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两党制是什么? 英国两党制是怎样的???

\u82f1\u56fd\u7684\u4e24\u515a\u5236\u662f\u4ec0\u4e48\u610f\u601d\uff1f

\u662f\u7684\uff0c\u4e0b\u8bae\u9662\u6709\u4e24\u515a\uff0c\u5982\u679c\u67d0\u4e00\u4e2a\u515a\u6d3e\u83b7\u5f97\u7684\u5e2d\u4f4d\u6700\u591a\uff0c\u8fd9\u4e2a\u515a\u6d3e\u7684\u9886\u5bfc\u4eba\uff0c\u5c31\u4f1a\u88ab\u4efb\u547d\u4e3a\u9996\u76f8\uff0c\u7136\u540e\u7ec4\u5efa\u5185\u9601\u3002

video_200308_142833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资产阶级政党,并最先确立和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沿革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在议会内部形成了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派别。1679年,议会就詹姆斯公爵(后来的詹姆斯二世 )王位继承权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反对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继承权的议员们被政敌斥为辉格(Whig,苏格兰强盗),赞成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继承权的议员们则被对方骂作托利(Tory,爱尔兰信仰天主教的歹徒)。以后两派逐渐以此自称,形成两个政治派别。辉格党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主张限制主权,提高议会权力;托利党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维护君主特权。1688年,两党由于一致反对詹姆斯二世而走向合作,共同以政变方式发动“光荣革命”。辉格党在政变中起了主要作用,政变后成为执政党。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托利党人成分逐步发生变化,辉格党内的部分土地贵族、银行家、军火商和官僚政客加入托利党,使该党实力增强,而辉格党因其分裂逐步丧失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统治地位。1783~1830年托利党执政。辉格党和托利党轮流组阁时期,党派活动只限于议会内部。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英国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变化,形成了代表土地贵族、金融贵族和大商人利益的保守势力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改革势力。前者以土地贵族为核心,在原托利党的基础上组成保守党;后者以热心于自由贸易的工厂主为核心,在原辉格党的基础上组成自由党。1832年选举改革以后,扩大了普选权。为争夺选民,获取议会多数,两党竞相发展自己的议会外组织,建立选区协会,作为竞选机构。随着议会和两党制的确立及发展,两党在19世纪中叶都成为有严密的中央和地方组织的全国性政党,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被垄断资本主义代替后,保守党逐步由土地贵族的党变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党。与此同时,自由党逐步衰落,该党主张的自由贸易政策使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大批工业资本家转向保守党。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工党崛起。从1924年开始,工党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到80年代末,英国除保守党和工党两大政党外,还有社会自由民主党、社会民主党、英国共产党、合作党、威尔士民族党、苏格兰民族党、民族阵线以及英国革命共产主义同盟等。
两党制的形成、发展与特点 英国两党制的形成、发展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执政时期。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后,英国逐渐形成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由议会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的宪法惯例,从而使内阁被议会多数党控制。辉格党和托利党依据议会席位多少的变化而轮流组阁,为两党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是保守党与自由党轮流执政时期。在这个阶段中,两党从议会内的政党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性的政党,这是两党制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标志。经过多次议会改革,彻底改变了下院与上院、王室之间的力量对比,国王成为虚君,削弱了上院的权力,提高了下院的地位。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两党制。第三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两党制逐步完备。保守党于1907年首创影子内阁,以后凡在大选中获得下院次多数议席的政党则成为法定的反对党。反对党在议会中有可能通过不信任投票取代执政党的地位。
英国两党制与内阁制相结合,具有以下特点:①内阁由下院大选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单独组成。②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③一党内阁和阁员只对下院负责,如失去下院信任,内阁全体辞职;或者首相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组成新的一党内阁。④下院最大的反对党可建立影子内阁。
