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对辞赋的批评观

  • 扬雄对辞赋的批评表现了他怎样的文学观?
    答:扬雄对辞赋的批评表现了他功利性文学观。扬雄对屈原、司马相如作品的评价贯穿其一生的创作与著述活动。扬雄早期作《蜀都赋》《反离骚》,中年作“四赋”,或拟屈原,或拟相如,以丽辞属文。晚年的扬雄自觉弘扬儒家学说,致力于思想的构建与表达,对包括屈原、相如作品在内的骚、赋提出批评。扬雄以“赋...
  • 扬雄的主要成就
    答:扬雄晚年对赋有了新的认识,在《法言·吾子》中认为作赋乃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并认为自己早年的赋和司马相如的赋一样,都是似讽而实劝。这种认识对后世关于赋的文学批评有一定的影响。扬雄赋写得比较有特点的是他自述情怀的几篇作品,如《解嘲》、《逐贫赋》和《酒箴》等。《解嘲...
  • 扬子云 百科
    答:扬雄晚年对赋有了新的认识,在《法言·吾子》中谓之“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并认为自己早年的赋和司马相如的赋一样,都是似讽而实劝。这种认识对后世关于赋的文学批评有一定的影响。扬雄在散文方面也可称得上是位模仿大师。如他模拟《易经》作《太玄》,模拟《论语》作《法言》等。在《法言》中,他主张文学...
  • 西汉后期可与司马相如比肩的词赋家是
    答:扬雄晚年对赋有了新的认识,在《法言·吾子》中认为作赋乃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并认为自己早年的赋和司马相如的赋一样,都是似讽而实劝。这种认识对后世关于赋的文学批评有一定的影响。扬雄在散文方面也可称得上是位模仿大师。如他模拟《易经》作《太玄》,模拟《论语》作《法言》...
  • 《答谢民师书》的译文
    答:扬雄喜欢用艰深的辞藻来文饰浅显易懂的意思,假如直捷了当地说出来,就人人都能明白了。这种写作方法正是扬雄自己所批评的“雕虫篆刻”那一套。他的《太玄》、《法言》都属于这一类。而他偏偏只对作赋追悔,这是为什么呢?终身经营雕虫小技,而写作《太玄》、《法言》时仅仅变有韵之文为无韵之文...
  • 魏晋文学还有什么题目可以做硕士论文……
    答:扬雄批评侈丽闳衍的辞赋欲讽反劝,对辞赋本身也一变“少而好赋”的态度,蔑其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3],典型地体现出传统的文学功用观。曹丕的时代认为文学具有自身的价值,这种观念对于传统是一种突破,一种超越,但在理论上还象个新生儿,尚未发育成熟。如《典论·论文》单列诗赋为一科,突出其独立地位...
  • 谁能搜到对古代文学理论的一些简单评论?交作业要用啊,拜托各位解急_百 ...
    答:东汉的班固进一步发挥了扬雄这种观点。东汉章帝曾召集诸儒于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并命班固撰集其说为《白虎通义》,进一步把儒学神学化。他对屈原和《楚辞》的评价,表现了更为保守的儒家立场。他认为刘安的评价“似过其真”。他批评屈原“露才扬己”,违反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不能“明哲保身”...
  • 西汉的两位唯物主义思想家
    答:扬雄有六大奇文称雄汉代。 其一,中青年时代仿效司马相如作辞赋,留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等流芳后世。又在文学批评上首倡“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观点,指出“辞人赋”有“虚辞烂说,劝百讽一”之弊,应视为“雕虫小技”,壮夫不宜为之。 其二,仿效《易经》作《...
  •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子云是谁
    答: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汉族。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扬雄少年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长安,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
  • 赋在哪个朝代开始衰落…原因是什么
    答:赋高居庙堂之上,远离民众而和寡,且辞章华美少神,字僻句涩难懂。故在汉朝之后,日渐衰落,虽不绝若缕,但终难复兴。

  • 网友评论:

    良宜18992409224: 谈一谈你对汉大赋的“过度渲染”和“劝百讽一”有怎样的理解? -
    11303薄视 : 1、汉大赋的“过度渲染” 的理解 风行于汉朝的汉大赋,由于有“铺排”手法的支撑,才形成了总揽山川,包容万的,铺张扬厉,洋洋洒洒的巨丽形态,但也由此而带有了堆砌名的,典故繁多,雕饰词藻,艰涩难懂的缺点.“铺排”是汉大赋生...

