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为什么阿赖耶识无我

  • 阿赖耶识是我吗,无我相,谁在修行呢,修的是谁呢。无分别无众生相,我要...
    答:1. 阿赖耶识是佛教中的一种基本概念,被视为一切识的根源,但它并非“我”。我们在讨论“我”时,通常指的是第七识——末那识,它执着于自我。2. 修行的问题确实复杂。从究竟的观点来看,修行者所修的是心,而心的本体是空性。如《金刚经》中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我们说到修行,...
  • ...五蕴中也没有“自我”,但是佛教中阿赖耶识怎么被称为“我”呢...
    答:五蕴只是阿赖耶识变现出来,所以说五蕴本空。佛学讲无我,因为迷了,所以有我,而轮回六道,受苦不已。“,五蕴啊,是阿赖耶识变化出来的境界,感觉器官造成的还没有跳出色蕴的范围,五蕴分为 色、受、想、行、识,具体要讲的话,可能要八个小时左右能讲清楚就算有水平了,不是字面上的意思,五感,...
  • 佛教讲无我何来神识或者阿赖耶识,也就是活佛为什么能够转世,难道下地 ...
    答:六道轮回里面,真如本性(无我)因为染着了妄想执着,而迷惑颠倒,形成了很多东西,其中一个是神识(阿赖耶,第八意识)。所以六道里面有灵魂在转来转去的,活佛转世也好(人转人),人下地狱也好(人转地狱)。六道之外的,起码到阿罗汉法界,才是无我。六道之外,还有空间,一般谓之为四圣法界,分别...
  • 佛语中的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
    答:阿赖耶识虽然能生万法,但它本身却离见闻觉知,也没有思量性,没有证自证分——所以它不知道有自己,它也不作主;它完全是寂灭性,完全是无我性,所以无余涅??之中只有它。 此阿赖耶识非断非常,非有变易非无变易,非有作用非无作用,无形无相,非空非有,不生不灭,与五蕴和合似一,然非一非异。 故名中道。何故...
  • 请问佛教里说的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
    答:原因在于第七识末那识的执持,也就是末那识执持第八识为我,这就是“执藏义”,故而得名“阿赖耶”。由于第八识含藏能生万法的种子,故而叫“种子识”,所以世界上一切法都为第八识所变现。但是阿赖耶识这个名称主要得名于“执藏义”,所以一旦末那识不再执持第八识为我,第八识就可舍“...
  • 核心法义之二无我
    答:这里的内容其实同时也隐含了法无我的含义——一切境界只是阿赖耶识习气种子的显相,没有凡夫认为实有的外境之法。略解:什么是“法无我”的含义呢?“知蕴界处是妄计性”。此楞伽经中的妄计性,同玄奘法师译的遍计所执自性。“蕴界处是妄计性”,这就是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意识虚妄...
  • 佛陀为什么要为众生说第八阿赖耶识?
    答: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由无明(无明二字的含义见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
  • 以阿赖耶识做为轮回主体是否与缘起性空矛盾?
    答:正因为他的无取无舍,才可能成为轮回的主体,因果才能成立:他不会取善业,舍恶业。否则就没有三恶道了。可是,他虽然不做主,却恰恰是做主的真我:一切万法都是由他出生。打个比方:一位身在深宫的国王,他是一切臣民的主宰,却从来一言不发,从不下达政令。这就是第八识;管理一切臣民的宰相,...
  • 相由心生,无我无相,空由心生,无我无空,是什么意思?
    答:《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以阿赖耶识中的名言种子,二取种子及业种子为因,依他(众缘)为缘,两相结合而生起。这些事物和现象都是无常的,是虚妄分别。然而众生为无明所盲,不明依他缘生法的真实相,起颠倒梦想,生我法执著,...
  • 想学阿赖耶识,求指点!!
    答:阿赖耶含藏习气种子,你经历的事情会记住,那什么原因?你所经历的事情,阿赖耶是个仓库,是个 资料室,全部都在资料室列成档案,无量劫来你起心动念都有档案,在你阿赖耶识里头含藏着,有的时候年代久了,自己都不记得,可是档案在那里是清 清楚楚。起心动念,阿赖耶识里头都已经做成档案,比电脑可靠...

  • 网友评论:

    惠爽13520742123: 我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的身躯要有我这个灵魂? -
    2421仲厚 : 为什么我的身躯要有我这个灵魂?答:是阿赖耶识--神识投胎之故.为什么他的思想不能代替我的思想,为什么我的思想会存在?答:因为每个人的业力不同,思想也不同.思想存在,表面看,是因为阿赖耶识存在,实际上,是因为楞严经上说...

