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晋书-庾亮传》译文 求学习文学的方法

\u6587\u5b66\u5b66\u4e60\u7684\u597d\u5904\uff1f

1\u3001\u63d0\u9ad8\u7d20\u517b\uff0c\u63d0\u5347\u81ea\u8eab\u7684\u54c1\u4f4d\u3002
2\u3001\u662f\u611f\u77e5\u793e\u4f1a\u7684\u89e6\u89d2\uff0c\u5404\u4e2a\u5b66\u79d1\u90fd\u662f\u878d\u4f1a\u8d2f\u901a\u7684\uff0c\u5b66\u4e60\u6587\u5b66\u80fd\u591f\u5728\u4e00\u5b9a\u7a0b\u5ea6\u4e0a\u63d0\u5347\u4e00\u4e2a\u4eba\u5206\u6790\u95ee\u9898\u7684\u80fd\u529b\uff0c\u8fd9\u6837\u624d\u80fd\u89e6\u7c7b\u65c1\u901a\u3002
3\u3001\u5b66\u4e60\u6587\u5b66\uff0c\u4e5f\u662f\u4e00\u79cd\u7f8e\u7684\u4eab\u53d7\uff0c\u6587\u5b66\u4e2d\u6240\u542b\u62ec\u7684\u667a\u6167\u3001\u4eba\u6587\u7cbe\u795e\u662f\u5176\u4ed6\u5b66\u79d1\u96be\u4ee5\u5ab2\u7f8e\u7684\u3002
4\u3001\u5b66\u4e60\u672c\u56fd\u6587\u5b66\uff0c\u5f53\u7136\u4e5f\u662f\u4e00\u79cd\u6587\u5316\u7684\u4f20\u627f\u3002\u6bcf\u4e00\u4e2a\u56fd\u5bb6\u90fd\u6709\u81ea\u5df1\u7684\u72ec\u7279\u7684\u6587\u5316\uff0c\u4f55\u51b5\u4f5c\u4e3a\u56db\u5927\u6587\u660e\u53e4\u56fd\u7684\u4e2d\u56fd\uff0c\u5176\u6587\u5316\u66f4\u662f\u6e0a\u6e90\u6d41\u957f\uff0c\u4f20\u627f\u8fd9\u4e9b\u6587\u5316\u7cbe\u9ad3\u2014\u2014\u6587\u5b66\u662f\u6bcf\u4e00\u4e2a\u534e\u590f\u4eba\u7684\u9690\u800c\u4e0d\u73b0\u4f46\u771f\u771f\u5b9e\u5b9e\u7684\u8d23\u4efb\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6587\u5b66\u662f\u4e00\u79cd\u8bed\u8a00\u827a\u672f\uff0c\u662f\u8bdd\u8bed\u8574\u85c9\u4e2d\u7684\u5ba1\u7f8e\u610f\u8bc6\u5f62\u6001\u3002\u8bd7\u6b4c\u3001\u6563\u6587\u3001\u5c0f\u8bf4\u3001\u5267\u672c\u3001\u5bd3\u8a00\u3001\u7ae5\u8bdd\u7b49\u4e0d\u540c\u4f53\u88c1\uff0c\u662f\u6587\u5b66\u7684\u91cd\u8981\u8868\u73b0\u5f62\u5f0f\u3002
\u6587\u5b66\u4ee5\u4e0d\u540c\u7684\u5f62\u5f0f\u5373\u4f53\u88c1\uff0c\u8868\u73b0\u5185\u5fc3\u60c5\u611f\uff0c\u518d\u73b0\u4e00\u5b9a\u65f6\u671f\u548c\u4e00\u5b9a\u5730\u57df\u7684\u793e\u4f1a\u751f\u6d3b\u3002\u4f5c\u4e3a\u5b66\u79d1\u95e8\u7c7b\u7406\u89e3\u7684\u6587\u5b66\uff0c\u5305\u62ec\u4e2d\u56fd\u8bed\u8a00\u6587\u5b66\u3001\u5916\u56fd\u8bed\u8a00\u6587\u5b66\u53ca\u65b0\u95fb\u4f20\u64ad\u5b66\u3002
\u6587\u5b66\u662f\u5c5e\u4e8e\u4eba\u6587\u5b66\u79d1\u7684\u5b66\u79d1\u5206\u7c7b\u4e4b\u4e00\uff0c\u4e0e\u54f2\u5b66\u3001\u5b97\u6559\u3001\u6cd5\u5f8b\u3001\u653f\u6cbb\u5e76\u9a7e\u4e8e\u793e\u4f1a\u5efa\u7b51\u4e0a\u5c42\u3002\u5b83\u8d77\u6e90\u4e8e\u4eba\u7c7b\u7684\u601d\u7ef4\u6d3b\u52a8\u3002
\u6700\u5148\u51fa\u73b0\u7684\u662f\u53e3\u5934\u6587\u5b66\uff0c\u4e00\u822c\u662f\u4e0e\u97f3\u4e50\u8054\u7ed3\u4e3a\u53ef\u4ee5\u6f14\u5531\u7684\u6292\u60c5\u8bd7\u6b4c\u3002\u6700\u65e9\u5f62\u6210\u4e66\u9762\u6587\u5b66\u7684\u6709\u4e2d\u56fd\u7684\u300a\u8bd7\u7ecf\u300b\u3001\u5370\u5ea6\u7684\u300a\u7f57\u6469\u884d\u90a3\u300b\u548c\u53e4\u5e0c\u814a\u7684\u300a\u4f0a\u5229\u6602\u7eaa\u300b\u7b49\u3002
\u4e2d\u56fd\u5148\u79e6\u65f6\u671f\u5c06\u4ee5\u6587\u5b57\u5199\u6210\u7684\u4f5c\u54c1\u90fd\u7edf\u79f0\u4e3a\u6587\u5b66\uff0c\u9b4f\u664b\u4ee5\u540e\u624d\u9010\u6e10\u5c06\u6587\u5b66\u4f5c\u54c1\u5355\u72ec\u5217\u51fa\u3002\u6b27\u6d32\u4f20\u7edf\u6587\u5b66\u7406\u8bba\u5206\u7c7b\u6cd5\u5c06\u6587\u5b66\u5206\u4e3a\u8bd7\u3001\u6563\u6587\u3001\u620f\u5267\u4e09\u5927\u7c7b\u3002\u73b0\u4ee3\u901a\u5e38\u5c06\u6587\u5b66\u5206\u4e3a\u8bd7\u6b4c\u3001\u5c0f\u8bf4\u3001\u6563\u6587\u3001\u620f\u5267\u56db\u5927\u7c7b\u522b\u3002
\u6587\u5b66\u662f\u8bed\u8a00\u6587\u5b57\u7684\u827a\u672f\uff0c\u662f\u793e\u4f1a\u6587\u5316\u7684\u4e00\u79cd\u91cd\u8981\u8868\u73b0\u5f62\u5f0f\uff0c\u662f\u5bf9\u7f8e\u7684\u4f53\u73b0\u3002\u6587\u5b66\u4f5c\u54c1\u662f\u4f5c\u5bb6\u7528\u72ec\u7279\u7684\u8bed\u8a00\u827a\u672f\u8868\u73b0\u5176\u72ec\u7279\u7684\u5fc3\u7075\u4e16\u754c\u7684\u4f5c\u54c1\uff0c\u79bb\u5f00\u4e86\u8fd9\u6837\u4e24\u4e2a\u6781\u5177\u4e2a\u6027\u7279\u70b9\u7684\u72ec\u7279\u6027\u5c31\u6ca1\u6709\u771f\u6b63\u7684\u6587\u5b66\u4f5c\u54c1\u3002\u4e00\u4e2a\u6770\u51fa\u7684\u6587\u5b66\u5bb6\u5c31\u662f\u4e00\u4e2a\u6c11\u65cf\u5fc3\u7075\u4e16\u754c\u7684\u82f1\u96c4\u3002
\u6587\u5b66\u4ee3\u8868\u4e00\u4e2a\u6c11\u65cf\u7684\u827a\u672f\u548c\u667a\u6167\u3002\u6587\u5b66\uff0c\u662f\u4e00\u79cd\u5c06\u8bed\u8a00\u6587\u5b57\u7528\u4e8e\u8868\u8fbe\u793e\u4f1a\u751f\u6d3b\u548c\u5fc3\u7406\u6d3b\u52a8\u7684\u5b66\u79d1\uff0c\u5c5e\u793e\u4f1a\u610f\u8bc6\u5f62\u6001\u8303\u7574\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6587\u5b66

