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静笃+致虚极原文

  • 致虚守静 知常曰明
    答:[原文]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译文]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
    答:“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这是道家修道的原则和方法,离开此原则都不对。“致虚极,守静笃。”“虚”差不多等于佛家的“空”。而“守静笃”讲的是功夫、作用,硬要你专一坚持地守住。“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作”是形容词...
  •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怎么“复”
    答:原文: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译文]到达虚空的极限,一直保持着无我无想的境界。这样的话,虽然...
  • 老子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致虚极,余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变,夫物芸 ...
    答:原句: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释义: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
  • 21天通读《道德经》之二十:致虚极,守静笃
    答:原文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这是道家修道的原则和方法,离开此原则都不对。有些人想修道、学静坐,那便应该读懂此文,彻底了解真正的方法。其实...
  • 老子《道德经》:第16章解读,消解心机和成见!
    答:【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注释 】致虚极,守静笃:形容心境原本是空明宁静的状态,只因私欲的活动与外界的扰动,...
  • 致虚极,守静笃的意思是什么?
    答: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道德经》;意思是: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为的是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内容简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道德经...
  • 《道德经》有两句是:“致虚极,守静笃。”是什么?
    答: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理解:当我们把所观察的事物不断的放大,就会到达虚的极点;当我们把时间停滞在极短的一瞬间,就能...
  • 《道德经》:致虚静,守静笃
    答: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而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
  • 道德经第十六章归根
    答:原文:致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译文:万物追溯到极致就是虚无,而笃守于此时此刻静止的表象。万物在我身旁运转...

  • 网友评论:

    贺志19166773037: 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其根曰静,是谓复命.原文,释义 -
    53973宓的 :[答案] 这世间,一切原本都是空虚而宁静的,万物也因而能够在其中生长.因此要追寻万物的本质,必须恢复其最原始的虚静状态.万物的生长虽蓬勃而复杂,其实生命都是由无到有,由有再到无,最后总会回复到根源.根源都是最虚静的,虚静是生命的本质...

    贺志19166773037: 虚极静笃是什么意思? -
    53973宓的 :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六章. 原文为:“致虚极,守静笃.” 含义:虚和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宁静状态,但由于外界的干扰、诱惑,人的私欲开始活动.因此心灵蔽塞不安,所以必须注意;致虚;和守静;,以期恢复心灵的清明.极、笃,意为极度、顶点.

    贺志19166773037: 何为虚极静笃?又如何做到? -
    53973宓的 : 致虚极,守静笃, “致虚极”,造其极曰“致”.“致”是动词,是做到、达到的意思.真空无象曰“虚”.“虚”就是佛家所说的“空”.以往道家只讲“清”与“虚”二字.“清”是形容那个境界,“虚”则是象征那个境界的空灵,二者相通意同.虚而至虚曰“极”.“致虚极”,就是要做到空到极点,没有一丝杂念与污染,空明一片,湛然朗朗. “守静笃”,寂然不动曰“静”.虚一浑厚,静而至静曰“笃”.“守静笃”讲的是修炼功夫,要一心不乱、专一不二地“守”住心.如灵猫捕鼠一般,目不转睛,聚精会神,思想高度集中.又如鸡之孵卵,紧闭双目,精神内守,专注在所孵的鸡蛋上.这是一种修定的功夫,也是虚静到极点的比喻.

    贺志19166773037: 请教 致虚极、宁静笃,这句话的出处及含义 -
    53973宓的 : 老子 第十六章最佳答案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日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这世间,一切原本都是空...

    贺志19166773037: 道德经全文 -
    53973宓的 : 原文:http://www.tianyabook.com/gudian/daodejing.htm译文:http://www.tianyabook.com/gudian/daodejingyiwen/index.html

    贺志19166773037: 致虚守静 知常曰明 是什么意思? -
    53973宓的 : "致虚守静 知常曰明"出自老子的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

    贺志19166773037: 虚极静笃谁说的?意思有点模糊
    53973宓的 :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六章. 原文为:“致虚极,守静笃.”

    贺志19166773037: 道德经全文诵读
    53973宓的 : 《道德经》原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贺志19166773037: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 -
    53973宓的 : 致虚极 守静笃 如果人能够致知 达到虚无妙境 虚空妙有的时候 便可达到大智慧到极点 达到大智慧的极点 又能诚心诚意的守静 达到最高止境之时 万物并作 吾以观其复 (复另本作后) 那麽万物的生长 孕育 死亡 我们就能从无形的气胞 观察到...

    热搜:抱璞守真,虚极静笃 \\ 致虚守静全文 \\ 虚极静笃和光同尘全文 \\ 虚极静笃适合在办公室 \\ 虚极静笃形容女人 \\ 道德经虚极静笃 \\ 虚极静笃送人好不好 \\ 宁静致远与虚极静笃 \\ 致虚极守静笃原文及翻译 \\ 至极虚守静笃 \\ 虚极静笃 是什么境界 \\ 老子致虚极章全文 \\ 韬光逐薮 含章未曜 \\ 如何才能做到致虚极守静笃 \\ 怀瑾握瑜风禾尽起 \\ 虚极静笃止于至善 \\ 虚极静笃恬淡虚无 \\ 致虚极守进度万物并生 \\ 致虚守静 见素抱朴 \\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