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礼乐关系

  •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译: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又有什么用?”特别说明:”乐”在这里并非音乐的意思,而是礼乐!礼乐是外在的,而仁是内在的。孔子身处乱世,面临贵族旧制的瓦解,社会阶层激烈变化,而文化方面也...
  • 论语中仁礼乐的关系
    答:仁是做人的境界,礼乐是达到做仁的途径和方法
  •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什么意思啊?
    答:“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的意思: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原来就有爵禄的贵族。出自:《论语》的《先进篇第十一》
  • 《论语》中“诗”与“礼”,“诗”与“言”的关系。好的加分。。。
    答:古人对这句话的注疏中强调诗、礼、乐与性情,与教育(修身)的关系的,大致如下:兴于诗:包曰: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礼者所以立身,乐所以成性。《王制》:……盖诗即乐章,而乐随礼行,礼立而后乐可用也。《易》与《春秋》,夫子不以教,其教唯以《诗》《书》礼乐。《论语》不及《...
  • 论语中的关于礼的有哪些?
    答:四 论语关于礼乐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①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②,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注释:①和:和谐,协调。②斯为美:斯,这,此。这里指礼,也指和。2·3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
  • 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有什么含义
    答:以诗歌来感发意志,促使个体向善求仁的自觉,以礼实现人的自立,最后在音乐的教育熏陶下实现最高人格的养成。出处:《论语.泰伯》本章里孔子提出了他从事教育的三方面内容:诗、礼、乐,而且指出了这三者的不同作用。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讲个人的修养,而且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 礼乐制度的概念、内容及历史意义。
    答:“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所说“礼之三本”,天地代表神权,先祖代表族权,君师代表君权。后来统治者以天、地、君、亲、师作为礼拜的主要对象,就是根据这个理论。3.历史意义:礼乐制度盛行于中国的商周时期,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也是奴隶主阶级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
  • 孔子关于礼仪的诗句(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句子和解释)
    答:6.论语中关于礼的名言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第一》 有子说:”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为可贵。先王治国,就以这样为'美'。“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是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 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
  • 小廌学论语(学而第一|十二):礼以和为贵,和亦以礼为贵。
    答:周礼的总设计师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旦(姬旦),他将上古至殷商的礼乐进行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有两个:(一)别内外,定亲疏,序长幼,明尊卑。(二)体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德政理念。事无大小,皆由礼。周礼覆盖了饮食、起居、祭祀、丧葬、军事...
  • 论语中的“乐”到底是什么意思啊?音乐跟巩固统治有什么关系啊?
    答:为什么说音乐和治国有关系,是因为“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

  • 网友评论:

    濮邵17389773747: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 -
    31461融柴 : (1)人如果不仁,怎么对待礼呢?人如果不仁,怎么对待乐呢?礼能后于仁义吗?即以仁义等道德修养为基础,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外在形式.(意对即可) (2)孔子以绘画做比喻,只不过是解释诗句罢了,而子夏由此联想到了礼制,是孔子没涉及的,子夏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理解语言之外的寓意,有极强的悟性,所以孔子觉得可以跟他谈诗了.(意对即可)

    濮邵17389773747: 关于论语中的“礼乐” -
    31461融柴 : 读yue 是“礼乐制度”.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等仪式)和“乐”(配合“礼”进行的乐舞)进行规范的朝代,这就是“制定礼乐”.礼乐制度在以后几千年中一直得到奉行,虽然礼乐制度在每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并不相同,但在精神和原则上都是学习周礼的.其中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礼乐制度是对当时严密的宗法等级网的强调和固定.某一等级的人,只能享受这一等级所能享受的礼乐规格.就乐而言,乐舞名目、乐器品种和数量、乐工人数等都有绝对限定,超出规格就是严重违法.