\u5f88\u7b80\u5355\uff0c\u8fdb\u56fe\u4e66\u9986\uff0c\u4ece\u7b2c\u4e00\u6392\u6700\u4e0b\u9762\u4e00\u672c\u5f00\u59cb\u501f\uff0c\u51e0\u5e74\u540e\uff0c\u4f60\u5c31\u8d85\u8131\u4e86

译文:

庾亮字元规,明穆皇后之兄。父亲庾琛,事迹在《外戚传》中。庾亮姿容俊美,善于言谈议论,又喜好老庄之学,为人严肃庄重,一举一动遵礼而行,即使闺阁之中,也并不需严教而自守礼法。当时人们将他和夏侯玄、陈群相比。

十六岁时,东海王司马越要辟他为掾,没有接受,随其父住在会稽,俨然自守。人们都有些顾忌他的方正严峻,不敢随便接近他。元帝为镇东大将军时,闻庾亮之名,辟为西曹掾。到相见时,看到庾亮的仪表风姿,大喜过望,非常器重,并要聘庾亮之妹为太子妃,庾亮反复推辞,元帝不许。

又转任丞相参军。参预讨华轶有功,封为都亭侯,再转参丞相军事、掌书记。晋室中兴之初,拜为中书郎,领著作,侍讲东宫。其所讲授和解释的内容,多被人们称许。他和温峤同为太子的布衣之交。

当时元帝正以刑法之术治乱世,以《韩非子》赐太子,庾亮认为申不害韩非子的刑名权术之学,严厉苛刻有伤礼义教化,不应多留心这些东西,太子也很赞同。后又迁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当时王敦在芜湖,元帝叫庾亮前去拜访商讨国事,王敦与庾亮交谈,不觉移动座位靠近庾亮,下来后叹道:“庾元规之贤能,远远超过了裴危页呀。”

于是表为中领军。明帝即位,让庾亮担任中书监,庾亮上表推辞说:臣凡庸浅陋,从小就没有什么特殊的操节。先前因为中原变故,家乡丧乱,随着先臣南来求有道之主的庇护,只为逃难避祸求食而已,没想到会有这意外之福,交上这样的好运。

先帝登基以来,给予我非同一般的垂顾,既以国之良士相待,又结为姻亲。遂使我置身于亲信恩宠之列,一次又一次地享受到不该得到的待遇。我从二十岁时,就有了清静濯缨之志,沐浴着礼乐风教。

后频繁出入朝廷省阁之中,进而执掌天子六军。十余年的时间,地位已超过了许多前辈贤达。未建功劳却倍受恩遇,没有人能和我相比了。普普通通的人命定薄禄,若获福太过,将会带来灾祸,知足而止的原则,我当牢记遵守。

如果贪图荣华昧心升迁,一天又一天,就会招来别人的指责怨谤,也会使朝廷名誉受损。开始想把这些想法上陈于皇帝,而逢先帝驾崩,这区区诚心,也未能上达圣听。陛下登位,理圣明之政以图新,宰辅贤明,臣僚正直公允,政清民安的颂歌,要执政者大公无私才会出现。

而圣上还在不停地施恩,又要臣任中书监之职。臣若接受此职,则会向天下昭示陛下任人以私。为什么这样说呢?臣是陛下皇后之兄长,姻亲之嫌,与骨肉兄弟中表之亲不同。圣上虽然是至公无私,圣德贤明,然而世间道德沦丧,自会出来一些看法。

悠悠天地之间,人们都私待自己的姻亲,人人都有这种私心,则天下哪还有以公待之的事呢。所以前汉后汉都是抑后党而朝廷平安,重用姻亲而导致危难。

如果西汉吕、霍、上官、丁、赵、傅、王七族及东汉窦、邓、阎、梁、窦、何六姓都非外戚姻亲,而是和其他臣僚一样平等晋升,即使不能全部保全,也决不会全部败亡。今天本朝的败亡者,更是由于对姻亲的宠信。

臣遍观普通门第之人立世,朝中无朋党,时望无攀援,立足之根本既轻又薄。这种人只要没有大错,人们都能见容。至于外戚,依靠着帝王,有势逢时,根深枝粗。一旦居权重之位,四海之人侧目而视,一有失误,罪不容诛。自身招来祸殃,国家也以此为弊端。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姻亲之间的私情人人都难以避免,所以无亲无故的被提拔大家都信服,而姻亲升迁人们不免要起疑心。疑惑积存于百姓心中,其灾祸也就开始形成于深闺之内了。这是历朝历代的教训,真令人为之寒心。

万物之不能畅通而行的事,圣贤不会去改变它。违背众意求得一寸之进,不如避嫌以明至公之道。现在就凭我这浅薄之才,内为腹心之臣,外握统兵之权,以求治理天下,实在是不可能,由此而招祸,倒是立而可待。

虽陛下丞相了解我的状况,朝廷百官也知道其中真情,但我能够挨门挨户去向天下人解释吗?能让他们都对此坦然不疑吗?富贵荣华,臣也不是不想要;刑罚贫贱,臣也不是愿接受。今天恭敬从命则安乐,违命不从则愁苦,臣虽愚笨,为何偏偏要背时违命,自讨苦吃呢?

