅相对缩短; d.往往采取"以美为讽"的表达方式。 提出著名观点"辞人之赋丽以淫"的是:扬雄。 汉大赋: 扬雄《羽猎赋》 《甘泉赋》,司马相如《上林赋》,班固《两都赋》 汉大赋之绝响:张衡《二京赋》。 把汉大赋创作...
  • 论述题:汉赋文学概述
    答:但赋的基 本体式仍是模仿前人,终不能改变劝百讽一的特点。汉大赋的缺点是一味对客观对象进行铺陈描写,而很少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主观感受;一律采用主客问答和层层排比,也略嫌呆板少变;赋中又往往爱用奇词 僻句,容易给人嚼蜡之感。但尽管如此,汉大赋在文学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两汉文学...

  • 网友评论:

    茅詹15780408586: 劝百讽一名词解释 -
    31126国哄 : 劝百讽一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出自扬雄《法言》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举例造句】: 视庄言危论,往往有过,殆未可以劝百讽一而轻薄之也. ★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

    茅詹15780408586: 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
    31126国哄 : 1、《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茅詹15780408586: 古代文学的名词解释有哪些 -
    31126国哄 : 1、敦煌曲子词: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因是在敦煌发的,故称.敦煌曲子词保存了词的初始形态与内容特征.内容丰富庞杂,风格自然朴实,感情直率,生活气息很浓.2、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

    茅詹15780408586: 古代文学中名词解释”<昭明文选>”? -
    31126国哄 :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茅詹15780408586: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31126国哄 : 所谓“以诗为文”,就是说把一篇古诗或一首绝句的题材用散文的形式写出来,而且富有诗意.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革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辛词的影响下,同时或稍后,不少词人与他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创作倾向,文学史上称为辛派词人.他们以共同的爱国思想,借词抒发感慨,发表政见,多为恣肆粗犷的词风.

    茅詹15780408586: 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区别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 -
    31126国哄 : 名词解释:大历诗风,韩孟诗派,小山词,花间集,自是一家,别是一家,以诗为词,以文为词.简答题:杜甫叙事诗的特点,苏轼对词境的开拓,李清照词的语言特点,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论述题:李白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唐:李白、杜甫、李商隐 宋: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姜夔,辛弃疾

    茅詹15780408586: 名词解释题: 1.春秋笔法; 2.俗讲; 3.《论诗绝句三十首》; 4.《金瓶梅》. -
    31126国哄 : 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是孔子创造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俗讲:中国说唱文学体裁名.古代寺院讲经中的一种通俗讲唱,流行于唐代.多以佛经故事等敷衍为通俗浅显的变文,用说唱形式宣传一般经义. 《论诗绝句三十首》:《论诗三十首》是继杜甫之后运用绝句形式比较系统地阐发诗歌理论的著名组诗.他评论了自汉魏至宋代的许多著名作家和流派,表明了他的文学观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金瓶梅》:中国古代长篇白话世情章回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约在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茅詹15780408586: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解释一下作品《墨子,道德经》,庄子
    31126国哄 : 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都是这些哲人的学生根据他们生前的语录编成的一本书,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一上网随便怎么都能找到,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及其门人一起编的著作,诗经是古代诗歌的一部综合集,有各个无名的人的诗歌,已经无法考证是谁编的了,楚辞同样,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茅詹15780408586: 汉代艺术是如何传达出鲜明的"民族味"的? -
    31126国哄 :[答案]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秦始皇对先秦学术的百家争鸣局面大为敏感和忌讳,亲自导演了一场“焚书坑儒”的历史悲剧. 秦王朝钳制思想,摧残文化,燔灭文章,坑杀儒生,加上刑法统治,使文学...

    茅詹15780408586: 求以下名词解释(古代文学)1、先秦诸子散文2、散体大赋3、唐代古文运动4、唐宋散文八大家 -
    31126国哄 :[答案] 1、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文字排铺堆砌,对事物进行铺陈描写. 3、唐代古文运动:中唐时期由韩愈、柳宗元发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主要内容是复兴儒...

    热搜:汉赋劝百讽一名词解释 \\ 乐府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 汉赋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楚辞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劝百讽一是哪个赋 \\ 七发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建安风骨名词解释 \\ 世说新语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散体赋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左思风力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互见法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太史公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骈文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删诗说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左传》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建安文学名词解释 \\ 乐府诗名词解释 \\ 左传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史记名词解释考研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