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如何丰富礼的内涵

  • 孔子礼的内涵
    答:1、国家层面 从国家的层面来讲,孔子提倡“礼乐治国”“为国以礼”,主张以礼乐教化作为治国安邦的主要手段,乐主内、礼主外,礼乐结合。2、社会层面 上自宏观的等级秩序、规章制度、刑罚准则,社会层面的礼节仪式如婚丧嫁娶、社会习俗、道德规范,涵盖面极其广泛,下至微观的个人修养、行为准则,横向来...
  • 孔子的礼是什么意思?
    答:“礼”在孔子的哲学思想中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礼”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它包含了许多人际交往中的应有行为,例如尊敬长者、谦虚礼让、言行有度、尽职尽责等。其次,“礼”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更是一种自我修养的表现。孔子认为,通过恪守“礼”的约束,人们可以学会建立一份良好的...
  • 孔子思想中“礼”该怎么做?
    答:孔子给学生的是他的思想,是思维成品,他没有也不可能像苏格拉底那样引导学生思维,所以,有天分的人还可以发挥他的思想,愚笨者只能按照“礼”的原则做事和说话,在“礼”达不到的地方,这些人便茫然四顾,不知东西南北,呆若木鸡。孔子之“礼”,其目的要深入到每个人生活的各各细节。一般以为,季...
  • 孔子的思想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孔子丰富了“仁”的内涵,升华了“仁”的意义,明确提出“仁”即“爱人”,并进一步阐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仁”,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深刻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于孔子思想学说的各个方面。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认为"仁"既...
  • 孔子的礼的思想是什么
    答:孔子把人伦道德与社会秩序的调节融入到礼治思想当中,这是对礼内涵的丰富,而且这也表达了孔子所追求的大同社会理想。综上所述,孔子的礼学思想继承了先古礼学的形式,而又将仁这一新的内容注入其中,恭、敬、和、俭为礼的原则,通过密切仁的伦理关系,进而改善社会关系,最终调整政治关系,追求大同社会...
  • 孔子一生致力于维护和恢复周礼,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后来,礼的内涵逐渐丰富起来,自西周起,经过诸子百家的争鸣,礼乐文化又系统地划分为两个方面,也就是“礼化”和“乐化”,前者具体指的是社会中,人的外在行为规范的建立,后者指的是社会中,人的内在精神秩序的培养。从内外两个方面,较好地规范社会中,人的行为举止。第二部分,孔子是大思想家,...
  • 孔子关于仁和礼的看法 最好有原文和解析..
    答:孔子的意思是说,礼乐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和节奏,而是有着更为本质的内涵.那么,这个更本质的内涵是什么呢?《论语·阳货》中的一段记载,给我们提供了很珍贵的启示: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
  • .孔子仁、礼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遵循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孔子...
  • 孔子礼的内容是什么?
    答:孔子礼的内涵 礼,即周礼,周朝礼仪。包括祭祀之礼,父兄之礼,君臣之礼…说白了,就是春秋战国的孔子继承了周礼,维护周礼的统治秩序。 故事孔子有礼讲的是什么内容呢 山东出了一个孔夫子,是一个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这个人没有不知道的,他的思想足足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而且我相信这个影响还会有几千年几万年。
  • 孔子主张的“礼乐”思想是什么?
    答:以“礼”为支柱的治人之学实际上就是孔子的治国思想。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把礼作为治国之经纬的思想,认为礼是治国之本,形成了以礼乐教化治国安邦的总体思路。孔子不满当时“天下无道”,动荡不安的社会,抱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世情怀,奔游列国,汲汲以求,倡导“德化”、“礼治”。他说:“为政以德...