实在是看到前代的教训,才权衡利弊呀。我自身不值得珍惜,但不可以此误国,所以才诚恳地屡陈心愿。我这微薄的诚意,未能得到陛下的理解,忧郁惶恐不知所措。望陛下以天地日月般的明鉴,理解我的愚忠,臣就是身死也如活在世上一样了。此疏奏上后,明帝依从了庾亮所请,此事作罢。

王敦萌生叛逆之心后,内心中忌恨庾亮,而外表上却很敬重他。庾亮担心忧郁,以病而去官。接着又代替王导出任中书监。王敦起兵后,朝廷加封庾亮为左卫将军,与诸将一起抵抗王敦的部将钱凤。

沈充败走吴兴时,又授庾亮持节、都督东征诸军事,率兵追击沈充。王敦之事平息后,以功被封为永昌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庾亮坚决推辞不接受。转任护军将军。明帝病重时,不想见人,群臣都无法进见。

抚军将军、南顿王司马宗,右卫将军虞胤等人,平时为明帝所亲爱,现与西阳王司马..勾结图谋不轨。庾亮径直进入明帝寝宫见帝,痛哭流涕不胜悲哀。接着严肃地陈述了司马..和司马宗等人将要谋废大臣,然后由他们共同辅政,社稷安危与否,就将决定于今日。

庾亮言辞恳切,明帝因而感悟,使庾亮随他一起入殿升御座,庾亮和王导一起受遗诏辅佐幼主。加庾亮为给事中,转中书令。太后临朝摄政,一切政事由庾亮决策定夺。先前,王导执政,以宽和之政甚得众心,庾亮则执政严厉任法,因而大失人心。

再加上先皇明帝遗诏中褒扬大臣,没有列上陶侃、祖约,陶侃、祖约怀疑是庾亮删除了遗诏上的有关部分,就说了一些有怨气的话。庾亮担心会引起内乱,于是派温峤出镇江州以为声援,又修石头城以作防备。

当南顿王司马宗再次图谋废除执政大臣时,庾亮杀了司马宗并废其兄司马..官职。司马宗,是皇室亲属,司马..,是朝廷皇族中元老,且又为先帝之太保,天下都认为庾亮是在铲除宗室。琅王牙人卞咸,是司马宗之党,和司马宗一起被诛。

卞咸之兄卞阐逃走投奔了苏峻,庾亮以符节令苏峻交出卞阐,苏峻却将卞阐隐藏保护起来。苏峻多收纳一些亡命之徒,专以威刑治众,庾亮知道苏峻必会作乱,就征他入朝任大司农。满朝都认为不可这样,平南将军温峤数次上书制止,庾亮俱不采纳。

苏峻于是同祖约一起举兵反叛。温峤听说苏峻不接受朝廷诏命,便要领兵东下守卫京都,三吴之地也要起义兵来护卫,庾亮都不同意,而写信对温峤说:“我担忧西边甚于担忧历阳,请足下千万不要越过雷池一步。”

既而苏峻部将韩晃进犯宣城,庾亮派人抵抗,不能取胜,苏峻乘胜兵临京都。朝廷下诏,假庾亮节、都督征讨诸军事,与苏峻战于建阳门外。军队还未进入阵地,士兵们都弃甲而逃。

庾亮乘小船向西去,乱兵到处抢掠,庾亮以弓箭左右射敌,不料失误射中了船上的舵工,舵工应弦而倒,船上众人大惊失色准备各自逃命。庾亮镇定自若,慢吞吞地说:“这双手怎样才能射中敌人呢?”大家这才稍稍心安。

庾亮带着三个弟弟庾怿、庾条、庾翼向南去投奔温峤,温峤素来敬重庾亮,虽然是败退投奔而来,还是准备推举他为都统。庾亮推辞,和温峤一起推举陶侃为盟主。陶侃来到寻阳,仍因遗诏之憾不满庾亮,当时人们议论陶侃会杀掉执政大臣以谢天下。

庾亮非常害怕,等见到陶侃时,引咎自责,风神度量令人佩服。陶侃也就释然不怪了,他对庾亮说:“你修石头城来防备老夫,怎么今天反过来又求我呀!”在一起宴饮闲谈了一整天。庾亮吃薤菜时,留下薤白,陶侃问:“为何要这样?”庾亮说:“因为薤白可以再种。”

陶侃于是为之赞叹说:“庾元规不仅是风流倜傥,也有为政的实际才能啊。”到达石头城,庾亮派遣督护王彰讨伐苏峻之党张曜,反被张曜打败。庾亮将印玺符节文书送到陶侃那里谢罪,陶侃回答说:“古人三败,君侯才败两次。现在是紧急关头,不应当计较这些。”

又说:“朝廷政出多门,才产生国家的灾祸。自从王室丧乱以来,岂是苏峻一人为患。”庾亮率二千人坚守白石垒,苏峻步兵万余人,从四面围攻,士兵都感到恐惧。庾亮激励全军将士,拼死奋战,苏峻只好退兵,庾亮随后追击斩杀敌人数百。

苏峻之乱平息后,成帝来到温峤的船上,庾亮得以进见成帝,哽咽悲泣,诏群臣与庾亮一起升座而坐。第二天庾亮又来稽首谢罪,请求赐归,准备带全家远投山林江海。成帝派尚书、侍中拿手诏来安慰道:“这是国家社稷之灾难,不是舅舅的责任。”庾亮上疏说:

臣是凡夫俗人,没有经世之大才,只因是皇亲,才累次获得不该有的职位,这样得到的越多,天下对我的议论怨谤也越多。皇家正值多灾多难之际,我未敢抽身告退,于是听从朝廷派遣辗转奔波,不管安闲烦劳以尽职守。

先帝病重之时,臣奉侍医药,在临终受命,接受遗诏安排后事,这并不是因臣有德有才,都是因为我是亲戚的缘故。臣知道自己担当不了这样的重任,但不敢违背先皇的旨意。就是普遍百姓相交都还有寄托之情,何况这是君臣大义,是自然之道,哀痛眷恋,不能违命。

先帝当年恩顾于臣,情同布衣。皇恩深重,而臣命是轻,于是因感遇而忘身。再加上陛下年幼,尚且亲理万机,治理内外,臣处在这个地位上,只能是激励驱驰,不敢有一点马虎。虽然知道这也无济于事,但只能这样以死报效。

自己才能低职位高,知进忘退,倚宠骄盈,都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我进不能安抚朝廷内处,退不能崇贤敬长,才使行四海有所离心,诽议四起。祖约、苏峻忍受不了对我的愤恨,肆意逞凶,这都是由于臣才引起的。

社稷震荡,宗庙废毁,而且使陛下陷于困顿之中,陛下几年谨慎辛勤,为天下之事劳心费神,抑郁忧愁,这都是臣造成的,是臣的罪过。朝廷将我寸斩之,屠戮之,都不足以向祖宗七庙谢罪;臣就是身化为灰,被灭九族,也不足以平四海对我的怨恨。

臣对不起国家,其罪实大,为天地所不容。现陛下怜惜不加诛戮,执法部门也宽容不予追究。从古到今,哪有不忠不孝像臣这样的人。不能北门伏诛、苟延残喘,就是活着,也和死了一样,朝廷还有什么理由将我放在人臣之列,我自己又有什么颜面置身于人臣之中。

臣欲自投草泽之中,是出于悔过愧疚之心,而陛下诏书称其为独善其身。圣旨没有体察到我的本意,是加重了我的罪责。愿陛下纠正先朝任用我的失误,虽然宽大为怀,保全性命,但应予以弃置,任其自存自灭,则天下就会知道朝廷奖惩劝戒的纲纪了。

疏奏上后,成帝下诏说:所言恳切凄恻,令人读之感叹,实在是舅舅处在为天下责难的位置,你已把道理都说尽了。如果天下都不明大义,你所遵循的理既是完全正确,又何必要改变人们固有的观念呢!

叛贼苏峻作乱,其横暴连书史都没有这样的记载。是为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共怒。他今年不反,明年当反,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舅舅与诸位大臣毅然召他入京,正是不能容忍他的无礼于君。论情论理,怎么能说是不忠的行为呢?

