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弊端

  • 存天理,灭人欲:后世对朱熹最大的误解
    答:因此后世推崇的“存天理,灭人欲”,基于统治需要,意在禁锢人们的自由,逼迫人们遵守封建社会的外在规则,实乃对朱子的误读与曲解。
  • 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是对是错,还有什么是“格物穷理...
    答:——自相矛盾!有人把“人欲”这个概念理解为泛指人的一切欲望,这是误解。我就不多做解释,请自己去看朱子原著。“存天理,灭人欲”的原则在实行过程中是有一些问题,但也很正常。因为再正确的原则也是人去执行的。具体的人的理解能力有高有低,在执行上就难免有些偏差,但这不能证明该原则本身...
  • 朱熹,为何被说为是历史上最无耻的伪君子?
    答:一、朱熹的思想不尊重人权。要知道,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但是朱熹却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念。这在现代社会来说可能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毕竟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确实应该存天理,灭人欲。不能因为人们的自私自利就破坏了环境,这样的发展是不长久的。但是在朱熹生活的那个年代,倡导这样的思想,...
  • 朱熹提出的道德原则和方法有什么不同
    答:这个原则方法在当时还行,但是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闭塞了人的心灵,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不利的。他反对传统的儒家治国理念,君轻民重,而是提倡皇帝至上。皇帝是不肯能错的。违背了人文精神。
  • 如何正确认识朱子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
    答:“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不是朱熹原创的,现代人一看到这句话就斥为不讲人性、扼杀人性之说,实际上是对这句话断章取义的误解误读。在朱熹的眼里,天理人欲的区别是:“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第二十二条),也就是说,自然需求是“天理”,欲壑难填则是“人...
  • 存天理灭人欲对女性的影响
    答:元、明、清将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思想,为统治者服务。整个社会提倡“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存天理,灭人欲”,士大夫们在官场中“圆滑变通”抛弃了应有的气节,反而将“守节”这件事让女人来做。“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人欲即佛教讲的三毒。后世人断章取意评判宋明...
  • 程朱理学的毒害
    答:程朱理学是邪说,流毒千古 “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等反动思想和反动言论前面的诸公都说过,这里不再赘述。我认为程朱理学的最大危害在于:他是打着孔孟学说名号,实际是邪说,是对孔孟伟大学说的亵渎。你可以参看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现在摘录几段 “讲坏的一方面,孔家店...
  • 如何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答:“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但这句名言并非由朱熹发明。长期以来,“存天理、灭人欲”一直被当作朱熹的发明而流传。事实上,这一概念在《礼记·乐记》中已经出现,其中说道:“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这里所谓“灭天理而穷人欲者...
  • 如何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答:3)“存理灭欲”是一个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过程。在朱熹看来尽去人欲这事不易说清楚,“须是格物精熟,方到此”。意思是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分辨出哪些属于私欲,应该控制住。4、朱熹“存天理、灭人欲”在理论上的缺陷,是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所谓“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儒学大家朱熹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是不是一种反人性理论?
    答:朱熹说“存天理,灭人欲”,于是被后世之人无休无止地唾骂,试问“人”之所以为“人”,把“人欲”去掉那还算是“人”吗?这样与其它牲畜有何区别?咱们先别急着去论古人是非对错,因为时空已经斗转星移了,谁都不知道他当时是在怎样的心境...

  • 网友评论:

    尚功15076696869: 宋明理学家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对后世产生了什么不良影响?
    32535尹侦 : 朱熹最为人们熟知的思想是“灭人欲,存天理”.但这个观点,是被人们广泛批判的.后世对朱熹批评最激烈的要算是清代的学者戴震了.他把朱熹的这个理论推向了极端...