    良宜18992409224: 关于扬雄的《法言·吾子》 -
    11303薄视 : 扬雄在这段文字中表达了自己对赋的看法.他其实是又爱又恨,象一个酷爱写诗词的少年长大了,看少时的诗词,不免自嘲几声“为赋新词强作愁”.他对自己曾经的才华是爱的,但因有一定阅历,又不免摆出一幅批判的态度来.在他看来,...

    良宜18992409224: 苏轼 文章翻译 -
    11303薄视 : 【答谢民师书 苏轼原文】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轼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

    良宜18992409224: 西汉后期最有成就的辞赋家是谁? 是杨雄吗 还是司马相如 -
    11303薄视 : 司马相如是汉武帝时期的,所以说后期最有成就的是杨雄. 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他被班固、刘勰称为“辞宗”,被林文轩、王应麟、王世贞等学者称为“赋圣”.同时,...

    良宜18992409224: 西汉后期最著名的汉赋家是谁?
    11303薄视 : 个人看法是扬雄 扬 雄 是 汉 赋 “ 四 大 家 ” 之 一 , 又 是 西 汉 末 年 的 一 代 大 儒 , 身 兼 文 学 家 、 思 想 家 两 种 身 份 . 扬 雄 早 期 以 辞 赋 闻 名 , 晚 年 对 辞 赋 的 看 法 却 有 所 转 变 . 他 评 论 辞 赋 创 作 是 欲 讽 反 劝 , 认 为 作 赋 乃 是 " 童 子 雕 虫 篆 刻 " , " 壮 夫 不 为 " . 他 在 《 法 言 》 中 还 主 张 文 学 应 当 宗 经 、 征 圣 , 以 儒 家 经 书 为 典 范 . 评 论 引 自 互动百科

    良宜18992409224: 对子云的《甘泉赋》的历史评价 -
    11303薄视 : 西汉学者、辞赋家.一作“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少时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虽家贫而不慕富贵.40 岁后,始游京师,曾任宫廷低级官吏. 扬雄在公元前13年作《甘泉赋》《河东赋》《羽...

    良宜18992409224: 劝百讽一名词解释 -
    11303薄视 : 劝百讽一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出自扬雄《法言》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举例造句】: 视庄言危论,往往有过,殆未可以劝百讽一而轻薄之也. ★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

    良宜18992409224: 西汉末年学风发生了哪些转变? -
    11303薄视 : 西汉末年,政治危机加剧,王莽改朝换代,国家权柄易人.作为统治思想的今文经学的神圣地位发生了动摇,古文学派代之而兴.学风的转变,影响到文章的复古.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是第一篇批评今文学派的文章.西汉后期最大的辞赋家扬雄早年模拟司马相如,颇好辞赋,其谏猎、郊祀、宫观等赋,大抵未出司马相如赋的表现模式.汉赋之走上模拟的道路,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扬雄后期因仕途不遇,从政意识淡化,不仅对辞赋持偏激的否定态度,而且冀望成为立德而兼立言的圣人.他仿《论语》、《周易》而作《法言》、《太玄》,为文折衷儒道,不乏新颖的见解.汉末与魏晋文人之企慕玄远,所受扬雄影响明显.但因扬雄着意模仿圣人,对经学文风不免矫枉过正,文章失之于古奥,颇为后人所诟病.

    热搜:杨雄晚年对汉赋的评价 \\ 扬雄《蜀都赋》今注 \\ 扬雄是怎样评价汉赋的 \\ 扬雄《逐贫赋》 \\ 扬雄的的批评文学观 \\ 扬雄对辞赋的文学观 \\ 扬雄的大赋的特点有 \\ 扬雄的文学观 \\ 扬雄四大赋成就最高的赋 \\ 对扬雄批评赋的评价 \\ 扬雄汉赋的代表作 \\ 扬雄《蜀都赋》 \\ 扬雄对汉赋的评价 \\ 汉代四大赋 \\ 扬雄的四大赋 \\ 论扬雄的赋学批评 \\ 扬雄四大赋 哪个最出名 \\ 辞赋的发展历程 \\ 扬雄的四大赋最出名的赋 \\ 历史人物扬雄简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