若说是你自己率兵征讨,导致失败,应该绳之以法,以严肃国法,倒有道理。可舅舅又求告方镇,合众席卷而下,舅舅亲着甲胄,使逆贼苏峻枭首伏诛。

大事既平,天下安定,使我司马衍得以返朝,社稷复安,宗庙有奉,这难道不是舅舅和两三位重臣忘身奋战的结果吗!正要按功奖赏,怎能去计较以前的过失呢。

况且天下大乱民生艰难,死者万计,又与强敌隔江对峙。舅舅当上奉先帝的托嘱之旨,共渡艰难,使我司马衍这个不懂事的孩子有所依靠,则是天下的大幸。庾亮准备退隐江湖,自暨阳向东走。成帝下诏让有司挡住舟船。

庾亮又请求在外镇效命,于是出为持节、都督豫州、扬州之江西宣城诸军事、平西将军、假节、豫州刺史、领宣城内史。庾亮接受任命,出镇芜湖。

不久,后将军郭默占据湓口反叛,庾亮上表请求亲自征讨,于是以本官再加征讨都督,率将军路永、毛宝、赵胤、匡术、刘仕等步骑二万,会合太尉陶侃一起消灭了叛军。返回芜湖,不接受朝廷的封赏。

陶侃写信给他说:“赏罚升降,是国家的信义,很奇怪你这样矫情要独为君子吗?”庾亮回答说:“元帅指挥,武将们效命,我有什么功劳呢?”坚决推辞不接受赏赐。晋号为镇西将军,又推辞。

当初,以诛讨王敦之功,封为永昌县公。庾亮一次一次的辞让,数十次上疏,最后朝廷才许之。陶侃死后,迁庾亮为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江、荆、豫三州刺史,晋号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假节。庾亮固辞开府之衔,迁移到武昌镇守。

其时王导辅政,皇上年幼,局势艰难,只维持着大体的局面,顾不上细小的事务,所委派的赵胤、贾宁等诸将,都不守法,大臣们为之担忧。

陶侃曾准备起兵废除王导,但郗鉴不同意,这才罢了。现在,庾亮又想率众废黜王导,于是写信给郗鉴,陈述王导的过错,征求郗鉴的意见,郗鉴仍不同意,此事只好作罢。

其时石勒刚死,庾亮有恢复中原的计划,于是将豫州刺史之职授予辅国将军毛宝,让他与西阳太守樊峻领一万精兵,共守邾城。又以陶称为南中郎将、江夏相,率部曲五千人进入沔中。庾亮之弟庾翼为南蛮校尉、南郡太守,镇守江陵。

以武昌太守陈嚣为辅国将军、梁州刺史,进入子午道。又派遣一支偏师伐蜀,进到江阳,抓住了伪荆州刺史李闳、巴郡太守黄植,送到京师。庾亮率大军十万,占据石城,为诸路大军的后援,于是向朝廷上疏说:“蜀中和胡虏两大寇凶暴日甚,他们内部相互拼斗,众叛亲离。

蜀贼虽弱而胡寇尚强,我们一边屯田一边防守,作为进取的准备。襄阳北接宛城许昌,南有汉水为屏障,其险足以自固,其地出产丰富可以足食。臣应移镇于襄阳之石城下,并派遣诸军遍布江沔。有几年时间,士卒得以操练,一有机会齐头并进,直逼河洛。

一旦举事,使人们知其胜负存亡,开通回归善良的道路,宽恕那些被威逼而降敌之人的罪行,应天时,顺人情,诛逆贼,雪大耻,这是圣朝的头等大事。愿陛下批准我的计划,支持我的这一事业。淮、泗、寿阳之地也应分兵进据,臣将予以筹划部署。

请朝廷公卿审议,以定其经略之策。”成帝让臣下商议此请。当时王导和庾亮的想法相同,郗鉴认为物质准备不充分,不可贸然行事。庾亮又上疏,准备迁镇襄阳。正值敌人进犯邾城,毛宝败退,投水而死。

庾亮谢罪,自贬三级,降为安西将军。朝廷下诏让他恢复原职。接着又拜为司空,其余官职依旧,庾亮推辞不受。庾亮自从邾城失陷后,忧闷成疾。王导死后,朝廷征召庾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又推辞不受,成帝答应了。

咸康六年(340)去世,时年五十二岁。追赠为太尉,谥号为“文康”。吊丧时,成帝车驾亲往。下葬时,又赠永昌公印绶。庾亮之弟庾冰上疏说:“臣了解以前的一些事情,也曾听庾亮对我们说过,这些事一直耿耿于心。这才多次向朝廷陈请,已将近十年了。

庾亮哪里只是好谦让而不恭从所命,看看昔日灾祸出在身边,有先帝神武,能谋划决策,所以不费时日则寇灭乱平。论其功劳,则功归圣主,论之时运,则由于天意而非人力。至如庾亮,因为圣主英明,只说是尽了自己的责,不必论功,不必奖赏。

后来的失误败绩,罪责大于以前的功劳,因此陛下下诏答应了他的奏请。庾亮实在是想着报效先帝和陛下的大恩大德,哪里想到处圣世而身殁,一点小小的志愿难以实现,国家存亡艰难,自己痛心疾首。愿陛下发出明诏,维持先前赐予的恩惠,这样庾亮当死而不朽。”

成帝依从了所请。庾亮将下葬时,何充到了,感叹说:“将玉树埋于土中,使人感情上怎么受得了啊。”当初,庾亮所乘的马匹是的颅马,殷浩认为的颅马不利于主人,劝庾亮把马卖了。庾亮回答说:“怎么能将自己的祸事转嫁给别人呢?”殷浩惭愧地退下。

庾亮在武昌,殷浩和其他一些臣僚乘秋夜登南楼聚会,一会儿庾亮也来了,大家起来准备回避,庾亮慢慢地说:“诸位稍留一会儿,老夫于此处兴致不浅。”便坐在胡床上和大家一起谈笑。其行为坦率,大都如此。他三个儿子:庾彬、庾羲、庾騄。

扩展资料:

晋书简述: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

《晋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

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书



1.译文:

       庾亮字元规,明穆皇后之兄。父亲庾琛,事迹在《外戚传》中。庾亮姿容俊美,善于言谈议论,又喜好老庄之学,为人严肃庄重,一举一动遵礼而行,即使闺阁之中,也并不需严教而自守礼法。当时人们将他和夏侯玄、陈群相比。十六岁时,东海王司马越要辟他为掾,没有接受,随其父住在会稽,俨然自守。人们都有些顾忌他的方正严峻,不敢随便接近他。

       元帝为镇东大将军时,闻庾亮之名,辟为西曹掾。到相见时,看到庾亮的仪表风姿,大喜过望,非常器重,并要聘庾亮之妹为太子妃,庾亮反复推辞,元帝不许。又转任丞相参军。参预讨华轶有功,封为都亭侯,再转参丞相军事、掌书记。晋室中兴之初,拜为中书郎,领著作,侍讲东宫。其所讲授和解释的内容,多被人们称许。他和温峤同为太子的布衣之交。当时元帝正以刑法之术治乱世,以《韩非子》赐太子,庾亮认为申不害韩非子的刑名权术之学,严厉苛刻有伤礼义教化,不应多留心这些东西,太子也很赞同。后又迁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当时王敦在芜湖,元帝叫庾亮前去拜访商讨国事,王敦与庾亮交谈,不觉移动座位靠近庾亮,下来后叹道:“庾元规之贤能,远远超过了裴危页呀。”于是表为中领军。

  明帝即位,让庾亮担任中书监,庾亮上表推辞说:

  臣凡庸浅陋,从小就没有什么特殊的操节。先前因为中原变故,家乡丧乱,随着先臣南来求有道之主的庇护,只为逃难避祸求食而已,没想到会有这意外之福,交上这样的好运。先帝登基以来,给予我非同一般的垂顾,既以国之良士相待,又结为姻亲。遂使我置身于亲信恩宠之列,一次又一次地享受到不该得到的待遇。我从二十岁时,就有了清静濯缨之志,沐浴着礼乐风教。后频繁出入朝廷省阁之中,进而执掌天子六军。十余年的时间,地位已超过了许多前辈贤达。未建功劳却倍受恩遇,没有人能和我相比了。普普通通的人命定薄禄,若获福太过,将会带来灾祸,知足而止的原则,我当牢记遵守。如果贪图荣华昧心升迁,一天又一天,就会招来别人的指责怨谤,也会使朝廷名誉受损。开始想把这些想法上陈于皇帝,而逢先帝驾崩,这区区诚心,也未能上达圣听。

  陛下登位,理圣明之政以图新,宰辅贤明,臣僚正直公允,政清民安的颂歌,要执政者大公无私才会出现。而圣上还在不停地施恩,又要臣任中书监之职。臣若接受此职,则会向天下昭示陛下任人以私。为什么这样说呢?臣是陛下皇后之兄长,姻亲之嫌,与骨肉兄弟中表之亲不同。圣上虽然是至公无私,圣德贤明,然而世间道德沦丧,自会出来一些看法。悠悠天地之间,人们都私待自己的姻亲,人人都有这种私心,则天下哪还有以公待之的事呢。所以前汉后汉都是抑后党而朝廷平安,重用姻亲而导致危难。如果西汉吕、霍、上官、丁、赵、傅、王七族及东汉窦、邓、阎、梁、窦、何六姓都非外戚姻亲,而是和其他臣僚一样平等晋升,即使不能全部保全,也决不会全部败亡。今天本朝的败亡者,更是由于对姻亲的宠信。

  臣遍观普通门第之人立世,朝中无朋党,时望无攀援,立足之根本既轻又薄。这种人只要没有大错,人们都能见容。至于外戚,依靠着帝王,有势逢时,根深枝粗。一旦居权重之位,四海之人侧目而视,一有失误,罪不容诛。自身招来祸殃,国家也以此为弊端。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姻亲之间的私情人人都难以避免,所以无亲无故的被提拔大家都信服,而姻亲升迁人们不免要起疑心。疑惑积存于百姓心中,其灾祸也就开始形成于深闺之内了。这是历朝历代的教训,真令人为之寒心。万物之不能畅通而行的事,圣贤不会去改变它。违背众意求得一寸之进,不如避嫌以明至公之道。现在就凭我这浅薄之才,内为腹心之臣,外握统兵之权,以求治理天下,实在是不可能,由此而招祸,倒是立而可待。虽陛下丞相了解我的状况,朝廷百官也知道其中真情,但我能够挨门挨户去向天下人解释吗?能让他们都对此坦然不疑吗?

  富贵荣华,臣也不是不想要;刑罚贫贱,臣也不是愿接受。今天恭敬从命则安乐,违命不从则愁苦,臣虽愚笨,为何偏偏要背时违命,自讨苦吃呢?实在是看到前代的教训,才权衡利弊呀。我自身不值得珍惜,但不可以此误国,所以才诚恳地屡陈心愿。我这微薄的诚意,未能得到陛下的理解,忧郁惶恐不知所措。望陛下以天地日月般的明鉴,理解我的愚忠,臣就是身死也如活在世上一样了。

  此疏奏上后,明帝依从了庾亮所请,此事作罢。

  王敦萌生叛逆之心后,内心中忌恨庾亮,而外表上却很敬重他。庾亮担心忧郁,以病而去官。接着又代替王导出任中书监。王敦起兵后,朝廷加封庾亮为左卫将军,与诸将一起抵抗王敦的部将钱凤。沈充败走吴兴时,又授庾亮持节、都督东征诸军事,率兵追击沈充。王敦之事平息后,以功被封为永昌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庾亮坚决推辞不接受。转任护军将军。

  明帝病重时,不想见人,群臣都无法进见。抚军将军、南顿王司马宗,右卫将军虞胤等人,平时为明帝所亲爱,现与西阳王司马..勾结图谋不轨。庾亮径直进入明帝寝宫见帝,痛哭流涕不胜悲哀。接着严肃地陈述了司马..和司马宗等人将要谋废大臣,然后由他们共同辅政,社稷安危与否,就将决定于今日。庾亮言辞恳切,明帝因而感悟,使庾亮随他一起入殿升御座,庾亮和王导一起受遗诏辅佐幼主。加庾亮为给事中,转中书令。太后临朝摄政,一切政事由庾亮决策定夺。

  先前,王导执政,以宽和之政甚得众心,庾亮则执政严厉任法,因而大失人心。再加上先皇明帝遗诏中褒扬大臣,没有列上陶侃、祖约,陶侃、祖约怀疑是庾亮删除了遗诏上的有关部分,就说了一些有怨气的话。庾亮担心会引起内乱,于是派温峤出镇江州以为声援,又修石头城以作防备。当南顿王司马宗再次图谋废除执政大臣时,庾亮杀了司马宗并废其兄司马..官职。司马宗,是皇室亲属,司马..,是朝廷皇族中元老,且又为先帝之太保,天下都认为庾亮是在铲除宗室。

  琅王牙人卞咸,是司马宗之党,和司马宗一起被诛。卞咸之兄卞阐逃走投奔了苏峻,庾亮以符节令苏峻交出卞阐,苏峻却将卞阐隐藏保护起来。苏峻多收纳一些亡命之徒,专以威刑治众,庾亮知道苏峻必会作乱,就征他入朝任大司农。满朝都认为不可这样,平南将军温峤数次上书制止,庾亮俱不采纳。苏峻于是同祖约一起举兵反叛。温峤听说苏峻不接受朝廷诏命,便要领兵东下守卫京都,三吴之地也要起义兵来护卫,庾亮都不同意,而写信对温峤说:“我担忧西边甚于担忧历阳,请足下千万不要越过雷池一步。”既而苏峻部将韩晃进犯宣城,庾亮派人抵抗,不能取胜,苏峻乘胜兵临京都。朝廷下诏,假庾亮节、都督征讨诸军事,与苏峻战于建阳门外。军队还未进入阵地,士兵们都弃甲而逃。庾亮乘小船向西去,乱兵到处抢掠,庾亮以弓箭左右射敌,不料失误射中了船上的舵工,舵工应弦而倒,船上众人大惊失色准备各自逃命。庾亮镇定自若,慢吞吞地说:“这双手怎样才能射中敌人呢?”大家这才稍稍心安。

  庾亮带着三个弟弟庾怿、庾条、庾翼向南去投奔温峤,温峤素来敬重庾亮,虽然是败退投奔而来,还是准备推举他为都统。庾亮推辞,和温峤一起推举陶侃为盟主。陶侃来到寻阳,仍因遗诏之憾不满庾亮,当时人们议论陶侃会杀掉执政大臣以谢天下。庾亮非常害怕,等见到陶侃时,引咎自责,风神度量令人佩服。陶侃也就释然不怪了,他对庾亮说:“你修石头城来防备老夫,怎么今天反过来又求我呀!”在一起宴饮闲谈了一整天。庾亮吃薤菜时,留下薤白,陶侃问:“为何要这样?”庾亮说:“因为薤白可以再种。”陶侃于是为之赞叹说:“庾元规不仅是风流倜傥,也有为政的实际才能啊。”

