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扛纛的人

  • 《雪中悍刀行》:“满甲营,死战”成绝响,当敬齐当国一杯酒。
    答:自古将帅出征,身后必竖大旗,扛旗之人,无一不是军中猛将,故而被兵家誉为膂力最盛者扛纛。从徐骁领着八百老卒出辽东算起,有过四个扛纛者,号称万人敌的王翦死于益阙大败的城门下,陈芝豹的亲生父亲陈邛战死于锦辽之战。王林泉卸甲还乡,成了青州首富,又成了徐凤年的丈人。如今,北凉铁骑三十万...
  • 古代扛帅旗 的士兵叫什么?
    答:古代扛帅旗的士兵叫旗手,直接受主帅指挥。一支军队的核心领导是主帅,而在交战的时候,很多士兵看的并不是主帅这个人而是旗帜。因为一支军队少说也得有几万人,很多士兵根本就看不到主帅。那么指挥这支军队最好的办法就是摇旗兵,他们通过摇动手中的旗帜来发号施令。
  • 扛纛是什么意思?
    答:在古代的战争中,扛纛常常代表着一支军队的统帅,扛纛者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来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而一旦扛纛者被击杀或旗帜被夺,整个军队就可能失去信心,丧失战斗力。除了在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外,扛纛也常被用于宗教和文化仪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宗教中,扛纛也被用作祭祀活动、节日...
  • 古代战争里没有武器并冲锋在前的扛旗兵,岂不是送死吗
    答:《说文》中说到:「 ”旌,所以精进士卒也。” 明朝朱棣在靖难之战中,在白沟河和李景隆进行了一场大战,多次吃了朱棣抄后路的亏的李景隆,这次学聪明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抄了朱棣的后路,由于兵力上的劣势,朱棣渐渐顶不住了,就要溃败之际,一阵大风吹来把李景隆的帅旗吹倒了,...
  • 北洋军阀的人情观:得饶人处且饶人,底线是法不容情
    答:吴佩孚的一生令人叹惋,这位曾经的落魄秀才一生清明,曾经取得一战平湘、再战克皖、三战安鄂、四战败奉,战无不胜的骄人战绩,在北洋军阀中属于独树一帜的扛纛人。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功败垂成,退保中原的吴佩孚,麾下陕西督军刘镇华率先做了墙头草,不仅电请吴佩孚下野,更是指挥麾下镇嵩军蚕食吴佩孚仅存的...
  • 大官怕小吏,张居正贵为明朝的首辅,为何对此无奈?
    答:但是张居正也得罪了整座庙堂,他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宦海为之肃然。然而,如此高明的大明官场扛纛者,不可能不知道靠天吃饭看风向,不过却对大官怕小吏的官场,仍然是烦恼且无奈。以大明军伍中的将校升官、论功行赏为例,这本是取决于沙场中斩获...
  • 流浪乞丐被袁世凯收留,后来当上大将军
    答:李鸿章去世后,则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位极人臣。高三升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老头子在世时,还为其担任侍卫统领。民国五年,段祺瑞继任成为北洋扛纛人,高三升仍然得宠,官至“副都统”。不过,高三升能够从一个乞丐,跃升为北洋军阀中的将军。吉利的名字自然是机缘,更是因为其也有一个善心。他...
  • 北凉王六义子的结局
    答:褚禄山,虽然论战绩,或许他还不如袁左宗,但是他为人残暴,行事让大家深刻记忆,同时他又是对徐家死忠,一句“我褚禄山换衣服换女人换厨子,就是不换主子”让大家深深的记住了这个人物,最后死守怀阳关后留白,让人一直牵挂他的生死。齐当国,北凉扛纛者,为人憨厚,能力一般,可以说是六义子当中垫底的...
  • 北凉!死战!
    答:老字营的人数亘古不变,当时建营时有多少,往后就是多少,死人添人,却不可逾越。 扛纛,北凉军队皆扛徐字王旗,谁可更改旗号?北凉正二品将军不行,北凉道经略使不行,北凉王都不行! 只有老字营可以,纛上可以是自营营号,在北凉,这便是绝对的荣耀,所以老字营卒自诩便高人一等。 重甲营不披重甲,披轻甲,不持重矛...
  • 晚清文人尚武的历史影响?
    答:他说:“近年东西洋各国, 精研兵事, 最重武职—故人人以当兵为荣,以从军为乐,以败奔为耻。而中国乃有‘好铁不打钉,好人不当兵’之谚,稍有身家,咸所弃, 贵贱之分,强弱之源也。”这种尚武思潮的主要内容,以日后西南军阀的扛纛人蔡锷的言行最为典型。蔡锷考察了西方列强之崛起与竞争,...

  • 网友评论:

    师使17877901296: “大纛”是什么样的旗帜? -
    57929利董 :纛最早的释意为用羽毛做的舞具,《周礼·地官·乡师》:“及葬,执纛以与匠师御灵柩而治投”即纛为送葬时以引导灵柩的旗帜.后来这种旗用于军队或仪仗队.大纛即为古代行军或重要典礼上所用的大旗.纛旗在古代有多种图案,颜色不一.有麒麟图案、虎图案、龙图案等,形状即有三角形也有长方形.

