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光合作用视频

  •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答: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由此可见绿色植物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
  • 什么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它带来哪些好处?
    答:绿色植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发生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这样一类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像碳水化合物这样一类复杂的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就是它们成长壮大的过程,也是它们吸收、储存太阳能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既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动物提供饲料,为工农业...
  • 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是什么?
    答: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过程、光合碳同化二个相互联系的步骤,光反应过程包括原初反应和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两个阶段,其中前者进行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后者则将电能转变为ATP和NADPH2(合称同化力)这两种活跃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能是通过碳同化过程完成的。碳同化有C3...
  • 植物光合作用过程?
    答:光合作用的过程: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有差异的,大体分三类:C3植物,C4植物及景天酸代谢植物。C3植物:光反应:当色素吸收光能后,释放出电子,导致H2O的分解,产生O2、H2和电子。经过电子传递链的传递,即光和磷酸化过程,将ADP合成ATP。最后质子和电子由与NADP作用,生成NADPH,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电子...
  • 光合作用的历程和过程
    答: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概括为:CO2+H2O(CH2O)+O2 (一)光反应阶段 是由光引起的光化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进行,包括两个步骤:1.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是通过原初反应完成的。这个过程使光能转换为电能。2.电能转换为活跃化学能过程,是通过电子传达和光合磷酸化完成的。结果使电能转变成的活跃...
  • 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
    答:(1)B叶片里面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叶片A和叶片B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所以该实验探究的应该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或者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A组装置与B组装置里分别是清水和25%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
  • 光合作用全过程?
    答: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
  •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答: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水分子氧化释放的电子通过类似于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那样的电子传递系统传递给NADP⁺,使它还原为NADPH。反应式:H₂O+ADP+Pi+NADP⁺=O₂+ATP+NADPH+H⁺。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NADPH和ATP进行碳...
  • 植物如何进行光合作用?
    答: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光合作用的发现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
  • 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二、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光合色素,在类囊体膜和间质中存在许多种光合作用需要的酶。叶绿体中的色素有三类:①叶绿素,主要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绝大多数叶绿素a分子和...

  • 网友评论:

    闾燕15221597662: 光合作用的过程
    5499霍俗 :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3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闾燕15221597662: 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5499霍俗 :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利用叶绿素和某些细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的生化过程. 参考文献: http://baike.baidu.com/view/8885.htm

    闾燕15221597662: 光合作用的过程 1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如果不将其进行暗处理实验结果会怎样】2为什么要用不透光的纸把叶片的一部分遮起来3把叶片一部... -
    5499霍俗 :[答案] 1光合作用的过程 1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如果不将其进行暗处理实验结果会怎样】 :目的是将原来的有机物消耗尽,以免影响实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2为什么要用不透光的纸把叶片的一部分遮起来:遮光部位不能进...

    闾燕15221597662: 植物在普通灯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过程 -
    5499霍俗 : 1,把植物放在黑暗处几天,消耗尽叶片产生的有机物 2,把植物的同一片叶用黑色纸片一半,另一半暴露在空气中 3,放在光照下几小时 4,把叶片摘下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脱色 5,在脱色后的叶片滴加碘液 6,光照部分变蓝,没有光照部分不变蓝. 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闾燕15221597662: 光合作用的详细过程 -
    5499霍俗 : ①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中.光合作用必须要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也必须要有光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暗反应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只要有足够的[H]和ATP):③黑暗时释放CO2,吸收O2.消耗体内的有机物;④长时间黑暗时植物不能正常生长;⑤黑暗是测定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实验中的关键条件之一.

    闾燕15221597662: C3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及场所 -
    5499霍俗 :[答案] 第1步;水在阳光的作用下分解为还原氢(活跃有机物) 氧气 场所;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第2步:二氧化碳在中,合成了C5化合物 场所;叶绿体基质 第3步;C5化合物在还原氢 多种酶 ATP 的作用下合成稳定的有机物 场所; 叶绿体基质 回答完毕

    闾燕1522159766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5499霍俗 :[答案] 你这问的什么呀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是: 1 二氧化碳跟水生成有机物跟氧气的过程 2 吸收co2并释放o2的过程 反应完全方程:C6H1206+6CO2+6H2O→12H2O+6O2 3 是绿色植物细胞叶绿素利用光能将空气中二氧化碳同化为有机养分的过程,即同...

    闾燕15221597662: 植物是怎样进行光合作用的? -
    5499霍俗 :[答案]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又叫碳反应)两个阶段.2.1 光反应条件:光照、光合色素、光反应酶.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①水的光2H2O→4[H]+O2↑(在光和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催化下).②ATP的合成...

    闾燕15221597662: 植物光合作用完整过程 -
    5499霍俗 : 你这是什么程度的题=.=....我在想是写文字过程呢,还是给你去翻翻我生物化学的书=.= 光合作用分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即在光的作用下水分子裂解的过程.过程产生的ATP和NADPH又参与到暗反应,和碳发生同化,使CO2还原为糖,西面反应中的(CH2O)代表糖.大概就是这样子. 光合作用是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内进行的.其中,光反应在叶绿体的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内发生,而暗反应则在基质内发生.把两个反应加起来两边消一消就是光合作用的总反应.总之就是CO2和H2O变成糖了...

    闾燕15221597662: 植物光合作用过程?
    5499霍俗 :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 关系式:光合作用过程极为复杂,包括许多化学反应,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参与,光合作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 1. 光合作用:是叶绿体内进行的复杂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过程. A. 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结构上进行的.

    热搜:白led灯能光合作用吗 \\ 植物靠什么光合作用 \\ 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药 \\ 光合作用完整过程图 \\ 植物光合作用图解 \\ 植物光合作用产出物 \\ 光合作用最强的植物 \\ 不需要光合作用的植物 \\ 家用灯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吗 \\ 植物光合作用教学ppt \\ 植物光合作用在早上还是晚上 \\ 植物光合作用的示意图 \\ 光合作用在夜晚进行吗 \\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视频 \\ 植物光合作用图片 \\ 植物光合作用是在白天还是夜里 \\ 植物光合作用的产出物 \\ 光合作用基本过程图 \\ 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图 \\ 植物光合作用的式子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