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 文言文翻译,急!!!
    答:⒈口之宣言,出自《国语·周语上》,整句是:“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宣”是“发表言论,表达意见”的意思。⒉有错别字?第二句是《六国论》里的句子:“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奉”是“侍奉、进献”的意思。
  •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而衣食者也 翻译
    答:人们认为好的就尽力实行,认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才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这句话结合上下文的话就很容易理解。上文是“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下文是“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这三句的意思是:百姓发表言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都能表露出来....
  • 《召公谏厉王弭谤》全文的翻译
    答: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
  •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召公用比喻的方法想让厉王明白什么道理,这样的方法有...
    答:召公通过一前一后的比喻来劝谏厉王:(1)、前一个比喻,说明“防民之口”的害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2)、后一个比喻,说明“宣之于口”的好处:“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原文的意思及出处
    答: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
  • 繁体邵公柬弥谤译文
    答: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
  • 求郑伯克段于鄢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译文(直译)
    答: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28 。 注释: 本文选自《国语·周语上》。《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到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一些史实。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xiǎng)、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故事。召(...
  • 无聊时候发朋友圈文言文
    答: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2、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3、君以此始,必以此终。4、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5、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6、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7、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8、不扶自直,不镂自雕。9、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10...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翻译
    答: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
  •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的意思
    答:要结合全句理解。这句话出自《召公谏厉王弭谤》:“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翻译:老百姓有嘴巴...

  • 网友评论:

    文施19115326220: 翻译下面句子.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396伏卓 :[答案] 答案:大家用口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列举出来了.解析:注意“宣”.

    文施19115326220: “口之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这句话出自哪里?
    25396伏卓 : “口之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出自《国语·周语》中.善败:善恶,好坏.兴:兴起,这里作“清楚”讲.该句典的意思是:放开人民的嘴,让他们有话直说.政事的善恶好坏就都可以反映出来了.

    文施19115326220: 文言文翻译,急!!! -
    25396伏卓 : ⒈口之宣言,出自《国语·周语上》,整句是:“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宣”是“发表言论,表达意见”的意思.⒉有错别字?第二句是《六国论》里的句子:“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奉”是“侍奉、进献”的意思.⒊.与今天会因,出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整句是:“留待作遗施,于今天会因.”“因”是“机会”的意思.⒋故燕王欲结于君,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于”在这里是介词,原来语序应该是“故燕王欲于君结.”;可以作“与……”讲.

    文施19115326220: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怎么解释 -
    25396伏卓 : 百姓)口中散布的言论,兴衰从这里起来.行事使国家兴盛,而防备衰败,它是增加财物衣食的原因

    文施19115326220: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兴乎于是的古义和今译 -
    25396伏卓 : 嘴里说出的话,能成事也能败事.

    文施19115326220: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怎么翻译 -
    25396伏卓 : 要结合全句理解. 这句话出自《召公谏厉王弭谤》:“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

    文施19115326220: 求《召公柬历王止谤》翻译 -
    25396伏卓 : 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

    文施19115326220: 言的文言文解释 -
    25396伏卓 : 言 动词义: 1、指事字.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 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文施19115326220: 古文 召公谏厉王弥谤翻译 -
    25396伏卓 : 召公谏厉王止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

    文施19115326220: 帮忙翻译下古文 谢谢啦! -
    25396伏卓 : 出自:《国语·周语上·召公谏厉王弭谤》 这是召公说的第5句和第6句.翻译: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乐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

    热搜:文言文翻译器转换 \\ 民不堪命矣翻译 \\ 善败于是乎兴的兴翻译 \\ 若壅其口 其与能几何翻译 \\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翻译 \\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的用法 \\ 口之宣言也翻译 \\ 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 \\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 口之于味也 有同耆 \\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的意思 \\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古今异义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行善而备败的败翻译 \\ 姜氏欲之焉辟害 \\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翻译 \\ 夫虽无四方之忧翻译 \\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翻译 \\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