    濮邵17389773747: 阅读《论语》片段,回答问题. (5分)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 -
    31461融柴 : 小题1:礼物和乐器 小题2:两者是形式和内核的关系.“礼”是外在的形式,要建立在“仁”的基础上,“仁”决定和支配着“礼乐”.如果没有“仁”这个内核,“礼”的存在将缺乏意义,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内容概括的题目,从文中“礼云”“玉帛”“乐云”“钟鼓”可以知道答案.小题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句子主旨的题目,句子的内容是“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又有什么用?”,由此可知“礼”和“仁”是形式和内核的关系.

    濮邵17389773747: 《论语》中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底怎么解释?(不要光说?
    31461融柴 : 1.兴于诗 孔子之时,诗在知识阶层一次次的引诗、歌诗、赋诗中,不断地重塑着自己的权威和经典地位.诗作为礼乐文化中的举足轻重者,乃是“贵族交往活动显示修养、...

    濮邵17389773747: ⑤《论语》中,“益者三乐”指:三乐什么 -
    31461融柴 :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孔子说:“益者三乐”,也就是“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这是说,孔子认为喜欢去做并且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事主要有三件,一是“乐(lè)节礼乐(yuè)”,也就是以自己的行为有节度并且合于规范为快乐;二是“乐道人之善”,也就是以好称人之美为快乐;三是“乐多贤友”,也就是以与更多有道德、有知识的贤能之人交友为快乐.这就是所谓“益者三乐”.

    濮邵17389773747: 人的身与心的和谐一定要通过礼乐这句话对吗 -
    31461融柴 : 这句话是对的.源自《论语》的礼乐思想. 在孔子等原始儒家看来,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从小到大,就必须要经过礼乐熏陶,“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不学礼,无以立.”在礼乐诗舞浑然一体的潜移默化中,让人在各种人伦关系和社会场合中体味、首肯人之成其为人之本然,进而以这种道德自觉认同现实伦理.

    濮邵17389773747: 论语中的“礼”是什么? -
    31461融柴 : 礼,是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孔子最为推崇的是周礼,因为孔子认为: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因为周代的礼借鉴了夏商两个朝代,又对此有了增减,所以变得完美丰富了.概括地讲,周礼包括三个层面——礼义、礼仪或礼节、礼俗三个层面.礼义是抽象的礼的道德准则;礼仪或礼节是具体的礼乐制度,大到政治、军事,小到穿衣、吃饭、摆设几乎无所不包.礼俗就是周人的社会风俗和道德习惯,他比礼节更细,更繁琐.礼的目的是为了区别人与人之间的贵贱和长幼.

    濮邵17389773747: 《论语》中子曰:先进于礼乐气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
    31461融柴 : 这句话中的先进于礼乐:先学礼乐后做官的人.

    濮邵17389773747: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的“礼”应包含哪些内容?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 -
    31461融柴 :[答案] 《于丹〈论语〉心得》的第47页,引用了《论语·子罕》中的一段话:“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于丹这样解释: 孔子很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他尊礼,守礼,行礼,并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一种自我修养....

    濮邵17389773747: 论语中关于礼节的句子. -
    31461融柴 :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热搜:论语中谈及礼乐的句子 \\ 《论语》礼篇 \\ 论语礼乐篇全文带拼音 \\ 仁礼的关系在论语中的 \\ 论语礼乐篇四年级下册 \\ 论语中的礼仪文化 \\ 论语中的礼仪知识 \\ 《论语》文明礼仪篇 \\ 论语中与礼乐有关的句子 \\ 论语中孔子关于礼的句子 \\ 论语中仁和礼的关系与内涵 \\ 论语六则为人 为学 为政 \\ 论语十二章中仁和礼的关系 \\ 论语中的交友观 \\ 论语中关于礼乐的句子 \\ 礼在论语中的体现 \\ 论语中关于礼乐诗的句子 \\ 论语中的礼的句子 \\ 论语中的礼的思想内容 \\ 论语中谈极乐的句子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