  到达石头城,庾亮派遣督护王彰讨伐苏峻之党张曜,反被张曜打败。庾亮将印玺符节文书送到陶侃那里谢罪,陶侃回答说:“古人三败,君侯才败两次。现在是紧急关头,不应当计较这些。”又说:“朝廷政出多门,才产生国家的灾祸。自从王室丧乱以来,岂是苏峻一人为患。”庾亮率二千人坚守白石垒,苏峻步兵万余人,从四面围攻,士兵都感到恐惧。庾亮激励全军将士,拼死奋战,苏峻只好退兵,庾亮随后追击斩杀敌人数百。

  苏峻之乱平息后,成帝来到温峤的船上,庾亮得以进见成帝,哽咽悲泣,诏群臣与庾亮一起升座而坐。第二天庾亮又来稽首谢罪,请求赐归,准备带全家远投山林江海。成帝派尚书、侍中拿手诏来安慰道:“这是国家社稷之灾难,不是舅舅的责任。”庾亮上疏说:

  臣是凡夫俗人,没有经世之大才,只因是皇亲,才累次获得不该有的职位,这样得到的越多,天下对我的议论怨谤也越多。皇家正值多灾多难之际,我未敢抽身告退,于是听从朝廷派遣辗转奔波,不管安闲烦劳以尽职守。先帝病重之时,臣奉侍医药,在临终受命,接受遗诏安排后事,这并不是因臣有德有才,都是因为我是亲戚的缘故。臣知道自己担当不了这样的重任,但不敢违背先皇的旨意。就是普遍百姓相交都还有寄托之情,何况这是君臣大义,是自然之道,哀痛眷恋,不能违命。先帝当年恩顾于臣,情同布衣。皇恩深重,而臣命是轻,于是因感遇而忘身。再加上陛下年幼,尚且亲理万机,治理内外,臣处在这个地位上,只能是激励驱驰,不敢有一点马虎。虽然知道这也无济于事,但只能这样以死报效。自己才能低职位高,知进忘退,倚宠骄盈,都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我进不能安抚朝廷内处,退不能崇贤敬长,才使行四海有所离心,诽议四起。

  祖约、苏峻忍受不了对我的愤恨,肆意逞凶,这都是由于臣才引起的。社稷震荡,宗庙废毁,而且使陛下陷于困顿之中,陛下几年谨慎辛勤,为天下之事劳心费神,抑郁忧愁,这都是臣造成的,是臣的罪过。朝廷将我寸斩之,屠戮之,都不足以向祖宗七庙谢罪;臣就是身化为灰,被灭九族,也不足以平四海对我的怨恨。臣对不起国家,其罪实大,为天地所不容。现陛下怜惜不加诛戮,执法部门也宽容不予追究。从古到今,哪有不忠不孝像臣这样的人。不能北门伏诛、苟延残喘,就是活着,也和死了一样,朝廷还有什么理由将我放在人臣之列,我自己又有什么颜面置身于人臣之中。

  臣欲自投草泽之中,是出于悔过愧疚之心,而陛下诏书称其为独善其身。圣旨没有体察到我的本意,是加重了我的罪责。愿陛下纠正先朝任用我的失误,虽然宽大为怀,保全性命,但应予以弃置,任其自存自灭,则天下就会知道朝廷奖惩劝戒的纲纪了。

  疏奏上后,成帝下诏说:

  所言恳切凄恻,令人读之感叹,实在是舅舅处在为天下责难的位置,你已把道理都说尽了。如果天下都不明大义,你所遵循的理既是完全正确,又何必要改变人们固有的观念呢!

  叛贼苏峻作乱,其横暴连书史都没有这样的记载。是为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共怒。他今年不反,明年当反,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舅舅与诸位大臣毅然召他入京,正是不能容忍他的无礼于君。论情论理,怎么能说是不忠的行为呢?若说是你自己率兵征讨,导致失败,应该绳之以法,以严肃国法,倒有道理。可舅舅又求告方镇,合众席卷而下,舅舅亲着甲胄,使逆贼苏峻枭首伏诛。大事既平,天下安定,使我司马衍得以返朝,社稷复安,宗庙有奉,这难道不是舅舅和两三位重臣忘身奋战的结果吗!正要按功奖赏,怎能去计较以前的过失呢。

  况且天下大乱民生艰难,死者万计,又与强敌隔江对峙。舅舅当上奉先帝的托嘱之旨,共渡艰难,使我司马衍这个不懂事的孩子有所依靠,则是天下的大幸。

  庾亮准备退隐江湖,自暨阳向东走。成帝下诏让有司挡住舟船。庾亮又请求在外镇效命,于是出为持节、都督豫州、扬州之江西宣城诸军事、平西将军、假节、豫州刺史、领宣城内史。庾亮接受任命,出镇芜湖。

  不久,后将军郭默占据湓口反叛,庾亮上表请求亲自征讨,于是以本官再加征讨都督,率将军路永、毛宝、赵胤、匡术、刘仕等步骑二万,会合太尉陶侃一起消灭了叛军。返回芜湖,不接受朝廷的封赏。陶侃写信给他说:“赏罚升降,是国家的信义,很奇怪你这样矫情要独为君子吗?”庾亮回答说:“元帅指挥,武将们效命,我有什么功劳呢?”坚决推辞不接受赏赐。晋号为镇西将军,又推辞。当初,以诛讨王敦之功,封为永昌县公。庾亮一次一次的辞让,数十次上疏,最后朝廷才许之。陶侃死后,迁庾亮为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江、荆、豫三州刺史,晋号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假节。庾亮固辞开府之衔,迁移到武昌镇守。

  其时王导辅政,皇上年幼,局势艰难,只维持着大体的局面,顾不上细小的事务,所委派的赵胤、贾宁等诸将,都不守法,大臣们为之担忧。陶侃曾准备起兵废除王导,但郗鉴不同意,这才罢了。现在,庾亮又想率众废黜王导,于是写信给郗鉴,陈述王导的过错,征求郗鉴的意见,郗鉴仍不同意,此事只好作罢。

  其时石勒刚死,庾亮有恢复中原的计划,于是将豫州刺史之职授予辅国将军毛宝,让他与西阳太守樊峻领一万精兵,共守邾城。又以陶称为南中郎将、江夏相,率部曲五千人进入沔中。庾亮之弟庾翼为南蛮校尉、南郡太守,镇守江陵。以武昌太守陈嚣为辅国将军、梁州刺史,进入子午道。又派遣一支偏师伐蜀,进到江阳,抓住了伪荆州刺史李闳、巴郡太守黄植,送到京师。庾亮率大军十万,占据石城,为诸路大军的后援,于是向朝廷上疏说:“蜀中和胡虏两大寇凶暴日甚,他们内部相互拼斗,众叛亲离。蜀贼虽弱而胡寇尚强,我们一边屯田一边防守,作为进取的准备。襄阳北接宛城许昌,南有汉水为屏障,其险足以自固,其地出产丰富可以足食。臣应移镇于襄阳之石城下,并派遣诸军遍布江沔。有几年时间,士卒得以操练,一有机会齐头并进,直逼河洛。一旦举事,使人们知其胜负存亡,开通回归善良的道路,宽恕那些被威逼而降敌之人的罪行,应天时,顺人情,诛逆贼,雪大耻,这是圣朝的头等大事。愿陛下批准我的计划,支持我的这一事业。淮、泗、寿阳之地也应分兵进据,臣将予以筹划部署。请朝廷公卿审议,以定其经略之策。”成帝让臣下商议此请。当时王导和庾亮的想法相同,郗鉴认为物质准备不充分,不可贸然行事。庾亮又上疏,准备迁镇襄阳。正值敌人进犯邾城,毛宝败退,投水而死。庾亮谢罪,自贬三级,降为安西将军。朝廷下诏让他恢复原职。接着又拜为司空,其余官职依旧,庾亮推辞不受。