英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由两党或三党组成的联合内阁,主要是在战争的特殊情况下发生的。
主要政党 英国的主要政党有:
英国保守党 前身为托利党,1833年改为现名1912年国家统一党与之合并,称保守统一党,简称保守党。1868年起同自由党轮流执政,逐渐变为大资产阶级、大地主和贵族利益的代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自由党联合组阁。1924年后,与工党轮流执政。1945年7月大选前,除1923~1924年和1929~1931年由工党两度短期执政外,保守党一直处于执政党地位或作为联合政府的最大政党。但在1945年以后到1979年,除了1951~1964年和1970~1974年执政外,均处于反对党地位。1975年2月,M.H.撒切尔夫人当选党的领袖后,提出自力更生、自由企业和减少政府干预等方针。1979年5月大选中,该党获得绝对多数议席,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和西欧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并于1983年和1987年两次蝉联首相。1990年大选再次获胜。该党1979年执政后,进一步强调“反对国有制和社会主义集权,捍卫个人自由”这个传统的信条,改变了战后30多年历届政府实行的凯恩斯主义,推行货币主义为主的经济政策,重现保守的传统特性。[保守党领袖M.H.撒切尔夫人任首相达11年多(1979年5月~1990年11月)]
保守党的组织由领袖、议会党团、全国联盟和中央事务所组成。领袖权力很大,不受党的任何组织机构约束,执政时出任首相,在野时为反对党领袖。议会党团由下院全体保守党员组成,并由它组织内阁或影子内阁。设置业务委员会(亦称1922年委员会)、后座议员委员会和督导会。全国联盟是保守党议会外的组织,它包括保守党年会、中央评议会、执行委员会、区组织机构和选区协会等。全国联盟只起讨论和建议作用,无权决定党的政策,其主要任务是在议会外从事宣传和组织工作,以扩大党的势力和影响。中央事务所是党的行政机构。另外,保守党还有卡尔登俱乐部、樱草俱乐部等外围组织。保守党从未公布过党员数,据估计,1945年有100万,1954年有 280万,1970年有225万,80年代以来约200万人。1990年起J.梅杰任领袖。
英国工党 1900年 2月由职工大会(即总工会)发起创立,初称劳工代表委员会,由隶属于职工大会的工会组织和费边社、独立工党以及社会民主联盟组成。1906年改称工党。1906~1914年在议会中依附自由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支持政府的战争政策,并加入了自由党的联合内阁。战后,加入伯尔尼国际。20世纪初,力量日益增强,逐步取代了自由党。1918年 2月通过了由费边社创始人S.J.韦伯帮助起草的新党章,规定除保留原有的集体党员制度外,还在各选区设立组织以吸收个人党员。同年 6月,通过了由韦伯等起草的纲领性声明《工党与新社会秩序》,首次提出要埋葬私有制。1924年1月,在自由党的支持下首次组阁,并从此开始与保守党轮流执政。1945年以前,仅于1923~1924年和1929~1931年两次短期执政。1945年大选至1951年,组织过两届内阁。在此期间,发起重新建立社会党国际。1964~1970年、1974~1979年,先后组织了 4届内阁,这是工党历史上执政最长的两次。1979年、1983年、1987年和1990年 4次大选连遭失败。工党纲领的传统理论基础是费边社会主义。主张生产资料、分配手段和交换手段的公有制,实行计划管理,以达到公平分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艾德礼工党政府将此付诸实施,1948年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但50年代开始,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工党内出现意识形态分歧。右派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变了,社会主义应是“增加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而不是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为目的;反对以新的社会制度代替现存的社会制度,主张在现存制度基础上追求更高程度的完善。50~60年代,这些思想在工党内占上风。但左派仍坚持国有化,认为没有国有化就没有社会主义。60年代初,“新左派”从文化上批判资本主义,认为资产阶级文化上的统治使人们处在全面异化的状态中,因此,必须向资产阶级发动全面的文化进攻,对资本主义社会实行总体改造。这对70年代后再次活跃起来的工党左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者据此提出国有化还应该加上工业民主化和生活方式民主化,对工党传统的社会主义进行了补充。
工党的组织由领袖、议会党团、议会外组织和总部组成。在野时每年选举领袖,并设副领袖;执政时可不改选,也不设副职。议会党团由下院全体工党议员组成。每届议会开始即选举领袖、副领袖和总督导员。在野时,由领袖、副领袖、下院议会党团主席、上院工党领袖、两院总督导员以及工党议员代表等组成议会委员会,领导议会党团活动。执政时,则由工党内阁代替,另设联络委员会与后座议员保持联系。在议会外,全国代表大会(工党年会)是工党的最高权力机构。下设全国执行委员会、区域会议、选区组织和全国劳工理事会。工党总部是行政机构。党员数:1947年是 500万人,1957年是 660万人,1975年是650万人,1984年是622万人。领袖N.金诺克(1983年起)。
英国社会自由民主党 1988年 3月由自由党及社会民主党内支持同自由党合并的多数派组成。内外政策主要是在原自由党政策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对内较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平衡,重视分配领域的“公平”问题以及环境、生态的保护;对外反对种族歧视,主张改善与第三世界的关系,强调维护和平,共同发展。有党员约10余万。领袖P.阿什当(1988年起)。
英国社会民主党 1981年 3月26日成立。创立人是从工党中分裂出来的 4名右翼人士。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参加者多数是公司经理、职员、企业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和私人开业者。主张改革议会选举制度,实行国营和私营企业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鼓励中小企业,扩大就业机会。1983年 9月,与自由党达成协议,结成竞选联盟。1987年大选失败后,联盟解体。1988年3 月该党分裂,多数人与自由党合并组成社会自由民主党,剩下约 3万成员继续使用社会民主党的名称。新的社民党把核威慑防务、社会市场经济和议会选举比例代表制作为主旨政策。领袖D.A.欧文(1983年起)。