    惠爽13520742123: 如何理解”诸法无常,诸法无我“这句这句话? -
    2421仲厚 :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是佛教根本教义.“生死轮回”是佛教的方便言说. 正因为凡夫不能体会“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才会造作恶业而有生死轮回的.一旦凡夫开悟,证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就真正出离红尘永断生死轮回,这时候,“因果轮回”就只是像病眼产生的空花,随着眼病痊愈而空花不再妄现了. 综上所述,轮回,在凡夫时,是有一个主体,就是阿赖耶识.成佛后阿赖耶识转成大圆镜智,就没有什么精神主体,只有“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惠爽13520742123: 鬼可以说成是人死后的灵魂吗? -
    2421仲厚 : 不是的,这个鬼是人变的,人没有灵魂的.要是说有灵魂,应该叫做神通,那个不是灵魂,是神通造化变得.就是说人死了的话,如果没有大善大恶,就变中阴身,你们不懂的人就叫做灵魂,其实是阿赖耶识造化的,也是一个无常、无我的东西...

    惠爽13520742123: 南传佛法不承认阿赖耶识,那么,是什么在支持轮回呢 -
    2421仲厚 : 支持轮回的是“行”,因为无明,不断的起“行”,因“行”而生识.行就是因为无明,心攀援外境,而造成的识不断升起的惯性,也叫做“思”.并没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在轮回,轮回只是因缘和合导致的心识的不断生灭而已.如果知见中一直抱着有某个东西在轮回,有个东西不生不灭的邪见的话,就无法证悟初果.因为心必然无法放下,必然会追求这个不生不灭的东西,因为无常是苦,心往外送攀援无常的外境是苦因,只要找到这个不生不灭的东西就没有苦,也就无法看到苦因,无法灭苦,无法证道.不知苦集灭道的四圣谛,就无法解脱.当然,大乘菩提道不求解脱,就是要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打转的,就是要轮回,只要修行方法能积累累生累世的波罗蜜就行了,看你追求什么了.

    惠爽13520742123: 如何理解神识是不生不灭的?一方面佛经上面说一切法无我,另一方面说
    2421仲厚 : 第一种误会佛法的人,就是用缘起性空来解释般若,认为一 切法缘起性空就是般若所... 得名为「法师」. 而《心经》的意旨在说真心空性与蕴处界 空相非一非异之关系,...

    惠爽13520742123: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和缘起性空 诸法无我 有矛盾么? -
    2421仲厚 : 你这么读:万法唯识,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三界唯心.先解释一下:法,指能思维的意识去思维现象后所得的分别意识.如什么样的苹果才好吃.识:根尘相对,意识跟着升起,就是识.譬如你看到一个苹果,你知道那个红的球是苹果.所以...

    惠爽13520742123: 灵魂是什么样子,到底有没有阴间 -
    2421仲厚 : 灵魂是宗教家常用的名词. 但是佛家不承认,灵魂这个名词.佛家用神识一词,相当于民间说的灵魂.因为佛家说无我,灵魂一词很容易联系到一个不灭的我的存在,即使是佛教徒,也有很多搞不清这点.以为轮回的主体是灵魂. 【神识】 阿...

    惠爽13520742123: 什么是无住生心? -
    2421仲厚 : 心有八个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以及末那识、阿赖耶识(如来藏).其中,前七识皆是生灭,故名为“妄心”.第八识永无生灭,故名为“真心”.前七识皆由第八识真心出生,一切万法皆由此真心出生.故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惠爽13520742123: 哪位可以阐释 “智愚,忠奸,善恶,美丑,冷热,香臭”等这些层次是“无二,无分别的”? -
    2421仲厚 : zzz仁兄,这次后学就以比较白话浅显的方式来说好了:佛法的无二、无分别,这个并不是单纯以意识思维、想像、臆测就能达到的,而必须有实证为前提----亲证众生本俱之阿赖耶识,现前观察阿赖耶识在凡夫位时,就已经本俱无我性、无分别...

    惠爽13520742123: 佛教早期只有六识,八识之说源于何时何人? -
    2421仲厚 :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热搜:第八阿赖耶识记忆力 \\ 成佛后阿赖耶识去哪了 \\ 不要随便看去世人的照片 \\ 阿赖耶识觉醒的前兆 \\ 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图解 \\ 怎么修到阿赖耶识 \\ 阿赖耶识的三种相 \\ 成佛后还有阿赖耶识吗 \\ 如何清除阿赖耶识里的业力 \\ 我的女儿盖亚阿赖耶 \\ 阿赖耶识修炼方法 \\ 阿赖耶识最高境界 \\ 南怀瑾谈阿赖耶识修行 \\ 投胎是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 人一共有几识 阿赖耶识 \\ 阿赖耶藏识 吃亏 来世受业 \\ 怎样净化阿赖耶识 \\ 阿赖耶识和灵魂的关系 \\ 人类意识集合体阿赖耶 \\ 阿赖耶藏识解释被占便宜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