  庾亮自从邾城失陷后,忧闷成疾。王导死后,朝廷征召庾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又推辞不受,成帝答应了。咸康六年(340)去世,时年五十二岁。追赠为太尉,谥号为“文康”。吊丧时,成帝车驾亲往。下葬时,又赠永昌公印绶。庾亮之弟庾冰上疏说:“臣了解以前的一些事情,也曾听庾亮对我们说过,这些事一直耿耿于心。这才多次向朝廷陈请,已将近十年了。庾亮哪里只是好谦让而不恭从所命,看看昔日灾祸出在身边,有先帝神武,能谋划决策,所以不费时日则寇灭乱平。论其功劳,则功归圣主,论之时运,则由于天意而非人力。至如庾亮,因为圣主英明,只说是尽了自己的责,不必论功,不必奖赏。后来的失误败绩,罪责大于以前的功劳,因此陛下下诏答应了他的奏请。庾亮实在是想着报效先帝和陛下的大恩大德,哪里想到处圣世而身殁,一点小小的志愿难以实现,国家存亡艰难,自己痛心疾首。愿陛下发出明诏,维持先前赐予的恩惠,这样庾亮当死而不朽。”成帝依从了所请。庾亮将下葬时,何充到了,感叹说:“将玉树埋于土中,使人感情上怎么受得了啊。”

  当初,庾亮所乘的马匹是的颅马,殷浩认为的颅马不利于主人,劝庾亮把马卖了。庾亮回答说:“怎么能将自己的祸事转嫁给别人呢?”殷浩惭愧地退下。庾亮在武昌,殷浩和其他一些臣僚乘秋夜登南楼聚会,一会儿庾亮也来了,大家起来准备回避,庾亮慢慢地说:“诸位稍留一会儿,老夫于此处兴致不浅。”便坐在胡床上和大家一起谈笑。其行为坦率,大都如此。他三个儿子:庾彬、庾羲、庾騄。

2.庾亮简介: 

(289年~340年)东晋政治家、文学家。字符规。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晋明帝妻庾后之兄。永嘉五年(311年)被镇东将军司马睿征召任命为西曹掾,后转任丞相参军,封为都亭侯。



“时王导辅政,主幼时艰,务存大纲,不拘细目”(《晋书·庾亮传》)

以东晋时期的人物思想而论,按儒家所本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衡量,玄学于诚意、正心甚至修身诸端,确有其独到之处而异于儒学。但在士族本位的社会中,维系士族本身之存在,保持一姓士族内部之凝聚,即所谓“齐家”者,确实不能从玄学之中找到有用的思想工具。所以,士族通常并不废礼学,还特重丧服之礼,以之为维系士族门户的重要手段之一,表明士族为了“齐家”而不能废儒。名士庾亮,一方面是“性好庄老”,另一方面又是“风格峻整,动由礼节,闺门之内,不肃而成”(《晋书》卷七三《庾亮传》)。

