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和战略问题是什么时期写的

  •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的一系列军事论著标志着什么?
    答: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军事论著,系统地阐述了关于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理论和原则,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已经建立起来。
  • 为什么说《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一部伟大的军事著作?
    答:《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在1936年12月写成的。它是为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而写的。当时作者曾在陕北红军大学作过讲演。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军事问题上的一场大争论的结果,是表示一个路线反对另一个路线的意见。也就是说,是为了总结战争经验,总结党内斗争经验,为了肃清和...
  •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写于什么文章?
    答:《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1936年12月在陕北的红军大学所作的演讲。2011年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三册。演讲涉及五个问题:一、如何研究战争。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战争。三、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四、“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五、战略防御。
  • 1936年十二月毛泽东写的什么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
    答:答:《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红军大学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讲演,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者在军事上的错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深入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人民战争的思想和战略方面的诸...
  • 1938年5月毛发表的论持久和什么
    答:直接回答:“1938年5月毛发表的论持久和战争是毫不矛盾的。”毛泽东在1938年5月发表的《论持久战》一文中,阐述了持久战的理论和战略思想。这篇文章分为七个部分,包括介绍、形势、战略问题、战略问题(续)、战略问题(续二)、持久战问题、持久战问题(续)。第一部分“介绍”中,毛泽东提出了持久...
  •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答: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意义: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扩大,人民武装随之扩大,并由游击队向正规军发展,从而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正规战发展的问题。
  •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阶段的代表著作有:
    答: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先后写下《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从政治路线、军事路线、思想路线上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理论总结和哲学概括。1、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 ...写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两篇著作,进一步...
    答:他科学地分析了抗战以来的战争进程,全面系统地总结了10个月来的抗战经验,驳斥了各种错误思想和观点,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抗日战争的性质、特点、发展规律和胜利前途以及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 毛泽东着眼战争的全局,从战略的高度深入考察抗日游击战争。他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
  • ...游击战争要诀是毛泽东写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素材之一_百度知 ...
    答:曾中生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1933年秋,曾中生总结鄂豫皖红军的游击战争经验写成《游击战争要诀》,对游击战争的性质、任务、战略、战术、政治工作、群众工作,以及游击队的建设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曾中生总结的游击战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并吸取其精髓,...
  • 《战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战争论》主要内容是指:分别论述战争的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战斗、军队、防御、进攻和战争计划。《战争论》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创作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首次出版于1832年。在《战争论》中,克劳塞维茨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根本性质,认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指明了...

  • 网友评论:
  • 战争和战略问题
  • 战争和战略问题是什么时期写的
  • 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告诫全党
  • 战争和战略问题作者
  • 战争和战略问题原文
  • 战争和战略问题确立了什么
  • 战争和战略问题读后感
  • 战争和战略问题告诫全党同志
  • 战争和战略问题谁写的
  • 战争和战略问题的意义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