英国共产党 1920年 7月31日由不列颠社会党、社会主义工党和南威尔士共产主义者委员会合并组成。成立后即加入第三国际,成为第三国际的英国支部。1936年,组织英国支队赴西班牙参加反对F.佛朗哥的战争。随后,又开展了声援中国抗日战争和反对A.N.张伯伦的“绥靖”政策,要求同苏联结成和平同盟的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力支持反法西斯战争和推动早日开辟第二战场,党的力量有很大发展,1942年党员人数一度增至 5.6万人。战后党的力量不断下降。1947年提出英国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十月革命的英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1951年公布第一个和平过渡纲领《英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宣布英国可以通过将议会改造成真正代表人民意志的民主机构并建立人民政府的道路,过渡到社会主义。1977年,部分党员因不同意党的路线而退党,另立英国新共产党。1988年 9月,英共发表了《面向未来》的文件,主张放弃旧有形式的“阶级斗争”,以适应消费和技术革命所产生的“新秩序”。英共每两年召开一次党的代表大会。组织机构分为全国执委会、地区委员会和支部三级。1988年有党员约9700余人。党的总书记N.坦普尔(1990年起)。中央机关报为《晨星报》(日报);理论刊物《今日马克思主义》(月刊)。
英国是现代西方议会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发源地,同美国的两党制相比,英国的两党制更具有典型性,对世界很多国家特别是对前英属殖民地国家政党制度的影响更深远。
提起英国的两党制,必须首先明确的一点是:两党制在英国绝对不是某些政治家或政治组织的发明创造,也不是经过某一革命运动或政治事变而产生的;英国的两党制是英国议会制度长期发展的产物。英国议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而政党在英国直到17世纪末才出现。英国最早出现的两大政党实际上是议会中的两派,当时忠于国王的集团被称为宫廷党,又名托利党;其对立面被称为乡党,又名辉格党。托利党代表议会中的保守势力,是保守党的先驱;辉格党是议会中的激进派,是自由党的前身。当时,两党仅仅是在议会中活动,还不能说已经有了现代意义上的两党制。直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一系列议会改革立法的实现,两大党的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发展。1832年,托利党建立了“卡尔顿俱乐部”,次年改名为保守党。几乎与此同时,辉格党改称为自由党,并于1834年成立了“改革俱乐部”。1867年保守党又建立了“保守党中央选区协会全国联盟”,1877年自由党成立了“全国自由党联盟”。到这时,现代英国两党制的基本特征才具备。这些基本特征是:(1)在合法存在的诸多政党中,只有两个政党具备竞争议会中多数席位的实力;(2)两大党在议会内外,中央和地方都有永久性的组织,这些组织与选民不断地互相影响着;(3)两大党都承认英国宪法并以通过议会选举上台执政为活动目的;(4)反对党得到宪法的承认并成为国家机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英国的两党制不是人为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两党制同英国的历史和社会以及政治制度的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实际环境来谈两党制必然陷入片面性。
两党制在英国运作了几百年,可谓是效果不错。与其他类型政党制度相比,两党制主要功效是:
第一,两党制能产生长期稳定的政府。在英国的议会中,虽然不乏两大党之外的其他政党的代表,但是真正有力量组织政府而不需要第三党支持的,始终只有两大政党,先是托利党和辉格党,后来是保守党和自由党,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又是保守党和工党。根据现行制度,在大选中获下院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受命组织政府。在这种情况下,议会中的多数议员为政府派,这样议会就很难把政府赶下台,这就为政府的稳定提供了根本的保证。这一点是多党制国家所不及的。二战后的意大利和第五共和国之前的法国就是例证。
另一方面,由于议会内各党都是在宪法范围内活动,反对党有机会通过竞选上台执政,这就使暴力夺取政权和宫廷政变失去了条件和动力。在英国政党政治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变化是:本世纪初工党取代了自由党的位置。但是这种取代过程完全是渐进的、和平的,其间没有引起重大的政治动乱,更没有武装冲突,甚至连议会的法定程序都没有发生变动。这是极权政治所不能比的。
第二,两党制能提供有效的政府。一般情况下,英国政府都是由在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一党组成。除非是遇到重大危机,如两次世界大战和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在一党多数政府的情况下,行政与立法就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样,政府可以凭借其在议会中的多数席位,控制决策和议案的通过,从而有利于对国家的有效管理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本世纪内,英国经历了一系列的严重危机,都没有在国内引起激烈的反应或社会动荡,这不能不说与它一直有一个坚强而负责的政府有关。
