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192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

  • 闻一多的第一部诗集是什么?写于什么时候?
    答:闻一多的第一部诗集是《红烛》写于1923年。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
  • 闻一多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什么?
    答:闻一多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红烛》。《红烛》简介: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
  • 闻一多的第一本诗集是什么
    答:闻一多,现代著名诗人,他的第一本新诗集是《红烛》。他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并提出相对完整的理论,即“三美理论”。(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
  • 1923年闻一多写了一手什么诗?
    答:《红烛》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
  • 闻一多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
    答:20年代末30年代初,闻一多在出版诗集《红烛》和《死水》后,认识到单纯的唯美主义形式典范只能走向颓废的死胡同,难以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他同时清楚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是充满美学内涵的(他在美国留学时学习的是美术类专业),因此他试图从研究唐诗、宋词、楚辞等古籍中找到把爱国激情与形式格律美有...
  • 闻一多简介
    答: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
  • 闻一多诗代表作
    答:《闻一多代表作》作者闻一多是20世纪中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早年热心于新诗的创新与理论研究,积极倡导新格律诗,以《红烛》、《死水》两部诗集,开一代诗风。他创作的著名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在20世纪末澳门回归祖国时唱响中华大地。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号友山,亦号...
  • 闻一多的资料和背景
    答: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
  •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 )、学者
    答:红烛》、《死水》等,在新诗的形式上主张格律化,讲求“节的匀称,句的均齐”。后来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在《诗经》、《楚辞》、《周易》的研究中取得很大成就。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任教,抗战期间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闻一多先生一生的道路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是英勇闪亮而又坎坷的一生。
  • 闻一多的本名?
    答: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青岛大学、...

  • 网友评论: 热搜:1923斯宾塞复仇第二季 \\ 1923斯宾塞复仇美剧 \\ 1923第二季完整观看 \\ 1923第二季斯宾塞回归 \\ 黄石1923斯宾塞复仇 \\ 黄石前传1923第二季 \\ 激荡1978第一集 \\ 算出8341的那个道士 \\ 闻一多192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 \\ 闻一多1923年诗集 \\ 意大利电影丽莎往事1972 \\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 \\ 1927年白色恐惧事件是什么 \\ 2036中国申奥成功几率 \\ 电影《1923》 \\ 国家为什么禁止练气功 \\ 1923第二季出了吗 \\ 1923第一次修订党章 \\ 1923年第一次工人运动 \\ 闻一多1928诗集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