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章叠句又叫复沓吗

  • 重章叠句又叫复沓吗
    答:是叫复沓。重章叠句被称为复沓,是一种诗歌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在《诗经》中非常常见。在这种手法中,诗歌的不同章节(章)的句法基本相同,只是在中间更换几个字,反复咏唱。这种方式有助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歌的主题,并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 重章叠句又叫复沓吗
    答:是的。重章叠句即复沓的章法,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几个字反复吟唱。复沓这种艺术形式比较集中地出现在《诗经》中。在具体的字词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
  • 诗歌中什么叫“复沓”的手法
    答:复沓又叫复叠、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也是《诗经》章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
  • 什么是重章复沓
    答:重章叠句即复沓的章法,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几个字反复吟唱。章法介绍:是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知大小曲直特点:大与小...
  • 复沓这种修辞有别名吗?
    答: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叫复沓;无更换词语叫做叠句或重复(注意2者的区分)。复沓,又叫重章、重言、复辞、重复,是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
  • 复沓与重章叠句的区别
    答:两词的侧重表达结构不同。复沓又称为复叠或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也是《诗经》章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指的是在诗歌的不同章节中,句法基本相同,只是中间几个字进行更换,反复咏唱。复沓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重章叠句也是指文学作品中...
  • 复沓和重章叠唱有什么区别?急!
    答:复沓又叫复叠、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也是《诗经》章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即重章叠句,是指文学作品中,在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
  • 请问修辞中的复沓是社么啊
    答:复沓,又叫重章、重言、复辞、重复,是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运用复沓,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增强语言节奏感。复沓句:将部分词句反复咏唱,形成一种回环美。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例: 兼葭苍苍,...
  • 诗歌中什么叫“复沓”的手法? 能举个例子吗?
    答:复沓,又叫重章、重言、复辞、重复,是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运用复沓,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增强语言节奏感.举例:早晨被一个小蝇子在脸上爬来爬去...
  • 重章复沓什么意思啊 重章复沓的意思
    答:1、重章叠句即复沓的章法,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几个字反复吟唱。2、复沓这种艺术形式比较集中地出现在《诗经》中。在具体的字词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3、成因:一方面是由于原始文化的积淀,《诗经》的创作本立足于现实,能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屡见不鲜。另...

  • 网友评论:

    郗徐17029989996: 重章复沓什么意思啊? -
    42631农澜 : 重章复沓,也称作重章复唱、重章叠句,是《诗经》基本结构. 从诗意的表达看,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即重章之易辞申意和重章之循序渐进.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具体的字词更换中,或用递增法...

    郗徐17029989996: 诗歌中反复与复沓、叠句的区别是什么? -
    42631农澜 :[答案] 复沓又叫复叠、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也是《诗经》章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

    郗徐17029989996: 诗歌中什么叫“复沓”的手法? -
    42631农澜 : 复沓,又叫重章、重言、复辞、重复,是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 运用复沓,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增强语言节奏感. 举例: 早晨被一个小蝇子在脸上爬来爬去爬醒,赶开,又来;赶开,又来;而且一定要在脸上一定的地方爬…… 反复写苍蝇“赶开,又来”,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苍蝇的可恶讨厌,缠住不放的特点.突出了我对苍蝇极端厌恶,又无法摆脱的感情. 复沓句:将部分词句反复咏唱,形成一种回环美.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例: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郗徐17029989996: 诗歌中什么叫“复沓”的手法?能举个例子吗? -
    42631农澜 :[答案] 复沓,又叫重章、重言、复辞、重复,是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运用复沓,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增强语言节奏感.举例:早晨被一个小蝇子在脸上爬来爬去...

    郗徐17029989996: “复沓”和“互闻”是什么样的修辞? -
    42631农澜 :[答案] 复沓,又叫重章、重言、复辞、重复,是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 运用复沓,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增强语言节奏感. 举例: 早晨被一个小蝇子在脸上爬来爬去爬醒,赶开,又来;赶开,...

    郗徐17029989996: 什么是 复沓 -
    42631农澜 : [编辑本段]概念 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叫复沓;无更换词语叫做叠句或重复(注意2者的区分) [编辑本段]举例 北朝民歌《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这四句是复沓句. 朱自清《匆匆》...

    郗徐17029989996: 复沓这个修辞说法是什么 -
    42631农澜 : 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叫复沓,现在一般叫叠句或重复.举例 北朝民歌《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 朱自清《匆匆》复沓的运用,也是散文诗维持其音乐特点通常运用的手段.所谓“言之不已,又重言之”,既显出诗人感慨的遥深来,又增加了诗的旋律感.“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徘徊”“匆匆”等字眼反复出现,一种幽怨之情反复回荡.“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相同的意思句子数字的变化,使感情层层推进,在参差中又显出整齐的美.结句的反复,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画出诗人感情起伏的波澜.复沓的运用,反复吟咏,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

    郗徐17029989996: 《关雎》和《蒹葭》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
    42631农澜 :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后,历代学者评《关雎》皆“折衷于夫子”.《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

    郗徐17029989996: 求“重章迭句”的名词解释 -
    42631农澜 : 重章迭句相当于我们现在修辞手法中的"反复" 而这种手法在诗经中经常运用到诗经的叙事特征: 1.“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按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 反映生活中带本质性的社会问题,使诗歌创作成为一幅幅社会生活的图画.2.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铺陈直叙,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或描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对事物作形象描写.“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起,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出所要歌咏的事物.3.重章叠句、回环复沓的结构形式;四言句式.4.重言叠字、双声叠韵、隔句押韵,富于音韵声情之美.

    郗徐17029989996: 诗经秦风无衣第三章什么手法什么句子 -
    42631农澜 : 本诗采用了复沓的艺术形式.复沓,又叫重章、重言、复辞、重复,是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的艺术形式.每一章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如诗歌三章中都有“岂曰无衣”“王于兴师”,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将部分词句反复咏唱,形成一种整齐美,回环美.可以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秦风•无衣》开头都采用了式的句法.

    热搜:反复 复沓 重叠的区别 \\ 重章叠句举例 \\ 重章叠唱和反复的区别 \\ 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 复沓是修辞还是表现手法 \\ 重章叠句的特点和作用 \\ 重章叠句的作用答题模式 \\ 重章复沓的表达效果 \\ 重章叠唱与重章叠句的区别 \\ 复沓和反复的区别举例 \\ 复沓叠唱和重章叠句的区别 \\ 反复咏叹和重章叠句的区别 \\ 一唱三叹和重章叠句的区别 \\ 反复和重章叠唱的区别 \\ 重章叠句与复沓的区别 \\ 重章叠句举例自己编 \\ 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 重章和叠句的区别 \\ 反复和重章叠句一样吗 \\ 回环复沓和重章叠句的区别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