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文常考点

  • 经典常谈史记汉书内容概括
    答:此是《汉书》与《史记》的相似之处。但因为班固生在专制压迫、经学统治严重的时代,又因为班固家世传统的影响和他自身性格的软弱,《汉书》的史学见解和史学精神,又不如《史记》。作品鉴赏 《经典常谈》成书于战乱、中国文化教育极不普及的年代。那时要提倡经典的训练、希望人们通过阅读《经典常谈》一类...
  •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专题
    答:1. 高中文言文练习一篇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2005年全国卷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
  • 高中文言文阅读《史记》
    答:2. 高中文言文练习一篇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2005年全国卷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
  • 史记文言文主要内容
    答:1. 《史记》主要内容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
  • 史记文言文版
    答: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 史记中的段落经典(文言文)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
  • 中考课外文言文史记
    答:1. 求《史记》出题,按照中考课外文言文格式 穰苴治军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 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
  • 《史记》
    答:在写作方法、文章风格等方面,汉朝以来的众多作家都从《史记》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正如郑樵所说的“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在体裁形式上,从《汉书》开始的“正史”,大多都是承袭《史记》。唐宋以来的古文家更是无不熟读《史记》。号称“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直接把《史记》...
  • 周亚夫军细柳文言文内容考点
    答:《周亚夫军细柳》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点:1. 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相关信息。2. 实词含义:掌握重点实词的含义,如“军”“劳”“之”“被”“锐”“先驱”“且”“诏”“居无何”“持节”“壁”“按辔...
  • 史记主题文言文阅读
    答: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丝绸之路”的起与止 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大宛是最知名的地点之一。大宛,今地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史记》将有关西域的内容全部编入《大宛列传》。大宛是丝绸之路或西域的起止点。 与大宛对应的、中原的丝绸古道起止点,一般认为是西安或洛阳。
  • "史记"的故事~~~
    答:《史记》中极少用骈俪句法,文句看起来似乎是不太经意的,偶尔甚至有些语病,却很有韵致、很有生气。因为司马迁在叙述中始终是倾注情感的,根据不同的场面,出于不同的心情,语调有时短截急促,有时疏缓从容,有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庄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司马迁对古代语言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都有很高的...

  • 网友评论:

    戴力19758392983: 《史记》的文学常识? -
    68135松谢 : 史记》概要《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本历史著作.《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

    戴力19758392983: 史记哪几篇最常考 -
    68135松谢 : 初中的话陈胜吴广列传、廉颇蔺相如应该是必会篇目,高中的话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还有太史公自序都是会有的.淮阴侯,信陵君也都很经典.不过要作为陌生段落那种出题的话,一般就会捡个很小的人物去考,可能就是个很普通的县令的一生的一篇小文章,很难复习得到.

    戴力19758392983: 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考点笔记,,急!! -
    68135松谢 : 刻画人物性格的几种经典手法 (一)以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实际上,《史记》许多篇章中的人物语言描写,都能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神情风貌.如那些耳熟能详的例子:“彼可取而代也”(《项羽本纪》),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

    戴力19758392983: 《史记》文言知识 -
    68135松谢 : 项羽本纪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①,未能下②.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③,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④.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⑤.陈婴者,故东...

    戴力19758392983: 史记和四大名著的文学常识 -
    68135松谢 :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戴力19758392983: 请简写.史记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 -
    68135松谢 : 1. 《史记》,是由汉代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2. 2.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3. 3.《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4. 4.史记也称“太史公书”,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戴力19758392983: 一道史记文学常识的题司马迁以其“——————————”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与后来的《————》(班固)... -
    68135松谢 :[答案]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

    戴力19758392983: 整理关于《史记》和司马迁的文学常识,写成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小短文
    68135松谢 : 贯彻全书的那种豪迈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歌颂的几乎都是一些勇于进取、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他们为了某种信念、某种原则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有一种百折不挠、不...

    戴力19758392983: 试题难度:一般试题类型:单选题试题内容:题文 - 下面各句中,标点?
    68135松谢 : 试题答案:【答案】A 试题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标点符号是考试经常爱考的一个知识点.B项是选择问句,所以中间的问号应改为逗号;C项中的说话人在中间应用逗号,所以应将“他说道:”改为“他说道,”;D项中“史记”是著作,应用书名号,改为“《史记》”.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戴力19758392983: 语文常用的文学常识, -
    68135松谢 :[答案] (一)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凤、...

    热搜:扫一扫题目出答案 \\ 史记的文学基本常识 \\ 史记知识点 \\ 史记文常 \\ 史记文学常识考点 \\ 史记必背10句话 \\ 史记考点及答案 \\ 史记知识点必考 \\ 史记常识 \\ 史记测试题100题 \\ 史记考题及答案小学 \\ 史记专升本考点 \\ 史记的相关知识点 \\ 史记的问题及答案大全 \\ 史记文学常识总结 \\ 史记中的文学常识50个 \\ 史记必考题及答案 \\ 史记知识点整理 \\ 史记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 \\ 史记的篇目知识点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