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弗里实验过程概述

  • 1944年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我要真正的!不要教材的...
    答:4.将活的R型菌和死的S型菌同时注入小鼠体内,结果;小鼠死 表明:无毒的R型菌与被杀死的有毒的S型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的S型活菌.这是格里菲思的实验.说明S菌体内有一种"转化因子"!为了弄清这种"转化因子"是DNA,多糖,还是蛋白质.艾弗里有做了以下实验;1.将R型菌与S菌的DNA共同培养,得到活的R型...
  • 请详细介绍Avery的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遗传学经典实验
    答:1、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R型菌落 2、S型细菌荚膜中得多糖+R型活细菌→R型菌落 3、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R型菌落+S型菌落;艾弗里等人发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艾弗里等人又做了第四组实验,S型细菌的DNA+DNA酶+R型活细菌→R型菌落 实验将蛋白质与DNA分开,得出:III-S型菌的遗...
  •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过程和结果
    答:菌的蛋白质、多糖,R型细菌不能转化为S 型细菌;加入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能 转化为S型细菌。这些S型细菌,经培养得到 的子代是型细菌。(2)艾弗里的实验得出的结论:能使R型 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是DNA。(3)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把DNA、蛋白质、多糖分开,单独观察各种成分的作 用。
  • 写出艾弗里的转化实验与赫尔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具体些...
    答:用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作任何标记的细菌,在细菌中对标记的物质进行放射性测试。实验材料:T2噬菌体、大肠杆菌。T2噬菌体:病毒;成分:DNA和蛋白质;习性:寄生细菌体内,并能在细菌体内大量繁殖。实验现象及分析:只有DNA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细菌体内才有放射性。说明T2噬菌体侵染...
  •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重要试验的主要步骤是什么了?
    答:赫尔希的实验思路:发现问题:艾弗里的分离出的DNA纯度不高,可信度低.实验验证:最好能找一种生物,DNA和蛋白质自然分开,这样可单独观察二者的作用.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侵染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在此过程中,合成最主要的:用书上的一段原话.会发现,此实验的原理与上面两...
  • 为什么艾弗里的实验不能直接下结论 急
    答:艾弗里的实验:一组S型的 DNA +R型活菌,二组S型的蛋白质 +R型活菌,这两组对照说明只有加DNA这一组可以起到转化的作用(即含有遗传物质),排除DNA和蛋白质都能起转化作用的可能;但即使这样也不充分,所以还有第三组,把S型的 DNA +DNA水解酶+R型活菌,第三组与第一组对照,排除是DNA中...
  • 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什么
    答:艾佛里的实验:艾弗里等人的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导致细菌转化的物质,或者说在于确定基因的化学成分。为此,艾弗里等人将从平滑型(S型)细菌中提取出来的物质进行分离,并用分离出来的纯度较高的物质分别进行实验。艾佛里的成就:虽然艾弗里的实验并没有完全使当时的学者们相信DNA是一种遗传物质,但是他...
  • 急!高中生物必修二:格里菲斯,艾弗里,赫尔希,蔡斯的实验
    答:艾弗里——加拿大·美国医生,看到了格里菲斯的实验后,继续思考,完成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探讨转化因子到底是什么,思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的观察他们的作用,但是因分离纯化技术所限,DNA中仍含极少量蛋白质 赫尔希、蔡斯——噬菌体实验,利用噬菌体天然的侵染特性,将DNA和蛋白...
  • 艾弗里实验减法原理
    答:1)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实验组分别加热、滴加FeCl,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又如探究不同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等。(⑵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双...
  • 艾弗里的实验叫什么实验
    答:格里菲思的结论是: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但格里菲思不知道这种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之后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认为要弄清楚转化因子,就要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提取、分离和鉴定。他们从S型活...

  • 网友评论:

    刘宇19333765620: 简述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的DNA的实验过程的结果 -
    25848宿肩 : 艾弗里等人为了弄清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开始对含有R→S转化因子的SⅢ型细菌的无细胞抽提物进行分馏、纯化工作.他们根据染色体物质的绝大部分是蛋白质的事实,曾一度推断蛋白质很可能是“转化因子”.然而,当他们使用一系列的化...

