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 告诫我们什么道理? 观书有感这两首诗中告诫我们要学会总结和把握事物本身的规律切勿...

\u300a\u89c2\u4e66\u6709\u611f\u300b \u544a\u8beb\u6211\u4eec\u4ec0\u4e48\u9053\u7406?

\u8fd9\u662f\u4e00\u9996\u6709\u54f2\u7406\u6027\u7684\u5c0f\u8bd7\u3002\u4eba\u4eec\u5728\u8bfb\u4e66\u540e\uff0c\u65f6\u5e38\u6709\u4e00\u79cd\u8c41\u7136\u5f00\u6717\u7684\u611f\u89c9\uff0c\u8bd7\u4e2d\u5c31\u662f\u4ee5\u8c61\u5f81\u7684\u624b\u6cd5\uff0c\u5c06\u8fd9\u79cd\u5185\u5fc3\u611f\u89c9\u5316\u4f5c\u53ef\u4ee5\u611f\u89e6\u7684\u5177\u4f53\u884c\u8c61\u52a0\u4ee5\u63cf\u7ed8\uff0c\u8ba9\u8bfb\u8005\u81ea\u5df1\u53bb\u9886\u7565\u5176\u4e2d\u7684\u5965\u5999\u3002\u6240\u8c13"\u6e90\u5934\u6d3b\u6c34"\uff0c\u5f53\u6307\u4ece\u4e66\u4e2d\u4e0d\u65ad\u6c72\u53d6\u65b0\u7684\u77e5\u8bc6\u3002

\u539f\u8bd7\u56db\u53e5\uff1a\u201c\u534a\u4ea9\u65b9\u5858\u4e00\u9274\u5f00\uff0c\u5929\u5149\u4e91\u5f71\u5171\u5f98\u5f8a\uff1b\u95ee\u6e20\u90a3\u5f97\u6e05\u5982\u8bb8\uff1f\u4e3a\u6709\u6e90\u5934\u6d3b\u6c34\u6765\u3002\u201d

\u5b83\u5b9e\u5199\u7684\u662f\u660e\u4e3d\u6e05\u65b0\u7684\u4e00\u6d3e\u7530\u56ed\u98ce\u5149\uff0c\u53cd\u590d\u8bfb\u4e0a\u51e0\u904d\uff0c\u4f1a\u89c9\u5f97\u6108\u8bfb\u6108\u7231\u8bfb\uff01\u4f60\u770b\uff0c\u534a\u4ea9\u7684\u4e00\u5757\u5c0f\u6c34\u5858\uff0c\u5728\u6731\u71b9\u7b14\u4e0b\u662f\u5c55\u5f00\u7684\u4e00\u9762\u955c\u5b50\uff08\u4e00\u9274\u5f00\uff09\uff0c\u8d77\u7b14\u5c31\u606c\u9759\u800c\u5e7d\u96c5\u5f97\u8ba9\u4eba\u7acb\u65f6\u5c55\u5f00\u4e86\u60f3\u50cf\u7684\u7fc5\u8180\u3002\u7b2c\u4e8c\u53e5\u66f4\u5f15\u8d77\u8bfb\u8005\u9050\u60f3\uff0c\u8fd9\u9762\u201c\u955c\u5b50\u201d\u4e2d\u6620\u7167\u7740\u5929\u4e0a\u5f98\u5f8a\u7684\u4e91\u5f71\uff0c\u53ef\u60f3\u90a3\u6e05\u6f88\u7684\u6c34\u9762\u90a3\u4e48\u9759\u8c27\u53ef\u7231\u4e86\uff01\u4f5c\u8005\u5728\u7b2c\u4e09\u53e5\u63d0\u4e86\u4e2a\u95ee\u9898\uff0c\u8fd9\u6c34\u4e3a\u4ec0\u4e48\u5982\u6b64\u6e05\u6f88\u5462\uff1f\u4ed6\u9ad8\u5174\u5730\u81ea\u95ee\u7b54\u9053\uff0c\u56e0\u4e3a\u6e90\u5934\u603b\u6709\u6d3b\u6c34\u8865\u5145\uff0c\u4e00\u76f4\u4e0d\u505c\u5730\u6d41\u4e0b\u6765\u3002

\u8fd9\u5e45\u7f8e\u4e3d\u7684\u81ea\u7136\u98ce\u5149\u56fe\u5377\uff0c\u5df2\u7ecf\u4ee4\u4eba\u8bfb\u540e\u6e05\u65b0\u660e\u5feb\u4e86\uff0c\u66f4\u8ba9\u4eba\u62cd\u6848\u53eb\u7edd\u7684\u662f\u4e00\u770b\u9898\u76ee\uff0c\u662f\u89c2\u4e66\u7684\u611f\u60f3\uff0c\u987f\u65f6\u8fd9\u7f8e\u7684\u610f\u5883\u5347\u534e\uff0c\u4e0e\u8bfb\u4e66\u878d\u5408\u4e86\u3002