    师使17877901296: 旗斗 古代官衙、宫观门前都立一对有旗斗的旗杆,不知旗斗的来历和意义. -
    57929利董 : 旗斗,也被称为“纛”,是古代官衙、宫观门前的一种标志性的旗杆.来历上,旗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旅文化.在古代,纛是军队中的指挥物,用来标明军队的指挥位置,也是军权的象征.在官衙和宫观中,立有旗斗的旗杆也有类似的象征意义,它们代表了官府或神权的威严和权力.在意义方面,旗斗和旗杆的设立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方面,它们作为官府或宫观的标志,象征着权威和地位;另一方面,旗斗和旗杆也是举行仪式和典礼的重要道具,比如皇帝登基、官员晋升、祭祀等场合,都需要使用到这些道具.在具体的形制上,旗斗一般为铁制或铜制,呈斗状,上面有盖,下面有座.旗杆则一般由数根木杆组成,上面挂着旗帜.在旗斗和旗杆的装饰上,也会因时代、地域和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师使17877901296: 旗杆古称
    57929利董 : 在古代对旗帜的别称只有这一个就是大纛.在军旗中,“纛(读dào)”的地位最高,它代表着最高统治者,有“旗头”之称.常见的旗帜不同,竖立纛的旗杆上部有一个毛球,是用耗牛尾制成,称为旓(读sho).旗是形声字,㫃为形旁,其为声旁.在《周礼春官司常》中:“熊虎为旗”.所以“旗”的本意就是画着熊虎图案的旗帜.旗帜的别称大纛大多是指军中的军旗,“旗”字在清朝又指军队的户口编制单位,一共分八旗,后来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因为又受满清影响也指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

    师使17877901296: 古代打仗举旗的意义是什么?
    57929利董 : 北周时期,由军将、师帅、旅帅、卒长掌握使用的旗帜就有麾、旞、纛、斾四种

    师使17877901296: 纛有什么深层含义?纛的意思~~~<br/br/>详细解释~~
    57929利董 : 纛 dào 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柳营出号风生纛.――许浑《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 纛dào 1.古代用羽毛做的舞具. 2.帝王车上用牦牛尾或雉尾制成的饰物. 3.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纛dú 1.古代用羽毛做的舞具. 2.帝王车上用牦牛尾或雉尾制成的饰物. 3.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师使17877901296: 纛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哦!
    57929利董 : 拼音:dào 解释1:纛 dào 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笔画数:24;部首:糸 解释2:纛 dào 【名】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big square banner used in ancient Chinese army〗柳营出号风生纛.——许浑《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

    师使17877901296: 《玉兵》“玉兵”据说是古代的一支部队,历史对它有那些记载?
    57929利董 : 玉兵,很简单的解释,早在商朝时甲骨文上就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就是说国家大事就是两件事“祭祀与征伐”.我们也知道玉器在中国古代是重要的祭祀礼器如璧、琮、圭、璋、璜、琥等,同时也有代表代天子征伐的玉器如戈、斧、钺等,比方说天子拜大将出征,必受以黄纛大钺,这也就说明钺更多代表为军权,或者可以解释为代天子行征伐之事,用玉更为庄重!玉兵由来大可这样解释!

    师使17877901296: 纛螬稔是什么意思?又怎么读呢?
    57929利董 : 纛dào 螬cáo 稔rěn纛 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柳营出号风生纛.――许浑《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纛dào 1.古代用羽毛做的舞具. 2.帝王车上用牦牛尾或雉尾制成的饰...

    师使17877901296: 岳飞为宋朝收复了多少疆土?岳飞对宋朝做出哪些贡献?
    57929利董 : 岳飞为宋朝收复了多少疆土?岳飞一生从戎,抗击金人的民族压迫和掠夺,为南宋抗战派代表人物和我国古代的杰出军事家、战略家.南宋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

    师使17877901296: 文景之治的故事? -
    57929利董 : 文景之治发生在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汉朝建立之前,社会一直处在秦朝的残暴统治和楚汉相争的动荡之中,导致社会经济衰退,百姓衣食无依.汉朝建立之后,汉高祖、惠帝和吕后大力发展农业,恢复社会生产力,稳定社会秩序,加强皇...

    热搜:大纛怎么读 \\ 扛纛怎么读 \\ 扛纛者在军中的地位 \\ 军中扛大纛的是什么人 \\ 古代军旗叫大纛 \\ 大纛旗代表什么 \\ 扛纛之人 \\ 金吾龙纛图片 \\ 主帅大旗为什么叫纛 \\ 扛纛是什么意思 \\ 古代军中大纛 \\ 毒具系纛念什么 \\ 纛旗样式图片 \\ 扛纛者是什么意思 \\ 纛, \\ 齐当国扛纛而死 \\ 扛纛 \\ 扛纛人是什么意思 \\ 古代扛旗扛纛 \\ 纛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