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质体培养步骤

  • 原生质体的固体培养法是怎样做的?
    答:固体培养法又叫平板培养法,指将一定体积的原生质体按照一定密度与等体积的琼脂培养基混合,在培养皿内制成薄层固体平板,进而进行原生质体培养的方法。该方法使原生质体位置固定,避免其游动,便于定点观察。
  • 马铃薯原生质体如何制备、分离纯化?
    答:9. 23℃,100 g,1min,brake 设为4-5。弃上清,每管沉淀用0.5ml MaMg重悬。(本步骤及以下操作均在23℃。)10. 取约10-20ug 质粒于1.5ml EP管中,加100ul 步骤9中的原生质体。用200ul 枪头(剪去前端)轻柔混匀。11. 加入110ul PEG/Ca 溶液,轻柔混匀。放置20-30min。12. 加入0...
  • 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答:枯草芽孢杆菌常用培养基配方:1L蒸馏水+20g葡萄糖+15g蛋白胨+5g氯化钠+0.5g牛肉膏+20g琼脂 枯草芽孢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 1 培养枯草芽孢杆菌 取亲本菌株T4412、TT2 新鲜斜面分别接一环到装有液体完全培养基(CM)的试管中,36℃振荡培养14 h,各取1 mL 菌液转接入装有20 mL 液体完全培养基的250 ...
  • 原生质体分离
    答:2、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水平要做适当调整。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营养需求(NH4+不能过多),渗压剂,培养密度(105/mL),贮藏条件(通常在黑暗处)。培养方法:液体基质培养法,半液体基质培养法,固体基质培养法,看护培养。固体培养的步骤:原生质体移入培养基→1...
  • 原生质体融合的步骤
    答:两者均可以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一般前者较稳定,而后者则是不稳定的,会分离成亲本类型,有的甚至可以以异核状态转接几代。因此,要获得真正的融合子,必须在融合原生质体再生后,进行几代自然分离、选择,才能加以确定。融合子的筛选是融合过程的关键。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筛选方法。营养缺陷型标记筛选融合...
  • 请分别简述,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培养、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过程。
    答:2与组织培养相同 3 愈伤组织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悬浮细胞,过程中获得代谢产物(悬浮细胞的特点是细胞质丰富,液泡小而细胞核大)植物体细胞杂交:1去细胞壁,在0.5-0.6mol/l的甘露醇溶液,纤维素酶,果胶酶作用下,分解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一般都用纤维素酶)2 利用物理方法:离心,震荡等,化学...
  • 下面是烟草叶片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流程图:请回答:(1)酶解时,在纤维...
    答:由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原生质体会被染成红色;对原生质体进行显微计数,必须将原生质体制成的悬浮液滴加在血细胞计数板上;可用质壁分离实验来检测原生质体是否已经形成细胞壁.(3)要将原生质体培养成愈伤组织,配置培养基时需要注意营养物质的适当配比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适当配比.故答案为:(1)...
  • 原生质体的平板法是怎样做的?
    答:利用平板法培养单细胞或原生质体时,常以植板率来表示能分裂长出细胞团的细胞占接种细胞总数的百分数,植板率(plating:efficiency)的计算公式如下:植板率(%)=细胞团数接种细胞数×100%。其中每个平板上接种的细胞总数,等于铺板时加入的细胞悬浮液的容积和每单位容积悬浮液中细胞个数的乘积。每个...
  • 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为什么要加热除去营养细胞
    答: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为什么要加热除去营养细胞 枯草芽孢杆菌常用培养基配方:1L蒸馏水+20g葡萄糖+15g蛋白胨+5g氯化钠+0.5g牛肉膏+20g琼脂 枯草芽孢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 1 培养枯草芽孢杆菌 取亲本菌株T4412、TT2 新鲜斜面分别接一环到装有液体完全培养基(CM)的试管中,36℃振荡培养14 h,各取1 mL ...
  • 原生质体的液体培养法有哪些作用?
    答: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对原生质体伤害较小,且便于添加培养基和转移培养物,是目前原生质体培养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其缺点是原生质体在培养基中分布不均匀,容易造成局部密度过高或原生质互相粘连而影响进一步的生长发育,并且难以定点观察,很难监视单个原生质体的发育过程。

  • 网友评论:

    庞刮17399313283: 植物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的主要过程可用下图所示图解简单表示: (1)原生质体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345闾凤 :[答案] (1)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没有顺序) (2) 植物组织培养 灭菌 (3) B (4)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5) 细胞全能性 (6) C (7) c ...

