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为动之基动为静之母

  • 太极养生之4个养生方法
    答:精生于食,为浊、为阴、为动;气生于精,为清、为阳、为静。此人后天心肾中之二物。精满则动,顺则生人,耗尽则气无依、神无托、人无本而死。逆则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气相抱,有依有托而生道、生仙。然,此二物均系於性、於意。心性如猿,好动为阴;意气如马,好静为阳。注意事...
  • [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谁能帮我翻译下这段话!要详细的注解,怎么去理解这...
    答:到了生人的时候,才知道男秉干道而成,所以为清为动,女秉坤道而成,所以为静为浊。一切动静清浊的真理,都是由根本上分赋下来。阴阳相感,真理寓呼其中,自然会生出天地间的万物来。[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白话章解 这玄妙无边的大道理,就含着清浊动静。可是...
  • 静之为静,静亦动也;动之为动,动亦静也是什么意思
    答:静之为静=车开行后就干脆坐下不动了;静亦动也=其实某人并未真静,还是随车在动。动之为动=在停下的车内不停走来走去;动亦静也=其实某人并未走动,还是停在原地。
  •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
    答:《太极拳论》为清代太极名家王宗岳所著,其论点精辟,文字生动,言简意晐,字字珠玑,被历代太极拳家奉为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要练好太极拳不可不仔细研读,深刻理解其中的内容。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一.“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这句话...
  • 静能生慧。 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答: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只有去掉贪 求、妄想与烦恼,实现“内观其心,外观...
  • 如何理解“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答:“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这一提法,来自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首先,从太极拳练拳架及技击角度看,我理解“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体现了拳势变化的自然态势。比如太极拳的预备式是守我之静,待彼之动,对方推来我即举手掤御,脚下...
  •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是什么意思?
    答: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3、在不受任何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的状态下,运动中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静者恒静)。惯性因质量变化而...
  • 动静之论(一)
    答:陆澄字原静,湖之归安人。明正德丁丑进士。授刑部主事,议大礼被罢归。后悔前议之非,以“经术浅短,雷同妄和。”自责,后官复原职。此番为陆澄与阳明先生的问答书信,请教心学。为《传习录》“答陆原静书”内容。陆原静道:“良知是心的本体,此本体也是性善、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廓然...
  • 老子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致虚极,余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变,夫物芸 ...
    答:①致虚极,守静笃:虚和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宁静状态,但由于外界的干扰、诱惑,人的私欲开始活动。因此心灵蔽塞不安,所以必须注意"致虚"和"守静",以期恢复心灵的清明。极、笃,意为极度、顶点。②作:生长、发展、活动。③复:循环往复。④芸芸:茂盛、纷杂、繁多。⑤归根:根指道,归根即...
  • 儒释道三家共同强调一个“静”字,但何为“静”?
    答:儒道释三家都强调一个静字,到底何为静?其实讲究静的不止这三家,但凡修炼者都强调这个静字。人乃动物,其生命在于运动,论说跟这个静字南辕北辙,但为什么主张养生修炼的人都注重这个静字呢?原来这就是那些修炼修行修道修真的人们行修的基础内容,入手的功夫。人之所以是动物,是因为他除了有一个...

  • 网友评论:

    阮巧17377578376: 求《老子*第一章》翻译 -
    60888伏卞 : 第一章 众妙之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为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朱子云:“道犹路也,人之所共同也”.其实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

    阮巧17377578376: 太上清净经 -
    60888伏卞 : 太上清净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阮巧17377578376: 简述周敦颐关于宇宙生成的观点 -
    60888伏卞 : 展开全部在中国哲学史上,周敦颐最富开创性的见解,或者说周敦颐的最大贡献,是把宇宙的本原上推到太极以前的遥远过去,提出“无极而太极”的著名论断.同时,他提出了太极生阴阳的动静观,解决了宇宙生成发展的动因.他的宇宙生成...

    阮巧17377578376: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句话什么意思 -
    60888伏卞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1/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道是至高无上的,是在没有天地之前,有一个没有形状的最高能源,《道德经》中说她“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世间万物都是由她所生.《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阮巧17377578376: 太极拳的"太极"什么含义?
    60888伏卞 :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开),静之则合”.这段话...

    阮巧17377578376: 问个比较玄疑的问题,是在混沌中开辟宇宙开辟天地,还是宇宙自在开辟天地后有的混沌?太极生两仪?太极... -
    60888伏卞 : 在中国哲学史上,周敦颐最富开创性的见解,或者说周敦颐的最大贡献,是把宇宙的本原上推到太极以前的遥远过去,提出“无极而太极”的著名论断.同时,他提出了太极生阴阳的动静观,解决了宇宙生成发展的动因.他的宇宙生成...

    阮巧17377578376: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哪位道长回答一下,谢谢 -
    60888伏卞 : 楼主您好.我是佛教徒、但是对道家的哲学一向很有好感.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没有清、那么哪里来的浊呢?清浊是共生互补的两个概念,你想想看,人类在没有“清”这个概念时,它会认为有“浊”吗?另外,只有存在清的状态、才有可能由清转浊啊!如果只有浊、就没有变化了、也就没了浊.动静也是一样的.同时,这两句话的两个词也可以掉过来用啊!清者浊之源,浊者也是清之源;动者静之基,静也可以是动之基.老子在道德经里阐述过类似的看法,阴阳本来就是互生的、而不是单向.

    阮巧17377578376: 请问清静经里的这几句何解也? -
    60888伏卞 : 道包含了世间的一切,世间的一切从道演化而来,对立而生,便有了清浊、动静、善e、美丑.清气上升而为天,浊气下降而成地,清气无形,变化多端;浊气化形,凝固静止(天为世界演化的形而上的动力或者方法,地为形而下的世界演化的...

    阮巧17377578376: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出自——《常静经》,这几句是什么意思啊? -
    60888伏卞 :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者.降为生,流为成,本为始,末为终,是故万物乃人之末,人为万物之本;人又为天地之末,天地又为人之本.夫人不可以无本,亦不可以无末.本者体也,末者用也,则两不相离.天地以太空为本,而人畜万物;人畜以至善为本,而生周身百体

    阮巧17377578376: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无为.动静知宗主,无事更寻谁.是什么意思 -
    60888伏卞 : 养气忘言守 “养气”,养的是元始祖气,又名曰:“浩然正气.”既然要养此浩然正气,首先要把心静下来,参禅静坐,越自然越好.闭口藏舌,舌尖顶上腭,此即“忘言”之妙用.为什么要忘言呢?不忘言则开口神气散矣,极为重要的是“守...

    热搜: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天地 \\ 转轮之术动图 \\ 清静的最高境界 \\ 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全文 \\ 静者静动 非不动也 \\ 房中十静十动之术 \\ 静而生慧的最高境界 \\ 动者静之基 \\ 打坐时身体前后摇晃 \\ 黄帝内经十静十动 \\ 静而不争的女人很强大 \\ 静极生慧 事以密成 \\ 动者静之基怎样理解 \\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是什么意思 \\ 清静无为 道法自然 \\ 动者静之基解释 \\ 清者浊之源是什么意思 \\ 静坐时人身体自动晃动 \\ 十字下我低头静默思想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