第三,两党制能形成一个受到有效监督的政府。“女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的存在,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后备政府,以便一旦选民要求改变政策时,反对党便可接过政府的责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使政府受到了有效的监督。反对党的真正目的是要在下次大选中击败现执政党,以便上台执政。因此,它的主要工作就是挖空心思挑政府的“毛病”,即认真审查、批评政府的政策,尤其是必须反对那些不必要的、极端的、甚至可能会为独裁政府打开方便之门的政策或议案,同时必须揭露政府侵犯选民个人权利的行为以及政府官员的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由于反对党具有独立性,它在执行这一任务时,绝不会留任何情面,也不会瞻前顾后,缩首畏尾。反对党一方面可以通过议会的辩论和质疑,对政府的不适当的活动进行追究,要求政府作出认真、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在议会之外,反对党又可通过中央或地方党组织,利用媒介和公开会议等手段进行宣传和监督。同时,由于反对党的活动也是旨在上台执政,并且是在英国宪法的许可范围之内,所以它所提出的批评,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责任心,不能只从本党利益出发;而且它的批评必须是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以便取信于民。由于反对党的存在,政府必须小心谨慎,尽职尽责,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行驶。
从上述可见,英国议会中两大党既是竞争对手,又是执政伙伴。它们既对立、又一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两党制的实质就是用两个政党轮流执政的方式来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和国家的政治稳定。两党制既可以产生稳定而有效的政府,又有灵活性和机动性,这有利于调节社会各阶级、各集团之间的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
但是,英国的两党制并不是铁板一块、完美无缺的,它也存在着很多弊端。首先,从两党制中产生出来的执政党不能充分代表民意。英国两党制是由英国的选举制度作保障的。英国现行选举制度是单选区出线制,以大选中获议席多少定胜负,而不是依选票情况。这就造成这样一种矛盾现象:有时反对党所得选票反而会超过执政党,如1951年大选,保守党得票率仅为48%,而工党得票为48.8%,可是保守党却因其比工党多得26个议席而上台执政。这就是说有时多数选民支持的党却不能上台执政。当然,这种情况出现的机会不多。但是,在历次大选中,执政党所得选票超过半数者却寥寥无几。
其次,两党制对小党的成长、发展极为不利。小党在选举中的得票率同其在下院所得席位不成比例。比如1983年,工党得票率为27.6%,却得209个席位,占席位总数32.1%,而自由党——社会民主党联盟的得票率达25.4%,仅比工党差2.2%,但仅得17个席位,占席位总数的3.5%,与工党的差距达28.6%。在这种局面下,小党夺得一个席位所需选票几乎为大党的10倍。这表明,在两党制下,小党只能是一种政治上的点缀,小党是两党制的牺牲品。小党无参政机会,它所代表的选民的意志就不能直接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表现出来。在英国地方政权中,自由民主党可以同保守党和工党平分秋色,有时它所控制的地方议会数甚至超过某一大党,这表明自民党有相当雄厚的群众基础。可是,由于两党制,国家政权却与自民党无缘。
第三,两党制造成英国政治上的保守。如前所述,由于两党制偏爱两个大党,使两大党可以安稳地轮流坐庄。据统计,在全国各选区中,属于保、工两党的安全选区竟高达70%。在大选时,许多从心底里支持自由民主党或其他小党的选民,由于明知他所支持的党不能获胜,只好两害相权取其轻,把选票投给他较不讨厌的两大党中的一个。由于两大党对政权的垄断,使得它们都趋于安于现状,不图进取。在制定政策上,也是力求稳妥,得过且过,不愿从事任何有风险的事情。战后以来,人们所公认的“英国病”久治不愈,不能说和两大党的这种价值取向没有关系。
最后,两党制促进了英国公众中的政治冷淡主义倾向。两大垄断政权,使得许多对两党都不喜欢的人无从选择。在大选中,一部分这种人把选票投给了他较不讨厌的那个大党,而相当一部分选民根本就不参加投票。投票率低是英国的一个突出现象。尽管投票率在整个西方国家都有下降趋势,但英国属于最低的国家之一。战后以来历次大选中,除两次外,选民的投票率都在80%以下,最低的是1970年大选,仅为72%。在当今英国,“政治盲”越来越多,政治冷淡主义盛行,这和两党制的长期作用、影响有着很深的关系。公众对政治的关心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的民族士气高低。“英国病”的最根本病因是英国民族的士气低落,在这一点上,英国和中国、日本等国家形成鲜明对照。
综上所述,英国的两党制虽有功效,但也有很大弊端。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政治制度也不例外。采用某一种模式,在得到了它的功效的同时,也就把它的弊端接受了过来。应该看到的是,任何一种制度模式,都是这个国家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产物。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资产阶级政党,并最先确立和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沿革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在议会内部形成了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派别。1679年,议会就詹姆斯公爵(后来的詹姆斯二世 )王位继承权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反对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继承权的议员们被政敌斥为辉格(Whig,苏格兰强盗),赞成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继承权的议员们则被对方骂作托利(Tory,爱尔兰信仰天主教的歹徒)。以后两派逐渐以此自称,形成两个政治派别。辉格党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主张限制主权,提高议会权力;托利党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维护君主特权。1688年,两党由于一致反对詹姆斯二世而走向合作,共同以政变方式发动“光荣革命”。辉格党在政变中起了主要作用,政变后成为执政党。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托利党人成分逐步发生变化,辉格党内的部分土地贵族、银行家、军火商和官僚政客加入托利党,使该党实力增强,而辉格党因其分裂逐步丧失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统治地位。