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的按压频率

  • 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
    答: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A.80~100次/分 B.60~100次/分 C.≥100次/分 D.>120次/分 E.<80次/分 正确答案:C
  • 两人协同对心搏骤停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的比例应为...
    答:考点:心肺复苏的操作;精析:心肺复苏的按压频率为100次/分,当两人协同对心搏骤停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于每五次心脏按压间歇时加入一次人工呼吸。如果只有一人进行心肺复苏,每按压30次加入两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故本题应当选择E。避错:部分考生易错选B,由于错记一人操作与两人操作人工呼吸与心脏...
  • 2015年心肺复苏国际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
    答:解析:2015年心肺复苏国际指南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 心肺复苏中胸外按压频率为
    答:应尽量使按压次数>100次/分,以保证脑和冠状动脉的灌注。最新指南中进一步强调强化按压的重要性,要求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秒,并强烈建议未经培训或不熟练的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将A-B-C改变为C-B-A,即连续胸外按压30次然后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连续吹气2口。
  • 2015年心肺复苏国际指南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
    答:【答案】:答案:A 解析:胸外按压的频率应为100次/分钟,但此频率为单纯只进行胸外按压时的按压频率。在实际实施时胸外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每按压三十次后实施两次人工呼吸,因此实际的每分钟胸外按压次数多小于100次。但当患者接上呼吸机后或实施Hands-only CPR时按压的频率仍为...
  • 心肺复苏(CPR)时按压 通气比为( )。
    答:【答案】:C 心肺复苏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成人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下压深度5~6cm,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各占50%左右,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对于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心肺复苏指南推荐的按压/通气比率为30:2。
  • 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应为
    答:【答案】:C 美国心脏协会的"心肺复苏(CPR)和心脏急救(ECC)的标准与指南"(1988年)中将按压胸部的次数由每分钟60~80次增加到每分钟80~100次。这一改变对"心泵"和"胸泵"两种理论都适合。如果是直接压迫心脏作用,很明显较快的频率会增加血流;如果胸内压增加是CPR时血流的机制,则使用较大力量和占...
  • 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频率为( )。
    答:心肺复苏的顺序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进行胸外按压时,胸外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取两乳头中线中下三分之一处,用手掌平覆,直臂下压,成人按压深度5~6cm,儿童按压深度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1/3,青春期前的儿童约为5cm,1岁以内的婴儿约为4cm。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次数比例为...
  • 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 A、30:2...
    答: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30:2。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目的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

  • 网友评论:

    祖非13824883094: 胸外心脏按压时的频率应为多少 -
    6276余思 :[答案] 按照目前的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胸外按压的频率应为100次/分钟,但此频率为单纯只进行胸外按压时的按压频率.在实际实施时胸外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每按压三十次后实施两次人工呼吸,因此实际的每分钟胸外按压次数多小...

    祖非13824883094: 做胸外按压时 按压的频率应为多少 -
    6276余思 : 按照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在进行胸外按压时按压的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深度为5~6厘米.按压位置为胸骨下段,按压时以掌根接触胸壁,指尖翘起,手臂需垂直于胸壁.

  • 心肺复苏的英文缩写
  •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 心肺复苏的黄金抢救时间是几分钟
  •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 心肺复苏的目的
  • 心肺复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心肺复苏的正确位置
  • 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 心肺复苏的按压频率
  • 心肺复苏的按压部位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