    尚功15076696869: 如何看待朱熹的思想主张? -
    32535尹侦 : 首先我们应清楚的看到朱熹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是有独特贡献的,特别是精神人文方面,更是为我们构筑起了一个道德框架,但历史形态向来就是这样,一种理论思想达到一定的总会面临着,来自四方的驳斥、挑拣.不过这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必然的积极因素”. 那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客观“看待”. 我认为在思想上对封建伦理纲常的强调,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时的审美和意识形态,许多艺术形式追求空灵、含蓄、自然、平淡,是深受统治阶级所推崇(喜欢)的思想! 仅对此题做一解答:)

    尚功15076696869: 如何看待天理人欲观 -
    32535尹侦 : 宋明理学思想体系的系统化完成者朱熹,是新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理学思想体系无疑是中国哲学史上最具有系统,最具哲学韵味的思想体系之一,他的博学,他的深刻的思想,令古今的许多学者所赞叹.但是,朱熹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

    尚功15076696869: 对于“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 -
    32535尹侦 : “存天理,灭人欲”属于心性修炼.“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 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循道而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修身养性.简单的说,“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 就是去恶.通俗的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

    尚功15076696869: 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好是坏? -
    32535尹侦 :[答案] 对于古人提出的很多理论,我们应该尊重,有些理论已经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证明它是正确的,天理也确实是存在的.但是人欲,按佛教的讲法,我们都在欲界,欲界众生因为宿世的业力,做很多事情往往身不由己,这个欲望就很难灭除,只有...

    尚功15076696869: 如何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
    32535尹侦 : 这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理解为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人欲佛教讲的三毒.长期以来,“存天理、灭人欲”一直被当作朱熹的发明而流传.事实上,这一概念在《礼记·乐记》中已经出现,其中说道:“人...

    尚功15076696869: 如何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
    32535尹侦 :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但这句名言并非由朱熹发明.长期以来,“存天理、灭人欲”一直被当作朱熹的发明而流传.事实上,这一概念在《礼记·乐记》中已经出现,其中说道:“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

    尚功15076696869: 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明朝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①都属于唯心主义 ②都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③都企... -
    32535尹侦 :[选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尚功15076696869: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怎么解释,什么意思?
    32535尹侦 : 孔、孟主张的"寡欲"和程、朱主张的"去欲"与老、庄主张的“无为”思想 有着一般意义上的相似之处,但是,若考虑各自的政治态度(对统治者和劳动 人民的态度),就不难看出两者的根本区别了. 谁都知道,孔孟是旧制度的卫道士;而程朱则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 大”,对妇女的态度堪称残忍.他们主张“灭人欲”,其目的都是维护压迫阶 级的统治.老庄则对统治者持批评态度,庄子就曾讽刺道;“窃钩者诛,窃国 者王!”可见,老庄主张“无为”并非要维护旧制度,而是明知其“兔子尾巴 长不了”,进而“看你横行霸道能有几天!”,任其自生自灭而已. 现代社会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时地跑出来维护孔孟之道、鼓吹程朱理学,全 然不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真真可悲!

    尚功15076696869: 存天理,灭人欲该怎么理解? 和马哲的人是现实中的人有何分歧 -
    32535尹侦 : 在朱熹的眼里. 朱熹实际上就是主张人应该节制自己的欲望,现代人一看到这句话就斥为不讲人性“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不是朱熹原创的,天理人欲的区别是,就是人欲,实际上是对这句话断章取义的误解误读,天理也,否则无底的欲望会毁了人类自身、扼杀人性之说,即人之为人的道理,但要求珍馐美味.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并非“禁欲主义”:“饮食者.”(《朱子语类》卷十三第二十二条),也就是说,欲壑难填则是“人欲”,不能任由欲望泛滥,人欲也;要求美味.人需要吃饭这就是天理,而脱离了“天理”的人性则成了“人欲”,自然需求是“天理”,朱熹认为“天理”就是最初的人性,即人之变为非人的道理

    热搜:朱熹娶了几个小妾 \\ 致良知存天理去人欲 \\ 去人欲存天理 王阳明 \\ 朱熹的十大罪 \\ 朱熹的十大罪状 \\ 朱熹自己有灭人欲吗 \\ 王阳明对朱熹的突破 \\ 存天理灭人欲 王阳明 \\ 如何看待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 王阳明存天理 \\ 如何看待存天理去人欲 \\ 朱熹理学的核心思想 \\ 朱熹对于人欲的解读 \\ 存天理灭人欲还是存天理灭 \\ 朱熹的天理与人欲指什么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 灭人伦存天理 \\ 朱熹对天理和人欲的看法 \\ 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 天理和人欲的区别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