1783~1830年托利党执政。辉格党和托利党轮流组阁时期,党派活动只限于议会内部。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英国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变化,形成了代表土地贵族、金融贵族和大商人利益的保守势力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改革势力。前者以土地贵族为核心,在原托利党的基础上组成保守党;后者以热心于自由贸易的工厂主为核心,在原辉格党的基础上组成自由党。1832年选举改革以后,扩大了普选权。为争夺选民,获取议会多数,两党竞相发展自己的议会外组织,建立选区协会,作为竞选机构。随着议会和两党制的确立及发展,两党在19世纪中叶都成为有严密的中央和地方组织的全国性政党,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被垄断资本主义代替后,保守党逐步由土地贵族的党变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党。与此同时,自由党逐步衰落,该党主张的自由贸易政策使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大批工业资本家转向保守党。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工党崛起。从1924年开始,工党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到80年代末,英国除保守党和工党两大政党外,还有社会自由民主党、社会民主党、英国共产党、合作党、威尔士民族党、苏格兰民族党、民族阵线以及英国革命共产主义同盟等。
两党制的形成、发展与特点 英国两党制的形成、发展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执政时期。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后,英国逐渐形成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由议会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的宪法惯例,从而使内阁被议会多数党控制。辉格党和托利党依据议会席位多少的变化而轮流组阁,为两党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是保守党与自由党轮流执政时期。在这个阶段中,两党从议会内的政党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性的政党,这是两党制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标志。经过多次议会改革,彻底改变了下院与上院、王室之间的力量对比,国王成为虚君,削弱了上院的权力,提高了下院的地位。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两党制。第三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两党制逐步完备。保守党于1907年首创影子内阁,以后凡在大选中获得下院次多数议席的政党则成为法定的反对党。反对党在议会中有可能通过不信任投票取代执政党的地位。
英国两党制与内阁制相结合,具有以下特点:①内阁由下院大选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单独组成。②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③一党内阁和阁员只对下院负责,如失去下院信任,内阁全体辞职;或者首相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组成新的一党内阁。④下院最大的反对党可建立影子内阁。
英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由两党或三党组成的联合内阁,主要是在战争的特殊情况下发生的。
主要政党 英国的主要政党有:
英国保守党 前身为托利党,1833年改为现名1912年国家统一党与之合并,称保守统一党,简称保守党。1868年起同自由党轮流执政,逐渐变为大资产阶级、大地主和贵族利益的代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自由党联合组阁。1924年后,与工党轮流执政。1945年7月大选前,除1923~1924年和1929~1931年由工党两度短期执政外,保守党一直处于执政党地位或作为联合政府的最大政党。但在1945年以后到1979年,除了1951~1964年和1970~1974年执政外,均处于反对党地位。1975年2月,M.H.撒切尔夫人当选党的领袖后,提出自力更生、自由企业和减少政府干预等方针。1979年5月大选中,该党获得绝对多数议席,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和西欧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并于1983年和1987年两次蝉联首相。1990年大选再次获胜。该党1979年执政后,进一步强调“反对国有制和社会主义集权,捍卫个人自由”这个传统的信条,改变了战后30多年历届政府实行的凯恩斯主义,推行货币主义为主的经济政策,重现保守的传统特性。[保守党领袖M.H.撒切尔夫人任首相达11年多(1979年5月~1990年11月)]
保守党的组织由领袖、议会党团、全国联盟和中央事务所组成。领袖权力很大,不受党的任何组织机构约束,执政时出任首相,在野时为反对党领袖。议会党团由下院全体保守党员组成,并由它组织内阁或影子内阁。设置业务委员会(亦称1922年委员会)、后座议员委员会和督导会。全国联盟是保守党议会外的组织,它包括保守党年会、中央评议会、执行委员会、区组织机构和选区协会等。全国联盟只起讨论和建议作用,无权决定党的政策,其主要任务是在议会外从事宣传和组织工作,以扩大党的势力和影响。中央事务所是党的行政机构。另外,保守党还有卡尔登俱乐部、樱草俱乐部等外围组织。保守党从未公布过党员数,据估计,1945年有100万,1954年有 280万,1970年有225万,80年代以来约200万人。1990年起J.梅杰任领袖。
