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学至于行之而止

  • ...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答:意思是: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出自战国荀子的《荀子·儒效》。节选原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 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
  • ...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
    答:译文: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这句话出自出自《荀子·儒效》儒效篇,是儒家经典著作《荀子》的第八篇。本篇除了论述大儒的作用外,还论述了圣人、君子、劲士、儒雅、小儒、俗儒、俗人、众人、鄙夫几类人的德...
  • ...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
    答:【题目】: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译文】荀子说: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实行,才能明白事理。【道理】:(1)实践是认识的唯...
  • ...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这句话是出自 荀子的哪本书??
    答:出自《荀子·儒效篇》。原文节选: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厘,无他道焉,已乎行之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 荀子说的学不至于行是什么意思
    答: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译文: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这句话出自出自《荀子·儒效》儒效篇,是儒家经典著作《荀子》的第八篇。本...
  •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启示我们要注重什么?
    答: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出自《荀子·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此句意即:学习这件事要付诸于行动才有资格去终止它,一旦你学以致用,就会深刻了解其中的道理。
  • 学习过程是闻见知行的提出者是谁
    答:即使是极细小的言行,都可以作为别人效法的榜样。《荀子·儒效》中讲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意思是:听说比不听好,见到比听说好,知晓比见到好,实践比知晓好,学习的最终就是实践,实践了,就明白了。
  • ...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体现的道德修养方法是
    答: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道德修养方法。【正确分析】题干引自《荀子·懦效》,意思是没有听闻不如去听一听,听到不如去见到,见到不如去知道,知道不如去实行到。学习达到实行的目的也就可以停止了。在他看来,行是根本,是道德修养的关键环节。因而这里强调的是知行统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 荀子性恶论原文和翻译
    答:"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说:"小人可以为君子而不肯为君子,君子可以为小人而不肯为小人,小人君子者,未尝不可以相为也。"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为与不为。《荀子·性恶》"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
  • ...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
    答:D 荀子的上述观点主要强调了“行”对于“闻——见——知”的重要性,即实践的重要性,因此选D项。其余选项观点均错误。强调事事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是不现实的,而且直接经验也未必比间接经验更正确或重要;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反复提高。A、B、C三项排除不选。

  • 网友评论:

    赏磊13091606559: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翻译 -
    22652仇妮 :[答案] 不去听不如去听,去听不如去看,去看不如去了解,去了解不如去实践.学习到了实践就终止了.实践,是明智的事情.

    赏磊13091606559: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 -
    22652仇妮 :[选项]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赏磊13091606559: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 -
    22652仇妮 :[选项]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赏磊13091606559: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运用科学思维的有关知识认识荀子的话. -
    22652仇妮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闻不若闻知,闻之不若见之”,正是强调了实践对人的思维对人获得认识的重要性.(2)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但仅仅感性事务的具体,还是不够的...

    赏磊13091606559: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22652仇妮 : 荀子非常重视实践的作用,他认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知之明也,因知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知对于行的指导作用.荀子还说:“知明”则“行无过矣”. 道的实践是学习和认知的必然归宿,不闻不见之道,不是真正的仁道,它的实行终将以失败而告终.我们应努力去践履正道,因为道就在我们身边,不去努力实践,仍然达不到目的,再小的事情,不去做永远也不会成功(《荀子·修身》).

    赏磊13091606559: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荀子十分强调“行”体现了() -
    22652仇妮 :[选项] A. 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可靠 B. 实践第一的观点 C. 学习书本知识比实践来得重要 D. 对事情要有所耳闻

    赏磊13091606559: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於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这段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
    22652仇妮 :[答案] C 获得知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②排除.④不是哲理,也要排除. ...

    赏磊13091606559: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的翻 -
    22652仇妮 : 荀子说:“(在学习中)听说比不听好,见到比听说好,知晓比见到好,实践比知晓好,学习的最终就是实践,实践了,就明白了.”

    赏磊13091606559: 学生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什么意思
    22652仇妮 : 写错了,是: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大意是:学习要付诸行动才能终止,去做了才会明了. 荀况《荀子·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不闻不见,则虽当,非仁也,其道百举而百陷也.

    赏磊13091606559: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这里所讲的“行”是指 -
    22652仇妮 :[选项] A. 对事情要有耳闻 B. 对事情要亲自眼见 C. 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要亲自实践

    热搜:荀子修身原文 行则将至 \\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见之不若知之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 \\ 荀子锲而不舍老子天长地久 \\ 《荀子》三十二篇 \\ 《荀子》勤学篇 \\ 路虽远行则将至原文 \\ 荀子修身道虽迩不行不至 \\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 \\ 荀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荀子劝学以劣马为喻 \\ 荀子名言 荀子经典语录 \\ 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荀子荣辱自知之明原文 \\ 《荀子修身》原文 \\ 以劣马的执着为喻 \\ 庄子尽善尽美 \\ 荀子修身道阻且长全文 \\ 荀子劝学以劣马执着为喻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