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犹张弓原文及翻译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哪?什么意思
    答:【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译文】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答:所以,把一切的成功奉献给世人,布施给天下,老子叫我们效法天道,这是因果的大原理。3、罗大伦《道德经说什么》(1)富人不会一直富,穷人不会一直穷 “天之道,犹张弓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老子说天之道就像拉开弓一样,“高者抑之”,高的地方就把弓弦向下按;“下者举之”,低的地方...
  • 文言文求翻译,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
    答: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一些。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有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能够观天之道,...
  •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答:“助人者,人恒助之”,奉献不求回报,施舍不求感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遵循“得利”而“不害”,“不争”而“得利”的天道和人道,才是...
  • 谁能给我《老子》全篇以及《大学》的详细注解!!!
    答: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老子》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 田锡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唯惜时光如走马,懒询天道似张弓。秋深街巷槐花雨,夜静厅堂苇箔风。尽是无憀肠断处,都将分付醉乡中。——宋代·田锡《樽前吟呈宋白小著》 樽前吟呈宋白小著 三年多谢主人翁,杯酒相宽礼数丰。 唯惜时光如走马,懒询天道似张弓。 秋深街巷槐花雨,夜静厅堂苇箔风。 尽是无憀肠断...
  • 全本的《道德经》和道德经译文
    答: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之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损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老子》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
  •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天道和人道之别,你最认同哪一种,为什么?_百度知...
    答:人会凭证自己的心去选择做任何事,但是人再大也大不过天,哪怕是可以改天换地,冲入宇宙也是在天道之内。所以天道包含一切,人道只属于人的道罢了。二者虽有区别但无任何冲突。
  • 道德经全文
    答: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 精选老子励志名言诗词大全
    答: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老子语录 ·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 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 王。正言若反。 ·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 道,损有馀而...

  • 网友评论:

    皮虾17615908083: 《老子》二章的翻译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
    44056朱鸿 :[答案]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么?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的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的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

    皮虾17615908083: 老子《天之道》原文、译文及课文分析 -
    44056朱鸿 :[答案]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译文:天道不就象拉弓射箭吗...

    皮虾17615908083: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怎么翻译? -
    44056朱鸿 : 译: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一些.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具体原文如下: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现贤也. 出自《道德经》 第77卷

    皮虾17615908083: 文言文求翻译,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 -
    44056朱鸿 :[答案] 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一些.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有谁能...

    皮虾17615908083: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的译文 -
    44056朱鸿 :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自然的法则,不是像拉开弓弦一样吗?高了就把它压低,低了就把它抬高;过满了就减小一些,不够满就补足一些.自然的法则,是减去有余的并且补上不足的.人世的作风就不是如此,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谁能把有余的拿来供给天下人?只有悟道的人能够如此.因此,圣人有所作为而不仗恃己力,有所成就而不自居有功,他不愿表现自己的过人之处.

    皮虾17615908083: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 人之道损有不足奉有余 -
    44056朱鸿 :[答案]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现代注解】 天之道,其犹...

    皮虾17615908083: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
    44056朱鸿 : 这句话最初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作者是老子,全文内容是: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

    皮虾17615908083: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哪?什么意思? -
    44056朱鸿 :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①,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②.[译文] 自然的规律,不...

    皮虾17615908083: 老子七十七章的翻译 -
    44056朱鸿 : 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今译:自然的规律,岂不就像拉开弓弦一样吗?弦位高了,就把它...

    皮虾17615908083: 天之道其忧张弓与!高者仰之,下者举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 -
    44056朱鸿 : 天道就如同张弓一样,高(处)的(东西)就抑制它,低(处在下方)就把它举起来,不足的就补充(将它补满).天道就是损(减去)有多的去补少的,人道就不是这样的是损不足去增加有余. 简而言之,天道至公,人道不公

    热搜:天下皆知原文及翻译 \\ 原文及译文全部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原文 \\ 小国寡民原文及翻译 \\ 天之道其犹原文及翻译 \\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注音 \\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翻译 \\ 《老子》三十辐共一毂 \\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原文翻译 \\ 老子二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原文及注音 \\ 《老子》二章全文翻译 \\ 老子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原文 \\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全文翻译 \\ 老子天道犹张弓原文及翻译 \\ 老子天之道其犹原文及翻译 \\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原文注音 \\ 天之道其犹张弓舆翻译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翻译 \\ 老子翻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