英国工党 1900年 2月由职工大会(即总工会)发起创立,初称劳工代表委员会,由隶属于职工大会的工会组织和费边社、独立工党以及社会民主联盟组成。1906年改称工党。1906~1914年在议会中依附自由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支持政府的战争政策,并加入了自由党的联合内阁。战后,加入伯尔尼国际。20世纪初,力量日益增强,逐步取代了自由党。1918年 2月通过了由费边社创始人S.J.韦伯帮助起草的新党章,规定除保留原有的集体党员制度外,还在各选区设立组织以吸收个人党员。同年 6月,通过了由韦伯等起草的纲领性声明《工党与新社会秩序》,首次提出要埋葬私有制。1924年1月,在自由党的支持下首次组阁,并从此开始与保守党轮流执政。1945年以前,仅于1923~1924年和1929~1931年两次短期执政。1945年大选至1951年,组织过两届内阁。在此期间,发起重新建立社会党国际。1964~1970年、1974~1979年,先后组织了 4届内阁,这是工党历史上执政最长的两次。1979年、1983年、1987年和1990年 4次大选连遭失败。工党纲领的传统理论基础是费边社会主义。主张生产资料、分配手段和交换手段的公有制,实行计划管理,以达到公平分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艾德礼工党政府将此付诸实施,1948年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但50年代开始,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工党内出现意识形态分歧。右派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变了,社会主义应是“增加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而不是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为目的;反对以新的社会制度代替现存的社会制度,主张在现存制度基础上追求更高程度的完善。50~60年代,这些思想在工党内占上风。但左派仍坚持国有化,认为没有国有化就没有社会主义。60年代初,“新左派”从文化上批判资本主义,认为资产阶级文化上的统治使人们处在全面异化的状态中,因此,必须向资产阶级发动全面的文化进攻,对资本主义社会实行总体改造。这对70年代后再次活跃起来的工党左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者据此提出国有化还应该加上工业民主化和生活方式民主化,对工党传统的社会主义进行了补充。
工党的组织由领袖、议会党团、议会外组织和总部组成。在野时每年选举领袖,并设副领袖;执政时可不改选,也不设副职。议会党团由下院全体工党议员组成。每届议会开始即选举领袖、副领袖和总督导员。在野时,由领袖、副领袖、下院议会党团主席、上院工党领袖、两院总督导员以及工党议员代表等组成议会委员会,领导议会党团活动。执政时,则由工党内阁代替,另设联络委员会与后座议员保持联系。在议会外,全国代表大会(工党年会)是工党的最高权力机构。下设全国执行委员会、区域会议、选区组织和全国劳工理事会。工党总部是行政机构。党员数:1947年是 500万人,1957年是 660万人,1975年是650万人,1984年是622万人。领袖N.金诺克(1983年起)。
英国社会自由民主党 1988年 3月由自由党及社会民主党内支持同自由党合并的多数派组成。内外政策主要是在原自由党政策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对内较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平衡,重视分配领域的“公平”问题以及环境、生态的保护;对外反对种族歧视,主张改善与第三世界的关系,强调维护和平,共同发展。有党员约10余万。领袖P.阿什当(1988年起)。
英国社会民主党 1981年 3月26日成立。创立人是从工党中分裂出来的 4名右翼人士。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参加者多数是公司经理、职员、企业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和私人开业者。主张改革议会选举制度,实行国营和私营企业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鼓励中小企业,扩大就业机会。1983年 9月,与自由党达成协议,结成竞选联盟。1987年大选失败后,联盟解体。1988年3 月该党分裂,多数人与自由党合并组成社会自由民主党,剩下约 3万成员继续使用社会民主党的名称。新的社民党把核威慑防务、社会市场经济和议会选举比例代表制作为主旨政策。领袖D.A.欧文(1983年起)。
英国共产党 1920年 7月31日由不列颠社会党、社会主义工党和南威尔士共产主义者委员会合并组成。成立后即加入第三国际,成为第三国际的英国支部。1936年,组织英国支队赴西班牙参加反对F.佛朗哥的战争。随后,又开展了声援中国抗日战争和反对A.N.张伯伦的“绥靖”政策,要求同苏联结成和平同盟的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力支持反法西斯战争和推动早日开辟第二战场,党的力量有很大发展,1942年党员人数一度增至 5.6万人。战后党的力量不断下降。1947年提出英国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十月革命的英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1951年公布第一个和平过渡纲领《英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宣布英国可以通过将议会改造成真正代表人民意志的民主机构并建立人民政府的道路,过渡到社会主义。1977年,部分党员因不同意党的路线而退党,另立英国新共产党。1988年 9月,英共发表了《面向未来》的文件,主张放弃旧有形式的“阶级斗争”,以适应消费和技术革命所产生的“新秩序”。英共每两年召开一次党的代表大会。组织机构分为全国执委会、地区委员会和支部三级。1988年有党员约9700余人。党的总书记N.坦普尔(1990年起)。中央机关报为《晨星报》(日报);理论刊物《今日马克思主义》(月刊)。

video_200308_142833



  • 鑻卞浗鍥藉鍒跺害鏀垮厷涓涓ゅ厷鍒
    绛旓細鐩墠锛岃嫳鍥藉疄琛岀殑鏄竴绉嶄袱鍏氬埗鏀夸綋锛鍗崇敱宸ュ厷鍜屼繚瀹堝厷杩欎袱涓富瑕佹斂鍏氳疆娴佺粍寤烘斂搴滐紝鍏卞悓绠$悊鍥藉鐨勫叕鍏变簨鍔銆傝繖涓埗搴︾殑璧锋簮鍙互杩芥函鍒18涓栫邯鐨勮浼氾紝褰撴椂鐨勬墭鍒╁厷鍜岃緣鏍煎厷鍒嗗埆浠h〃缁存姢鍚涗富鐗规潈鍜岃浼氫富鏉冪殑鐞嗗康銆1832骞达紝銆婇変妇鏀归潻娉曘嬬殑閫氳繃淇冧娇杩欎袱涓斂娌绘淳鍒浆鍙樹负鐜颁唬鏀垮厷锛屾墭鍒╁厷鍙戝睍涓轰繚瀹堝厷锛岃緣鏍煎厷...
  • 鑻卞浗鏄袱鍏氬埗杩樻槸澶氬厷鍒
    绛旓細鑻卞浗鏄袱鍏氬埗銆鑻卞浗鏄笘鐣屼笂鏈鏃╁嚭鐜拌祫浜ч樁绾ф斂鍏氾紝骞舵渶鍏堢‘绔嬪拰瀹炶涓ゅ厷鍒剁殑鍥藉銆鑻卞浗灞炰簬璁細鍐呴榿鍒朵笅鐨勪袱鍏氬埗銆傛墍璋撲袱鍏氬埗锛鏄寚璧勬湰涓讳箟鍥藉涓娍鍧囧姏鏁岀殑涓や釜鏀垮厷锛岄氳繃鎺у埗璁細澶氭暟甯綅鎴栬耽寰楁荤粺閫変妇鐨勮儨鍒╋紝鑰岃疆娴佹墽鏀跨殑鏀垮厷鍒跺害锛屽湪绔為変腑鑳滅殑涓鍏氾紝渚夸綔涓鸿祫浜ч樁绾у埄鐩婄殑鏈楂樹唬琛紝琛屼娇鍥藉鏉冨姏锛...
