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百遍+而还是其

  •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还是其义自见
    答:这个成语的出处为: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有一个人叫董遇的人,少时家境贫寒,只能靠去田间卖苦力或...
  • 请问 到底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还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呢?
    答: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汉语成语,读音是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释义是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出处是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译文:...
  • 到底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是“书读
    答:陈寿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几乎同期的《魏略·董遇传》也记载道: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看来,两种说法是并存的,现代都是可以用的。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说的是!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为什么是而呢!
    答:释义来源 意思是读书读得多了,书中之义就自然出现,不待讲解,即明其义。出处:《三国志·魏志·董遇传》。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
  • 到底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答: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 )解 释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出 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用 法 复句式;作定语、分句...
  • 是“读书百遍”还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两句有区别吗?
    答: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出 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原文: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
  • 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答: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 读书百遍下一句是其义自见还是而义自见
    答:其义自见。读书百遍下一句是其义自见,意思是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 读书百遍下一句是其义自见还是而义自见
    答:其义自见。根据查询知乎官网显示,读书百遍下一句是其义自见,出自纪传体国别史《三国志》,意思是书要多读才能领会其中的含义,只有做到精读方可领会不通之处。

  • 网友评论:

    楚贫13456068454: 读书百遍的下一句是其义自见还是而义自见 -
    12600解霞 :[答案]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楚贫13456068454: 读什么遍,而义什么? -
    12600解霞 : 义去掉一点是乂,读音是yì和ài.一、乂的释义乂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乂的古字形像一种刀类工具,是“刈”的初文.本义是指割草或收割谷类植物,后来被假借为治理、安定等义.二、组词儁乂、隽乂、康乂、清乂、保乂等.词语解释一、儁乂 [ jùn yì ] 杰出贤能的人才.《西京杂记》卷四:“枚乘为《柳赋》,其乱曰:'忘忧之馆……儁乂英旄,列襟联袍.'”二、隽乂 [ jùn yì ] 才德超卓的人.指才德超卓.汉·扬雄《司空箴》:“烈烈隽乂,翼翼王臣.臣当其官,官当其人.”

    楚贫13456068454: 读书百遍后面是什么
    12600解霞 : 1、“读书百遍”后面是:其义自见.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dúshūbǎibiàn,qíyìzìxiàn]3、释义:见:显现.古同“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读了上百遍后,其中的奥秘才会领悟.4、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楚贫13456068454: 是“读书百遍”还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两句有区别吗? -
    12600解霞 :[答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出 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楚贫13456068454: 到底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
    12600解霞 :[答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主要是这句话是有出处的. 比如画虎不成反类狗说成画虎不成反类犬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对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 ) 解 释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出 处 晋·陈...

    楚贫13456068454: 其义自现 还是 其义自见?还有 最后那个字应该读xian吧?又是通假字吗? -
    12600解霞 :[答案]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注:《魏略》曰:“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

    楚贫13456068454: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
    12600解霞 :[答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注:《魏略》曰:“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

    楚贫13456068454: 到底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是“书读 -
    12600解霞 : 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解释:见:知道.古同“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楚贫13456068454: 书读百遍,________(填空) -
    12600解霞 :[答案] 其义自见 参考: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解 释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出 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楚贫13456068454: 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还是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
    12600解霞 :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注:《魏略》曰:“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说解:见,读xian,出现,“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又作“读书白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读书读得多了,书中之义就自然出现,不待讲解,即明其义矣

    热搜:读书百遍 而义自见 \\ 十句关于读书的名言 \\ 小学一年级读书百遍 \\ 读书百遍下一句是啥 \\ 读书百遍 董遇 \\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 董遇的名言 \\ 读书才遍而义自见 \\ 读书百遍一年级 \\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解释 \\ 读书百遍下一句董遇 \\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翻译 \\ 读书百遍 其义不能自现 \\ 读书百遍 而已自见 \\ 读万里书行万里路解释 \\ 董遇读书百遍 \\ 书读百遍而义自见出处 \\ 一年级语文下册读书百遍 \\ 读书百遍而义自现下一句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