    刘宇19333765620: 请详细介绍Avery的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遗传学经典实验 -
    25848宿肩 :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背景—— 1926年肺炎球菌被命名时,学名是Diplococcus pneumonia(肺炎双球菌),但1974年,它的学名被改为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链球菌).在抗菌素发明之前,它一直是人类的主要杀手,使...

    刘宇19333765620: ...①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R型菌落②S型细菌荚膜中的多糖+R型活细菌→R型菌落③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R型菌落+S型菌落艾弗里等人发... -
    25848宿肩 :[答案] ④为了实验更加严谨,艾弗里等人又做了第四组实验,即S型细菌的DNA+DNA水解酶+R型活细菌→R型菌落. (1)艾弗里等人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艾弗里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独立地观察...

    刘宇19333765620: 写出艾弗里的转化实验与赫尔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具体些. -
    25848宿肩 :[答案]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最早是由英国的细菌学家格里菲斯(Griffith) 1928年发现的. •\x09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病原菌,存在着光滑型(Smooth简称S 型)和粗糙型(Rough简称R型) 两种不同类型.•\x09其中光滑型的菌株...

    刘宇19333765620: 美国化学家艾弗里发现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具体是怎么做的?是如何分离蛋白质与DNA的
    25848宿肩 : 他说 加盐酸 蛋白质结构会变 溶解在水里,DNA不会

    刘宇19333765620: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实验,遵循了什么原理,关键步骤为?除了能说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外,还能得出? -
    25848宿肩 :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实验遵循了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最关键的步骤是将S型菌的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考察它们能否将R型菌转化成S型菌.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注意:这个实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只能说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刘宇19333765620: 艾弗里实验中加DNA酶的作用是什么? -
    25848宿肩 :[答案] R型菌中加入DNA酶,对它没影响,因为R型菌的DNA在菌体里面,DNA酶不能和R型菌的DNA 接触,所以就不发挥它的作用. 如果是在R型菌的DNA中加如DNA酶,由于它们直接接触,R型菌的DNA就会被DNA酶水解掉.

    刘宇19333765620: 高一生物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
    25848宿肩 : 这是一种基因重组,也就是S型菌的dna被重组整合到了R型菌的dna中,然后DNA转录RNA然后表达来发挥作用. 其实r型比s型少了一层荚膜,也就是没有形成荚膜的基因,而s型菌的DNA中有形成荚膜的基因,于是在整合到R型菌后,R型菌就可以产生荚膜了. 顺便,不知道你们老师说没说过,r是rough(粗糙),s是smooth(光滑)也即,有荚膜就光滑.

    刘宇19333765620: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重要试验的主要步骤是什么了? -
    25848宿肩 :[答案]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1928) 对此,教师在讲解是主要讲清以下几点: 1、格里菲思采取“加热杀死”的目的是针对当时“认为蛋白质在遗传中起决定作用的物质”,蛋白质在高温状态下易变性的特性. 2、加热杀死的要求:温度...

    刘宇19333765620: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怎样的?
    25848宿肩 : 实验过程如下:材料;小鼠.R型球菌(无毒).S型球菌(有毒) 1.将活的R型菌注入小鼠体内,结果:小鼠活 2.将活的S型菌注入小鼠体内,结果;小鼠死 3.将死的S型菌注入小鼠体内,结果;小鼠活 4.将活的R型菌和死的S型菌同时注入小鼠体...

    热搜:艾弗里体外实验过程 \\ 小实验过程步骤 \\ 艾弗里实验步骤和结论 \\ 小学生实验过程描述 \\ 艾弗里实验过程和结论 \\ 艾弗里实验的巧妙之处 \\ 艾弗里实验过程图解 \\ 新教材艾弗里实验过程 \\ 艾菲里体外转化实验过程 \\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思路 \\ 艾弗里 格里菲斯实验过程 \\ 艾弗里实验减法原理 \\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实验过程 \\ 格里菲斯和艾弗里实验 \\ 艾弗里体内转化实验 \\ 艾弗里实验的最大困难 \\ 艾弗里实验方法叫什么 \\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详细 \\ 实验过程怎么描述 \\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