  • 鏅嬩功搴句寒浼鍘熸枃鍙婄炕璇
    绛旓細(鑺傞夎嚜銆婃檵涔β峰壕浜紶銆嬫湁鍒犳敼)璇戞枃锛搴句寒锛屽瓧鍏冭锛屾槸鏄庣﹩鐨囧悗鐨勫厔闀裤傚壕浜浉璨屼繆缇庯紝鍠勪簬瑷璋銆傜敓鎬у枩娆婂簞瀛愩嬪拰銆婅佸瓙銆嬨傞搴﹀▉涓ュ簞閲嶏紝涓惧姩閬靛畧绀艰妭銆傚崄鍏瞾閭e勾涓滄捣鐜嬭秺寰佸彫浠栦负灞炲畼锛屼粬娌℃湁灏变换銆傝窡闅忕埗浜插湪浼氱ń鍦板尯鐢熸椿銆備弗鏍煎潥鎸佹搷瀹堬紝褰撴椂浜轰滑閮藉鎬曚粬鐨勬鐩翠弗璋紝娌℃湁浜烘暍鎵撴壈浠栥傚厓甯濇媴浠...
  • 搴句寒浼鏂囪█鏂囧強缈昏瘧
    绛旓細搴句寒鍦ㄦ鏄,娈锋旦鍜屽叾浠栦竴浜涜嚕鍍氫箻绉嬪鐧诲崡妤艰仛浼,涓浼氬効搴句寒涔熸潵浜,澶у璧锋潵鍑嗗鍥為伩,搴句寒鎱㈡參鍦拌:鈥滆浣嶇◢鐣欎竴浼氬効,鑰佸か浜庢澶勫叴鑷翠笉娴呫傗濅究鍧愬湪鑳″簥涓婂拰娈锋旦绛変汉涓璧疯皥绗戙佸拸璇椼 2. 闇瑕併婃檵涔 1.璇戞枃: 搴句寒瀛楀厓瑙,鏄庣﹩鐨囧悗涔嬪厔銆 鐖朵翰搴剧悰,浜嬭抗鍦ㄣ婂鎴浼犮涓傚壕浜Э瀹逛繆缇,鍠勪簬瑷璋堣璁,鍙堝枩濂借佸簞涔...
  • 闇瑕併婃檵涔-搴句寒浼犮嬭瘧鏂
    绛旓細搴句寒涔樺皬鑸瑰悜瑗垮幓,涔卞叺鍒板鎶㈡帬,搴句寒浠ュ紦绠乏鍙冲皠鏁,涓嶆枡澶辫灏勪腑浜嗚埞涓婄殑鑸靛伐,鑸靛伐搴斿鸡鑰屽,鑸逛笂浼椾汉澶ф儕澶辫壊鍑嗗鍚勮嚜閫冨懡銆傚壕浜晣瀹氳嚜鑻,鎱㈠悶鍚炲湴璇:鈥滆繖鍙屾墜鎬庢牱鎵嶈兘灏勪腑鏁屼汉鍛?鈥濆ぇ瀹惰繖鎵嶇◢绋嶅績瀹夈 搴句寒甯︾潃涓変釜寮熷紵搴炬裤佸壕鏉°佸壕缈煎悜鍗楀幓鎶曞娓╁长,娓╁长绱犳潵鏁噸搴句寒,铏界劧鏄触閫鎶曞鑰屾潵,杩樻槸鍑嗗鎺ㄤ妇浠...
  • 搴澶皦鍦ㄦ鏄,绉嬪姘斾匠鏅竻 鈥︹﹁繖涓枃瑷鏂囩殑娉ㄩ噴鏈変笉鏈
    绛旓細銆愯瘧鏂囥澶皦搴句寒鍦ㄦ鏄岀殑鏃跺欙紝姝e肩澶滃ぉ姘斿噳鐖姐佹櫙鑹叉竻骞斤紝浠栫殑灞炲畼娈锋旦銆佺帇鑳′箣涓鐝汉鐧讳笂鍗楁ゼ鍚熻瘲鍜忓敱銆傛鍦ㄥ悷鍏撮珮鏄備箣鏃讹紝鍚妤兼涓婁紶鏉ユ湪鏉块瀷鐨勫0闊冲緢閲嶏紝鏂欏畾鏄簹浜潵浜嗐傛帴鐫搴句寒甯︾潃鍗佹潵涓殢浠庤蛋鏉ワ紝澶у灏辨兂璧疯韩鍥為伩銆傚壕浜參鏉℃柉鐞嗗湴璇撮亾锛氣滆鍚涙殏涓旂暀姝ワ紝鑰佸か瀵硅繖鏂归潰鍏磋叮涔熶笉娴呫傗濅簬鏄...
  • 鍙ゆ枃鍏ㄦ枃缈昏瘧
    绛旓細鐤惧畬浜細浜紝鎸囨檵搴句寒銆銆婃檵涔�6�1搴句寒浼犮锛氣滅帇鏁︽棦鏈夊紓蹇楋紝鍐呮繁蹇屼寒锛岃屽宕囬噸涔嬨備寒蹇ф儳锛屼互鐤惧幓瀹樸傗濊皡锛氳瘹鐩达紝蹇犱俊銆傜郴鍥猴細鍏紝绉嶅參銆傚浐锛岀彮鍥猴紙鍏厓32鈥92锛夛紝涓滄眽鎵堕瀹夐櫟锛堜粖闄曡タ鍜搁槼涓滃寳锛変汉锛屽瓧瀛熼噹锛岃憲鍚嶅彶瀛﹀銆佹枃瀛﹀銆傘婂悗姹変功�6�1...
  • 鍙ゆ枃鍏ㄦ枃缈昏瘧
    绛旓細鏅忓┐鍥犱负宕旀澕鎴愬叏浜嗚嚜宸辩殑姘旇妭锛搴句寒鍊熺敓鐥呬繚鍏ㄤ簡鑷繁鐨勬у懡锛屼汉鍙互閫夋嫨娲讳笅鍘伙紝鍥犱负姝讳細鎹熷鑷繁鐨勮瘹淇°傜鍥鸿绉嶅參閫崟鏉瀹筹紝钄¢倳琚帇鍏佷笅鐙辫屾锛屼汉鍙互閫夋嫨姝绘帀锛屽洜涓烘椿涓嬪幓宸茬粡娌℃湁鎰忎箟銆傗︹﹀瓟瀛愭洿鎹㈣。鏈嶉冨嚭瀹嬪浗锛岀畷瀛愯鐤繚浣忔у懡锛屾垜寰愭腑涓娆℃鍦版湕璇点婄儩姘戙嬩腑鐨勮瘲鍙ワ紝寰堟儹鎰у仛涓嶅埌鏄庡摬淇濊韩鍟娿...
  • 浠涔堝彨鍧︾巼?
    绛旓細銆婃檵涔路搴句寒浼犮鎷 闊 t菐n shu脿i 鐩綍 1 鎷奸煶 2 鍩烘湰瑙i噴 3 寮曡瘉璇﹁В 鎷奸煶 缂栬緫 鎾姤 t菐n shu脿i 鍩烘湰瑙i噴 缂栬緫 鎾姤 [open;outspoken;fault;candid]锛 鐩寸巼鐨勪汉 [1]寮曡瘉璇﹁В 缂栬緫 鎾姤 鍧︾櫧鐩寸巼銆傗憼銆婃檵涔β峰壕浜紶銆嬶細鈥 浜 鍦 姝︽槍 锛岃浣愬悘 娈锋旦 涔嬪緬锛屼箻绉嬪寰鍏辩櫥鍗楁ゼ锛屼縿鑰...
  • 浜烘鐨勫紩璇佽В閲 浜烘鐨勫紩璇佽В閲婃槸浠涔
    绛旓細浜烘鐨勫紩璇佽В閲婃槸锛氣拡浜虹被涔嬩腑銆傚紩銆婃檵涔路搴句寒浼犮锛氣滄湞寤穇浣曠悊榻胯嚕鏂间汉娆★紝鑷d害浣曢鑷鏂间汉鐞嗐傗濃拤澶嶅悎閲忚瘝銆傝〃绀鸿繘琛屽悓涓绫绘椿鍔ㄧ殑鑻ュ共娆′汉鏁扮殑鎬诲拰銆備緥濡傦細浠婃槬鍏ㄦ牎鍙傚姞妞嶆爲鍔冲姩鐨勶紝鍏辫揪涓冨崈浜烘锛屾鏍戜竴涓囧妫点 浜烘鐨勫紩璇佽В閲婃槸锛氣拡浜虹被涔嬩腑銆傚紩銆婃檵涔β峰壕浜紶銆嬶細鈥滄湞寤穇浣曠悊榻胯嚕鏂间汉娆★紝...
  • 椴犲檸鐨勭綉缁滆В閲婇矤鍣庣殑缃戠粶瑙i噴鏄粈涔
    绛旓細銆婃檵涔路搴句寒浼犮锛氣滃笣骞告俯宄よ垷锛屼寒寰楄繘瑙侊紝绋介ⅰ椴犲檸銆傗(2).璋撻鐗╁牭浣忛绠°傛竻寮犲脖銆婇櫠搴垫ⅵ蹇喡烽緳鍠锋睜銆嬶細鈥滆勾閱掗獖榫欙紝濡傚瘣鏂彮锛屼笉閬块嗛碁锛屾妷鍏堕矤鍣庛傗(3).鎸囧枆鐥呫傞矤鍣庣殑缃戠粶瑙i噴鏄細椴犲檸g臎ngy膿銊嶃劌藝銊с劀椴犲檸锛堥矤鍣庯級(1).鍝藉捊姘斿銆傞矤锛岄氣滃摻鈥濄傘婃檵涔β峰壕浜紶銆嬶細鈥滃笣...
  • 銆婃檵涔路鏉庣壒杞借銆嬭瘧鏂
    绛旓細榻愬鈥濊咃紝纭疄涓嶈兘浠庣巹瀛︿箣涓壘鍒版湁鐢ㄧ殑鎬濇兂宸ュ叿銆傛墍浠ワ紝澹棌閫氬父骞朵笉搴熺ぜ瀛︼紝杩樼壒閲嶄抚鏈嶄箣绀硷紝浠ヤ箣涓虹淮绯诲+鏃忛棬鎴风殑閲嶈鎵嬫涔嬩竴锛岃〃鏄庡+鏃忎负浜嗏滈綈瀹垛濊屼笉鑳藉簾鍎掋傚悕澹壕浜紝涓鏂归潰鏄滄уソ搴勮佲濓紝鍙︿竴鏂归潰鍙堟槸鈥滈鏍煎郴鏁达紝鍔ㄧ敱绀艰妭锛岄椇闂ㄤ箣鍐咃紝涓嶈們鑰屾垚鈥濓紙銆婃檵涔銆嬪嵎涓冧笁銆婂壕浜紶銆锛夈
  • 扩展阅读:文言文翻译器转换 ... 《晋书》全文及译文 ... 免费的翻译器 ... 草古诗原文以及译文 ... 原文及翻译注解 ... 原文译文及注释 ... 最全版原文及译文 ... 原文及译文全部 ... 中文翻译文言文在线转换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