  • 网友评论:

    湛刘15376578468: ...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李贽《焚书》卷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丰富“礼”内涵的?... -
    60215融雄 :[答案]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他(孔子)以'仁'做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分析出孔子丰富“礼”的内涵.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

    湛刘15376578468: 孔子的礼的思想是什么(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60215融雄 : 孔子的礼的思想首先是“克己复礼”,其次“以和为贵”,最后是“以礼治国”.孔子的“礼”一直是我们推崇的文化,“礼”从古存留至今,是一种摸不着看得到的文化.它对我们生活文化乃至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湛刘15376578468: 看孔子短片,谈论一下孔子是如何把礼和仁结合在一起的,两百字以上? -
    60215融雄 : 孔子提出了仁,并以仁代替了乐,把周初的“礼乐”并称,变更为“仁礼”并称.以仁代乐,把人们向善的根据内置于道德主体之中,把向善为仁的主动权归于道德主体自身,就具有了使人格境界无限向上提升的内在契机.并且,“仁者爱人”的内在规定对缓和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状态起到了有很大的作用.仁成了礼的内在根据,礼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道德强制力量,而变成了内在自觉德性的外化,成了仁的外在表征.仁与礼在根本上是统一的,从仁到礼就是在内在自觉中实现外在强制,用自律来代替他律,从而使“周礼”得到顺利的实施.

    湛刘15376578468: 结合孔子"礼"的内涵,说说孔子为什么主张安贫乐道,富而好礼 -
    60215融雄 : 《论语》中有多处表现出孔子主张安贫乐道的思想.比如《雍也》记载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这段话表面上是孔子在称赞颜回,实际上是孔子通过对颜回的赞扬来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另外《述而》中记载孔子所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也是其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体现.

    湛刘15376578468: 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在政治领域的体现是什么? -
    60215融雄 :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湛刘15376578468: 论语中的“礼”是什么? -
    60215融雄 : 礼,是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孔子最为推崇的是周礼,因为孔子认为: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因为周代的礼借鉴了夏商两个朝代,又对此有了增减,所以变得完美丰富了.概括地讲,周礼包括三个层面——礼义、礼仪或礼节、礼俗三个层面.礼义是抽象的礼的道德准则;礼仪或礼节是具体的礼乐制度,大到政治、军事,小到穿衣、吃饭、摆设几乎无所不包.礼俗就是周人的社会风俗和道德习惯,他比礼节更细,更繁琐.礼的目的是为了区别人与人之间的贵贱和长幼.

    湛刘15376578468: 孔子礼的含义是什么? -
    60215融雄 : 转:念孔子 仁政魁首,而立之年写“春秋”,一部论语,撑起多少王侯.开门立宗列国游,中庸六艺传神州,上古灯一盏,光照在千秋.不曾有金衣玉食,也不是将相王侯,不是王侯胜似王侯,铸就中华魂魄,万代留.昔有夫子教仁德,今盼圣君光社稷.德照九州复礼乐,子民谢恩万叩头.

    湛刘15376578468: 孔子关于礼有什么主张? -
    60215融雄 : 以“礼”为支柱的治人之学实际上就是孔子的治国思想.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把礼作为治国之经纬的思想,认为礼是治国之本,形成了以礼乐教化治国安邦的总体思路. 孔子不满当时“天下无道”,动荡不安的社会,抱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世...

    湛刘15376578468: 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60215融雄 : 主要内涵:“仁”.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

    湛刘15376578468: 礼在孔子思想中占重要地位.下列关于孔子礼的内涵阐释正确的是( )①孔子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协调“礼”与“仁”关系 ③主张“克己复... -
    60215融雄 :[选项] A. ①③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③④⑤

    热搜:简述孔子的 礼 思想 \\ 孔子论语关于礼的论述 \\ 对孔子礼的认识和启发 \\ 为什么人喜欢基督教 \\ 孔子第83代子孙 \\ 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内涵 \\ 谈谈你对孔子礼的理解 \\ 孔子关于礼的思想内涵 \\ 孔子礼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 儒家思想礼的精神内涵 \\ 孔子的礼对当今社会的作用 \\ 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 \\ 侍坐孔子对四人的评价 \\ 简述孔子的礼学 \\ 孔子最经典的激励人心的话 \\ 孔子对于礼的看法 \\ 孔子礼的思想有哪些 \\ 论语中礼的理解 \\ 孔子文化中的礼 \\ 谈谈孔子论礼的理解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