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章感悟简短

  • 道德经第二章的感悟与精髓
    答:道德经第二章的感悟与精髓如下:首先,老子概括了当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事物都向它相反的方向变去。指出“物极必反”的通则,简直无论在哪一方面皆是如此的。老子认识生活世界,看待生活的态度,主张贵柔、守雌,反对坚强和进取,老子的思想是无为。如今的人普通都以为他的思想十分消极,其实他...
  • 《道德经》第二章感悟
    答: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德永存不灭。~我的一点感想~1.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 要从美与丑、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这些对立存在的角度,来辩证认知事物。世上有好人也有坏人,一个人有优点也有缺点,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接纳自己的真实状态,进而朝着更好的...
  • 读道德经第2章感悟
    答:原文如下:民篇1  原道德经第2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现代译文:天下人...
  • 每日读《道德经》第一章、第二章
    答: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感悟:人对世界的认知是极其有限的。前人、他人、众人制定的美丑善恶难易等标准,有助于人们建立秩序和传递信息。但不可将这些标准等同于真理。认真聆听自己的内心,那里有自己对他人和事物的评判标准。而且随着认识和心灵的成长...
  • 《道德经》中的名句,你感悟最深的有哪些?
    答: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道德经.第二章》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人的美丑,是没有什么固定标准的,一个人在你的眼里很漂亮,但在别人眼里,可能就不漂亮了,这是因人而异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就算是同一个人,你心情好的时候,可能怎么看都很漂亮,但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
  • 道德经(帛书版)第二章 名论思维原则
    答:。6.对天地人,社会,多了些敬畏之心,多了对人事物的理解和尊敬。参考:【老子】解读一:老子不谈美丑善恶 专家学者自作多情 【老子】解读二:世上本无“美恶”,美只是人心的幻像 【老子】解读三:有无难易,长短高下;不同的观察角度 【老子】解读四:老子的大道 无言和无为的真正含义 ...
  • 解读《道德经》第二章
    答:书写自己的道德经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恒 也 。是 以 圣 人 处 ...
  • 老子 名言
    答: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感悟: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自古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道德经》感悟1-3
    答:《道德经》感悟1-3 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道”,能说出来的,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能叫出来的,它就不是永恒的名。“无名”是天地的原始...
  • 道德经中的经典句子精选
    答:——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翻译讲解】: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感悟】美与丑,善与恶相对立而存在。 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翻译讲解】:深知本性...

  • 网友评论:

    左虏17077967026: 道德经第二章读后感 -
    26922叔露 :[答案] [道德经第二章读后感]事物总有对立的一面,道德经第二章读后感.有喜才会有悲,有欢才会有愁,有希望才会害怕失望.欢喜、悲愁、害怕都是因为心中有“欲”.“欲”既然能带来欢喜、悲愁、使人畏惧.那么无“欲”当是无悲、无喜、无欢、无愁、...

    左虏17077967026: 求道德经二章内意心得 -
    26922叔露 : 译文: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完成,长和短互相形成,高和下互相包含,音和声互相和调,前和后互相随顺,这是永远如此的. 所以有道...

    左虏17077967026: 老子第二章的现实意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 -
    26922叔露 :[答案] 天下都以为美就是美,这就不好了;都以为善就是善,这就不善了.有无仅仅是表征生的,难易仅仅是表征成的,长短仅仅是表征形的,高下仅仅是表征倾的,音声仅仅是表征和的,前后仅仅是表征随的.一切都是恒常的阿,所以圣人无为...

    左虏17077967026: 道德经第二章翻译和赏析 -
    26922叔露 :[答案] 道德经》原文译文注释评析及解读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

    左虏17077967026: 求教:《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到底怎么解释?目前看到了两种说法:1:“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 -
    26922叔露 :[答案] 以上的解释都不太贴切,老子的本意,老子的道德经本质是自然,自然就是符合客观自然的运动规律,而不能违背自然,从这个意思出发,“美”的意思就是标榜美,“为美”的意思就是造成社会制作虚假的美,过度的美,如:公司里制作销售冠军...

    左虏17077967026: 道德经“有无相生”引申出了什么道经第二章,从列举了“有无相生”得到了“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但是我想了很久也不理解,为什么从相对而生的道... -
    26922叔露 :[答案] 如果说天下有两种人,一种是圣人,那么另一种就是凡人.而凡人都是抱着一个目的而生活的,熙熙攘攘,为利益来,为利益往.如骇客帝国所述,for some purpose.圣人,他本身就是存在,他明白了世间的虚无,所以没有追求,所以“圣...

    左虏17077967026: 道德经中第二章为而不恃的解释. -
    26922叔露 : 恃,《说文》赖也.从心寺声. 寺,廷也.有法度者也.从寸之声. 《徐曰》寸,法度也,守也. 恃,心有所守为恃. 《金刚经》云: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为而不恃:遇事之时,不挑剔,不躲避,不功利,不偏,不倚,不着,不弃. 着,执着. 为而不恃,与佛经之“不住”相通.

    左虏17077967026: 《道德经》第二章 美之为美的涵义是什么意思? -
    26922叔露 : 心灵美才叫真正的美!

    左虏17077967026: 道德经第一到十章 -
    26922叔露 : 老 子: 「道 德 经」: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左虏17077967026: l老子第二章讲了什么道理 -
    26922叔露 : 教条的形式的东西都被楼上回答了,我补充点自己的认识吧. 我以为老子在这章不仅不是强调这种世界万物的对立(马哲讲的辩证法,实际是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我国其实在<>里已经有这个思想了,不用老是硬套西方的那些说法),反而根据整部<>,这篇做为起始章,必定要给后面打好头.先告诉你世间万物有这样的规律在于人的强加的判定,那个所谓的价值都是人的标准.后面所以主张要回归婴儿状态. 道德经实际是我国古代的形而上学,是写假想的本体论的,你看道德经能悟到老子讲的那个本体,实际就是悟道了,否则再说多少也是竹筒打水,灌而不通.

    热搜:道德经第二章学后感悟 \\ 道德经第六章读后感200 \\ 道德经第三章学习感悟 \\ 道德经感悟最好的一篇 \\ 道德经第二章心得体会 \\ 道德经第三章个人感悟 \\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感悟 \\ 道德经第二章完整版 \\ 学道德经第一章的感悟 \\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感悟 \\ 道德经第二章主要内容 \\ 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 \\ 道德经第六章心得 \\ 道德经第一章学习感悟 \\ 道德经第二章原文译文 \\ 道德经第二章的感悟与精髓 \\ 道德经第三章的感悟与精髓 \\ 道德经第六章简单感悟 \\ 道德经第三章读后感悟 \\ 道德经第二章原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