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以少胜多的战役得意之笔

  • 四渡赤水的战略意义?和毛爷爷的战略思想!
    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
  • 什么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化被动为主动的经典战例
    答: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1935年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
  • 什么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答:四渡赤水战役是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在战役中,红军灵活运用战略战术,不断调动和打击敌人,最终取得了胜利。此外,红军表现出的英勇顽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也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象征。在四渡赤水战役中,中央红军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多...
  • 四渡赤水观后感 急!!!
    答:四渡赤水充分体现了我军领导人的军事才能。四渡赤水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在川、滇、黔边围歼红军的计划,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是长征途中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斗。是毛泽东军事指挥的“得意之笔”,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的运动战典范。观完《四渡赤水》之后,我感想颇多。人们常说攻下一座城市容易...
  • 人生能有几笔得意之作
    答:在运动中 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的计划。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也是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四渡赤水战役,是两军最高指挥员在军事指挥能力上的一次最直接较量,两种战略思想的差异...
  • 读毛年谱(100):为什么说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第一得意之笔?
    答:3月28日,红军南下乌江,蒋介石的判断再次失误,未能准确捕捉红军的意图。4月2日,红军逼近贵阳,毛泽东运用"调虎离山"之计,成功调动滇军。4月7日,红军的急进行动让蒋介石的计划再次落空,四渡赤水期间,以少胜多的战果让蒋介石深感羞辱,西方学者也不禁对毛泽东的军事智谋赞叹不已。这段历史,犹如一...
  • 红军长征有哪些战役 红军长征中的重大战役
    答: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2、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
  • 小学六年级作文800字:红军四渡赤水河
    答:四渡赤水是毛主席战略战术上的得意之笔,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调动敌人,牵制敌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可说是绝无仅有。古蔺是一块光荣的红土地,七十年前,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举行了千古壮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赤水河畔谱写了“四渡赤水”的英雄史诗。“四渡赤水”期间,红军三次转战古蔺...
  • 三大战役没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答:一、从战役的重要性来说,四渡赤水是生死之战、存亡之战,而三大战役只是局部战役,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二、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掌军权后的第一战,谁不把开门红看的比较重要,三大战役什么的有点麻木了。三、谦虚了吧,谦虚而又故意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四、三大战役有前线的实际指挥人...
  • 四渡赤水河的故事
    答: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 网友评论:
  • 红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 红军以少胜多
  • 红军以少胜多的战例
  • 红军以少胜多的战役变被动为主动
  • 红军以少胜多的故事
  • 红军以少胜多的原因
  • 红军以少胜多的战役得意之笔
  • 红军以少胜多战役
  • 红军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
  • 红军以少胜多的伟大战役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