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园记

  • 文言文《陶渊明记》的原文?
    答:作品原文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 桃花源记的主旨是什么
    答:主旨: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这是...
  • 桃花谭记的翻译
    答:《桃花源记》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
  •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涉及了哪些内容
    答:1、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2、源人告诉渔人他们是从哪个年代因为什么而迁来这里的;3、谈及现在是哪个年代;4、渔人走时源人交代不要向外人说起来过这里的事情。《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
  • 桃花园记
    答:桃花园记 <桃花园记》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想象力的古代散文,以描绘一个隐秘、和谐的世外桃源为主题。它不仅仅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更深入地探讨了人性、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桃花园的景象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鲜花盛开、果实累累、人民和乐的理想国度。这里的人们...
  • 桃花源记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情感。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 “桃源”的典故出自东晋诗人什么的《》
    答:“桃源”的典故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 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 桃花源记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特点
    答:1、特点 文中桃花源,是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2、原文简介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
  • 桃花源记的主要内容
    答:桃花源记的主要内容:在晋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渔夫,有天他沿着溪水行船,遇见一片桃花林,他对眼前景象感到惊奇,就往桃林深处走,走进一个狭窄的山洞口;穿过山洞后,渔夫发现了一片远离世事的世外桃源,里面的居民都自得其乐;渔夫住了几天后离开了,沿途做了记号,告知当地太守。结果后来的人...
  • 陶渊明 桃花源记前两段翻译
    答:桃花源记前两段翻译: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花林的尽头就是...

  • 网友评论:

    厉狱19181117611: 桃花园记 - 百科
    13627南齐 : 陶渊明《桃花源记》赏析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厉狱19181117611: 《桃花源记》译文和原文是什么? -
    13627南齐 : 《桃花源记》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

    厉狱19181117611: 桃花园记的原文是什么? -
    13627南齐 :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厉狱19181117611: ?陶渊明《桃花园记》 -
    13627南齐 : 桃花源诗陶渊明嬴(yín)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yān),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qì).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zǔ)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r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yì).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niè)清风,高举寻吾契(qì).

    厉狱19181117611: 谁能告诉我<<桃花园记>>的翻译 -
    13627南齐 : 桃花源记陶渊明【原文】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 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厉狱19181117611: 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 -
    13627南齐 :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厉狱19181117611: 陶渊明的《桃花园记》 -
    13627南齐 : 陶渊明的在于景,陆游的在于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厉狱19181117611: 《桃花源记》的意思 文言文 -
    13627南齐 : 陶渊明(南北朝)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厉狱19181117611: 桃花源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不是翻译) -
    13627南齐 :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人平等、自食其力、和平自由的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桃花源记简介《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描绘了一个桃林.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热搜:《桃花源记》全文 \\ 《桃花源记》 \\ 桃蕊藏幽谷花涧水潺潺 \\ 桃花源小说 \\ 《琵琶行》全文 \\ 桃花沟的桃花岭 \\ 暗恋桃花源在线观看 \\ 欢乐园 \\ 醉翁亭记 \\ 桃花源原文全文 \\ 虽有嘉肴 \\ 账本 \\ 《兰亭序》全文 \\ 桃花源记论坛 \\ 《桃花源记》电子版 \\ 《桃花源记》细思极恐 \\ 桃源记 \\ 岳阳楼记全文原文 \\ 桃花源记原文完整版 \\ 桃花源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