  • 鑻卞浗涓ゅ厷鍒鐨勫舰鎴愪笌鍙戝睍
    绛旓細1銆佽嫳鍥芥槸涓栫晫涓婃渶鏃╁嚭鐜拌祫浜ч樁绾ф斂鍏氾紝骞舵渶鍏堢‘绔嬪拰瀹炶涓ゅ厷鍒剁殑鍥藉銆傝嫳鍥藉睘浜庤浼氬唴闃佸埗涓嬬殑涓ゅ厷鍒銆傝嫳鍥界殑涓ゅ厷鍒舵槸鑻卞浗涓婅闄㈣鍛樻槸鐢辫吹鏃忎笘琚垨鍥界帇浠诲懡鐨勶紝涓庝袱鍏氶変妇鍏崇郴涓嶅ぇ銆備笅璁櫌璁憳鐢遍変妇浜х敓锛屽湪璁細涓幏寰楀鏁板腑浣嶇殑鏀垮厷缁勭粐鍐呴榿銆2銆佽嫳鍥界殑涓ゅぇ鏀垮厷閲囧彇闆嗕腑鍒讹紝琛ㄧ幇鍦ㄥ厷鍐呭璇ュ厷璁憳鎶曠エ...
  • 鑻卞浗涓ゅ厷鍒舵槸鎬庢牱鐨???
    绛旓細鑻卞浗鏄唴闃佸埗鍥藉锛屼袱澶у厷闈犵珵閫変簤澶轰笅璁櫌璁憳甯綅锛岃幏澶氭暟甯綅鐨勬斂鍏氫负鎵ф斂鍏氾紝鍏堕琚栨媴浠诲唴闃侀鐩革紝缁勭粐瀵硅浼氳礋璐g殑鍐呴榿锛屽彟涓澶у厷浣滀负娉曞畾鐨勫弽瀵瑰厷鑰屽瓨鍦ㄣ 浠ヨ嫳鍥戒负浠h〃鐨勮浼氬唴闃佸埗涓嬬殑涓ゅ厷鍒 (1)涓昏缁忓巻浜嗕笁涓樁娈礎锛氳緣鏍煎厷涓庢墭鍒╁厷鍏堝悗浜ゆ浛鎵ф斂鏃舵湡锛汢锛氭墭鍒╁厷鍜岃緣鏍煎厷婕斿彉鎴愪繚瀹堝厷鍜岃嚜鐢卞厷...
  • 鑻卞浗鏄澶氬厷鍒惰繕鏄涓ゅ厷鍒
    绛旓細涓ゅ厷鍒躲鑻卞浗鏄笘鐣屼笂鏈鏃╁嚭鐜拌祫浜ч樁绾ф斂鍏氾紝骞舵渶鍏堢‘绔嬪拰瀹炶涓ゅ厷鍒剁殑鍥藉銆鑻卞浗灞炰簬璁細鍐呴榿鍒朵笅鐨勪袱鍏氬埗銆傝嫳鍥芥槸涓栫晫涓婃渶鏃╁嚭鐜拌祫浜ч樁绾ф斂鍏氬苟纭珛鍜屽疄琛屼袱鍏氬埗鐨勫浗瀹躲傝嫳鍥界殑鏀挎不鍒跺害灞炰簬璁細鍐呴榿鍒讹紝鍦ㄨ繖绉嶅埗搴︿笅锛屼袱澶т富瑕佹斂鍏氭槸淇濆畧鍏氬拰宸ュ厷锛屽畠浠氳繃鈥滅畝鍗曞鏁扮エ褰撻夆濇垨鈥滆耽瀹堕氬悆鈥濈殑閫変妇鍒跺害锛...
  • 鑻卞浗鏄涓栫晫涓婃渶鍏堝嚭鐜扮幇浠f斂鍏,鏈鏃╁缓绔涓ゅ厷鍒鐨勮祫鏈富涔夊浗瀹,鍏舵渶鏃╃殑...
    绛旓細鑻卞浗鏈鏃╃殑涓ゅぇ鏀垮厷鏄伐鍏氬拰淇濆畧鍏氥1銆佸伐鍏氾細宸ュ厷鏄嫳鍥借浼氱浜屽ぇ鍏氥傝嫳鍥戒袱澶т富瑕佹墽鏀垮厷涔嬩竴銆傝嫳鍥藉乏缈兼斂鍏氥1900骞2鏈27鏃ュ缓绔嬩簬浼︽暒锛岀О鈥滃姵宸ヤ唬琛ㄥ鍛樹細鈥濓紝1906骞存敼绉板伐鍏氥傚垵鏈熸槸宸ヤ細缁勭粐涓庤垂杈圭ぞ銆佺嫭绔嬪伐鍏氬拰绀句細姘戜富鍚岀洘涔嬮棿鐨勮仈鐩燂紝鍙湁闆嗕綋鍏氬憳锛屾病鏈変釜浜哄厷鍛橈紝涔熸病鏈夋槑纭翰棰嗭紝瀹楁棬鏄湪璁細...