\u539f\u6765\uff0c\u5927\u5b66\u8005\u6731\u71b9\u5728\u8d5e\u7f8e\u8bfb\u4e66\u6709\u6240\u9886\u609f\uff0c\u5fc3\u7075\u4e2d\u611f\u77e5\u7684\u7545\u5feb\u3001\u6e05\u6f88\u3001\u6d3b\u6cfc\uff0c\u4ee5\u6c34\u5858\u548c\u4e91\u5f71\u7684\u6620\u7167\u7545\u53d9\u51fa\u6765\u4e86\u3002\u4ed6\u7684\u5fc3\u7075\u4e3a\u4f55\u8fd9\u6837\u6f84\u660e\u5462\uff1f\u56e0\u4e3a\u603b\u6709\u50cf\u6d3b\u6c34\u4e00\u6837\u7684\u4e66\u4e2d\u65b0\u77e5\uff0c\u5728\u6e90\u6e90\u4e0d\u65ad\u5730\u7ed9\u4ed6\u8865\u5145\u554a\uff01

\u5927\u624d\u5b50\u6731\u71b9\u7684\u4e00\u9996\u5c0f\u8bd7\uff0c\u7ed9\u6211\u4eec\u8bf8\u591a\u542f\u793a\uff0c\u591a\u8bfb\u4e00\u70b9\u597d\u4e66\uff0c\u4f1a\u8ba9\u81ea\u5df1\u601d\u60f3\u6c38\u8fdc\u6d3b\u6cfc\uff0c\u624d\u601d\u4e0d\u7edd\uff0c\u60c5\u64cd\u9ad8\u96c5\u554a\uff01

\u4e0d\u77e5\u7b54\u6848\u662f\u5426\u6ee1\u610f

\u5411\u6765\u6789\u8d39\u63a8\u79fb\u529b\uff0c\u6b64\u65e5\u4e2d\u6d41\u81ea\u5728\u884c.

  (其一)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事实上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一块半亩的方型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活水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其二)这也是一首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诗中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做学问要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国南宋理学家。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历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
  [编辑本段]介绍
  【注释】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 父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境,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2.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4.哪得:怎么会。如许:这样。 5.蒙冲:战船。一毛轻: 轻如一根羽毛。
  【品评】 有人以为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所以只宜于写景抒情而不宜于说理。这有 几分道理,但不能绝对化。因为理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它 与景和情同样富于吸引力。同时,理本身所具有的思辨性往往就是非常引人入 胜的。(枚乘《七发》正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古今诗作中并不缺乏成功的 哲理诗。 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 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 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 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 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句无束,自由自 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己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 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编辑本段]词、句解释
  词语解释
  方塘:方形的水塘 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徘徊:来回移动
  渠:它,诗中指水塘 那:(同“哪”),怎么。 如许:如此,这样。 为:因为。
  诗句解释
  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方塘”。“一鉴开”,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
  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
  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编辑本段]读《观书有感》的感受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编辑本段]号外
  观书有感的第二首
  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一)
南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其二)
南宋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编辑本段]注释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问这池塘为何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要不断学习,吸取新知识,才能有进步。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
[编辑本段]赏析
(其一)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事实上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就会爱不释手!你看,一块半亩的方型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刻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也说明水是活的,正在流动,否则不可能会“徘徊”。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活水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其二)这也是一首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诗中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做学问要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直译:昨天晚上,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样轻了。往日少水时,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

朱熹此诗以泛舟作比喻,深含哲理。一方面可用来比喻悟道时豁然贯通的自在快乐,一方面也用来比喻行事在时势未到时的盲动无益,和时机成熟时的畅通无阻。

读《观书有感》杂谈

小学分校 张耀泽

闲暇时翻翻书,随便浏览,并无目的,只是为了领受领导的旨意和关怀,看到一首大家都熟读过的宋诗――朱熹的《观书有感》有一些感触,现不讲顺序没有层次的说说,就当作自己的读后感吧.
为了便于大家共同欣赏这首诗,也为了虚充字数,现录原诗如下: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处】: 中华诗词-南宋-朱熹 )

一般大家是这样理解的: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从写作的角度看,这首诗写出了积累和表达的关系,就是说你要想让自己的文章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别人读到你的文章就像就看到一面打开的镜子,给人惊喜,给人启示,给人智慧,让别人有”一鉴开”的顿悟,让别人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感享受,自己腹中空空不行,必须有”水”,而且这水是源头活水.只有这样,才会使自己的文章方塘一样清澈,镜鉴一般闪亮.

从阅读的角度看,这首诗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称职的读者,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知识,心中本具有的那些”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作者在书中所表达的”池塘”景象相沟通,相交流.产生一定的共鸣,才算是不辜负作者.只有理解了作者的痴心与辛酸,才能与作者共心灵之舞,达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好境界.

从做人的角度看,这首诗给我们这样的启发:一个人不能腹中空,要多读书多学习,多积累多思考.做一个终身学者,一个思想者,才可能是内厚的人,一个谦虚的人.就是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清澈的心湖,才可能让人注意你,阅读你,发现你.你才可能有”一鉴开”的知名度和”天光云影共徘徊”成就感.

从修身养心的角度看,我们也会有所启发.当今社会浮躁的繁华和阴险的名利像天光云影一样攘攘舞动,怎么会让人心静如塘,心明似镜呢?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只有读书.因此,领导要我们读书的意义既是近的又是远,不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生命的需要,它是多层次的.

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扩展阅读:《观书有感》 其二 ... 《观书有感》读后感 ... 朱熹《观书有感》全诗 ... 《观书有感》两首古诗 ... 《观书有感》其一古诗 ... 观书有感蒙冲比喻什么 ... 《观书有感》二首 ... 观书有感 古诗全文 ...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发出感慨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