    庞刮17399313283: 请分析回答下面问题:植物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主要过程可用图解简单表示:(1)原生质体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 -
    17345闾凤 :[答案] (1)原生质体是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后剩余的部分,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构成.(2)培育胚状体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因此需要对培养基进行严格的灭菌;决定植...

    庞刮17399313283: 原生质体的培养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
    17345闾凤 :[答案] 原生质体(protoplast):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动物细胞也可算做原生质体. 革兰氏阳性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也可用果胶酶以及纤维素酶)处理后,可除去细胞壁,形成仅由细胞膜包住细胞质的菌体.植物细胞用果...

    庞刮17399313283: 植物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的主要过程可用如图所示图解简单表示:(1)培育胚状体利用了___这一项生物技术,胚状体再继续培养,则可培育出... -
    17345闾凤 :[答案] (1)培育胚状体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这一项生物技术,胚状体再继续培养,则可培育出完整的植株,这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如果愈伤组织是三七叶肉细胞培养产生的,若为了获得三七的细胞产物,则只需要培养到愈...

    庞刮17399313283: 原生质体如何培养成植株(植物组织培养中) -
    17345闾凤 : 加入一些植物激素,先诱导发芽,然后植入生根培养基,长成一棵苗就可以移植到外界了

    庞刮17399313283: 植物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的主要过程如图所示:(1)获得原生质体后,需要对其活力进行检查,下列各实验中,最合适的检测实验是___.A.观察... -
    17345闾凤 :[答案] (1)细胞质的流动是活细胞都具有的特征,因此获得原生质体后,需对其进行活力检查,最合适的检测实验是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2)从叶片的叶肉细胞到获得胚状体的过程中,需要经过③有丝分裂、⑦脱分化和⑧再分化过程. (3)若为了获得三七...

    庞刮17399313283: 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的主要过程可以用下面图解简单表示: (1)图解中“酶解”所用的酶应该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DPD培养基的... -
    17345闾凤 :[答案] 答案:解析: (1)纤维素酶 果胶酶 (2)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或植物激素) (3)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庞刮17399313283: 原生质体分离 -
    17345闾凤 : 原生质分离:酶(纤维素酶,离析酶) 步骤:叶片表面消毒→去除表皮→叶碎片漂浮在含有酶和渗透压稳定剂的溶液中→培育→原生质体沉到培养皿底部→除去酶溶液→将原生质体移入CPW清洗→离心→清洗基质两次→重悬浮于培养基→除去...

    庞刮17399313283: 植物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主要过程可用如图的图解简单表示.(l)图中“酶解”所用的酶应该包括______、______.(2)原生质体的结构包括______... -
    17345闾凤 :[答案] (1)酶解法去除植物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故图中“酶解”所用的酶应该包括纤维素酶、果胶酶. (2)原生质体是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后剩余的部分,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3)用于植物组...

    庞刮17399313283: 下面是烟草叶片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流程图:请回答:(1)酶解时,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混合液中,还需添加______来提高混合液的渗透压,以利于获... -
    17345闾凤 :[答案] (1)在获得植物原生质体时,需在0.5~0.6mol/L的甘露醇溶液环境(较高渗透压)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处理实验材料,将细胞壁消化除去,获得球形的原生质体. (2)获得原生质体后可用红墨水染色法检测,因为生活状态的原生质体细胞膜具...

    热搜:原生质体融合步骤要点 \\ 原生质体的培养流程 \\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过程 \\ 原生质体制备的步骤 \\ 原生质体转化步骤 \\ 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 \\ 如何得到原生质体 \\ 原生质体特点 \\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步骤 \\ 原生质体融合示意图 \\ 简述原生质体的培养方法 \\ 原生质层的三个部分 \\ 细胞培养的步骤 \\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名词解释 \\ 原生质体分离实验步骤 \\ 原生质体示意图 \\ 原生质体图片 \\ 原生质体分离的步骤 \\ 原生质体如何得到 \\ 原生质体融合方法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