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送别的典故

  • 柳永诗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人们常说的"杨柳"是什么
    答:古典诗词中“杨柳”是有特定内涵的意象。“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自灞陵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杨柳和离别便联系在一起。“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须怨杨柳,”“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以柳衬情的名句。单从字面解释就是两种树,杨树和...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蕴含什么典故
    答: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
  • 灞桥折柳的柳的典故
    答:柳,《本草纲目》载:“一名小杨,一名杨柳。”[3]王象著《群芳谱》解释为:“易生之木也,性柔脆,北土最多,枝条长软,叶青而狭长。其长条数尺或丈余,袅袅下垂者名垂柳木,木理最细腻。”柳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离别意向最早大概始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 杨花即柳絮,在古诗词中往往有什么含义呢?
    答:杨花,据《辞源》解释为“柳絮”。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落满飞”。古代诗词中“杨柳”意象不是指杨树和柳树,而是指柳树,一般是指垂柳,这是一个词,不是杨和柳并列。折柳送别是古人的一个习俗,形成这个习俗大概因为古代交通不方便,远行走水路居多,而水边多植柳树,折柳条最...
  • 古代送别诗中主要意象小义(节选)——杨柳,赏析
    答:古代送别诗中杨柳的意象。一、以杨柳之态引故园之情。柳是美好家园的象征。诗人笔下的柳,曾因是爱情美好的见证而生在河边岸头,也曾因是离情 别绪的见证而生在长亭外、古道边。而作为美好家园象征的柳则多生在房前屋后。《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释义: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
  • 韩翃《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柳氏《杨柳枝》:纵使君来岂堪折!_百度...
    答:但是“所恨”的是“年年赠离别”,这里用“灞桥折柳”的典故。灞桥在长安城的东边,汉代的人们送客至灞桥,要折柳送别。柳氏用这个典故是说自己常年与丈夫分别,不能厮守一起,恨意绵绵。“一叶随风忽报秋”一句,忽由春如秋,是说安史叛军占领长安城时,自己剪发毁形,寄居尼庵避祸的事情。叛军入城...
  • 古代诗词中杨树与柳树意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二者常常同时出现?
    答:杨花,据《辞源》解释为“柳絮”。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落满飞”。《辞源》是对的,古代诗词中“杨柳”意象不是指杨树和柳树,而是指柳树,一般是指垂柳,这是一个词,不是杨和柳并列。折柳送别是古人的一个习俗,形成这个习俗大概因为古代交通不方便,远行走水路居多,而水边...
  • 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
    答: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着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
  • 柳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答:中国古典诗词中,文人墨客往往喜欢以“柳”作为一个意象来传情达意,传递情感,或是抒发离愁别绪、相思闲愁,又或是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象征春天的生机勃勃之景,形成折柳送别的习俗,亦或是以“五柳”为典故表达隐逸、淡泊的色彩。以上内容参考: 湖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古诗词中的“柳”的意象 ...
  • 古诗词中的意象都有哪些
    答:"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情感.2、梅"...

  • 网友评论:

    秋佳15754816647: 折柳送别 - 百科
    57105桂淑 : 折柳送别”的文化内涵 一、“折柳”之深情 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

    秋佳15754816647: 古人送别的时候为什么要“折柳”相赠 -
    57105桂淑 : 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

    秋佳15754816647: 古人折柳送别,源自什么时候,为什么要折柳呢? -
    57105桂淑 : 《诗经·小雅·采薇》中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说的是离人在春光明媚、万物尚青之时离开,归来时,却是一片白雪皑皑的冬景.其实,这里作者是借景物烘托离别的心情.在这之后的很多乐府民歌中,开始陆...

    秋佳15754816647: 古人送别亲人朋友时,为什么要折柳相赠? -
    57105桂淑 : 我国文字非常重谐音,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示难舍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之意.古代出行由于交通不便,一般选择水路出行,坐船临水而居的植物以杨柳最为普遍,因而随手折技送别,表示礼轻情义重,且古诗词常有一句“折柳西桥”的词句,古人多喜欢送别在《长亭》《断桥》更显得离别依依不舍,柔肠百结之情.

    秋佳15754816647: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的典故 -
    57105桂淑 :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

    秋佳15754816647: 古人折柳送别是什么含义? -
    57105桂淑 : 灞桥折柳,就是送别、惜别之意,古人以折柳赠别来表达与亲朋好友的留恋不舍之情‍. 据史料记载,灞河上建桥始于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于河上建桥,故称“灞桥”,史载这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柱墩桥.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为古人从“柳”与“留”的谐音中,发掘了柳的留别、留情、挽留的意象,且柳絮之“絮”与情绪之“绪”谐音,柳丝之“丝”与相思之“思”谐音,于是古人将依依惜别的情怀寄托于娇柔细柳,以折柳赠别来表达与亲朋好友的留恋不舍之意. 此外,“折柳赠别”也蕴含着“春意常在”的美好祝愿.

    秋佳15754816647: 为什么折柳表示送别 -
    57105桂淑 : “折杨柳”——汉代已形成的送别风俗《送别诗》云:“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古人出发前,送人者会把远行人一直送到路口,并要折枝相送.所谓“折枝”,就是折取路边的树枝花草什么的,送给远行人,虽然是随手之物,...

    秋佳15754816647: 古人“折柳送别”的习俗起源于什么时候 -
    57105桂淑 : 折柳送别的文化渊源应该是来自于春秋时期的《诗经》里的《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其行为习俗应起源于汉代民间,汉之前杨柳入诗虽有别情离绪的意象,却未有折柳送别的记载.六朝无名氏所撰的《三辅...

    秋佳15754816647: 折杨柳的典故或者诗歌,指导的说一说呀! -
    57105桂淑 :王维有名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在不熟悉古典诗歌的读者看来,可能以为前两句不过是一般...

    热搜:折柳最有名的诗句 \\ 灞桥送别典故 \\ 著名的灞桥折柳诗句 \\ 白居易折柳是什么典故 \\ 折柳送别的3种寓意 \\ 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 折柳送别暗喻什么 \\ 折柳相送的诗句 \\ 拥彗迎门灞桥折柳典故 \\ 李叔同《送别》原词 \\ 送别诗十首经典诗词 \\ 闻折柳的典故 \\ 灞陵伤别的典故 \\ 白居易折柳送别的诗 \\ 折柳曲是什么典故 \\ 灞桥折柳出自哪首诗 \\ 折柳相送的寓意是什么 \\ 灞桥柳典故 \\ 折柳寄情的诗句 \\ 用柳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