  • 鑻卞浗鏄袱鍏氬埗杩樻槸澶氬厷鍒?
    绛旓細鑻卞浗鏄袱鍏氬埗锛岃嫳鍥芥槸涓栫晫涓婃渶鏃╁嚭鐜拌祫浜ч樁绾ф斂鍏氾紝骞舵渶鍏堢‘绔嬪拰瀹炶涓ゅ厷鍒剁殑鍥藉銆鐩墠鑻卞浗灞炰簬璁細鍐呴榿鍒朵笅鐨勪袱鍏氬埗銆傝嫳鍥芥槸鏈鏃╁疄琛屼袱鍏氬埗鐨勫浗瀹讹紝鑻卞浗涓ゅ厷鍒跺舰鎴愮殑鍘嗗彶娓婃簮锛屽彲浠ヨ拷婧 鍒板崄涓冧笘绾祫浜ч樁绾ч潻鍛芥椂鏈燂紝浠庝竴鍏 鍥涘勾寮濮嬬殑鑻 鍥借祫浜ч樁绾ч潻鍛斤紝缁忓巻浜嗕竴涓弽澶嶆枟浜夌殑鏇叉姌杩囩▼銆
  • 鑻卞浗鐜板湪鐨勪袱澶у厷娲炬槸閭d袱涓?浠ュ墠鏄墭鍒╁拰杈夋牸
    绛旓細鑻卞浗涓昏鏈変笁澶ф斂鍏氾紝鍒嗗埆鏄繚瀹堝厷銆佸伐鍏氥佽嚜鐢辨皯涓诲厷銆備繚瀹堝厷锛圕onservative Party锛夛細 璁細绗竴澶у厷銆傞琚栨埓缁绰峰崱姊呬鸡锛2005骞12鏈堝綋閫夈備繚瀹堝厷鍓嶈韩涓1679骞存垚绔嬬殑鎵樺埄鍏氾紝1833骞存敼绉扮幇鍚嶃傚伐鍏氾紙Labour Party锛夛細璁細绗簩澶у厷銆1900骞存垚绔嬶紝鍘熷悕鍔冲伐浠h〃濮斿憳浼氾紝1906骞存敼鐢ㄧ幇鍚嶃1997骞磋嚦2010骞磋繛缁...
  • 鑻卞浗鍥藉鍒跺害鐨勬斂鍏氫笌涓ゅ厷鍒
    绛旓細鐩墠鑻卞浗瀹炶鐨勬槸涓ゅ厷鍒锛屽嵆鐢变袱涓富瑕佺殑鏀垮厷杞祦缁勭粐鏀垮簻鏉ユ墽鎺屽浗瀹舵潈鍔涳紝绠$悊鍥藉鍏叡浜嬪姟銆傝繖涓や釜鎵ф斂鍏氬嵆宸ュ厷鍜屼繚瀹堝厷銆傚畠浠殑闆忓舰鏄浼氫腑鐨勬墭鍒╁厷鍜岃緣鏍煎厷涓ゅぇ娲惧埆锛屽墠鑰呬富寮犵淮鎶ゅ悰涓荤壒鏉冿紝鍚庤呬富寮犺浼氫富鏉冦1832骞磋浼氶氳繃銆婇変妇鏀归潻娉曘嬩互鍚庯紝鍘熸潵鐨勬斂娌绘淳鍒浆鍨嬩负鏀垮厷锛屽嵆鎵樺埄鍏氳浆涓轰繚瀹堝厷锛岃緣鏍煎厷...
  • 鑻卞浗鐨勪袱鍏氬埗鏄粈涔?
    绛旓細鑻卞浗涓ゅ厷鍒舵槸鐢鑻卞浗鐨閫変妇鍒跺害浣滀繚闅滅殑銆傝嫳鍥界幇琛岄変妇鍒跺害鏄崟閫夊尯鍑虹嚎鍒,浠ュぇ閫変腑鑾疯甯灏戝畾鑳滆礋,鑰屼笉鏄緷閫夌エ鎯呭喌銆傝繖灏遍犳垚杩欐牱涓绉嶇煕鐩剧幇璞:鏈夋椂鍙嶅鍏氭墍寰楅夌エ鍙嶈屼細瓒呰繃鎵ф斂鍏,濡1951骞村ぇ閫,淇濆畧鍏氬緱绁ㄧ巼浠呬负48%,鑰屽伐鍏氬緱绁ㄤ负48.8%,鍙槸淇濆畧鍏氬嵈鍥犲叾姣斿伐鍏氬寰26涓甯屼笂鍙版墽鏀裤傝繖灏辨槸璇存湁鏃跺鏁...
  • 扩展阅读:英国保守党和工人党 ... 不承认中国的19个国家 ... 国共两党为何不能共存 ... 国家为何隐瞒通灵人 ... 最可能并入中国的国家 ... 中央为什么不动唐山政府 ... 唯一能打败中国的国家 ... 中国唯一的黑人皇帝 ... 国家为什么隐瞒1964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